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奥运同行 学习与人生相伴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2007年10月9日
  地点: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开幕式主持:林抚生(第三届海淀教育节组委会主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论坛主持:于 军(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网络直播:新浪网等
  支持媒体:《中关村》杂志
  文字整理:程桔华(《中关村》杂志 记者)
  图片摄影:李瑞林高 峰
  
  论坛综述: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既是中国千载难逢的盛事,也是当前国家、北京和海淀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了履行向世界做出的“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的承诺,在奥组委的支持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海淀区广泛开展奥运教育,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增强市民的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正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说的那样,奥林匹克精神是教育,这些话应该说精辟地概括了奥林匹克的教育意义,为此北京奥组委和国家教育部等共同制订了《“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而面对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应该怎样把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所带来的效益发挥到极致?怎样通过我们的努力留下更多的奥运遗产?怎样去做这些工作?作为教育大区海淀区人有责任也有能力开展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和实践。在距离奥运会召开还有300多天之际来讨论这个主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0月9日,由海淀区委、区政府主办的为期五天的第三届海淀教育节唱响“教育与奥运同行,学习与人生相伴”的主题,海淀教育也将以此为十七大献礼,为奥运献礼。本届教育节由主题论坛、“奥运教育与开放教育”活动、“奥运教育与素质教育”文化活动等三大板块组成。与前两届相比,本届教育节突出奥运教育理念。邀请了与奥运教育相关的各界人士广泛参与,通过高层研讨及对话,深化奥运教育认识,挖掘奥运更深层次的文化精神本质,总结奥运教育成果,推广奥运教育经验,使奥运教育成为海淀也包括北京各级各类教育的全新载体,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有机统筹,促进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发来贺信,对本届教育节以“奥林匹克教育论坛”的方式探讨奥林匹克教育给予了高度赞扬。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朱善璐,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邵世伟,北京大学副校长岳素兰,清华大学副校长陈章志,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长赵显瑞,北京教科院院长、北京市奥林匹克领导小组副组长时龙,第三届海淀教育节组委会主任、中共海淀区委书记谭维克,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来升,海淀区政协主席彭兴业,海淀区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区属有关部门的领导,国际奥组委妇女委员会委员、前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主席、2008年奥组委顾问吕圣荣,国际奥委会2008年申奥评估团成员、韩国奥委会委员尹康,以及一批知名的奥林匹克事业专家和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的代表共700余人出席。
  
  当好“教育与奥运同行”的探路者
  谭维克(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第三届海淀教育节组委会主任)
  海淀是知名的教育大区,海淀教育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与中关村电脑节、海淀文化节一道成为了宣传海淀工作、提升海淀声誉、树立海淀形象的重要活动,成为了与国内外加强沟通、联系、交流的重要平台。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围绕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三大理念,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盛会全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在奥运筹办的整体工作中,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教育,既可以用奥林匹克的精神和文化改变和提升文化素养、生活方式,也可以借助奥运会的感召力复苏创新和发展,用文化教育元素去补充和完善奥林匹克文化。正像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说的那样,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运动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的目标。海淀作为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区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责任重大。海淀教育在这当中更是责无旁贷。我们必须发扬教育大区的优势,在广泛地传播、宣传人文奥运理念,在实现教育奥运的紧密结合上当好探路者,努力为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发挥积极的作用。
  正是基于上述的认识,本届教育节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确立了“教育与奥运同行”的主题,通过举办论坛和奥运进社区、家庭等一系列奥林匹克运动,努力在人文教育等方面探索新的理念,开辟新的途径,谋求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进展,不断把奥林匹克教育推向深层次、高水平,同时促进人人平等的和谐文化,构筑健康生活的海淀生活方式,培养奋斗不息的精神,进一步提升区域文明素养,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在建设繁荣和谐的进程中走在前面。
