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的重要性及建议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7825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教学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两者的融合使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的综合发展成为可能,使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保持稳定发展。基本乐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必须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在音乐学习中进行自我提升。虽然这两门学科的特点非常明确,但要想真正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的理解以及把控能力,就必须将这两门学科的教学渗透到实践教育中。
  关键词:视唱练耳;基本乐理;相互渗透
  中图分类号:J613-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02
  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具有较高综合性的音乐声学艺术训练教育课程,不但内容要充分涵盖音程、和弦、调式、调性、节奏、节拍、旋律、视唱等,同时还包括了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达等综合性知识。基本乐理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一些音乐方面的理论知识[1]。当两者有效结合时,歌唱和音乐听力培养能够和基本乐理知识相结合,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系统性地提升对音乐的听觉和记忆能力,提高对音乐的语言及其所表达情感的認识和理解。还可以促使学校原有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2],课堂教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相似之处
  在现代化音乐艺术教育过程中,将传统的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知识进行紧密结合,目的就是提高广大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鉴别能力,提高其音乐表现能力,帮助广大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评价和鉴别。
  一方面,视唱练耳及其他音乐基本知识训练的设计,对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一个实践性课程,而且这两门课程的开设对音乐专业学生来说,音乐知识和素养培养也是势在必行的。由此可见,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同等重要,将两门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表现演唱能力,对专业性提升有很大帮助。
  (二)二者区别
  虽然视唱练耳课与基本乐理课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和目标,但二者的根本差异不可忽视。基本乐理课程主要侧重教授学生掌握有关音乐专业的理论知识,较为枯燥,要求逻辑严谨,学生在实践中需要的知识内容主要有音符、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等。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清晰地明确自己的学科结构以及基本乐理所包含的学习范畴,将在实践中获得基本乐理知识在不同领域间的应用和相互联系。视唱练耳课程的讲授内容包括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模唱以及听力训练,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考察学生的听觉感知、节奏、音调的基本乐理特征。由于这两门课的内容有本质区别,讲课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大不相同。
  二、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的重要性
  (一)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的渗透教育打破了专业教育方式。在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的分离教育中,更注重细节的学习,如知识点的分割与难度、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各高校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有丰富的休闲活动,求知欲强,思维活跃,选择性强。因此,需要更适合大学生实际水平的课程教育。纯理论教育的缺点是不方便直接体验教学内容表达的意义,使课程显得空洞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而与视唱练耳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直接了解和对理论中描述的声音内容进行补充。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帮助大学生在课堂上完善声音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提升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性
  培养具有丰富基本乐理知识和完整实践能力的综合音乐人才。基本乐理课程和视唱练耳课程的结合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普及,使学生掌握全套乐理体系,让课堂不再枯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注于学习。
  (三)提高学生的主观想象力
  基本乐理课程和视唱练耳课程的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挥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独特能力,不再受制于僵化的乐理框架。不仅如此,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无缝融合,更能够帮助学生重新认识音乐。对于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因人而异,掌握了音乐的本质,就可以运用音乐的基础知识,结合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创作出风格各异、变化多端的优秀作品。
  (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
  视唱练耳课程的乐理知识教程和渗透训练,帮助大学生逐渐了解每种音乐元素对音乐的影响和张力,从而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感和审美观。所有针对音乐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性课程均是专门针对音乐设计的,旨在提高学生的声乐意识和音乐技巧训练。基本乐理课程专注于对音乐基本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与讲解,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理解能力;而视唱练耳则侧重于听觉艺术,以及节奏、旋律、和声之美。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相结合,让学生接触各种形式的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学会如何用音乐表达自己,展现音乐的独特美感,提升学生创作音乐的潜力。
  三、视唱练耳课程与基本乐理课程结合教学的建议
  视唱练耳及基本乐理理论渗透教育课程内容较多,对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把二者很好地结合到一个教育情境中,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交互式培训非常适合该课程教学,因材施教,组织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自由和充分发挥的空间,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乐音体系、五线谱记谱法的渗透
  视唱练耳教学需要听乐谱、阅读曲子、学习视唱。如果学生对乐谱和曲子没有十分熟悉,会严重影响学习速度和学生观察音乐的能力。视唱练耳还支持基于五线谱的其他记谱方法,如谱号、音符以及词干的写法等。因此,在听五线谱或观察乐谱时,有必要向广大学生传授一些关于五线谱的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背诵有价值的歌曲并安静地进行写作,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1]。   (二)音程、和弦方面的渗透
  节奏培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非常重要。節奏是声乐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声乐学习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进行节奏培养训练之前,学员首先需要掌握各种节奏模式与音值的正确配置和组合。否则,学生即便能够听见这个节奏也可以跟随唱歌,但无法正确记忆节奏。因此,在视唱练耳课中,可以通过总结各种节奏模式,让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声乐和音值进行组合[1]。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还会巩固学生对组合方法的基本乐理知识,让学生听特定的音乐并记住典型的节奏模式,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对节奏模式的理解,而且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三)调式、调性方面的渗透
