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统编版教材文言文教学的“三善导”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教材改版后,文言文学习篇目增多,文言文学习更加重要等现状,阐述了在课堂上文言文教学的“三善导”,通过“善导发现,发现学习特点;善导读悟,品读文本作品;善导延展,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落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提高学生品读文言文能力,激发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发现学习特点;品读文本;激发兴趣
  新课程改革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目标中提到,要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章的载体,文言文学习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方式。统编版教材更是注重了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从文言文的篇目安排来看,原来五年级才安排文言文学习,但是统编版教材从中年段三年级就开始有文言文教学的编排了,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一共安排了14篇文言文。由此可见,其主要用意是希望学生更早地接触与认识优秀文化。《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目标中提到,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就提到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那么,如何在小学课堂落实文言文教学,充分在文言文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得文言文教学生动而有实效,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指导。
  一、善导发现,发现学习特点
  (一)发现文体特点
  文言文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方式,与白话文不同,它短小精悍,微言大义,文质兼美,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种文体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刚接触文言文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第一次学文言文,需要对文言文这一文体进行初步的了解,他们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是《司马光》,这一个故事不少学生在学习这篇文言文之前都已经耳熟能详了,那就引导学生将这篇文言文与之前看过的故事进行对比,发现文言文的特点,《司马光》这篇文言文仅用了30个字,就将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讲清楚,引导学生去发现这篇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不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发现字词句特点
  文言文里有些字词与我们现在接触的白话文的意思不同,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会产生疑问,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到难以理解的字词句,通过联系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如若不能理解,在旁边做记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或者与教师交流学习突破学习难点。
  例如,六年级的《书戴嵩画年》一课,课文的理解比较有难度,因为文言文的句子中有很多省略的地方,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需要将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
  (三)发现学习方法
  文言文的语言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讲,是比较晦涩难懂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很多种,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每一篇文言文下面都有注释,学生可以根据注释去理解字词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阅读经验来学习,从教科书的选材上来看,所选的故事多数是情节生动、浅显易懂的,而且部分学生都已经是耳熟能详的故事,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内容。
  二、善导读悟,品读文本作品
  (一)导读——准音、读通、诵读文言
  要学好文言文,首要的就是要讀好文言文。从三年级的《司马光》一课到六年级的《伯牙鼓琴》《书戴嵩画年》,学习的基本要求都是要正确朗读课文。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
  首先,读准字音是基础,文言文中有一些生僻字、多音字和通假字,学生对字音比较难把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将字音读准是学习的基础。其次,读通文段是必要,文言文的篇幅短小,句式比较简单,读起来并不难,但文言文有“句读”,需要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将句子的停顿、节奏读准确。再次就是读出韵律,文言文的句式较短,而且朗朗上口,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文段,尝试做到字正腔圆、节奏和谐地诵读文段。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去引导学生“读”文。例如,范读是很好的导读方式,特别是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学生而言。三年级的《司马光》一课,课后习题要求“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小学生擅长模仿,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学会句子的停顿,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特有的语调和意境。
  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教师应该在每个读的环节中提示明确的要求。如,初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再读的要求是读通或者读出节奏,每一次不同的要求指令,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读文。
  (二)导解——解义、理文、通译
  理解文言,是文言文教学中比较难的一个环节,学生熟悉了白话文直白的意思表达,初接触者会感到晦涩难懂,再加上文言文中有些通假字、多义字,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出短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稍有难度的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联系注释、借助插图、调动自己的阅读储备、联系生活来理解。联系课文中的注释来学习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如,《司马光》是统编教材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的学习目标和课后的习题都要求学生要“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对于这个故事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比较熟悉,通过让学生联系注释,再联系自己之前的知识储备,共同来理解这个短文的意思,这难度就降低了。同时,学生还掌握了学习文言文,要联系注释这样的学习方法。
  从三年级到了六年级的文言文学习要求,也都有“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这个学习要求,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去解释词语意思、理清短文的内容到最后,学生才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个故事。
  (三)导悟——明意、领悟、体会
  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之后,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需要引导学生去领悟体会短文的深层寓意,带领学生去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等等,这也是文言文学习的一大重要意义。就如同学习《精卫填海》中精卫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囊萤夜读》中车胤夜以继日刻苦求学的精神;感受《伯牙鼓琴》中钟子期和伯牙之间那种“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不能学习《守株待兔》的农夫那种“整天妄想不劳而获”的心思等等。   那么,如何去引导呢?抓关键词展开想象。文言文的问题特点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常常可以从一个词中探究其中深含的意义。例如,在学习《精卫填海》时,紧抓“常衔西山之木石”中的“常”一字,让学生展开想象,会看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就会想到,精卫不管刮风下雨、烈日曝晒,都衔着木石往返于西山和东海之间,可见她的坚持不懈;再如《守株待兔》中的“冀”字,意为“希望”,我们可以让学生抓住这个字,展开想象,“这位农夫是如何“冀”的?”学生联系上文就知道“这位农夫放下了自己的农具”,可以推测、想象“他可能是坐在旁边,对着天空祈祷”“可能偷偷地躲在草堆边,一直盯着树桩”……学生就会在脑海中勾画出这个“不劳而获”的农夫的形象,再联系下文的“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他们很容易就能领悟到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了。