  我们相信,有了各位领导、嘉宾、各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热情参与,奥林匹克教育一定会迎来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海淀教育节也会越办越好。
  教育与学习,促进和谐发展的持久动力
  朱善璐(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
  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之际,在奥运筹备工作进入决战阶段,海淀区举办这样一个以奥运教育为主题的教育节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在这个奋斗目标中就涉及到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出首都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模式,教育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教育与科技放在与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的核心地位。在一个时代潮流下,特别是在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越来越凸现的形式下,人们越来越需求一种构建和谐、促进和谐发展的持久动力,这种动力应该是绿色的、健康的。
  海淀区是北京的一个重要教育区,有着丰富的学习和教育资源,特别是海淀区的高等教育资源聚集的程度,结构之丰富和完善,学科之全,水平之高,不仅在我们国家具有龙头地位,而且在世界发达的地区和城市,高等教育聚集程度之高也是罕见的。
  此外,海淀还有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特别是广泛丰富的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机构,在新的时期正在海淀聚集。这些资源加上海淀市民、居民深厚的学习能力,以及所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责任,海淀区在首都教育开放的进程中,已经承担着示范性的作用,海淀区已经被评为北京市先进教育区,而且是北京市教育改革的一个实验区。
  本届教育节已经是第三届了,海淀区举办教育节,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这充分说明,海淀区的同志们对教育,对学习的重视,并且有很深刻的思考与认识。把教育和学习放在海淀区发展和建设,特别是放在主体建设中发展,我认为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必将为北京的学习型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北京市民的文明程度,特别是提高首都市民的学习能力产生带头作用,对此表示高度的支持和赞赏,
  奥运会的筹办工作现在已经进行到关键的时期,中央、市委、市政府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奥组委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工作部署。教育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为了能够切实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需要我们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学习、教育、培训就是办好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奠基工程,没有这样充分有效的学习、教育和培训,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目标是难以实现的。本届教育节,将奥林匹克教育作为其主题,我认为是非常重要和可贵的,对此也表示高度的支持和赞赏。
  


  在市委、市政府、奥组委的领导下,我们正在推进奥林匹克教育和奥林匹克培训工作。海淀区作为教育大区,利用教育节平台,打出奥林匹克教育的旗帜,并以此确定为教育节的主题,我认为具有时代特色,而且适应了当前形式的要求。我相信,通过本次教育节的推动和论坛的举办,一定会对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奥林匹克教育的培训工作有重要的启示,积累丰富的经验,也必将帮助我们进一步做好北京奥运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希望海淀区在未来300天的奥运筹办的关键过程中,能在奥林匹克教育培训中,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奥林匹克的健康发展。
  书写奥林匹克历史划时代的辉煌
  蒋效愚(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
  我们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开展了全国中小学2008北京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我觉得我们正在书写奥林匹克历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开始,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举办国能够像今天的中国这么大规模、这么全面、这么深入、这么广泛地来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现在,在全国40万所中小学校中都发放了奥林匹克知识挂图,都开展了相关的教育。全国命名了556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这一点是奥林匹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也是奥林匹克历史划时代的辉煌业绩,这是由中国人民在从事着,在创造着,在书写着。
  当然,我们不光书写了奥林匹克运动教育的新的历史,同时也制造中国的今天,创造中国的明天。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当然,不可避免地还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使我们的孩子们身心和谐发展?能够在繁重的学习中全面地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使我们的孩子们能够既学到知识,又增长体质,同时又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我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我们那些非智力性因素,这将关系到我们中国的未来。也许,中国在二三十年后举行第二次奥运会的时候,今天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了,到那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大批國家的栋梁,他们不仅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教育程度和优秀的能力,他们将为我们中国,也为我们民族的统一和复兴做出更优秀的成绩。