  调式和调性知识可能是基本乐理课程中最难的部分,结合视唱和听力训练会更容易掌握。在视唱练耳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向学员介绍每节课程的关键点,如旋律是否命名为大调、小调,是自然、和声或旋律大调或小调,以及其间是否有移调。只能在大量练习和积累的过程中进行综合训练,调式和音色的知识不难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提高乐谱观看水平和视唱歌曲。如果学生在旋律听写训练中得到调式和调性理论知识的支持,将大大提高旋律听写水平。比如旋律听写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变化,对于第一键概念很强的学生来说,听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是如果学生把对键的知识和键结合起来学习[1],就会容易得多。
  (四)音乐术语的渗透
  乐谱和练唱是视唱练耳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除了在看乐谱和练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调性外,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理解和表现力,是让学生把任何歌曲都当作一门艺术的原因。乐谱中的各种标记能直接反映作曲家的意图,如果学生不理解这些音乐术语的含义,就无法真正理解乐曲[1],更谈不上表达作曲家的意图。因此,在学生开始学习视唱练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未识别的速度、力度、表现术语等符号进行诠释[1],让时间的积累、枯燥的术语和符号组合成特定的视唱歌曲,巩固乐理知识,理解乐理。
  四、结语
  视唱练耳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唱歌、听力和辨别能力,需要学生具备音乐感知能力,当理论知识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视唱练习中多次犯错,会耽误学生的音乐进步。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生输入和输出知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这两门课程的音乐教学特征,不断寻找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为学生追求更加深入的音乐类专业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春燕.论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的渗透教学[J].艺海,2008(6):113-114.
  [2]周宏文,温霄潇.高中生自主学习现状及指导策略[J].知识文库,2021(4):122-123.
  (责任编辑:张咏梅)
其他文献
新时代要求青年要善于思考与改革、勇于面对矛盾和困难、敢于解决问题,想做事、能做事、会做事,还需要具备接受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和完成使命的能力,这就需要培养一批批志存高远、德才兼备、情理双修、敢于开拓的人才。然而,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始。本文在教育部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的基础上,调研北京市、广州市和珠海市的中小学,了解核心素养文件要求的具体落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报告,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领域实现了重大的进步和创新。在体育学科领域中,运动生物力学实现了新的发展和进步,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众多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运动生物力学之中,促进了运动生物力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因此,本文主要围绕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开展有效分析,希望能够为体育教学和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生物力学
大学生参军入伍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优化部队兵员结构组成的重要来源,也是实现“强军梦”的人才支撑。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把大学生征兵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一环,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为例,阐述高校征兵工作的现状以及不足之处,并对新时期高校征兵工作路径进行研究。
摘 要:素质教育视域下,民办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得到凸显,同时也为民办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民办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参与与支撑,尤其是英语教师与教育管理者之间的互动力,推动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体系的优化,达到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因此,本文立足于民办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互动现状,分析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互动价值及内容,最后提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互动路径。  关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国际合作。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国内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也积极响应拓展国际合作,为发展当地的职业教育培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文化空缺,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以文化空缺理论为基础,选取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对外宣传材料中比较常见的新闻稿和讲话演示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补偿策略。
英语精读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将师生合作评价这一优越教学评价理念应用于英语精读课堂,同时借力优质网络资源与平台,并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第二版)为例,从课前准备、课内实施、课后活动三方面探究精读课程改革与优化的路径,旨在促成学生知识与素养层面的双修,提升外语人才的“核心素养”[1]。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由传统课堂的教学发展为智能化、多元化的混合式教学。本文以教育学相关理念为基础,着重分析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事业的发展现状,从学生视角探寻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优化教学准备、改进教学过程、增强课后反馈三个方面探究问题解决对策,以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教学模式的建设。  关键词
摘 要:随着各种“微”技术的诞生,中国逐渐步入“微”时代,各种“微”技术已变成社会大众交流互动、搜索资料的主要渠道。在“微”时代下,视唱练耳若想促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必然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取各种“微”技术展开线上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符合“微”时代下的发展标准。基于此,本文直接分析了“微”时代下视听练耳的教学现状,继而指明“微”时代下视唱练耳线上教学的开展意义与途径。  关键词:“微”时代;视唱
“一带一路”背景下,滇西北少数民族文化逐渐进入世界视野。许多译者试图将这块文化瑰宝翻译成英文作品。如何将这种特别的文化“源语言”转化为恰当而又得体的英语“目标语”,是需要译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语言学家Ronald W.Langacker的认知翻译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旅游文本《滇西北秘境》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语料,探讨其翻译策略的可行性,为中国文化能够有效地“走出去”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思路。
风格是作家和艺术家的艺术特色,也是作家和艺术家成熟的标志,具有多样性、模糊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一篇译作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再现原作风格。本文以风格标记理论为指导,以张白桦《初秋》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两个维度探究译文对原文的风格还原和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