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科举考试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xi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举考试规矩很多,完整程序有乡试、会试、廷试,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级考试。
  乡试也称乡闱,通过乡试即为“中举”,成为举人。通过乡试,成为举人,便可以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了。因为会试的考场设在京城,故有“进京赶考”一说。通过会试的考生,称为“贡士”,获得参加最后、也是最高级考试廷试的资格。
  科举考试的考场是专用的,不做其他用途。这些专供科举考试用的场所叫做贡院。乡试和会试都以贡院作为考试场所,因此全国各地都建有大大小小的贡院。最为著名的、也是规模最大的,是位于南京的江南贡院,至清末时共有号舍20644间,可同时供两万余名考生考试。
  考试的时候,每个考生占用一个号舍,听起来,一人一个单间,还不错,但事实上号舍相当简陋,长宽三四尺,倒很像监狱的“号子”。由于条件艰苦,压力大,考生在贡院考出毛病甚至搭上性命的事情屡见不鲜。考生对此多有抱怨,曾有人在考场偷偷留下了“未登青云路,先进枉死城”的诗句。
  考生入场时,须由考官查验“准考证”,上面有考生的资料,包括对相貌特征的描述,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枪手”代考。然后考生要脱衣脱鞋检查身体,“大小科场搜检至严,有至解衣脱履者”,以防夹带。违禁的考生将被革除一生的功名,即一辈子不可以再做官,还要被捆绑在贡院门前的木柱上示众两个月。
  由于科考事关仕途官运,作弊就成了科考挥之不去的阴影。江南贡院发现过飞鸽传书,当时有考生家里训练了只鸽子,鸽子晚上就飞进考生的号舍,考生把考题写得很小,拴到鸽子腿上带回,家里请了答卷高手,然后让鸽子再送进考场。家人为了提醒考生不要抄漏了,就在正面的下方注了“背面还有”几个小字,这位老兄竟然也照抄不误,结果被考官发现;当时还有一本书叫《增广四书备旨》,书虽小却包括《大学》、《中庸》、《论语》的全部内容和详尽注释,这本书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调查后,确认为中国现存古版书籍中,版面最小、文字最小和至今唯一发现的一本清代石印科考作弊奇书。
  经历了“十年寒窗无人问”,经历了重重筛选、磨难的“高考”,“一朝成名天下闻”的总是少数!穷苦一生的书生、“范进们”,则是大多数古代“高考生”的结局!
其他文献
“丁是丁,卯是卯”,是说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它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  隋朝末年,隋炀帝为招募天下英雄,举行了一场比武大赛。各路英雄云集京城,经过重重较量,北平王罗艺的儿子罗成夺得了头名。监考官靠山王杨林见罗成相貌堂堂,武艺出众,就想收他做干儿子,罗成不愿认奸臣杨林为父,杨林一气之下,便诬陷罗成,说他想要谋反,将他关进大牢。罗成的结拜兄弟程咬金闻讯赶来营救,也中了杨林的埋伏,被
期刊
公元303年,朝廷派兵到荆州平叛,陶侃投笔从戎,因作战勇猛,积功累至荆州刺史。  陶侃出身寒门,受母亲湛氏影响,自幼养成勤俭习惯。统领荆州的军政要务之后,陶侃发现当时的社会风气很是奢靡:大小官员们整天东宴西请,饮酒空谈,连政事都荒废了,有的衙门一连数周不升堂……鉴于这些情况,陶侃到任后便大刀阔斧地整饬奢侈浪费之风。陶侃以身作则,对各级官衙的日常用度开支都做了“硬性规定”,超标部分由地方长官自己解决
期刊
生活中,有许多人抨击中庸思想,说中庸之道是折中的投机,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为了不得罪人而不惜丧失原则,也就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其实是对中庸思想的误解。  什么是中庸?古人解释为,“不偏为之中,不易为之庸”。简单明了地说,就是干什么事都要走中间的大道,不能极左,也不能极右,并且要长久地坚持。可以说走中庸之道,就是坚持真理。那些说中庸就是折中的人,他所说的中庸思想实际上是庸俗思想。  中庸
期刊
胡适年长季羡林10岁。对季羡林而言,胡适既是“有知遇之恩的恩师”,也是可引为知己的良友。  1944年,季羡林因二战被困德国,听说陈寅恪先生正在英国就医,连忙给陈寅恪写了一封致敬信,并附上发表在哥根廷科学院集刊上用德文写成的论文,汇报自己十年来学习的成绩。陈寅恪很快回信,问季羡林愿不愿意到北大去任教。季羡林立即回信同意。于是,陈寅恪将季羡林推荐给了当时的北大校长胡适。胡适欣然接受了这个三十岁出头的
期刊
让孔子看走眼的子羽    子羽是澹台灭明的字,澹台为复姓。他是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的弟子之一,比孔子小39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他“状貌甚恶”,也就是长得十分难看。史载子游(亦为孔子的弟子)做武城地方长官时,孔子曾问他治下有没有贤达才俊,子游便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做事从不选择捷径小道投机取巧,若没有公事也从不到我的屋里来,表明他是个不趋炎附势的刚正之人。在子游的推荐下,早就想拜
期刊
中央于1949年夏初决定让我去湖南任省委书记。准备先我南下的湖南省委副书记王首道、金明和高文华等先到天津集中,我们一起考虑并讨论了湖南工作的大政方针。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党执政后,工作重心要转移到城市。这当然是完全正确的。但从湖南的具体情况来看,我认为在开头一段时期内,工作重点还应放在农村。因为有下列情况必须考虑:  第一,湖南刚解放,人口近90%在农村,城市人口比例很少。  第二,
期刊
今年又是甲午年。  回眸历史,我感到,没有比甲午年能让中国人更深刻地感悟历史和敬重历史了,更清醒地反思历史和审视历史了,更理性地认知历史和解读历史了。尽管历史已远去,但那些事和那些人早已镌刻在历史的长卷上,在等着后人们去重温、去缅怀、去祭奠。  走进历史的最深处,远处闪烁着灯光,渐行渐近,我看清楚了,那是祭奠历史的烛光,是点燃希望的烛光,更是凝聚起中华民族实现复兴之梦的正义力量的烛光。  铭记历史
期刊
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是清乾隆时期,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而成的。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当时清廷精炼的青铜,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百年而不锈蚀,堪称一绝。  当年的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正中是一个高约两米的蛤蜊石雕,池两旁呈八字形各排出6个石座。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
期刊
梁启超推荐陈寅恪任国学院导师一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其实,从《吴宓日记》中的记载来看,在推荐陈寅恪到清华国学院任导师问题上,吴宓起了决定性作用。  决定筹建清华国学院之后,校长曹云祥听取了胡适的建议,实行宋、元导师制,并邀请胡适任导师,但胡适推辞了,向曹云祥推荐了梁启超、王国维以及章太炎。章太炎坚辞不就,身为国学院筹备处主任的吴宓就向曹云祥推荐了当时还在柏林留学的陈寅恪。  从现有资料看,曹云祥没
期刊
嘉庆的老爸乾隆在位时,喜欢下基层娱乐,培养了一大批跟在领导屁股后面歌功颂德拍马屁、腆着脸皮说假话的官员。这种官场陋习,到嘉庆当一把手时,非但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什么景星庆云、什么吉语祥瑞,今天日月合璧,明天五星联珠,好像嘉庆上台,凡夫俗子举双手赞成还不够,连老天爷都要赶来凑热闹,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对嘉庆当一把手的支持和拥护。  刚上台的嘉庆脑子还是比较清醒的,他知道这些官员们忽悠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