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滕王阁序 》和 《兰亭集序 》是传统的名篇佳作 , 同属描述盛会的序文 ,堪称古文中的经典著作,两篇文章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本论文将就他们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比较阅读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分别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和必修五中的两篇序文,前者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为兰亭集会所作,后者为唐代诗人王勃为滕王阁集会所作。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仅有的两篇序文,二者有许多的异同点来供我们比较:
一、 体裁上
“古汉语中关于‘序’的解释大体有四种 :第一种是‘序 ’,即作者自己陈述作品的主旨、著作的经过的‘自序’以及对他人所作的著作的介绍性评述。第二种是‘赠序’, 唐初出现的 ,即亲友别离时的赠言。第三类是明代时从‘赠序’演化而来的用来祝寿的‘寿序体’。第四类是唐宋乐曲的一种体裁 。” 由此观之 , 虽然《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都是文笔非常优美的序文,但是《兰亭集序》属于第一类,是为作者与朋友一起吟诗作赋的作品而写的序文 ,也可称之为 《兰亭诗集序》。而《滕王阁序》则是王勃南下省亲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聚会写下的赠序。当时的情景是 ,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滕王阁,并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 ,希望让自己的女婿为各位宾客的诗作“作序 ” 来扩大其知名度,从而谋取更好的前程 。王勃南下省亲,路过洪州 , 参加了在滕王閣的聚会 。 阎公席间假意让众位宾客作序,众人都知其目的并且加以推辞,只有王勃不明所以并不加推辞的写下了这篇序文。由此可知,《滕王阁序》应当与这次宴会相关。此外, 这篇文章的原题目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可见其是第二种序文,是一篇赠序。
二、结构上
《兰亭集序》的叙事结构是按照时间、地点,景物,人物的顺序展开的。时间是永和九年的暮春。地点是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这里的景物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人物是一大年龄不同的贤人。其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 而王勃的《滕王阁序》则首先从地理位置开始 :豫章故郡,洪都信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其次,因为作者王勃只是作为一个路过此地的后生, 并非应邀来参加宴会的贵宾 ,能参加宴会已是很荣幸,因此对此地及在坐的宾客进行了一番夸奖: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再次开始交代时 间:时为九月、序属三秋。然后开始写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将对景物的描写推向高潮。接下来作者触景生情抒发怀才不遇之情:时运不齐,命运多舛,最后交代写作缘由,写这篇文章是临别赠言。
三、文体特征上
文体特征上《兰亭集序》是散句体,《滕王阁序》是骈句体。前一篇文章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文章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字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很少用典, 可以说是很好地继承了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 。后者则是通篇以骈文为主,对仗工整,句式多变,并且运用大量典故,还大量使用借代、借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内涵,此外,礼貌谦辞随处可见,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四、 内容上
内容上《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两篇文章都是既写美景,又写乐事 。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兰亭集序》侧重写山水之乐,而《滕王阁序》则侧重写盛会之乐。兰亭集会,是在风景秀丽的“会稽山阴之兰亭”,这里既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来的人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们在流觞的曲水旁排列而作,饮酒赋诗,“一觞一咏,畅叙幽情”,风流雅致,他们为这绿水青山平添了几分高雅与情趣。而滕王阁的聚会上,有贤主,有嘉宾,有文人,有武士,“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由此可见,滕王阁之聚,可比当年睢园竹林之盛,宾客文采风流,堪比曹植谢灵运之才。
五、 情感上
由上文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两篇文章要抒发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悲伤感慨的是人生苦短,他以“ 一 死生为虚诞 , 齐彭疡为妄作”力斥当时士大夫阶层崇尚的老庄“死生一体” 虚幻人生观 ,他始终没有走出这悲伤的境地,痛苦于 “修短随化 , 终期于尽 ” , 更不满于黑暗混乱的、毫无希望的社会现实 ,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化不开的浓浓悲情之中。而《滕王阁序》则一方面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另一方面又抒发了作者的自我宽慰之情,要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充满信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对未来寄予希望。
之所以产生这样不同的情感,主要是因为两篇文章的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王羲之写作《兰亭集序》时,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起伏,看透了朝廷的本质,因为感到报国无门,便愤辞官,归隐山林。可以说,他是看透了世态炎,对世事无比失望。所以说,令王羲之无法摆脱的悲伤之情,既有感于他的个人的身世,更是对社会动荡不安的感叹。再者,东晋时期,玄学思潮兴盛,士大夫们精神空虚。而王勃则生活在唐朝初年,革故鼎新,一切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在那个时代,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王勃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这应该是王勃情感转化最终走出低谷的时代根源。
经过比较阅读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文本, 把握文本, 从而更好地欣赏文本,所以比较阅读在我们的学习中至关重要。当然,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只能从这几方面来进行比较,更详细之处还需进一步探讨补充。
参考文献
1.龙厚雄.清新飘逸与浓墨彩—— 《兰亭集序 》、《滕王阁序 》比较研究[J]语文学刊2005年第7期
2.李天民.《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的文体比较 [J]语文学刊2003年第3期
3.周小芬.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的抒情比较 [J]中学通文 2 0 0 2年第6期