  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创造今天和塑造中华民族明天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当然,我们都很关心这届奥运会能够给中国留下什么?我觉得我们留下的遗产绝不仅仅是那些建设得非常辉煌的体育场馆设施,也绝不是留给人们美好记忆当中的那些辉煌的精彩的开幕式、闭幕式和比赛的场面,我觉得留给中国最大的遗产应该是通过奥运会能够使我们的国民素质有所提高,能够使奥林匹克的一些精神、理念、宗旨在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过程当中和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成果。我想我们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青少年一代素质的提高将是我们奥运会留下的最大的遗产之一。
  
  抓住奥运难得机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赵沁平(教育部副部长)
  奥林匹克教育是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工作和基础工作之一。中国能够举办奥运会,可以说是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历史给了中国一次机遇,给了中国一个机会,让中国能够通过奥运这个舞台更好地了解世界,也能够让世界通过奥运这个平台来更好地、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筹办奥运会的过程当中,怎么能够使我们这次百年一遇的机会发挥更大、更长远的效益,这应该是我们筹办工作中必须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中央确定了:要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同时也确定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
  海淀区委、区政府长期以来对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对海淀区域内的教育部所属高校的支持和帮助,令我非常感动。第三届海淀教育节将主题定位为“教育与奥运同行,学习与人生相伴”,非常准确,而且具有时代引领性。
  我们的教育要抓住举办奥运会的难得机遇,海淀区的每一所学校都要抓住奥运会这个难得的机遇,推动学校的体育教育,使“学生的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深入到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当中,同时要抓住这个机遇,把奥运精神和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我们“团结拼搏、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我们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不但要学习好,还要身体健康,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同时要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有服务精神,要服务奥运。
  


  难得的机遇、开放的教育、海淀的腾飞
  林抚生(海淀区人民政府代区长、第三届海淀教育节组委会主任)
  百年奥运,百年梦想,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既是北京对世界的承诺,也是海淀的神圣职责。海淀是北京奥组委所在地,拥有32个奥运训练、比赛场馆,26家奥运签约酒店和4家奥运定点医院,承担着十项测试赛的保障任务。当前,海淀正在举全区之力,迎接2008北京奥运的到来。届时,海淀300万人民将敞开热情的胸怀,喜迎四海宾朋,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贡献我们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在此过程中,奥运会也会极大地促进海淀的发展,我们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建设学习型城区,全面提升全区居民的文明素养,为海淀的腾飞插上有力的翅膀。
  海淀是一片富饶而美丽、承载着丰厚历史、充满着时代魅力与创新活力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人文绵长,教育发达,科研领先,人才荟萃,精英辈出,拥有全国最密集的政治资源、智力资源,有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院所192个,以北大、清华等为代表的高等院校80所,国家重点实验室38所。在海淀工作和生活的“两院”院士438名。在这一片“教育沃土”中,海淀人对奥林匹克教育有自己深刻的思考与扎实的实践。
  奥林匹克教育不仅仅是关于奥运会和奥林匹克历史的教育,更是人文、社会和文化的教育。奥林匹克运动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教育内容,也需要我们去不断丰富它的教育功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扬光大,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一份宝贵的遗产。
  在这方面,海淀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借奥运契机大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在奥运筹备的过程中,我们把落实人文计划,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宗旨,以奥林匹克教育为载体,引导中小学生了解奥运、参与奥运,按照《“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在各学校以福娃送奥运、福娃进校园为主线,同时积极发挥全区20所奥林匹克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其他一些学校结对子,共同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工作,为社区服务向全社会宣传奥林匹克精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注意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拓展了他们的国际视野。
  践行奥林匹克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海淀区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红领巾游戏节及大课间活动,确保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竞技的快乐,感受奥运顽强拼搏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推出“1+X”计划,即每所中小学都要有至少一项体育项目作为本校特色体育主项,每一位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一项适合自己的体育技能。作为体育课程标准实验区,各学校在体育课堂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全区学校已经形成30余种特色体育项目。目前,海淀区有大约60%的中小学生初步掌握了1~2项体育技能。
