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什么:因学生而异因教材而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hu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在编排课文时不尽相同。本文以鲁迅先生的文章《风筝》为例,分析相同课文在不同版本中的不同教学定位,比较课文“思考·练习”处理上的差异,思考形成不同的原因,灵活地运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资源,科学地确定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材版本;教材分析;教学定位;教学设计
  相同的一篇课文,往往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编排位置不同,从而可认为教学的对象不同,因而教学设计内容也应有区别。本文选择了鲁迅先生的《风筝》这一课文,对其在两种不同教材的版本中所确定的主要教学内容做了对比与思考。
  一、 教学定位有区别
  在语文版教材中,《风筝》一文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记叙文。与《风筝》所在单元的几篇文章分别是《忆读书》《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山中避雨》。可以说这几篇文章都是作者表达自己人生经历的独特感悟的记叙文,有着记叙文的典型要点。
  在本单元的单元说明中指出,阅读这些文章“要理清记叙文的顺序,提取文章的要点,品味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真实情感”,从这说明中可以看出本单元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对记叙文文体和记叙顺序的学习。
  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鲁迅的文章,要理解透彻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样的安排很是符合刚刚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的学情。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单元内各个篇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应当以单元主题为导向设定每篇文章的教学内容。依据初一新生的学情与单元教学目标,语文版教材中《风筝》的教学内容定位在“学习记叙文这一文体和学习一种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上,教学内容侧重点在写记叙文的艺术手法上。
  在人教版教材中,《风筝》编排在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排在单元首篇,足见它在单元中的地位。本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的文章,是继“人生、自然、科学”主题之后为培育有血有肉有情感之人而设定的单元。单元主题是“人间亲情”的话题。
  该单元的导语中有这样写道:“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往往能打动人。”在本单元的《风筝》《羚羊木雕》《散步》《荷叶·母亲》等几篇课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编排这些文章在一起,意在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
  这时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前面四个单元的文章了,学习的能力和思维比刚刚入学的时候有一定的提高,把文章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和领悟上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人教版教材对《风筝》的解读侧重的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可见,不同版本的教材,学生对象不同,单元要求不同,即使是相同的课文,制订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以《风筝》课文的重点段三、四段为例,我们来思考对比一下不同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语文版《风筝》课文的重点段三、四段主要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 朗读体验。朗读课文关于“风筝”事件的第三、第四自然段,按照记叙文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复述“风筝”事件。
  2. 赏析体验。精读“风筝事件”的段落,勾画圈点出描写“我”和弟弟语言、动作、神态的地方,体会记叙文中对人物综合描写的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这样的设计,指针对初一新生的认知程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弄清记叙文的六个要素,学会记叙文塑造人物的综合描写方法,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内容要点,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
  人教版《风筝》课文的重点段三、四段主要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 朗读体验。朗读课文关于“风筝”事件的第三、第四自然段,标识出“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的不同态度。
  2. 赏析体验。精读课文重点段,用不同符号画出发现弟弟偷做风筝后我和弟弟的神态和动作,思考“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是件没出息的事情?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弟弟为何不反抗?
  3. 情感体验。若干年后我为什么还耿耿于怀当年的粗暴做法,由此反映出兄弟间的什么真挚情感?
