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节目要想在新媒体时代下具有真正的影响力、良好的传播效果,关键之一是节目内容本身是否足够出彩,是否足够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其次就是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结合电视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有效的宣传与推广。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继2013年引进韩国MBC电视台的《我是歌手》获得巨大成功后,又引进的新型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在制播分离盛行的今天,引进国外成熟的电视节目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引进的外来节目相对于本土节目,本身就有“舶来品”这一称号所带来的固有优势——即受众在节目宣传期就能在心智层面获得对节目一定程度的感知,这不仅是给受众一个很大的噱头,无形中给节目带来宣传效果,又因为在引进过程中,能同时得到足够多的市场营销策划成功经验借鉴,以规避掉节目在播出前受众市场开拓的弯路,减少在节目播出后广告营销等后续长尾的失误。
1.节目宣传前期-策划阶段
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在节目播出前一个月,相对于湖南卫视之前做的《快乐男声》、《我是歌手》等节目而言,其前期的媒体推广与宣传相当低调。只有在2013年10月8日首映礼时才为开播造势,大胆放弃常规耗时的传统新闻发布会形式,创新提出“电视节目大片首映礼”的概念,将节目内容通过大片首映礼的方式发布出去,并迅速形成可持续发酵话题。与其他音乐类、选秀类节目相比,其前期的宣传大部分依靠少数量观看过原版节目的网友的内容口碑的自然聚合和人际传播,在微博上甚至没有登上话题推荐。
2.节目宣传中期--播出阶段
在2013年10月8日首映礼之前,节目讨论量一直处于万条以下,直至10月11日节目播出当天,讨论量直线上升18万,并且此数字就成为了讨论量的基数,在10月12日之后,观众好评如潮,《爸爸去哪儿》在社交网络上快速发酵,成为最热门的电视节目话题。节目播出后不久,5对明星父子都开了各自的自媒体微博,连未参与的星妈也频繁转发有关节目的微博。
依托于湖南卫视这个中国最强大的娱乐电视平台,在《爸爸去哪儿》首集创下收视纪录后,湖南卫视迅速采取电视平台与网络平台联动的方式:电视上对该期节目进行重播,创下了湖南卫视非戏剧类节目重播次数之最;在爱奇艺、PPS、乐视、优酷、搜狐等视频网站上都设置了《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单,进行持续更新。此后,湖南卫视招牌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做了《爸爸去哪儿》的专场,使明星资源达到了有效的重复使用。
在前期相对低调的媒体推广,而后又创造性和差异化的首映礼,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实际上也说明,在新媒体时代下,抛开传统媒体思维的推广,创新性的电视节目宣传策略,可以有效地进行社会化营销和媒体推广传播,会起到不错的辅助作用。
3.节目宣传后期,下档阶段
节目播出至末期,话题的热度不减反增,其讨论内容主要集中在电影版的播出和预测下一季度的播出时间和明星家庭阵容。5个明星家庭还参与了湖南卫视春晚的开场,并分别以家庭组合为单位在晚会之中串场,一边闲聊年夜事,一边与主持人互动,不时透露大电影的事宜。其5对父子组合,已然成为湖南卫视和《爸爸去哪儿》的活招牌,既为湖南卫视增添品牌宣传冲击效果,又为后续的电影上映进行了不经意的广告宣传。
2014年1月31日上映的大电影获得史诗级的成绩,票房达到了7.2亿。这是完全出乎所有人包括节目组人员的意料,赵晖在《<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七亿票房背后的思考——全媒体时代的品牌整合营销》的讲课中提到,在推广《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期间,有几方面的工作造就了电影票房的成功:
(1)创新化的节目定位
在新媒体时代,分众传播的概念需要跳脱出传统意义上的以年龄划分或者以性别、职业划分,可以换一种思路去根据消费定义上的角色来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分众划分。在《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中,受众一般是母亲和孩子,他们是电影的使用者;而父亲这一角色在一般家庭中充当经济主导位置,是电影的消费者。如果将推广的对像设定为消费者,则不会直接促使消费者去消费电影,但是如果电影的宣传定位在使用者身上,他们将促使消费者去消费,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推广。
(2)整合媒体的推广方式
