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歌剧表演艺术结合了西方的艺术形式,同时又在几百年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歌剧表演是一个将戏曲、舞蹈、音乐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表演形式,具有很多种表演形态。而中国的歌剧表演艺术就是选择了中国的特色,启创于人民群众和他们的真实生活,用最真实平淡的方式展现出来中华的民族特征。
关键词:中国歌剧;表演艺术;民族特征;探析
歌剧原本是西方表演形式中的一种艺术表现,但是由于国际之间的沟通融合不断加大,中国也引进了西方歌剧这种表演艺术形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歌剧与各种不同表演形式相结合,尤其是与中国传统戏曲的结合最为突出。最终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征的表演风格。如今,歌剧在中国表演艺术方面的发展更是炫彩夺目,从西式转向了中式,不仅深受国人喜爱,也得到了其它国家人们的肯定。
一、歌剧在中国的民族化进程
歌曲最初起源于欧洲,是一种涵盖了舞蹈、歌唱、文化和情景内容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舞台上表演时,往往有巨大的震撼力和带动力,能够带动观赏的人一起进入到歌剧的情景中。歌剧在传入我国之后,也不断添加新的表达内容,有戏剧、民间故事以及民间传颂的曲调等。我国最早一批出现的歌剧作品是《红毛女》、《江姐》等。早期的作品还没有太多的表现内容,主要是民间故事,大多围绕当时的时代情况以及人们的生活特点所展开的。因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群众生活也并不安定,所以那个时候红色作品很多。而且,那个时代也都是通过歌剧作品来展现出人民群众的顽强意志,歌颂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同时鼓励中国人民顽强抗争,不言放弃,极具时代意义,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写照。
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对中国歌剧的融合和影响
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可以说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早期在各种传播媒体都还没有出现的时代,戏曲就已经广泛传播了,并收到各个年龄段的喜爱。而且戏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得到发展进步,而且它的故事性、真实性很强,同时又结合了民间传颂的各种歌曲、舞蹈。所以,在西方歌剧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与戏曲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既保留了西方歌剧的特点,又保留了中国戏曲的特色。在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戏曲和歌剧是分不开的。中国第一部歌剧作品《白毛女》在创作初期,也是尝试过很多种表达形式,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以戏曲的方式呈现。虽然戏曲也有它的优势,但是表演出来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才算是好的表演。在《白毛女》表演之后,观众的反响很大,可以明显看到戏曲与歌剧碰撞所带来的火花,一种新的表演形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歌剧的形式更能让观众进入到情景当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变化。就拿经典作品《白毛女》来说,它用戏曲與歌曲结合的表达方式,让观众们更亲切的看到了女主人公在逃亡路上的变化。不管是语言方面,还是肢体方面,所传达出来的东西都更加具体生动。同时《白毛女》作为第一部作为中国第一部歌剧作品,不仅为以后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的作品提供了一个模板,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歌剧发展。
三、民族唱法彰显民族特征
美声唱法最初起源于意大利,是西方歌剧最主要的一种演唱方式。中国在引入歌剧之后,也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模仿和创作。但是不同语言对文字的表达方式也不同,而汉语又与西方文字相差较大,表达肯定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创作者们在使用“美声唱法”的同时,积极与中华民族的语言特点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美声唱法”,将原有的西式转化成了中式。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民族唱法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白毛女》为代表的民族唱法。在此阶段。主要是将中国民间的一些传唱方式与美声唱法相结合,一是将歌剧带进人们的生活,方便人们的欣赏和理解;其次,用人们习惯的方式演唱表演,更能吸引到更多的观众。民间唱法也是民族唱法的一个缩影,所以发展和应用民间唱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民族唱法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歌剧艺术的发展,并为后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和铺垫。第二阶段主要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的生活逐渐趋向于稳定。所以,这个阶段民间艺术的开展更为普及。在这个阶段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可以说郭兰英的出现带领中国歌剧的发展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因为她的创新意识,给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将中国传统戏曲的唱法融入到现代歌剧的表演中,第一次让人们感受到民族唱法的魅力。随后在第三个阶段,各地逐渐形成了一些音乐艺术院校,更加系统地将歌剧这种表演形式表现给人民群众。同时民族唱法也正式形成,学习民族唱法的人也越来越多。
四、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
歌剧表演艺术虽然是引进西方的歌剧表演形式,但是对中国歌剧表演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因为在引进了西方歌剧之后,首先与之结合的是中国戏曲。其次在表现过程中,中国歌剧也不断引入戏曲的表现形式。戏曲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不仅有一套完整的表现形式,同时欣赏戏曲的人数也数不胜数。所以,中国的歌剧表演艺术在保留西方歌剧原有的特点之下,结合了许多中国所特有的戏曲元素,形成了一套中国化、民族化,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独特表演形式。