  近些年,海淀区在文化、体育、艺术、科技教育等方面捷报频传。在北京市和全国的各类比赛中,海淀中小学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好成绩,处于北京市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海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使每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结果。
  


  借奥运契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打造文明海淀;人文奥运就是要通过教育和文化手段不断更新人的思想观念,转变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我们全面推行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建首善”活动实施方案,我们全面实施海淀区迎奥运“九大文明行动”,着力推进公共文明建设,强化公共意识,规范公共行为,践行公共道德,优化公共环境。
  借奥运契机,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教育提出的最大挑战实际上是对人的挑战。当奥运与教育结合,奥林匹克运动就成为一种学习活动。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中提出,到2010年,北京将初步建成学习之都,成为充满创新精神和发展活力的知识化、国际化大都市。海淀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知识最为密集、教育最为发达的城区之一,在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肩负着光荣的使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早在2003年4月召开的海淀教育大会上就提出了“学习型海淀”建设的目标:创建国内一流的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学习型社会示范区;2003年12月,启动了包括企业在内的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2005年实施了企业和谐、园区和谐、校园和谐等十大和谐创建工程,创建学习型组织成为创建和谐企业、和谐园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2006年6月又出台了创新型海淀建设规划,大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今年,我们创新思路,深化认识,把落实人文奥运行动计划与创建学习型城区、学习型组织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奥林匹克教育为全新的载体,为海淀的各级各类单位注入更为丰富的内涵,全面提升海淀学习型城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水平,增强市民的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区域教育资源,培育各类、各级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海淀”的建设是历届海淀教育节关注的热点。首届海淀教育节上的学习型城市论坛为“学习型海淀”建设明确了方向,第二届海淀教育节的“学习型组织论坛”则是“借东风、添动力”的智慧之举。而本届教育节期间,将隆重召开“海淀区建设学习型城区工作会议”,在会上还将开通“海淀终身教育网”,出台中共海淀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海淀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决定》,总结海淀区学习型城区建设工作,表彰海淀区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单位,布置海淀区下一步创建活动并向十个单位下发创建任务书。
  2007年是筹备奥运工作的决战之年,海淀区把“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建首善”活动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力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突出奥林匹克教育理念,坚持“大教育观”,按照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要求,将奥林匹克教育与学习型城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和素质教育的推进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出了全区市民参与奥运、服务奥运、奉献奥运、共享奥运的浓厚氛围。
  
  


  奧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
  邵世伟(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已经有100多年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使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体育盛会。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其突出的教育价值也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深深地印上了教育的属性,它一直倡导体育、教育和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断追求身体、精神和意志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体育为世界和谐发展服务的宗旨。今天,当我们从教育的意义上研究奥林匹克理念时,不难发现,奥林匹克运动充满了教育的价值。
  首先,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理念,回答了育人目标的问题。促进人的均衡发展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目标,也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育人目标。《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身体、意志、素质,促进其发展。奥林匹克主题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精髓,所回答的不仅仅是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也与现代教育的育人目标相吻合。19世纪以来,西方的教育家们逐步认识到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西方现代教育开始逐步形成了分割教学模式。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元素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萌发看重了体育运动的社会教育价值,萌生了恢复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的想法,最终得以实现,充满了教育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一个教育的目的,为了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时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使我们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为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我所用。