  三、善导延展,激发阅读兴趣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既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而这,并不仅仅依靠教材中的13篇选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在使用教材的同时,还需要跳出教材教知识,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不断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培育阅读素养。
  我们在使用教材,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课堂上可以进行知识的横向迁移,让学生运用方法去理解难度、题材、主题相近的文言文,从课内到课外,运用“1 X”的方法,帮助学生拓展阅读面,增加课外知识学习。作为任教老师,我们要慎重给学生选择课外文言文,首要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要充分考虑年级的教学目标,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低年级可从中选择一些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的作品,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体验。例如,学习《精卫填海》,可以拓展教材选文的前半部分,介绍精卫的内容,一来可以让学生了解精卫的来历;二来,也能让学生更加完整地了解这一片文章,与此同时,还可以拓展同类型主题的文言文《夸父逐日》,作为更深层次的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推荐个别有兴趣的学生翻阅《山海经》这本书。再例如,学习《守株待兔》一文,可以加入同类型主题的《揠苗助长》《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的文言文阅读,给学生提供字词的注释,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联系注释、联系插图、调动自己的阅读储备、联系生活”等学习方法来学习,难度不大,而且有学起来会有较大的成就感。
  作为教师,教学不仅只看到面前的教材,应有更长远的目光,为学生长远的学习能力着想。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四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到,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这比第三学段的标准有所提高,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需要为长远做打算,“善导发现,发现学习特点;善导读悟,品读文本作品;善导延展,激发阅读兴趣”,正是从學习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兴趣上来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曾强.提高小学文言文教学效率策略探究[J].教改·教研,2017.
  [2]黄少卿.小学文言文教学可以做什么[J].教学与管理,2014.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成长必经的一个重要阶段。初中数学是在小学数学认识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内容,是学生后期数学学习成长的基本保障。本文围绕初中数学教育进行研究,对其教学现状和效果加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有关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方法;初中阶段;数学学科  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的教学水平表现成了教育部门和社会外界较为关注的一项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
如果说知识是大海,那么问题就是海上的浪花,有了浪花的拍打和翻滚,学习的帆船才有更为强劲的动力和更为灵动的风景。课堂教学中,如果师生都提不出问题,课堂平静如死水,那既是无趣的,也往往让人沮丧。所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问题导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讨的兴趣,更能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问题往往就有压力,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一定的压力会让学习变得有张
本报综合消息 1月7日至8日,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1月9日,中国教育报以《扬帆起航 为建设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2021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新蓝图》为题,对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行深入解读。  一、深入实施“百年行动”,形成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扎实
【摘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教育者渴望在一种平等的环境下接受知识与理念,而不是硬性的“灌输”教育。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够平等相处,可能比较容易实现情感交流,获得思想共鸣。那么,无论是交流学习问题还是思想品质发展问题都会更有效果。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教育经验,探讨师生之间怎样实现有效沟通。  【关键词】平等交流;师生关系;有效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师生之间能够创造平等的对话环境,将会使双方心情愉快,
在“问题教学”模式的驱动下,教学结构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要相应做出了改变。以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学宁俊玲执教课例《百分数的意义》和胡涛执教课例《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为例,发现数学“问题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行为与传统课堂相比,在理念、语言、交流、倾听等有所改变。  一、重新定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问题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状态,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问题串”为载体
【摘要】本文结合全国统一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背景及编写特色,以落实“突出语文要素”以及“单元导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为亮点,从落点单元导读,促进教与学的全局意识、落点精读课文,聚焦语文素养的主线学习;落点略读课文,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三大方面,以统编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为例叙述了阅读教学微课开发与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策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
201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并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培育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素养包含四个要素:政治认同、科学精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一部分,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方式。因而,语文阅读的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随着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的增长,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要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大量相关阅读培训。群文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大势所趋,本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们团结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一、前言  为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农村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笔者者在教学实践中,把所教班级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对比教学实验,不断摸索总结出一些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
【摘要】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音乐学业水平考试的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提出教师应认真审视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在音乐素质测评背景下做到教学“三变”,真正促进中学音乐教育发展和中学生音乐技能培养。  【关键词】艺术素质测评;初中音乐;教学调整  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出台相关规定以推动中学音乐教育与测评的发展,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导向原则》等。近期,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