4.丁萍.谈《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情景韵异同 [J]教材研讨2013年7月
关键词:《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比较阅读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分别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和必修五中的两篇序文,前者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为兰亭集会所作,后者为唐代诗人王勃为滕王阁集会所作。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仅有的两篇序文,二者有许多的异同点来供我们比较:
一、 体裁上
“古汉语中关于‘序’的解释大体有四种 :第一种是‘序 ’,即作者自己陈述作品的主旨、著作的经过的‘自序’以及对他人所作的著作的介绍性评述。第二种是‘赠序’, 唐初出现的 ,即亲友别离时的赠言。第三类是明代时从‘赠序’演化而来的用来祝寿的‘寿序体’。第四类是唐宋乐曲的一种体裁 。” 由此观之 , 虽然《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都是文笔非常优美的序文,但是《兰亭集序》属于第一类,是为作者与朋友一起吟诗作赋的作品而写的序文 ,也可称之为 《兰亭诗集序》。而《滕王阁序》则是王勃南下省亲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聚会写下的赠序。当时的情景是 ,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滕王阁,并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 ,希望让自己的女婿为各位宾客的诗作“作序 ” 来扩大其知名度,从而谋取更好的前程 。王勃南下省亲,路过洪州 , 参加了在滕王閣的聚会 。 阎公席间假意让众位宾客作序,众人都知其目的并且加以推辞,只有王勃不明所以并不加推辞的写下了这篇序文。由此可知,《滕王阁序》应当与这次宴会相关。此外, 这篇文章的原题目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可见其是第二种序文,是一篇赠序。
二、结构上
《兰亭集序》的叙事结构是按照时间、地点,景物,人物的顺序展开的。时间是永和九年的暮春。地点是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这里的景物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人物是一大年龄不同的贤人。其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 而王勃的《滕王阁序》则首先从地理位置开始 :豫章故郡,洪都信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其次,因为作者王勃只是作为一个路过此地的后生, 并非应邀来参加宴会的贵宾 ,能参加宴会已是很荣幸,因此对此地及在坐的宾客进行了一番夸奖: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再次开始交代时 间:时为九月、序属三秋。然后开始写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将对景物的描写推向高潮。接下来作者触景生情抒发怀才不遇之情:时运不齐,命运多舛,最后交代写作缘由,写这篇文章是临别赠言。
三、文体特征上
文体特征上《兰亭集序》是散句体,《滕王阁序》是骈句体。前一篇文章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文章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字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很少用典, 可以说是很好地继承了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 。后者则是通篇以骈文为主,对仗工整,句式多变,并且运用大量典故,还大量使用借代、借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内涵,此外,礼貌谦辞随处可见,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四、 内容上
内容上《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两篇文章都是既写美景,又写乐事 。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兰亭集序》侧重写山水之乐,而《滕王阁序》则侧重写盛会之乐。兰亭集会,是在风景秀丽的“会稽山阴之兰亭”,这里既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来的人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们在流觞的曲水旁排列而作,饮酒赋诗,“一觞一咏,畅叙幽情”,风流雅致,他们为这绿水青山平添了几分高雅与情趣。而滕王阁的聚会上,有贤主,有嘉宾,有文人,有武士,“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由此可见,滕王阁之聚,可比当年睢园竹林之盛,宾客文采风流,堪比曹植谢灵运之才。
五、 情感上
由上文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两篇文章要抒发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悲伤感慨的是人生苦短,他以“ 一 死生为虚诞 , 齐彭疡为妄作”力斥当时士大夫阶层崇尚的老庄“死生一体” 虚幻人生观 ,他始终没有走出这悲伤的境地,痛苦于 “修短随化 , 终期于尽 ” , 更不满于黑暗混乱的、毫无希望的社会现实 ,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化不开的浓浓悲情之中。而《滕王阁序》则一方面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另一方面又抒发了作者的自我宽慰之情,要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充满信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对未来寄予希望。
之所以产生这样不同的情感,主要是因为两篇文章的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王羲之写作《兰亭集序》时,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起伏,看透了朝廷的本质,因为感到报国无门,便愤辞官,归隐山林。可以说,他是看透了世态炎,对世事无比失望。所以说,令王羲之无法摆脱的悲伤之情,既有感于他的个人的身世,更是对社会动荡不安的感叹。再者,东晋时期,玄学思潮兴盛,士大夫们精神空虚。而王勃则生活在唐朝初年,革故鼎新,一切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在那个时代,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王勃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这应该是王勃情感转化最终走出低谷的时代根源。
经过比较阅读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文本, 把握文本, 从而更好地欣赏文本,所以比较阅读在我们的学习中至关重要。当然,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只能从这几方面来进行比较,更详细之处还需进一步探讨补充。
参考文献
1.龙厚雄.清新飘逸与浓墨彩—— 《兰亭集序 》、《滕王阁序 》比较研究[J]语文学刊2005年第7期
2.李天民.《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的文体比较 [J]语文学刊2003年第3期
3.周小芬.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的抒情比较 [J]中学通文 2 0 0 2年第6期
4.丁萍.谈《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情景韵异同 [J]教材研讨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