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fo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课程是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非学科性的新型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的。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从思路及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上,给小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指导。要采用灵活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指导活动;要激发小学生的创新兴趣,引导小学生的创新方法,保护小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使之形成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呢?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创新能力;创造性自主学习
  一、融洽师生情感,浓郁创新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而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必须要有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和諧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在教学《中国结》中,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了编织中国结的活动。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活动,了解中国结的来历及各种结的名称和含义,学会编织一些中国结基本方法,接着大胆放手,充分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活动。有一女生在观看录像时,因看不清录像内容与别人编的不同,而我却及时地表扬她,和她一起探讨,并请她做小老师和大家一起互相学习。在作品展示中,她的作品与众不同,深受大家的好评。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映,形成师生情感交融氛围,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伴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的活动而不断发展
  二、确立主体地位,激发创造热情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明理清楚,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呢?关键是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教师应该把讲的时间腾出来让学生去练、去说、去思考、去操作,在课堂上实现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所提倡的六大“解放”。如在教学制作降落伞一课,我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愿结合学习小组,自愿选择材料,根据录像中的提示,自行操作。在选择制作材料方面学生就产生了几种不同的想法,制作出了几种不同风格的降落伞。有的学生选择薄纸当伞面,有的选择塑料膜,还有的选择颜色鲜艳、但质地较厚的纸。一番忙碌之后,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跳伞比赛。把降落伞放在同一高度,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全班同学一起放下降落伞,我充当计时员,学生记录下自己降落伞在空中飞行降落的时间。经过这次比赛,同学们惊奇的发现,薄纸的伞面要比质地厚一些的飞行时间长,而塑料膜又比薄纸的飞行时间长。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伞面质地的轻重影响着飞行的时间。同学们重新修改自己的降落伞,这回选用的质地一样的伞面,而飞行的时间仍有长有短,学生们又纷纷比较异同。原来在降落伞下端,学生们选择了不同的悬垂物,物体的重量自然也影响了飞行的情况,学生再一次通过实践操作得到了结论。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物理诺贝尔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合理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自主探索求知。例如:在“和食物交朋友”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食物——鱼,我组织学生到市场去观察。在观察的时候,学生们观察到了一系列的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鱼是用什么进行呼吸?鱼一分钟呼吸的次数?怎样知道鱼的年龄?等。这时,我便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想想,要想了解这些现象,知道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因势利导,以兴趣导入教学。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等活动,这样的兴趣引导,不但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欲望。
  未来世界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教学在教育中不仅能传授相关的知识,更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同时令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性。本文以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入手,提出一些在数学教学中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具体的方法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激发  数学科目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门科目,尤其是高中时期,数学不仅关系着高考的成绩,也为学生
摘 要:微课程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对当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之后总结的重要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对微课程的基本含义、实施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微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优势,进而对如何应用微课程教学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总结,为以后相关研究者在研究此观点上垫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微课程;小学语言;教育教学  一、微课程教学法的基本概况  (一)微课程的基
背景  曾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东京组织了一次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10位中小学教师、学生的联欢活动,其中教师208人,学生202人。联欢期间,其中有一项活动是评选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  案例  大杰克和小杰克是孪生兄弟,都是16岁,正在学校读书。他们家离学校比较远,家长给他们配了一辆轻型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让他们开车上学、回家。这兄弟俩由于晚上贪玩,好睡懒觉,经常迟到,虽然多次批评,还是我行我素
期刊
摘 要:针对目前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教学情况,论述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通过想象和推理相结合、猜想和验证相结合、操作和思考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想象和推理;猜想和验证;操作和思考  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图形与几何的一个关键的核心词就是发展空间观念。并明确指出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
从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结合结构式的访谈,对李凌江、杨德森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成人版进行修订,从个体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的状态评估流动儿童的幸福感
联邦最高法院(第六民事审判庭)1967年6月9日《法学工作者报》1968年第103页VERSE1967年第808页1961年1月6日早晨,外面天依旧是黑还下着小雨,一位27岁的矿工R骑着自行车去上班
维吾尔族人名的音译问题从2002年“《维吾尔人名汉字音译转写规则》使用手册”出版以来就受到格外的关注,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以高校中的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涉及92个
摘 要:文章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电力监控控制中心系统应考虑的设计与技术问题,旨在保证系统的健壮性及应用开放性。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电力监控;控制中心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U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7-0024-02
失地农民城市融合的进程中,在教育、就业、社交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依据失地农民的年龄层次差异,从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分析原因.
联邦最高法院(第六民事审判庭)1984年2月7日《联邦最高普通法院民事判例集》第90卷第96页《法学工作者报》1984年第629页1979年7月3日,原告由于左股骨出现原因不明的疼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