(一)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形式性民族特征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并不仅仅是戏曲表达,更是结合了音乐、舞蹈、文学故事等各种表达方式。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京剧和豫剧,其中京剧在国外甚至都广为传颂。京剧在表演上很有讲究,尤其是四攻五法,更是形式化的集中表现。也正是因为这些戏曲的表演形式,所以中国的歌剧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而且在表演中国歌剧时,演员会更加注重形态和动作,借助肢体语言来表达话语所表达不出来的含义。
(二)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虚拟化民族特征
西方歌剧在表现时需要通过大量的道具和舞台来实现,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也通常会使用一些道具作为辅助,从而给观众一个情景,带观众进入到真实情景中。相比于中国传统戏曲来说,戏曲虽然也使用道具,但是通常较为简单,可能只是一个杯子或者是一把扇子,很少用到大型的道具。戏曲在表达是主要还是通过演员引导,同时给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好像演员正处在故事情节的场景中。这也是中西方歌剧表演艺术的一个主要差异,但是各自有各自的优势。西方歌剧能够通过现场的布置,引导观众。但是,中国歌剧则需要用演员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和演员一起进入场景中,在虚拟中体验歌剧的魅力。这也是中国戏剧所特有的一种民族特征。
五、结语
虽然中国的歌剧表演艺术是引进西方的歌剧,但是在这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歌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形式。不仅具有西方表演形式的特点,同时更具中国特色和民族特征。而且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结合,更是展现出了中国表演艺术的魅力,不仅国人喜欢,也赢得了其他国家的喜爱。总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如果只是我们将原来西方的歌剧原版带进中国那么未必会有今天的成功。但是,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改变,中国歌剧的民族特征就是创新最好的展现。
参考文献:
[1]王颖.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03):105-108.
[2]肖英群. 声乐表演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3]盛雯,高晓东.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J].理论与现化,2013(03):118—121.
[4]雷丽.浅谈中国民族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以《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为例[J].黄河之声,2013(15):105-107.
作者简介:
王佳,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
关键词:中国歌剧;表演艺术;民族特征;探析
歌剧原本是西方表演形式中的一种艺术表现,但是由于国际之间的沟通融合不断加大,中国也引进了西方歌剧这种表演艺术形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歌剧与各种不同表演形式相结合,尤其是与中国传统戏曲的结合最为突出。最终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征的表演风格。如今,歌剧在中国表演艺术方面的发展更是炫彩夺目,从西式转向了中式,不仅深受国人喜爱,也得到了其它国家人们的肯定。
一、歌剧在中国的民族化进程
歌曲最初起源于欧洲,是一种涵盖了舞蹈、歌唱、文化和情景内容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舞台上表演时,往往有巨大的震撼力和带动力,能够带动观赏的人一起进入到歌剧的情景中。歌剧在传入我国之后,也不断添加新的表达内容,有戏剧、民间故事以及民间传颂的曲调等。我国最早一批出现的歌剧作品是《红毛女》、《江姐》等。早期的作品还没有太多的表现内容,主要是民间故事,大多围绕当时的时代情况以及人们的生活特点所展开的。因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群众生活也并不安定,所以那个时候红色作品很多。而且,那个时代也都是通过歌剧作品来展现出人民群众的顽强意志,歌颂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同时鼓励中国人民顽强抗争,不言放弃,极具时代意义,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写照。
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对中国歌剧的融合和影响
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可以说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早期在各种传播媒体都还没有出现的时代,戏曲就已经广泛传播了,并收到各个年龄段的喜爱。而且戏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得到发展进步,而且它的故事性、真实性很强,同时又结合了民间传颂的各种歌曲、舞蹈。所以,在西方歌剧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与戏曲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既保留了西方歌剧的特点,又保留了中国戏曲的特色。在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戏曲和歌剧是分不开的。中国第一部歌剧作品《白毛女》在创作初期,也是尝试过很多种表达形式,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以戏曲的方式呈现。虽然戏曲也有它的优势,但是表演出来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才算是好的表演。在《白毛女》表演之后,观众的反响很大,可以明显看到戏曲与歌剧碰撞所带来的火花,一种新的表演形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歌剧的形式更能让观众进入到情景当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变化。就拿经典作品《白毛女》来说,它用戏曲與歌曲结合的表达方式,让观众们更亲切的看到了女主人公在逃亡路上的变化。不管是语言方面,还是肢体方面,所传达出来的东西都更加具体生动。同时《白毛女》作为第一部作为中国第一部歌剧作品,不仅为以后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的作品提供了一个模板,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歌剧发展。