  其次,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原则回答了教育对象的问题。平等参与,不仅是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奥运所倡导的基本原则。奥林匹克主义指出,参加运动是人类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参与体育运动,反对宗族歧视和性别等歧视。奥林匹克运动中所倡导的这个原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所追求的平等接受教育的重要原则。奥林匹克运动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平等参与,参与中公平竞争,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教育改革,创造一个教育公平的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现实意义。
  第三,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了具有特色的教育形式。奥林匹克运动倡导以体育的形式实现教育价值,几乎所有的奥林匹克包含的教育内涵都是通过体育的形式得以表达和实现的。体育源于游戏,由浅入深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因此人从出生就乐于参与这种带有本质特征的教育活动,体育的教育价值寓教于乐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贴近儿童、贴近青少年,教育目的在参与和体验中得以实现,在这种教育形式中,受教育者体验了规则的意识,接受榜样的引导,挑战自我的极限,树立了拼搏进取的精神。
  


  第四,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价值体系,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载体,是我们需要借鉴的重要内容。比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始终带给青年人拼搏、奋斗、不断进取的生活观,成为青少年不断奋斗的座右铭;再比如,奥林匹克运动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强调了体育和生活中奋斗的过程,也体现了在奋斗中分享快乐的精神。顾拜旦解释:正如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奋斗,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奥林匹克宪章将奥林匹克精神描述为互相理解、团结、友谊、公平竞赛,体现了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平等尊重的社会观,为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与发展注入了体育的诠释,奥林匹克休战是奥林匹克运动对国际社会追求和平发展的一大贡献。
  在当今社会地区冲突不断,各种矛盾交织爆发,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和安宁,是奥运会带来了可以共同分享的快乐。1993年联合国第48届大会第36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国际奥组委提出的奥林匹克修正案,充分表达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把追求和平的思想,有机地贯穿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建立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思想,对于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表达我们和平崛起的大国风范具有现实的意义。
  此外,奥林匹克思想用体育竞争公平的标准和一致的竞赛裁决确定了公平诚信的价值观,在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我们青少年的认识和体验这些价值应该说它都有广泛的积极的意义。
  1999年,奥林匹克环境保护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得到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不因大规模的体育设施建设造成城市的灾难性,被列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目标之一,奥林匹克所要传播的奋斗进取,平等尊重,追求和平,公正诚信,保护环境等价值观无疑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綜上所述,奥林匹克运动因教育而诞生,奥林匹克的发展与实践丰富了它教育学的价值,成为人类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利用北京获得举办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要机遇大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就是要将这笔人类的共同财富为我所用,促进我们的教育发展,北京奥组委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在全国中小学中启动了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覆盖全国40多万所中小学,汇集4亿多青少年,是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奥林匹克教育实践,也将成为北京奥运会重要的人文遗产。
  
  人人参与奥运,努力提高自我修养
  吕圣荣(国际奥组委妇女委员会委员、前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主席、2008年奥组委顾问)
