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闽西客家乡村文化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de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通过分析闽西客家文化的内涵及闽西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总结了闽西客家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
  关键词:闽西客家文化;乡村振兴;文化振兴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1)08-0262-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8.06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onHakkaRuralCultureinWesternFujianundertheBackgroundofRuralRevitalization—TakingLongyanCity,FujianProvinceasanExample
  LIAOLi-ping(LongyanTheatreResearchInstituteandRepertoryCreationCenter,Longyan,Fujian364000)
  AbstractTheimplementationof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isanimportantdeploymentofthepartyandthestate,andculturalrevitalizationisthesoulofRuralRevitalization.ByanalyzingtheconnotationoftheHakkacultureinWesternFujianandthecurrentsituationofruralculturerevitalizationinWesternFujian,thispapersumsupthewaysfortheHakkaculturetohelptheRuralRevitalization.
  KeywordsHakkacultureinWesternFujian;RuralRevitalization;Culturalrevitalization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2018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到“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1]。目前,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加速,乡村文化的价值观念受损、传承主体的断层、乡村文化传承难正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突出短板。该研究以福建省龙岩市闽西客家文化为研究对象,从闽西客家文化内涵、传承的现状、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入手,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闽西客家文化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1闽西客家文化的内涵
  闽西位于福建省西部,為福建古汀州府八县的简称,是福建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发祥地,龙岩位于闽西核心地带,全市共下辖7个县(市、区),其中长汀、永定、上杭、武平、连城为客家县,人口200多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5%。据文献记载,共有130多个姓氏的客家先民在龙岩繁衍生息。在闽西,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土著文化相互交融,孕育了以客家方言、民居、山歌、饮食、历史为主要内容的闽西客家文化[2]。
  乡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道德情感等构成了乡村文化的主要范畴,主要包括农民群众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3-4]。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以团结奋斗、自强不息、恪守诚信等为主要内涵的客家文化[5]。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团结奋进、自强不息、恪守诚信等优秀品质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在弘扬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完善乡村基层治理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社会文明建设过程中,不断传承转化,适应调整,为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明的建设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6]。
  2闽西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
  2.1客家精神文化传承主体逐渐丧失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部分农村由于经济落后、资源禀赋欠缺、自然环境恶劣,无法充分解决就业等问题,导致村民尤其是青壮年外流,村庄空心化严重[7]。随着人口的减少,乡村文化赖以存在的环境逐渐消亡,乡村文化的固有体系开始崩塌;与此同时,与乡村文化相对应的伦理价值、人文理念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逐步减弱,乡村文化的整体实力逐步下滑[8]。调研过程中,发现龙岩客家村落中,年轻人对乡村文化的价值认同感逐步弱化,对乡土情结和家乡的感情正在逐渐降低,超过90%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或者定居城市,乡村文化的振兴和传承缺少青年一代的传承接续。
  2.2客家精神文化的价值观念受损
  受不劳而获、金钱至上等错误的价值观影响,部分农民对物质利益更加看重,从而忽略了对善良宽容、诚信朴实等传统美德的继承,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正在受到严峻挑战。部分农民对是非对错、善恶曲直的评判标准变得更加多元化,而乡村文化内在的道德文化基因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逐渐消退。如新罗区适中镇曾经发生大量网络诈骗案件,而当地部分年轻人对这种行为未能正确认识,从言行上体现出对这种不当行为的包容。
  2.3客家民俗活动文化的价值观念受损
