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科技師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高校硕士生的婚恋压力和社会支持水平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婚恋压力与社会支持尤其是主观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从改善主观支持入手提出建议,来缓解高校硕士生的婚恋压力,促进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高校硕士生;婚恋压力;社会支持
当代高校硕士生的婚恋压力问题日渐突出,不容忽视。虽有前人对此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并不深入。本文试图通过大量发放调查问卷,深度剖析这一问题,并结合社会支持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出新的对策,来减轻高校硕士生这一群体的婚恋压力,使其更平稳的度过这一特定人生阶段。
一 婚恋压力和社会支持的含义
心理学上尚未对婚恋压力这个概念统一界定,本研究沿用腰秀平对恋爱压力的概念界定并加以修整,认为婚恋压力是指,“在个体追求婚姻与爱情的过程中,由于外部的客观环境或内部的心理冲突超出了个体的应对能力而使个体感到烦恼、痛苦、抑郁等的心理状态。”
而社会支持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角度,均有不同的理解。本研究采用《当代社会科学大辞典》(1995)对社会支持的定义,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这种联系在个体面临困难或威胁时,可以为个体提供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是心理社会压力与心理障碍之间的中介因素之一。
二 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江西省部分高校(江西科技师范大,江西财经大学等)全日制在校硕士生进行问卷调查。由心理学本专业学生担任主试,采用不记名的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23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后,获得完整有效问卷205份,有效率为82%。其中男生91份,女生114份;婚恋状态中79人,曾经恋爱过80人,从未恋爱过46人,年龄多在22到27岁之间,学科涵盖文科、理科、艺术学等。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较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量表(张炜,2007)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1993)。
(3)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中文版)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三 结果与分析
(1)硕士生的婚恋压力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硕士生的婚恋压力集中于较高水平(60分以上占到63.4%)。根据张炜对婚恋压力总分的划分,总分75-105(不含)为显压值。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恋爱压力越大。数据显示有26.3%的被试处于显压值区。
(2)硕士生婚恋压力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硕士生婚恋压力和社会支持的相关系数为-0.150,相关已达到显著性水平(p=0.032,在双侧0.05水平上显著性相关)。说明婚恋压力越高的个体,其社会支持水平越低。这与我们的初步假设基本吻合。即若要减轻婚恋压力,可从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入手。
(3)婚恋压力与社会支持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表1相关分析结果
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 对支持的利用度
婚恋压力 -0.163** -0.181** 0.117
表中数据表明,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与婚恋压力极显著负相关(在0.01水平上显著性相关),而在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无显著相关。
(4)硕士生的婚恋压力和社会支持的统计学资料分析
将硕士生的婚恋压力总分和社会支持总分依次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城镇、农村)三个类别上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
在年龄和文理科专业类别上,分别进行F检验,也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这表明对于高校硕士生来说,婚恋压力和社会支持情况,并不因该个体的性别、年龄、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农村家庭还是城镇家庭、所选文理科专业而有所区别。
在传统认识里,年龄越大婚恋压力越大,而此处数据却显示无显著性差异,可能是由于硕士生这个群体本就处于适婚年龄段,且主要集中在22到27岁之间,因此差异并不明显。
在婚恋状态这个类别上进行F检验,发现社会支持水平从“从未恋爱过”到“曾经恋爱过”再到“婚恋中”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且“从未恋爱过”和“婚恋中”这两个状态的差异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进一步在社会支持的三个因子: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分别进行F检验,发现在客观支持这个因子上,三个状态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见表2)。这也说明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尤其是主观支持水平,对减轻硕士生的婚恋压力是很有帮助的。
四 小结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初步得出结论:如要减轻硕士生的婚恋压力,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入手是正确的。尤其是从主观支持的角度入手,可能会很有帮助。
因此,在提出对策和方法时,应多侧重此方面,从主观支持方面入手,使其能够尽可能的得到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
由于能力有限,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本研究所调查人群仅在江西部分高校,可能存在地域差异。各类被试不够均匀,问卷投放量不够大,导致结果代表性不够高,与客观情况可能也有所出入。因此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尽量改善以上问题,更好的促成减轻硕士生婚恋压力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腰秀平.大学生恋爱压力测量工具及其发展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4.
[2]张炜.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量表的编制与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
[3]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经学杂志.1994(2).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993年.