三、民族唱法彰显民族特征
美声唱法最初起源于意大利,是西方歌剧最主要的一种演唱方式。中国在引入歌剧之后,也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模仿和创作。但是不同语言对文字的表达方式也不同,而汉语又与西方文字相差较大,表达肯定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创作者们在使用“美声唱法”的同时,积极与中华民族的语言特点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美声唱法”,将原有的西式转化成了中式。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民族唱法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白毛女》为代表的民族唱法。在此阶段。主要是将中国民间的一些传唱方式与美声唱法相结合,一是将歌剧带进人们的生活,方便人们的欣赏和理解;其次,用人们习惯的方式演唱表演,更能吸引到更多的观众。民间唱法也是民族唱法的一个缩影,所以发展和应用民间唱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民族唱法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歌剧艺术的发展,并为后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和铺垫。第二阶段主要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的生活逐渐趋向于稳定。所以,这个阶段民间艺术的开展更为普及。在这个阶段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可以说郭兰英的出现带领中国歌剧的发展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因为她的创新意识,给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将中国传统戏曲的唱法融入到现代歌剧的表演中,第一次让人们感受到民族唱法的魅力。随后在第三个阶段,各地逐渐形成了一些音乐艺术院校,更加系统地将歌剧这种表演形式表现给人民群众。同时民族唱法也正式形成,学习民族唱法的人也越来越多。
四、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
歌剧表演艺术虽然是引进西方的歌剧表演形式,但是对中国歌剧表演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因为在引进了西方歌剧之后,首先与之结合的是中国戏曲。其次在表现过程中,中国歌剧也不断引入戏曲的表现形式。戏曲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不仅有一套完整的表现形式,同时欣赏戏曲的人数也数不胜数。所以,中国的歌剧表演艺术在保留西方歌剧原有的特点之下,结合了许多中国所特有的戏曲元素,形成了一套中国化、民族化,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独特表演形式。
(一)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形式性民族特征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并不仅仅是戏曲表达,更是结合了音乐、舞蹈、文学故事等各种表达方式。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京剧和豫剧,其中京剧在国外甚至都广为传颂。京剧在表演上很有讲究,尤其是四攻五法,更是形式化的集中表现。也正是因为这些戏曲的表演形式,所以中国的歌剧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而且在表演中国歌剧时,演员会更加注重形态和动作,借助肢体语言来表达话语所表达不出来的含义。
(二)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虚拟化民族特征
西方歌剧在表现时需要通过大量的道具和舞台来实现,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也通常会使用一些道具作为辅助,从而给观众一个情景,带观众进入到真实情景中。相比于中国传统戏曲来说,戏曲虽然也使用道具,但是通常较为简单,可能只是一个杯子或者是一把扇子,很少用到大型的道具。戏曲在表达是主要还是通过演员引导,同时给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好像演员正处在故事情节的场景中。这也是中西方歌剧表演艺术的一个主要差异,但是各自有各自的优势。西方歌剧能够通过现场的布置,引导观众。但是,中国歌剧则需要用演员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和演员一起进入场景中,在虚拟中体验歌剧的魅力。这也是中国戏剧所特有的一种民族特征。
五、结语
虽然中国的歌剧表演艺术是引进西方的歌剧,但是在这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歌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形式。不仅具有西方表演形式的特点,同时更具中国特色和民族特征。而且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结合,更是展现出了中国表演艺术的魅力,不仅国人喜欢,也赢得了其他国家的喜爱。总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如果只是我们将原来西方的歌剧原版带进中国那么未必会有今天的成功。但是,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改变,中国歌剧的民族特征就是创新最好的展现。
参考文献:
[1]王颖.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03):105-108.
[2]肖英群. 声乐表演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3]盛雯,高晓东.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J].理论与现化,2013(03):118—121.
[4]雷丽.浅谈中国民族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以《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为例[J].黄河之声,2013(15):105-107.
作者简介:
王佳,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