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名词——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在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语文素养呢?对此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如何认识语文素养
大家知道,素养是一个人平时的锻炼和教养,它所涵盖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既包括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品性特征,也包括个人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和情感价值体验。比如,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从掌握语文知识和形成语文能力的活动中获得的感受以及能力,都称为语文素养。这样以来,语文素养的内容到底包括多少,真的很难给予界定,这其中还不包括學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所获得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素养的限定
对语文素养需要从两个方面来限定。首先是其对象的限定。我们这里谈的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其对象是广大的学生。因此它有别于一般的素养,它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的语文素养。比如一个作家,他的语文素养可能是多方面的,较强的写作能力、较大的阅读量、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体验,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其容量会越来越大;而我们讲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只是规定了一个最低标准,只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相应的最低要求,就算已经达到了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各个阶段不同的心理发展特性,制定出相应的培养目标。语文素养的培养,它有一个“变通域”,即它有一个很大的层次空间和范围,这样势必导致其内涵丰富,概念宽泛以至模糊化,为此,必须对语文素养从量上进行规定,即“量化”。所谓“量化”,就是用客观、具体的数字来规定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实现语文素养所要求达到的最低标准。
三、学生原有素养、现有素养和将来素养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原有的素养也是呈现千差万别的姿态。学生原有的语文素养与其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兴趣爱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调研,具体了解学生的不同秉性,以此作为原始的教学资料,努力创设教学赖以进行的良好环境。对于学生原有的素养,教师要予以正视,不能存有任何的偏见。在实施差异性教学的过程中,要因“生”而异:对于一个缺乏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应从多鼓励其发言、多用语言表扬开始,逐渐让其认识自己并相信自己,从而发挥出他的潜能,进行有效的创造性学习;对于一个粗心大意、丢三拉四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从锻炼其耐性和沉稳性开始,逐渐培养其稳重心细的个性品质。
四、全面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融合在新课标所讲的“三维目标”中的,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三个目标的实现,即意味着语文素养的实现,二者是息息相关的。(1)语文素养,强调的是养成,因此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过程,即循序渐进,尊重学生心理的发展。(2)语文素养的培养,必须融入到各学龄段和各个学期的教程中来,只有实现了前一阶段的“前素质”,才有后面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语文素养必须和教材的传授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本材料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语文素养。(3)语文素养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一个人的心智发展,也就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相关的语文能力,如写作能力、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等。
以上是我的几点粗浅的认识。诚然,语文素养的提出,是语文学科进步的一个标志,它可以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更加注重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主旨,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如何认识语文素养
大家知道,素养是一个人平时的锻炼和教养,它所涵盖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既包括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品性特征,也包括个人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和情感价值体验。比如,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从掌握语文知识和形成语文能力的活动中获得的感受以及能力,都称为语文素养。这样以来,语文素养的内容到底包括多少,真的很难给予界定,这其中还不包括學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所获得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素养的限定
对语文素养需要从两个方面来限定。首先是其对象的限定。我们这里谈的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其对象是广大的学生。因此它有别于一般的素养,它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的语文素养。比如一个作家,他的语文素养可能是多方面的,较强的写作能力、较大的阅读量、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体验,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其容量会越来越大;而我们讲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只是规定了一个最低标准,只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相应的最低要求,就算已经达到了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各个阶段不同的心理发展特性,制定出相应的培养目标。语文素养的培养,它有一个“变通域”,即它有一个很大的层次空间和范围,这样势必导致其内涵丰富,概念宽泛以至模糊化,为此,必须对语文素养从量上进行规定,即“量化”。所谓“量化”,就是用客观、具体的数字来规定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实现语文素养所要求达到的最低标准。
三、学生原有素养、现有素养和将来素养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原有的素养也是呈现千差万别的姿态。学生原有的语文素养与其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兴趣爱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调研,具体了解学生的不同秉性,以此作为原始的教学资料,努力创设教学赖以进行的良好环境。对于学生原有的素养,教师要予以正视,不能存有任何的偏见。在实施差异性教学的过程中,要因“生”而异:对于一个缺乏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应从多鼓励其发言、多用语言表扬开始,逐渐让其认识自己并相信自己,从而发挥出他的潜能,进行有效的创造性学习;对于一个粗心大意、丢三拉四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从锻炼其耐性和沉稳性开始,逐渐培养其稳重心细的个性品质。
四、全面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融合在新课标所讲的“三维目标”中的,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三个目标的实现,即意味着语文素养的实现,二者是息息相关的。(1)语文素养,强调的是养成,因此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过程,即循序渐进,尊重学生心理的发展。(2)语文素养的培养,必须融入到各学龄段和各个学期的教程中来,只有实现了前一阶段的“前素质”,才有后面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语文素养必须和教材的传授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本材料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语文素养。(3)语文素养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一个人的心智发展,也就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相关的语文能力,如写作能力、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等。
以上是我的几点粗浅的认识。诚然,语文素养的提出,是语文学科进步的一个标志,它可以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更加注重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主旨,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