作者簡介:李晶晶(1991—),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高等教育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学方向。
基金项目:本项目由2015年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资助。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高校硕士生的婚恋压力和社会支持水平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婚恋压力与社会支持尤其是主观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从改善主观支持入手提出建议,来缓解高校硕士生的婚恋压力,促进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高校硕士生;婚恋压力;社会支持
当代高校硕士生的婚恋压力问题日渐突出,不容忽视。虽有前人对此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并不深入。本文试图通过大量发放调查问卷,深度剖析这一问题,并结合社会支持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出新的对策,来减轻高校硕士生这一群体的婚恋压力,使其更平稳的度过这一特定人生阶段。
一 婚恋压力和社会支持的含义
心理学上尚未对婚恋压力这个概念统一界定,本研究沿用腰秀平对恋爱压力的概念界定并加以修整,认为婚恋压力是指,“在个体追求婚姻与爱情的过程中,由于外部的客观环境或内部的心理冲突超出了个体的应对能力而使个体感到烦恼、痛苦、抑郁等的心理状态。”
而社会支持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角度,均有不同的理解。本研究采用《当代社会科学大辞典》(1995)对社会支持的定义,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这种联系在个体面临困难或威胁时,可以为个体提供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是心理社会压力与心理障碍之间的中介因素之一。
二 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江西省部分高校(江西科技师范大,江西财经大学等)全日制在校硕士生进行问卷调查。由心理学本专业学生担任主试,采用不记名的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23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后,获得完整有效问卷205份,有效率为82%。其中男生91份,女生114份;婚恋状态中79人,曾经恋爱过80人,从未恋爱过46人,年龄多在22到27岁之间,学科涵盖文科、理科、艺术学等。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较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量表(张炜,2007)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1993)。
(3)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中文版)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三 结果与分析
(1)硕士生的婚恋压力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硕士生的婚恋压力集中于较高水平(60分以上占到63.4%)。根据张炜对婚恋压力总分的划分,总分75-105(不含)为显压值。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恋爱压力越大。数据显示有26.3%的被试处于显压值区。
(2)硕士生婚恋压力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硕士生婚恋压力和社会支持的相关系数为-0.150,相关已达到显著性水平(p=0.032,在双侧0.05水平上显著性相关)。说明婚恋压力越高的个体,其社会支持水平越低。这与我们的初步假设基本吻合。即若要减轻婚恋压力,可从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入手。
(3)婚恋压力与社会支持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表1相关分析结果
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 对支持的利用度
婚恋压力 -0.163** -0.181** 0.117
表中数据表明,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与婚恋压力极显著负相关(在0.01水平上显著性相关),而在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无显著相关。
(4)硕士生的婚恋压力和社会支持的统计学资料分析
将硕士生的婚恋压力总分和社会支持总分依次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城镇、农村)三个类别上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
在年龄和文理科专业类别上,分别进行F检验,也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这表明对于高校硕士生来说,婚恋压力和社会支持情况,并不因该个体的性别、年龄、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农村家庭还是城镇家庭、所选文理科专业而有所区别。
在传统认识里,年龄越大婚恋压力越大,而此处数据却显示无显著性差异,可能是由于硕士生这个群体本就处于适婚年龄段,且主要集中在22到27岁之间,因此差异并不明显。
在婚恋状态这个类别上进行F检验,发现社会支持水平从“从未恋爱过”到“曾经恋爱过”再到“婚恋中”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且“从未恋爱过”和“婚恋中”这两个状态的差异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进一步在社会支持的三个因子: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分别进行F检验,发现在客观支持这个因子上,三个状态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见表2)。这也说明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尤其是主观支持水平,对减轻硕士生的婚恋压力是很有帮助的。
四 小结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初步得出结论:如要减轻硕士生的婚恋压力,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入手是正确的。尤其是从主观支持的角度入手,可能会很有帮助。
因此,在提出对策和方法时,应多侧重此方面,从主观支持方面入手,使其能够尽可能的得到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
由于能力有限,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本研究所调查人群仅在江西部分高校,可能存在地域差异。各类被试不够均匀,问卷投放量不够大,导致结果代表性不够高,与客观情况可能也有所出入。因此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尽量改善以上问题,更好的促成减轻硕士生婚恋压力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腰秀平.大学生恋爱压力测量工具及其发展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4.
[2]张炜.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量表的编制与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
[3]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经学杂志.1994(2).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993年.
作者簡介:李晶晶(1991—),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高等教育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学方向。
基金项目:本项目由2015年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