  在农村文化工作被边缘化的今天,尤其是惯有的文化意识的缺乏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困难,其原因有四。一是一些地方传统文化剧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因耗费精力大、起不到养家糊口作用鲜有人学。如曾经在闽西风靡一时的汉剧现在无人问津,角色缺失严重。二是群众接受到的传统民风民俗教育少,对其了解不多,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少,经济不活跃,村民外出打工多,对传统文化的宣讲更是缺少阵地、缺少平台,农村有什么风俗、习惯,不少年轻人完全不清楚。如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开展哪些活动,就连端午节包粽子的活动有些年轻人都不了解。三是传统村落保存少,原有建筑格局被打破,古建筑留存少,器物发现少,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正在逐渐消逝。四是文物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措施不力,致使一些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遗迹遭到破坏。如很多乡村的廊桥已经变成了水泥桥。   2.4对客家文化挖掘深度不够,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往往重视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方面的投入,对文化振兴的投入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人员和资金的投入不足,如龙岩成立了专门研究客家文化的机构,但人数仅十几人。资金、人力的不足,制约了龙岩客家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如饮食方面,永定牛肉丸、上杭烧鱼白、武平簸箕、汀州鸡肠面、长汀泡猪腰、连城芋子饺等闽西客家美食,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3闽西客家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
  闽西客家文化不仅要起到“孕育者”的作用,还要能够发挥“守护者”的作用。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客家文化的“凝聚枢”和“风向标”的作用[9]。
  3.1宗族文化变身为村规民约
  宗族文化是同宗、同族經过千百年的提炼和整理而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它与儒学、礼教文化相得益彰,是民间崇尚的传统文化[10]。客家宗族文化中有很多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内容,如客家家训中的“恤孤弱以广慈惠”“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有无相济”等规训,成为引导客家人慈善体恤的精神道德标杆。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重要方式。利用宗族文化来制定村规民约,村民理解快,便于接受,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如:长汀县濯田镇寨头村的村规民约中的“孝顺父母、尊敬长上、读书君子、流传万事”这句话就来自流传在闽西客家地区的一种识字读本《当家记事》。《当家记事》由古代民间饱学之士结合终年的劳作、交易、民俗、家务、侍奉、待客等生活内容,依托客家方言,进行科学编排,形式为口诀式、歌谣式的民间教材。寨头村一些有识之士结合长汀客家的语言特性和自然环境,对《当家记事》进行改良和充实,形成了自己村庄独有的村规民约。又如:连城县培田村的村规民约中的“好生活,靠发展,天酬勤,人莫懒;诚与信,值万金,义与利,要分清”也都是来自平时生活中村民家家传诵的宗族文化。
  3.2闲置的祖屋、宗祠化身为民情馆、纪念馆、村部理事所
  在闽西乡村中,村村都有祠堂、祖屋,这些场所平时都处于闲置状态,只有红白喜事或者其他重大活动时才启用,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场所,使之与文化振兴有机结合,让它们变身为家训馆、民情馆、纪念馆等,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现有场所节约成本,又可以达到宣传教化和开发旅游场所的目的。如上杭县通贤镇通贤村通过整修黄氏宗祠,并将之划分黄氏迁移介绍、黄氏家训、族贤与新秀、家风家训等板块供族人及游客参观、学习。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依托遗留的红军标语,将苏氏宗祠“荣福堂”布置成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的纪念馆,现在成为闽西红色旅游的一个阵地。上杭院田李氏民居现为朦胧诗展示馆,馆内展示着当年下乡知青舒婷的诗句,也成为游客游玩行程中的亮点。
  3.3乡村旅游与民间习俗有机融合
  客家的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11],包含戏曲、技艺、民俗活动、民间武术等多方面,如戏曲类有闽西汉剧、龙岩山歌、龙岩采茶灯、十番音乐、长汀公嫲吹、永定客家山歌、上杭傀儡戏等。技艺类的有长汀客家刻纸龙灯、漳平农民画、连城宣纸制作工艺、永定土楼营造技艺、连城皮鼓制作技艺、永定培丰银器制作技艺、永定峰市副榜炉制作技艺、永定陶罐烧制技艺、永定大溪大鼓制作技艺,新罗竹贯花灯制作技艺、上杭庐丰香灯笼制作技艺、漳平新桥竹马制作技艺、树叶吹奏技艺等。民俗活动类的有祖先祭拜、打醮游神、走古事犁春牛等。民间武术类有上杭女子五梅拳、太源内家拳、钟家拳、连城拳等。游客通过观看这些雅俗共赏的风俗文化,在获得身心愉悦的同时,也一定程度起到"化性起伪"的作用。客家人历来珍视自身的民俗传统,不论身居何地,几乎是人俗相随,保持着大体相同的文化生活习惯[9]。在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被列为首位,而旅游产业更是闽西的新兴产业。龙岩市乡村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游客基本都是到此一游,鲜有过夜游客。若能充分利用当地民俗文化,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来增强游客参与性,既能延长游客游玩时间,也可增加村民收入。如永定土楼景区,村里的老人演奏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悠扬悦耳的乐声总能吸引众多游人驻足聆听,让人流连忘返。客家传统婚庆表演是当地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永定光裕楼前,可以看到一群热闹的“送亲队伍”,只见“新郎”用折扇敲击轿子,新娘“应声”踢开轿门,两人携手跨过火盆、进入土楼“拜天地”,妙趣横生的客家婚俗表演是前往旅行的游客不可错过的视觉大餐,常有游客亲自上阵扮演新娘、新郎,体验客家嫁娶习俗。通过体验民俗活动,留住了游客的脚步,也留住了他们的时间。又如:武平县举办“元初客家欢”“农村欢·村村乐”乡村晚会及举办各类研学活动,让寂静的山村变得热闹非凡,老百姓的钱包也充盈起来。
  3.4将客家的故事、山歌、民谣提取为“红色旅游”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创客、游客到美丽乡村来,村民就能娓娓道来。一个村落就是一段历史,一个产业就有一个故事。讲好美丽乡村故事重点是要讲好美丽乡村的发展故事、传统故事,如上杭庐丰畲族乡丰乐村精心梳理“白鹤含书”“三公文化”等传统民俗文化,每当有游客到来,村民们都争着充当导游,一个一个故事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总能获得游客掌声。中都镇都康村成立都康诗社,每年出版一本诗集。长汀县濯田镇寨头村编写的《梦里花开——长汀县濯田镇寨头村人文历史撷萃》,详细记载了寨头人民紧跟党和红军的旗帜,前赴后继投身中国革命事业,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上杭县通贤镇借民俗文化,涵养文明新风,讲好“三大老佛”正能量民间故事,开展“民俗故事我来传”志愿宣传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文化,唱响素食文化新风。通过故事、传说、乡村歌曲的收集、编写、内容的宣传让农民喜
  欢,这些素材来源于村民的
  生活,让村民的参与感强,容易引起村民共鸣。传播正能量的乡村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让新一代农民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2]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10月8日印发的《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EB/OL].(2019-10-08)[2020-03-25].http://wap.kejiatong.com/data/10/8/2019-11-07/2815.html.