  作为住在海淀区近50年的居民,目睹了海淀区的飞跃发展,这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最好的自我教育。我读大学在海淀,就是现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成家立业在海淀,培养孩子成才也在海淀。我有过几次机会可以移居它区,改善居住条件,但我舍不得离开海淀。海淀区是国家的文化教育和科学基地,也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它的文化底蕴和氛围是得天独厚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古代奥运会在消亡一千多年后,又开启了奥林匹克的大门,经过百余年的洗礼,风云变化,奥林匹克运动如同获得一切新生的事物一样,在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前进。从第一届的雅典奥运会的默默无闻,到第28届重回雅典的光芒四射,奥运会已经从少数人的活动发展成世界共同参与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的深刻内涵也已经非“体育”二字所能概括,在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传媒、科技、环保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所以,我们今天以世人所公认的奥林匹克精神来教育自己,教育青少年,激励人民敢于挑战自我,追求身心和谐发展的至高境界,激励人们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发展超越宗族、文化差异的团结,激励人民维护和平,这种教育活动与我们现实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必定有其丰硕的成果。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教育并不是对我们每个人都那么必须,但从我个人所受的教育和从事体育外事工作的几十年经历,特别是参与了两次申办奥运会及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历程来看,奥运会精神的教育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是相通的,所以我本人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
  我个人认为,我们北京两次申奥,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这就是一种自我挑战,自我教育和自我升华的过程,当我们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100%的把握,但我们能够从1988年所谓兵败汉城奥运会的阴影下走出来,顶住了国际上猖狂的反华势力,并成功地举办了1990年亚运会,以十足的勇气和实力,争取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虽然我们举国上下做了许多努力,但在当时的国际大气侯下和那么多的强劲对手去竞争,我们还是以两票之差惜败了。
  值得赞扬的是,那么期盼奥运的国人在擦干了眼泪之后没有谩骂、没有责备、没有抱怨、没有气馁,有的是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和再战的勇气,我们平心静气地找出差距,变得更现实、更理智,这就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升华,也是一种群体素质的提高。我本人深受教育,我真实地感到我们的人民真好。
  从1993年到新世纪的开始,我们国家上了一个更好的台阶。我国的体育事业也有了全面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养精蓄锐,全面提升,我们开始了第二次申奥,那就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这次申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身居一线,经历了整个申奥过程,让我更加懂得了国家的强大意味着什么?那就是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全面提高才是我们申奥成功的根本,而人民的支持是我们的保障,有了国家这一坚强后盾和人民支持这一保障,我们在一线争取选票的人才能腰杆挺拔,理直气壮,敢于面对少数人的挑战、指责和质疑。我们敢于保证,我们将遵循奥林匹克的章法和规则,兑现申奥时的一切承诺。
  由于举国上下的努力,才能最后让人们信服北京、支持北京,投上北京一票,我们的梦想实现了,我们的挑战成功了,我又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国家的强大,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障,作为一个中国人真自豪。
  举办奥运会是千载难逢的时机,由于有雅典奥运会兴建场馆滞后的教训,有的外国朋友常常问我,北京将会怎么样呢?我毫不含糊地回答他们:北京在50年代就可以在10个月内建起十大标志性的建筑,何况在50年后的今天呢?这就是说,筹办奥运会在硬件方面没有问题。我们的政府保证,一定能够说到做到,按时完成一切场馆交通设施、各种物质设备和管理工作的准备。国际奥组委的协调委员会,每次到北京开会我都参加,他们每次参观我都参加,他们对我们的工作进展都十分满意。要把这一次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办得出色、成功,光靠上面那些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必须由北京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积极参与,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才是我们成功的保障,这也就是所谓的软件,为此要掀起一场迎奥运、讲文明、讲礼仪、树新风的高潮,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教育培育青少年和市民的素质,发扬几千年礼仪之邦的道德文化。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改变一些不文明的习惯,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在赛场内外和公共场所的不文明现象,可能给北京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世人亲眼看到北京到处都是新面貌,新气象,北京人民热情友好、讲文明、讲礼仪,展示出北京是一个安定、团结、和谐繁荣的社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的奥运精神就是鼓舞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就是鼓舞人民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人人参与奥运,学习和普及奥运精神使我们的青少年和全民族进一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民族繁荣的优良传统,更善于吸收和学习外国的经验。这样我们的民族素质会更高,进步会更快,我们的国家会更强大。让我们共同努力,出色地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期盼着将听到异口同声的评价:北京真棒,中国真棒。
  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素养的提升
  尹 康(国际奥委会2008年申奥评估团成员、韩国奥委会委员)