按照传统,电影的宣传一般会投入大量资金到平面广告或公交广告,提前半年以上向媒体网站申请版面做宣传。由于《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拍摄时间短,前后制作时间也仅为90天,基于节省资金和无法申请到版面的考虑,宣传团队将《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宣传重点放在移动互联网上(即以手机媒体为主的新媒体上)。通过与囊括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16家APP软件的合作,尽可能地不仅是曝光电影信息,更依据不同类型的APP软件尝试内容植入,如Camera360制作了《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拍照模板、墨迹天气制作了电影专门的皮肤主题等。另一方面,依托湖南卫视强大的平台,在小年夜晚会、湖南卫视春晚、金鹰卡通、快乐购、《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百变大咖秀》各种频道节目晚会上都配合着电影的宣传,设计出一个电影上映倒计时的角标,在湖南卫视的招牌节目上不间断提示观众。
(3)受众心理的把握
《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和大电影都很好地把握住了受众的参与心理,电视节目主要是在首映礼中通过整合电视屏、手机屏、院线以及网络视频进行“四屏联动”,观众可以一边观看节目动态,一边使用微博、新闻客户端等工具参与节目的专题讨论。而后的参与方式,则多为在SNS社区上进行的观众间的相互互动。
“参与心理是受众在接受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优秀的电视节目可以激发受众潜在的参与意识,使受众的情感得到合理宣泄,从而获得精神上的释放与满足。”而在《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方面,制作团队做了许多物料方面的东西与节目粉丝做互动,达到了相当好的宣传效果。
营销团队使用了一些在《快乐男声》时期的宣传策略:
2.与腾讯微信合作,进行“帅爸”“萌娃”派红包的活动,只要达成相关的条件,即可加入进红包微信群参与与明星父子互动抢红包的活动;
3.在电影即将下映,导演组制作了两支MV:《孩子你去哪儿》、《再见,爸爸去哪儿》,QQ粉丝群中的成员只要转发微博并截图即可这两支MV的高清无水印版。
尽管《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和其大电影的宣传方式有较大的差别,但其在新媒体新时代下做出的新尝试、新思路,无疑是一种给后来者的启发。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电影的宣传,整合多媒体形成组合拳,专注与用户、使用者的互动,把握住受众的参与心理和怀旧心理,这都是新媒体时代下,媒体宣传的启示。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继2013年引进韩国MBC电视台的《我是歌手》获得巨大成功后,又引进的新型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在制播分离盛行的今天,引进国外成熟的电视节目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引进的外来节目相对于本土节目,本身就有“舶来品”这一称号所带来的固有优势——即受众在节目宣传期就能在心智层面获得对节目一定程度的感知,这不仅是给受众一个很大的噱头,无形中给节目带来宣传效果,又因为在引进过程中,能同时得到足够多的市场营销策划成功经验借鉴,以规避掉节目在播出前受众市场开拓的弯路,减少在节目播出后广告营销等后续长尾的失误。
1.节目宣传前期-策划阶段
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在节目播出前一个月,相对于湖南卫视之前做的《快乐男声》、《我是歌手》等节目而言,其前期的媒体推广与宣传相当低调。只有在2013年10月8日首映礼时才为开播造势,大胆放弃常规耗时的传统新闻发布会形式,创新提出“电视节目大片首映礼”的概念,将节目内容通过大片首映礼的方式发布出去,并迅速形成可持续发酵话题。与其他音乐类、选秀类节目相比,其前期的宣传大部分依靠少数量观看过原版节目的网友的内容口碑的自然聚合和人际传播,在微博上甚至没有登上话题推荐。
2.节目宣传中期--播出阶段
在2013年10月8日首映礼之前,节目讨论量一直处于万条以下,直至10月11日节目播出当天,讨论量直线上升18万,并且此数字就成为了讨论量的基数,在10月12日之后,观众好评如潮,《爸爸去哪儿》在社交网络上快速发酵,成为最热门的电视节目话题。节目播出后不久,5对明星父子都开了各自的自媒体微博,连未参与的星妈也频繁转发有关节目的微博。
依托于湖南卫视这个中国最强大的娱乐电视平台,在《爸爸去哪儿》首集创下收视纪录后,湖南卫视迅速采取电视平台与网络平台联动的方式:电视上对该期节目进行重播,创下了湖南卫视非戏剧类节目重播次数之最;在爱奇艺、PPS、乐视、优酷、搜狐等视频网站上都设置了《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单,进行持续更新。此后,湖南卫视招牌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做了《爸爸去哪儿》的专场,使明星资源达到了有效的重复使用。
