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械走向机智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的学生观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生动、特殊和具体的生命个体。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使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显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基于学生,改进教学,机智把握并加以利用这些来自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改进:
  
  一、从机械的直线式教学走向机智的分支式、板块式教学
  
  直线式教学强调预设。强调严格按教案流程上课,这有其合理的一面,它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系统完整地学习系统知识。然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满了变数,预设和实况往往不能完全吻合,直线式教学因难以包容课堂教学的复杂多变,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活力。而那种认为不认真备课更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想法同样是不可取的。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要改进预设,这种预设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真实状况。只有最充分的预设,才可能最有效地发现、把握、提升教学生成。因此,我们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会有哪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发展方向。在预设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体性等这些含有“生成性”的因素,机智调整一节课的教学板块。生成的资源需要我们去用心捕捉。更需要用智慧去准确、及时地鉴别选择,适当开发利用。使其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二、从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走向重文本解读和学生研究
  
  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研读文本、研究学生上。教师自己对教学文本的体验、感悟和解读的深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节课的质量。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应从“教课本”转变到“用课本学”的理念上来。课本仅是课程教学的一份基础材料,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让学生学好教材是完成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和手段之一,是师生共同走人教材、完成课程计划及课程目标的手段之一。师生还必须走出教材。如果教师没有走出教材、走出课堂的意识和勇气,课本也不可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更难适应课本以外的内容、学校以外的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方方面面,变机械为机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从随意性捕捉资源走向机智把握有效性的资源
  
  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具有方向上的不确定性。在课堂生成中要机智地把握好方向,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方向的不同,教育价值也不一样,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效应。所以,既要尊重教学生成,又要尊重生成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共识。课堂教学中孕育着大量的生成资源,不能全盘盲目接收。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来呵护、选择、发展、运用生成。兼顾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教师要敏锐机智地把握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的原始、真实、有价值的资源,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 关注学生的回答。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也最能反应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有利于教学拓展推进的资源。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2 关注学生的讨论。学生学得如何,写在他们的神态、表情、动作上。想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就要以一个小组成员的身份加入到学习小组当中,坐下来看学生,倾听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吐露心声,听到真实的语言,从中获得全面而原始的资源。
  3 关注学生的质疑。学生质疑是他们积极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倾听学生质疑,准确把握意思。引导释疑排难。避免因没有倾听而改变了学生质疑的本意。或是没听清楚而置之不理的情形,不能让真实有价值的资源溜掉。
  “课是为学生而上,而且永远是为学生而上的”所蕴含的哲理告诉我们:课堂生成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的开发,动态生成的促进,需要师生焕发智慧与热情,以开放的心态去应对生成。教学思维的碰撞是课堂的惊喜,教师要善于悦纳学生的主见(甚至是雏见),给予呵护引导,坚持过程、结果并重。要真正容纳学生的生成,就要真正尊重学生,就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认识把握利用动态生存资源的重要性,并真正落实在行为实施上。
其他文献
在世界巨大而辉煌的文学遗产中,神话是很重要也很令人感兴趣的一部分,它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智力发展过程的起点。创世神话表达了先民们对世界本源最本真的追问和最纯朴而大胆的幻想:人是从哪里来的?世界是从哪里来的?  世界的起源和世界的存在隐含着一种关于追问与思考的智巧,为儿童提供了一种非常大气的精神格局和深挚的艺术情怀。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这种追问的气质是一种
简单的教育理念    在苏曼培训中心学习期间,听了一些教授的课。他们上课时间很短,每天4个小时,其中翻译用掉一半时间,也就只有两个小时。他们讲的内容很少,只讲英国的教育是怎么做的,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复杂的观念,大家一听就懂。他们讲解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每一个孩子都重要”。这是英国的教育理念,至于为什么要倡导这个教育理念,她的理论支撑是什么,他们没有进行任何阐述,拒绝高深的长篇累牍。这让我们想到
中国画(也称水墨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的深入推进,水墨画教学在中小学校也逐步开展起来。让儿童从小学习水墨画。从小接触民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看到喜人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少学校、少年宫,甚至地市级画院培训中心在指导儿童学习水墨画时,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分年龄、不分对象地把临摹作品作为“学习水墨画的唯一捷径”,学生跟着所谓名画一遍又一遍地“死
虽然我们经常用教育的终极价值或终极目的等概念表述教育应当追求的目的或价值,但是什么是终极价值或目的是不明的。终极目的就是终极善。终极善意味着无法在它之外具有价值上可辩护的目的。  教育的终极善就是关于教育的终极性的价值标准,也就是说,终极善是教育应当追求的,而且这种“应当”体现了正当。终极善是道德性的目的,意味着教育不可能再有超越终极善的其他目的,也就是说,终极善不可能作为其他目的的手段。比如,如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教学课时紧张,课堂时间有限,英语课上的summary环节总是显得过于“匆忙”,有时甚至被“省略”了。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精心构思Summary环节,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无论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还是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及时总结、归纳新知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语言
函数的应用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各地高考数学试题中的应用问题多数是有关函数的应用题,试题的形式有解答题,也有选择题或填空题;问题的情境也丰富多彩,有环境保护、最优化问题、工程问题、与其他学科的交汇问题等;涉及的函数模型以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勾”函数、分段函数为主.  函数应用问题的实质仍是函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其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函数模型.  解答函数的应用问题一般可按以下程序进行操
策划人语:  课堂是学生精神发育、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常常违背它的初衷,教学中忽视“人”的因素,围绕“人”以外的一些东西进行,缺少对学习者学习心理的研究,缺少对学习者课堂感受的关注,缺少对人的未来发展的观照,以教师的认识和感受代替学生的认识和感受,按照外部要求和教育者的主观意愿对学生施加教育,学生的发展在一定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强化政府履行义务教育责任,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的重要体现。实施绩效工资,意味着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正在逐步提高,也意味着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关注程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将随之提高。透过工资增长的现象。领会实施绩效工资的理念导向与价值引领,重新思索教师身份的内涵意义,树立与之匹配的绩效观,是当下教师应该作出的理性而智慧的应答。    服务学生——教师的职业底线 
一、真实学情的准确把握是师生交流走向深入的前提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把握住学情实际上就是抓住了教学的起点,也是走向教学生成的起点。每个学生之间都充满着差异。这种差异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要想准确把握真实的学情,老师就要关照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现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依据学情进行师生交
科普类作品在小语教材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但它们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授知识、培育情感、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的任务。在教学这类作品的时候老师们常常会犯难,觉得不太好教:感情朗读吧,读不出多少语气和感情,理解感悟吧,没有多少深层意思可供挖掘,如果上升到思想教育的高度让学生接受点什么教育,题材多样的作品一起指向了“培养科学兴趣,进行科学启蒙”这一共性目标上来。教学的乏味源于对科普作品的误读。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