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亮点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正陆续出台一系列具体、实用的措施。如启动“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建设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校外活动场所,推动社会资源向中小学开放;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
加快推进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管监测;从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学生休息时间、缓解学生考试升学、开展学生心理疏导等方面综合治理,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督促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亮点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
“入园难”、“入园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主要存在于部分城市和乡村。为尽快缓解这一突出问题,国务院于2010年11月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提出了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提高科学保教水平等10条举措,并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发展目标,规划建设项目,安排专门资金,尽快启动实施。
从目前汇总情况看,全国各地新增财政投入1000亿以上,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7万多所,新增学位500多万个,学前教育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望在一两年内明显缓解。
亮点三:全力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
应对“择校”热的关键措施,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以后,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办学资源,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义务教育的管理重心较低,为了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教育部与27个省份签署了备忘录,明确了各地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今后一段时间,将按照各地制定的均衡计划,加大支持力度,加大监督检查,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从根子上解决因资源不均衡导致的“择校”现象。
亮点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日益加强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加强了职业教育制度建设,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专业设置、学籍管理等先后制定出台9项指导性文件。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2010年,教育部组织15个行业、139家企业和166所职业学校签订实质性校企合作协议,组建了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立400多个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修订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继续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工程项目。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日益加强。
亮点五: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需要多管齐下。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
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特岗计划”经费达30.5亿元,招聘教师60898人。积极落实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10597名毕业生中,90%以上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任教。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覆盖在职人员1051万人,退休人员382万人。以“国培计划”为抓手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经费5.5亿,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110万人。
制定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提出了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推进“国标、省考、县聘、校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筹备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实施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2011增加到15亿元。(据新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整理)
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正陆续出台一系列具体、实用的措施。如启动“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建设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校外活动场所,推动社会资源向中小学开放;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
加快推进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管监测;从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学生休息时间、缓解学生考试升学、开展学生心理疏导等方面综合治理,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督促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亮点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
“入园难”、“入园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主要存在于部分城市和乡村。为尽快缓解这一突出问题,国务院于2010年11月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提出了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提高科学保教水平等10条举措,并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发展目标,规划建设项目,安排专门资金,尽快启动实施。
从目前汇总情况看,全国各地新增财政投入1000亿以上,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7万多所,新增学位500多万个,学前教育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望在一两年内明显缓解。
亮点三:全力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
应对“择校”热的关键措施,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以后,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办学资源,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义务教育的管理重心较低,为了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教育部与27个省份签署了备忘录,明确了各地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今后一段时间,将按照各地制定的均衡计划,加大支持力度,加大监督检查,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从根子上解决因资源不均衡导致的“择校”现象。
亮点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日益加强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加强了职业教育制度建设,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专业设置、学籍管理等先后制定出台9项指导性文件。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2010年,教育部组织15个行业、139家企业和166所职业学校签订实质性校企合作协议,组建了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立400多个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修订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继续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工程项目。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日益加强。
亮点五: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需要多管齐下。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
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特岗计划”经费达30.5亿元,招聘教师60898人。积极落实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10597名毕业生中,90%以上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任教。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覆盖在职人员1051万人,退休人员382万人。以“国培计划”为抓手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经费5.5亿,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110万人。
制定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提出了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推进“国标、省考、县聘、校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筹备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实施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2011增加到15亿元。(据新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