  这样的设计教学,首先要抓住“亲情”这一角度,找准文本与学生的契合点,引导学生去阅读、去理解、去领悟。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担负着语文基础教学,文学基础教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教师教学中,在着力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立德树人,根据不同教学教材,不同的学情,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 思考·练习的处理手法上的差异
  灵活处理好课后的“思考·练习”也是确立教学内容的一种重要方法。让我们来看看语文版和人教版两种教材课后思考·练习的不同。
  语文版《风筝》课后习题共有四大题:
  1. 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相距二十多年,期间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 课文第四段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得很清楚,试将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3. 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课文第五段里谈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结合课文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
  设计意图分析:第1题旨在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第2道目标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记叙文的要素。第3道在于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品味文学语言的魅力,增强预感。第4道是拓展学习,引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课文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我们可以依此来设计主要教学内容:
  1. 培养概括能力。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主要的两件事情。
  2. 学会赏析语言。联系上下文,扣住关键词,体会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此设计可以从两方面来入手,一是“喜欢”,二是“嫌恶”,感受人物的形象,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
  人教版《风筝》课后习题共有三大题: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3)“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选一个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3. 试将周粲《满天的风筝》与课文比较,说说它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分析:第一道习题的三个小问题直接针对的是文章内容上的理解。第二道虽然是一道发散性的题目,但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第三道直接考查的是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也还是要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由此我们可以来设计教学的内容:
  1. 揣摩表达意图。默读课文,说说这是一篇关于什么主题的文章?通过对比文本中我和弟弟少年时代的冲突和误解,中年时代的自省和忘却,可以突出一种亲情,一个严于自责,恳求宽恕自己的过失,一个幼稚纯真,全然忘却别人的错处,以达到“在冲突与误解中感悟亲情”。
  2. 品读赏析语言。抓住“精神虐杀”,结合关键词句圈点勾画出“我”和小兄弟对风筝的情感和行为。在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不同的语言特色、感受人物的不同形象这些基础上,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归纳课文主旨,体会并珍惜亲情。
  不同版本的教材各有特色,不仅在课文设计上有所不同,而且在内容选择方面也有所不同。作为一线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中,了解、比较其中的不同之处,认识形成不同的原因,对于进一步运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资源,科学地确定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洪柳婷,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学习压力大,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大,是很多学生成绩提升的“拦路虎”,一直以来,高中教师致力于研究如何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但是仍然有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头痛不已,甚至由此产生厌学心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研究性学习教学法开始被各科教师应用到教学中去,数学学科也不例外,研究性教学法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数学研究的过
摘 要:简笔画是一种利用简单的点、线、面等绘画要素来表现物象基本特征的绘画形式。高中地理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解决地理问题很有必要,通过简单的图形勾勒既方便教师讲解,又有利于学生绘图读图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以“热力环流”进行教学设计,探讨简笔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益处。  关键词:简笔画;高中地理;教学  【教材分析】  从本节在“地球的大气运动”的地位来讲,是整章的核心知识,是学习大气相关知识的基础
摘 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性为基础,改变传统的课程教育方式,在课程教学中增加游戏特征,促进孩子们吸收知识,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及课程游戏化的推行现状,对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策略     我国教育部2012年颁布了《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明确表示在幼儿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游戏的重要
摘要:科学知识存在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只有立足于实际生活,实施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和认知科学知识,从而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所提升。因此,文章主要选择以小学科学教育为研究对象,对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如下探究,以期找寻到有效的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方法;研究  一、 引言  通常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对其理解和认知起到积极的作用,而
摘 要:新课改对不同学科教学和学生学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读写课教学在有效课堂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通过多媒体丰富读写内容,提供教學内容,使学生在合作研究中发现读写结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初中语文教育质量。文章旨在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写作教学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读写结合;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应用5E教学模式,可显著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同时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创建了良好的学习范围。因此,实施5E教学模式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知识,使文科生们在心态上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关键词:5E;高中地理教学;迁移;评价  一、 引言  5E教学模式可在总课程中应用,也可在学科课程、课时教学中应用,与传统模式相比,这种模式能够显著
摘要: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十分重要。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逻辑思维尚未完善,主要以想象思维为主。对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采取有效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其创新思维及能力。文章简要介绍创新思维的概念、培养路径以及培养意义,并立足教学实践,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一、 引言  创新是国家发展之
摘 要:乐理,称为“音乐理论基础”,包括调式调性、和声等内容,通过掌握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用于加强学生对音乐学习中音高的理解。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对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十分片面,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必须帮助学生正确地获得和使用音乐理论。  关键词:乐理;小学音乐;课堂  一、 闻之色变——根本原因及现状  在很多学校都能看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只有创新教学观念和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成果。这篇文章以群文阅读为核心,首先指出教学特征和重要意义,然后介绍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流程,并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特征;教学流程;策略     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和学生围绕着一个主题,选择多篇文章进行阅读,在主题的理解感悟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老师的个人成长,最终目标为师生共同提高。高效课堂是每个老师都追求的目标和教育成果,而高中的英语课堂应该要达到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高效的教学模式,这才是“以生为本”的意义。真正高效的教育课堂是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实践,实现课堂主体的转换。  关键词: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