  2001年之前,有人权的问题,国际媒体对北京的人权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当时我是2008年申奥评估团成员之一,当时访问的第一批城市,除了北京之外,还有大阪和伊斯坦布尔等其他五个城市。北京市政府所做的杰出准备工作给我们评估团的每一个成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括中国政府的强大支持,对所有的场馆设施都做了全面的精心的规划,北京市民特别热情,全中国的人都热情澎湃。但是,当我们评估团开始在国际奥委会起草报告的时候,这五个城市中有些评估团的成员,他们想破坏北京的形象,于是又提出了中国的人权问题,他们说中国的人权问题应该被包括在最终的报告中,所以国际媒体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把人权和北京的奥运会的侯选城市联系起来。当时我是评估团惟一的亚洲成员,我强烈地反对把人权问题写入最后的评估报告中,我解释了这样写会造成的后果:它会严重地影响北京获胜的机会,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当时我就说服了主席这样做,我当时提醒他,不要把这个政治问题和提议问题混为一谈,在最后一天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一旦有人提出这些政治问题,我们这个评估团的主席就会代表所有的评估团成员说:“我们这个评估团不能介入一个国家的政治问题,这是国际奥组委的指示,我们所做的只是技术评估。”这是我提醒评估团的主席这么说的。在我的强烈反对下,评估团最终把人权问题从报告中的第一条和最终的结论部分删除了。这就避免了北京陷入了一场危机。使北京成功地在第一轮中就胜出,这是在2001年莫斯科举办的会议上,我很高兴地看到在莫斯科北京胜出。当时我坐在国际奥组委的办公室里面,很高兴地看到这条消息,那是非常感人的一幕。
  


  1988年,在韓国首尔(汉城)举办第24届奥运会之前,整个韩国人民和韩国的公民一起进行了全国性的竞选活动,来保证汉城的奥运会能成功地举办。我们举办了以下几项的活动:
  第一,打扫自己房子周边的街道,整个城市将会是非常清洁、非常整齐的。
  第二,在人们聚集的场所,我们都要干杯来为汉城的奥运会成功举办干杯。韩国人是喜欢饮酒的,他们喝高粱酒、喝威士忌,他们定了一项规矩:为奥运会的举办干杯,即便是在婚礼上,人们也要祝福汉城奥运会的成功。这一系列的活动使整个韩国人民团结起来,而且同心协力来祝福汉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每一个韩国人都参与了进来。除了韩国政府外,还有一些私人机构也参与了进来。在这种精神的鼓动下,我们主动地减少了韩国大街上跑的车辆,减少了50%,保证了奥运会期间的交通的畅通,同时也减少了这个城市的污染,还保护了环境。全国人民的这种团结促进了韩国汉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第三,韩国当时有些人有一些坏习惯是吃狗肉,当时造成了很多人抵制在汉城举办奥运会,所以有一些非政府组织,还有一些动物保护组织,还有一些西方国家的组织就反对我们。大家记得一个著名的法国演员,他就是一个强烈反对汉城奥运会的一个人,他说除非韩国人不吃狗肉,否则的话我们不会允许韩国举办奥运会。我们要促使国际奥组委把这个放在另外一个国家,这对我们是一个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大街上关闭了所有的狗肉馆,这些饭馆也非常合作,他们促进了韩国汉城奥运会的举办。
  第四,为了促进奥运会期间更好地沟通,很多韩国人开始学英语,或者说提高英语。他们在中学都学过英语,但是他们忘了,所以当时我们韩国人就重燃学英语的热情,很多私人的教育公司和培训机构都自愿地给出租车司机提供培训,根据他们的学习结果给他们以不同的奖励,还有很多的出租车司机,他们不能像普通人或者学生一样,学英语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有些出租车司机学得不是很好,但是他们考虑到有很多外国人要来,韩国很多运动员和家属要来,所以他们想出了一些办法,发了一些卡片,这些卡片是韩译英的卡片,像中国有中英文对照的卡片一样,出租车司机把这个给外国人看,这样他们能够通过卡片进行有效地沟通。北京也采取了我们的这种做法。后来,我们还提供了翻译的服务,不仅有这个卡片,我们还有遥控翻译机器,最后这种方式也被采用了。所以我要说的是,当时整个韩国社会,整个韩国的人民,每一个平凡的市民都有了这种信心,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这种热情就被激发了起来。我们做了很多这种活动,灌输了奥林匹克思想,我们认为这是奥林匹克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有些城市通过举办奥运会提升了它的国际地位,比如说日本,在1964年举办了东京奥运会之后,和1972年举办了冬奥会之后,作为一个跳板,日本的这些大城市出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汉城通过1996年奥运会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中国有点不一样,中国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使中国放到国际的舞台上,我们要向整个世界来展示,中国的人民是多么热情地期待着奥运会的到来。
  在北京将要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我们要宣传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理念,应该总结为一个词:满意。如果你们满意了,将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最终的目标,而且全世界的来自奥林匹克家庭的成员都会到北京来,云集北京,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提供一个“满意”的服务,这个“满意”是富含了我们在提供的所有方面的服务,也是实现我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目标。
  我们应该持续树立中国好的形象,要负责任,要有能力,要相信自己,要互相激励,要进一步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要有灵活性和包容性,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的贡献,这些都是我们要建立的良好形象。
其他文献
2007年4月1日,北京市委第一会议室庄严而热烈,“北京市首届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正在这里举行。  当刘淇书记和王歧山市长等市领导向30名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颁奖时,人们突然发现,一位残疾人正满面春风地从刘淇书记手中接过奖杯。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把钦佩的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因为他在这次表彰会上创造了三個惟一——惟一一个残疾人、惟一一个摄影师、惟一一个个体户!  他叫周志武,“七色光图
期刊
7月,北京最热的月份,也是北京美丽的“市花”——月季花尽情绽放、恣意芬芳的月份,似乎,难耐的暑热更加激起了它们顽强的斗志和生命的能量。  2000年的7月,分明比往年更热一些。7月14日,对44岁的邢筱萍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从教委领导手中接过了中关村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的聘书,党、政一把手两副重担同时落在她的肩上。  “中关村中学现在正处于万事待兴的时期,校长这副担子可不好挑啊!
