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非遗”保护节目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西口,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跨省谋生的壮美史诗;二人台,一种在走西口中诞生,融合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汉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并被确定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形式;《西口风》,内蒙古电视台的一档以二人台为主的大型综艺节目,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在经典与时尚的互动中,开创了我国传统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西口风模式”。
  一、“西口风模式”的差异化生存之道
  传承人保护,是世界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制度之一。“西口风模式”,是电视栏目与传承人合作的一种戏曲“非遗”保护途径。与其他电视戏曲栏目相比,《西口风》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将传统戏曲“以戏养戏”的“小剧场”直接搬上了荧屏,而且让二人台国家级传承人武利平成为其“主演”和主持人,进而实现“非遗”传承人“传承价值”的最大化。
  2006年6月《西口风》开播之际,河南电视台以推广豫剧为主的《梨园春》、安徽电视台以推广黄梅戏为主的《相约花戏楼》等传统戏曲栏目,在全国已经“小有名气”。对《西口风》来说,复制它们的经验虽然不失为短期内迅速取得成功的一条捷径,但也将面临陷入“同质竞争”泥沼的风险。而且,与豫剧和黄梅戏相比,二人台属于更“小”的地方剧种,影响力和受众基础都非常有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西口风》只有走差异化生存之路,才能在激烈的收视竞争中站稳脚跟。为此,《西口风》在开播之初确立了与武利平“捆绑发展”的节目定位,不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而且为未来的发展攒足了后劲。
  二、“西口风模式”的“非遗”传承价值
  二人台分布区涉及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宁夏等省区,但专门设立以播出二人台为主的电视栏目,内蒙古电视台是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家。因此,《西口风》开播对二人台“非遗”保护而言,可以说是仅次于二人台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里程碑式事件,有效保护并改良了二人台的文化生态。其传承价值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 创新表现形式 适应当代观众
  《西口风》开播七年多以来,虽然几经改版,但始终秉承栏目初创时定下的“继承传统、坚持创新”的理念,在继承二人台传统剧目中优秀成分的同时,不忘对其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现代化”的改革和创新,用现代的、时尚的方式演绎古老的艺术,使之更好地适应当代观众。以二人台传统剧目《走西口》为例,《西口风》在改编中尝试加入现代舞蹈和音乐元素,既让中老年观众“眼前一亮”,也引起了年轻观众的感情共鸣。在改编演出传统剧目的同时,《西口风》还推出了一大批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二人台精品剧目,《二愣妈与二大娘》《花落花开》(选段)等现代剧目正是从这里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新的经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传统二人台表演纯粹使用方言的传统,《西口风》大胆尝试在二人台表演中适度引入普通话,使二人台逐步从西北走向全国,武利平等“区域明星”也逐渐成为全国明星。
  2.培养大批人才 挖掘潜在观众
  在发现、培养二人台表演、创作人才方面,《西口风》探索出三种比较成熟的模式。一是“选秀”模式。通过设置高额奖金和奖品,吸引大量二人台专业演员和爱好者参与到节目中(下转37页)来,其中一些人已经成为各地二人台剧团的“台柱子”。二是“巡演”模式。将《西口风》的演播现场从专业演播大厅搬到内蒙古的城市社区、草原牧场、田间地头,走“广场文艺”之路,一期一个地方,尽可能多地吸引当地二人台优秀演员登台献艺,让《西口风》成为还俗于民、与民同乐的舞台。三是“合作”模式。通过与专业二人台剧团、艺术院系、优秀演员合作,不定期地推出他们的专场演出,为年轻演员脱颖而出提供机会。令人欣喜的是,在挖掘、培养大批二人台表演、创作人才的同时,许多潜在的观众也得到挖掘,成为二人台的爱好者。
  3.展现地方特色 促进流派融合
  从大的方面看,二人台可分成西路二人台、东路二人台两大流派;从小的方面看,即便是同一流派内,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作为一档以二人台为主的电视栏目,《西口风》在大力推介内蒙古二人台创作演出成果的同时,还广泛邀请康保(河北)、阳高(山西)等地的二人台艺人登台献艺,在充分展现二人台地方特色的同时,有力促进了二人台不同流派、不同地域间的交流与融合。
  三、“西口风”的未来发展之路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西口风》要想“刮”得更远、产生更大的影响,关键还在创新。为此,笔者以为,不妨先从实施“大西口战略”着手,即:积极筹划、实施《西口风》在山西、河北、陕西、宁夏等“大西口”地区的巡演活动。同时,与“大西口”地区省级电视台举办联合演出(如联办春节戏曲晚会等)并同步播出,进一步扩大《西口风》在二人台剧种主要分布区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西口风》可以走向全国,向国内其他电视台(或专业视频网站等)推荐优秀二人台作品和演员,甚至走出国门,让二人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扩大二人台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视台)
  责任编辑:邰山虎
