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科学精神 渗透创新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学森之问”是我们这代教育者必须直面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认为,其中基础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基础教育掉进了“分数”的陷阱,束缚了创新意识的自由翱翔和创新能力的勃发生机。我们的教育者不是怀揣解决自然、社会的问题引领孩子的成长。而是让分数使孩子成为知识的贮存器和数据库,考试的机器。为此,我们始终把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
  
  一、变革学习方式,以研究性学习为契点
  
  改变学习方式是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校以研究性学习为契点,培养一项学生终生为之研究的课题。我校自1996年开始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的三年学习中,都拥有一项自己喜欢的研究课题,通过组织研究团队、收集研究资料、开题、项目研究、中期汇报、项目研究、结果。使每一个学生在行动中懂得研究的步骤,领略研究的艰辛,品味研究成果的喜悦。我校几乎所有的学生创新成果都来自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课题。2000年,我校的研究性学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被多家媒体评价为“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为了把研究性学习向纵深推进,我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具体学情,成立了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加强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制了《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簿》、《教师指导手册》等,及时、准确、有效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二、拓展选修课程。打造学生社团组织
  
  拓展选修课程,搭建学生社团组织,为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优质的舞台。到目前为止,我校先后开设了60余门学术类选修课程,30余门活动类课程,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喜爱的科技创新类课程,例如电脑硬件原理维修、机器人活动、三模小组、金中气象站等。与此同时,我校成立了40多个学生活动社团组织,着力进行科技创新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例如“机器人工作室”、“创新作品制作室”等使绝大部分学生都有一个自己喜欢的科技类社团,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创造天地。
  
  三、领导重视,加强队伍和设施建设
  
  教育是自然的。应该遵循生命的本质和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又不是自然的,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培养、组织和引领。为此,领导的重视和过硬的队伍对创新教育至关重要。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创新教育领导小组。重视校内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派送有潜力、有愿望的年轻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针对在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整合校外师资力量和科研场所资源,聘请20多名在宁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研究员作为我校校外辅导员。建立南大国家实验室、东大国家实验室、省市科技活动中心、省土壤研究中心为我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基地。
  与此同时,在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将有限的经费配套建设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活动场所。例如,先后建设了3个“数字化实验室”和“金工车间”、“木工车间”等6个“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基地,配置了数字车床、铣床、磨床、数字雕刻机、太阳能汽车等一批科技创新活动设备和工具。
  
  四、注重科技活动的渗透,努力打造精品项目
  
  我校定期举办主题为“科技、创新、未来”的校园科技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举办系列科普讲座、学生科技讲坛、科技创新大赛、创意实验展、科技小报展示与评选,进行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等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近10年来,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社会影响广泛。我校作为中学代表在2009年昆山举行的江苏省科技创新教育推进会上做了经验介绍。2007年组建的机器人团队至今已经取得4金和省级以上比赛20多项一等奖的成绩。我校5次荣膺“科技创新教育先进集体”称号,被授予“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摇篮”和“南京市星光计划首批实验基地”称号。
  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任重道远,我校的老师一定会和所有的老师们一起,不断探索教育的使命,承担教育的责任。
其他文献
科普类作品在小语教材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但它们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授知识、培育情感、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的任务。在教学这类作品的时候老师们常常会犯难,觉得不太好教:感情朗读吧,读不出多少语气和感情,理解感悟吧,没有多少深层意思可供挖掘,如果上升到思想教育的高度让学生接受点什么教育,题材多样的作品一起指向了“培养科学兴趣,进行科学启蒙”这一共性目标上来。教学的乏味源于对科普作品的误读。其实,
新型的学生观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生动、特殊和具体的生命个体。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使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显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基于学生,改进教学,机智把握并加以利用这些来自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改进:    一、从机械的直线式教学走向机智的分支式、板块式教学    直线式教学强调预设。强调严格按教案流程上课,这有其合理的一面,它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系统完整地学习系统知识。
十年磨一剑。1994年,元月。在当时的江苏省教委、省新闻出版局的关怀下,在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启动了苏教版教材的编写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八个春秋。回想起这段时光,感慨良多!我和张庆先生,以及整个苏教版团队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我们有了为祖国的母语教育及母语教材建设事业贡献绵薄力量的机会,也让我们亲眼见证了这些年语文教育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  成就的取得,无论大小,都需要“埋头苦干”
创建于1905年的溧水县实验小学,是首批江苏省实验小学。100多年来,学校面貌日新月异,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文明、和谐、严谨、开拓”的校风,“好学、勤学、会学”的学风和“严教、实教、善教”的教风,已经得到社会的公认。  溧水实小素谙“性格决定命运”之道,本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精神,提出了《性格养成教育》的课题,围绕两个重点(在体验中习得、在熏陶中养成),沿着三条途径(优化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促进
靖江市城北小学创办于1906年,百年的磨砺与发展,学校已成为省、市基础教育窗口学校。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学校确立了,“法规价校、科研兴校、素质立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立足学科、活动、环境三大课程改革,制定了学校规范有特色、教师达标有特艺、学生合格有特长的“三特”工作总目标,突出“把孩子培养成为财富”的教育主题,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以课题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以特色为目标,积极探索新课程
曾经执教二年级《晚上的太阳》一课。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彰显随文识字的意蕴。是我个人教学课题研究的一个内容。现将具体的教学片段及思考记录如下。    [教学片段]    师:爱迪生怎么会想到发明电灯的呢?  生:因为他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可是没有电灯照明,用油灯照明做手术太危险了,是他想出办法来照明的,后来他就想到要发明电灯了。  师:看来,事情得从他妈妈得的急性阑尾炎说起。(出示人体
[教前思考]    “可能性”是新课标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它涉及对事件“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发生现象的认识与判断,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事件的发生有的是确定的,有的是随机的、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以设计和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经历在单个随机事件中出现的可能现象,学会通
名师档案    施延霞,女,1966年6月出生,江苏淮安人,现任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教务主任。江苏省小学英语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课题负责人,全国剑桥少儿英语考级口试考官,江苏省“名师名校联动工程”特聘专家,江苏省教育厅“送教专家团”成员,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江苏省教坛明星,淮安市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淮安市教育学会英语专业委员理事,淮安市“十百千人才”培养对象,淮安市首批小学
1 “引领”    “孙校长,我明白在《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中,‘神往’这个词是学生理解感悟的难点。备课时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刚才在课堂上就是上不出来……”青年教师吴静上完教研课后向孙双金校长倾吐苦恼。  孙校长并没有立即回答的意思,只是微笑着对吴老师说:“等一会儿,我在另外一个班也上一节《拉萨的天空》,欢迎你和其他老师来听。没有什么准备。算是即兴课吧!”  同样的内容,孙校长会怎么上呢?老师们充满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留给二十一世纪最珍贵的遗产,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已经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切身感受到了互联网的伟大意义,离开互联网的生活已经让人不堪想象。  对于数字家庭而言,网络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远没有达到更深层的应用。甚至不需要仔细深入研究便可发现,目前数字家庭的网络应用基本上是围绕着电脑为核心展开的,不管是影像分享或是影音下载,其他设备要么为电脑提供数据,要么接受电脑提供的数据。例如,很多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