  [3]赵旭东,孙笑非.中国乡村文化的再生产:基于一种文化转型观念的再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119-127,148.
  [4]陆福兴.振兴乡村文化,建设有灵魂的乡村[J].团结,2019(1):56-58.
  [5]刘飞.客家精神形成的原因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301-302.
  [6]李璐.客家文化对社会文明建设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8(21):142-144,157.
  [7]张柠.土地的黄昏:乡村经验的微观权力分析[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8]刘欣荣.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滋养[J].人民论坛,2020(5):140-141.
  [9]刘洋,赵祥辉.乡村振兴视域下土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福建省永定土楼为例[J].福州党校学报,2019(2):56-61.
  [10]王欢.浅析宗族文化的网络传播[J].新闻世界,2015(3):129-130.
  [11]朱智.河源旅游景区与客家文化元素的融合[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27-7328,7375.
其他文献
摘 要:聚类分析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统计方法,它是在未知样品类别的情况下,根据样品自身性质上的亲疏关系以及相似程度对样品进行分类。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并通过SAS软件实现了对我国31省(市、区)的农业总产值进行归类,较为科学地揭示了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制约作用,清晰地呈现了我国农业总产值高低的区域性分布特点,从而为各地区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聚类分析;农
期刊
摘 要:选取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天露山黑兔99只,称重后以原窝为基础随机分成A、B、C 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兔。其中A、B为实验组,C为对照组。A组添加利生素(添加量为100g/t全价饲料)、B组添加棕酶(添加量为300g/t全价饲料)。结果显示:在幼兔饲料中添加利生素和棕酶对提高其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兔 ;利生素;棕
期刊
摘 要:以长桥海水库周围养殖水体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波消解法对鱼体组织进行处理,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鱼体内皮肤、肌肉、鳞片、肠、鳃5种组织中的锌、铜2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同一尾鱼体内不同重金属含量有所差异,其中Zn在肠中的含量最高,为145.5mg/kg,Cu在5种鱼体组织中含量都较低。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重金属;微波消解  中图分类号 S965.125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分析了目前江苏里下河地区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促进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粮食生产;障碍因素;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0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8-01-02  1 影响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近几年来,虽然粮食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水稻、小麦播种、灌溉、收获等主要农事操作均实现了
期刊
摘 要:通过田间试验,对3WP-300G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防治玉米病虫害的效果和使用的可靠性、适应性及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3WP—300G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玉米病虫害;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8-137-02  1 试验条件  1.1 试验对象、作物和作物品种 试验防治对象:玉米螟、棉铃
期刊
摘 要:营建生物防火林带工程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中一项艰巨的任务,根据生物防火林带的特点,结合桐庐县森林现状和发生森林火灾的特点,提出了近自然理论,以解决生物防火林带存在的问题,节约了开支,并提高了防火的效果,以期为对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近自然林业;生物防火林带;营建;不同林分  中图分类号 S77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7-1
期刊
摘 要:以两系杂交稻Y两优302为例,研究了其发生稻曲病的损失规律。结果表明,Y两优302稻曲病损失率依单穗病粒数的增加而上开,单穗粒数从1~20粒,损失率由4.55%增加到87.55%。  关键词:稻曲病;两系杂交稻;损失率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8-61-02  近年来,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
期刊
摘 要:苜蓿田长残留除草剂的大量应用,对于后茬作物危害严重,进行苜蓿田根圈土壤长残留除草剂生物降解的研究意义深远。本试验对肇东苜蓿田根圈除草剂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组分和配制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开展苜蓿田长残留除草剂生物降解菌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除草剂;生物降解;微生物;计数培养基  中图分类号 S47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期刊
摘 要:以优质强筋春小麦品种龙麦26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在长水河农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和密度水平对龙麦26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仅高施肥量有利于小麦地上干物质的积累,而且低密度也有利于地上干物质的积累;龙麦26 在该生态类型区域内的合理田间群体密度为680万株/hm2。  关键词:小麦;施肥;密度;干物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 S143.1;S512.1+2
期刊
摘 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团队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新平台。通过建设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形成了以科研推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有效机制;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创新,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基金和学科竞赛活动,促进了“创新意识突出、创业能力强”的双创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团队;教学改革;师资建设;双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5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