期刊
提起“王石”这个名字,人们往往第一时间会联想到他是万科的总裁,国内地产界的领头羊。同时,人们也会对“王石”这个人产生更多的不同的记忆和认知,那就是他还是一名极限运动爱好者,积极参加各种公众活动的社会名流……随着媒体纷纷关注王石本人的经历和个性、尤其是其攀登喜马拉雅峰的壮举,“万科”的品牌效应也随之不断攀升。毫无疑问,王石的个人品牌和万科的企业品牌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推动。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
期刊
权当絮语  我对佛教素来未有任何研究,读过些许谈“佛”的书,也都是随便翻翻,多作为一种消遣,谈不上信仰,但我记住了一句话——“人到无求便是佛”。大约20年前,我在《文史知识》杂志上读过季羡林先生《我和佛教研究》的文字,至今还记得文章中的故事。有人半开玩笑地问季先生,“你研究佛教是不是想当和尚呀?”季先生答曰:“我从来没有信过任何宗教,对佛也不例外。”日前,我在国家图书馆购得一部中华书局2007年出
期刊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名言最为现代女性所诟病。鲁迅先生曾提出质疑,“把女子和小人归为一类,但不知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论语》中还有记录,在谈及治国方略时,武王说,“我有十位能人。”孔子更正说,“有妇人焉,九人而已。”可见在孔子的眼中,女性是何等的不足道哉!  我们的“孔子学院”早已办到美国,可“山姆大叔”却不大相信孔子的话。日前,美国众议院迎
期刊
经过多年发展和努力,中关村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高密度科技智力资源地区之一。这里聚集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39所,几乎囊括了现代科技所有专业和学科,拥有最雄厚的师资队伍和最优秀的学生群体。在校学生近100万人,每年大学毕业生达到50万人。在以中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为首的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基地300多家,每年开发研制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数千项靠科技产品以及成果。  同时,
期刊
“戌狗”年岁中,有过一场热闹非凡的“论争”,让人至今不忘。据说全世界有130多万华人(当然是有文化的读书人),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评出了10位“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鲁迅先生忝列其中。有趣的是国人中的一些“国学名流”对鲁迅先生的入选,很是不以为然,其根据则是鲁迅先生“既不读‘经’,又不研‘史’”,根本不是“国学家”,更谈不上“国学大师”了。至于小说和杂文,只能算雕虫小技,未入“国学”之流。为表示时
期刊
“我们公司有特色,有经验,有人脉,我们缺的只是资金。”张锡盛说话的样子显得很迫切。自从选择了创业,这位北京艾克赛利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一颗心里就只有公司、业务的事情了。对于回归创业,他还有一个特别深的感受:“中关村管委会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没有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就没有今天的艾克赛利公司。”  像个预言家一样,张锡盛描绘着中关村的未来:
期刊
和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回眸2006,尽管纷繁嘈杂的IT业发出了一些让人非议之事甚至令人难堪的丑闻等不和谐之声,但是总体上看,中国IT业的发展步伐也是踏着和谐的旋律前行的。不信,请听来自中国IT业发展的和谐之音。    IT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数字时代,离不开数字说事。IT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是IT业总体和谐的重要外在特征。据信息产业部官方网站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电子信息全行业
期刊
五年之前,没有人敢预料网络原创文学可以冲击传统文学,而时至今日,网络原创铺天盖地,大有取代传统文学之势。网络原创是文坛一股崛起的新生势力,它的发展势头太快太猛,很多人陡然间觉得传统文学可能要被冲垮了,事实真是如此吗?网络原创PK传统文学,真的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看上去很美     曹丕曾说过:“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传统文学正是秉承了祖先遗脉,显得浑厚,有着相当的深度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