在前期相对低调的媒体推广,而后又创造性和差异化的首映礼,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实际上也说明,在新媒体时代下,抛开传统媒体思维的推广,创新性的电视节目宣传策略,可以有效地进行社会化营销和媒体推广传播,会起到不错的辅助作用。
3.节目宣传后期,下档阶段
节目播出至末期,话题的热度不减反增,其讨论内容主要集中在电影版的播出和预测下一季度的播出时间和明星家庭阵容。5个明星家庭还参与了湖南卫视春晚的开场,并分别以家庭组合为单位在晚会之中串场,一边闲聊年夜事,一边与主持人互动,不时透露大电影的事宜。其5对父子组合,已然成为湖南卫视和《爸爸去哪儿》的活招牌,既为湖南卫视增添品牌宣传冲击效果,又为后续的电影上映进行了不经意的广告宣传。
2014年1月31日上映的大电影获得史诗级的成绩,票房达到了7.2亿。这是完全出乎所有人包括节目组人员的意料,赵晖在《<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七亿票房背后的思考——全媒体时代的品牌整合营销》的讲课中提到,在推广《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期间,有几方面的工作造就了电影票房的成功:
(1)创新化的节目定位
在新媒体时代,分众传播的概念需要跳脱出传统意义上的以年龄划分或者以性别、职业划分,可以换一种思路去根据消费定义上的角色来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分众划分。在《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中,受众一般是母亲和孩子,他们是电影的使用者;而父亲这一角色在一般家庭中充当经济主导位置,是电影的消费者。如果将推广的对像设定为消费者,则不会直接促使消费者去消费电影,但是如果电影的宣传定位在使用者身上,他们将促使消费者去消费,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推广。
(2)整合媒体的推广方式
按照传统,电影的宣传一般会投入大量资金到平面广告或公交广告,提前半年以上向媒体网站申请版面做宣传。由于《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拍摄时间短,前后制作时间也仅为90天,基于节省资金和无法申请到版面的考虑,宣传团队将《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宣传重点放在移动互联网上(即以手机媒体为主的新媒体上)。通过与囊括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16家APP软件的合作,尽可能地不仅是曝光电影信息,更依据不同类型的APP软件尝试内容植入,如Camera360制作了《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拍照模板、墨迹天气制作了电影专门的皮肤主题等。另一方面,依托湖南卫视强大的平台,在小年夜晚会、湖南卫视春晚、金鹰卡通、快乐购、《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百变大咖秀》各种频道节目晚会上都配合着电影的宣传,设计出一个电影上映倒计时的角标,在湖南卫视的招牌节目上不间断提示观众。
(3)受众心理的把握
《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和大电影都很好地把握住了受众的参与心理,电视节目主要是在首映礼中通过整合电视屏、手机屏、院线以及网络视频进行“四屏联动”,观众可以一边观看节目动态,一边使用微博、新闻客户端等工具参与节目的专题讨论。而后的参与方式,则多为在SNS社区上进行的观众间的相互互动。
“参与心理是受众在接受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优秀的电视节目可以激发受众潜在的参与意识,使受众的情感得到合理宣泄,从而获得精神上的释放与满足。”而在《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方面,制作团队做了许多物料方面的东西与节目粉丝做互动,达到了相当好的宣传效果。
营销团队使用了一些在《快乐男声》时期的宣传策略:
- 建立一个贴有动画化的5位“萌娃”头像的网站,粉丝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到网站上,系统将自动将其动画化,使其成为一副明星“萌娃”与粉丝的合拍画;
2.与腾讯微信合作,进行“帅爸”“萌娃”派红包的活动,只要达成相关的条件,即可加入进红包微信群参与与明星父子互动抢红包的活动;
3.在电影即将下映,导演组制作了两支MV:《孩子你去哪儿》、《再见,爸爸去哪儿》,QQ粉丝群中的成员只要转发微博并截图即可这两支MV的高清无水印版。
尽管《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和其大电影的宣传方式有较大的差别,但其在新媒体新时代下做出的新尝试、新思路,无疑是一种给后来者的启发。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电影的宣传,整合多媒体形成组合拳,专注与用户、使用者的互动,把握住受众的参与心理和怀旧心理,这都是新媒体时代下,媒体宣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