其他文献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各大中城市出现都市类报纸的发展热潮。如今,新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获得了媒介融合的发展机遇。内蒙古自治区的都市类报纸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如何应对挑战,走出一条媒介融合发展之路?本文以《北方新报》的微博发展为切入点,探讨在新媒体背景下内蒙古都市报的发展现状,希望能为内蒙古都市报的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媒介融合时代内蒙古都市类报纸面临的
期刊
一、《内蒙古日报》发稿的总体要求  《内蒙古日报》前几年提出“三服务”的办报理念,即:“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为各级地方的建设与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服务。”这就是说《内蒙古日报》所刊登的新闻稿或宣传稿,时刻要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与自治区的大政方针相合拍,主旋律是积极的、健康的,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我们所采写的新闻宣传稿件,其内容都要贯穿和体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
期刊
广播作为大众传媒之一,是和受众距离最近的一个媒体,贴近民生、服务大众是它的宗旨,也是它赖以生存的基石。呼伦贝尔市广播电台的《行风热线》节目开播10年来,始终在反映社情民意、进行舆论监督,在政府和百姓之间架设连心桥等方面不遗余力。正因如此,节目热线不断、热度不减,让“听众来访”成为了此节目的一大特色。如何面对各类听众来访,解决百姓亟待解决的问题,更好地为广大听众服务,发挥“减压阀”“连心桥”的作用,
期刊
记者:请您简要谈谈传统媒体的历史。  方汉奇:报纸的历史最长,在中国,至少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北宋时期开始的“邸报”,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官报。同时期先后在开封和杭州两地出版的民办的“小报”,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报纸。此后的1000多年,基本上是纸质媒体的天下。1922年,我国才有了广播电台,东北的哈尔滨、华东的上海是最早有广播电台的地区。但是受发射功率的限制,开始的一段时期,收听的范围只局
期刊
摘要:媒介融合一直受到国内外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外媒介融合发展的理念,发现在媒介融合初期,除关注网络技术对媒介业务和结构的改变外,国外学者的关注点还有:跨区域的传播立法、批判取向的公民新闻研究、媒介內部人员对融合的认同度等,这些领域国内相关研究都很少涉猎。云计算技术出现后,国外媒介融合研究的视角从“技术可能性”转为“人的主体性”,关注点包括,通过实验法找出人的个性特点与媒介管制接
期刊
内蒙古日报社记者于海东撰写的《乌达区流动摊贩有了固定的“家”》(2014年7月1日第五版)一文,是一篇优秀的工作类报道。对于工作类报道任务集中的党报记者来说,此消息无论是立题角度、导语选择,还是结构的摆布,均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一、标题取向——工作指向的群体  标题是读者投向媒体的第一着眼点。新闻能否得到有效传播,标题几乎起决定性作用。所以,邓拓曾说过:“谁给我作一道好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芬兰科学家博纳斯·李在欧洲核研究所任职期间发明了互联网,使得数以亿计的人能够利用浩瀚的网络资源。进入新世纪,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成为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通道,也为传媒业的竞争带来了新的挑战。  很多人可能记忆犹新,在广播、电视出现前,报纸作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最重要工具时的辉煌。但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格局就被打破,无线电广播的发明和使用在对外宣传史上打开了崭新的一
期刊
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小飞”11月1日返回地球,预定落点跟神舟系列一样,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10月27日,按照社领导全媒体发布此次事件新闻的筹划部署,内蒙古日报社抽调蒙文报、汉文报及《北方新报》6位记者组成全媒体综合报道小组前往采访。  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新闻事件,也是一个报道受限的新闻事件。因为飞行器落地这样的报道采访受限,不能够保证每个人都能到达现场,6个人能不能全部进到现场,是考验我们
期刊
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而社会主义文化的要素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如果离开了以上要素来谈我们的文化,恐怕就不会有共同语言。于是,我想到了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通话与规范汉字;想到了玷辱这种语言文字的“屌丝”“哇噻”等垃圾。首先,我不能理解这些垃圾的始作俑者。比如“屌丝”,记得小时候,在字典上看到那个“屌”字,就羞红了脸,还左右看看有人发现没有。可現在竟
期刊
人类传播活动与其社会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传播活动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传播活动的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可以说,人类传播史就是社会文明发展史。历史学家、传播学家从人类的行为活动的发展、环境、传播能力、符号系统、传播媒介以及社会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把人类传播的演进过程大体分为符号和信号传播时代、口头传播时代、文字和手抄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网络和手机传播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