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代表诗作的修辞手法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40364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之所以在诗歌史上拥有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前代诗歌比较宽容,主张“转益多师”而不轻易否定。他融合前人的创作经验,大量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特别是修辞手法,在炼字用词上力求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最终成就了众多的惊世之作。从安史之乱爆发到杜甫入川的四年中,国家动荡,王朝倾危,人民大量死亡,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充满危险和艰难。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创作在血与泪的滋养下达到了巅峰状态,《春望》《月夜》以及“三吏”“三别”等大量名篇广为流传。在这些诗歌中,都体现出修辞对其诗文创作的重要性。
  如,《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创作时,杜甫身陷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眼见山河依旧,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作者用满心的感伤写下了这首律诗。
  首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国破”对“城春”,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是使人留恋的季节,然而诗人此时面对的却是国家的破败景象;“山河在”对“草木深”,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对应生情,为全诗营造了荒凉、悲凄的氛围。诗文中使用对偶手法,使句式整齐对称,音节和谐,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如果诗人只是直接叙述国破家亡的事实,而没有与现实荒凉的场景对比,就不会有撼人的艺术效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触景生情,移情于物:一方面采用了拟人、对偶的手法抒发了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另一方面,作者还运用了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花鸟亦是如此,人又怎堪此情?颈联中“抵万金”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当时一封家信胜过“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在战乱中,面对死亡、饥饿、孤独,在孤零零的漂泊者心中,一张薄薄的家书胜过“万金”。虽则夸张,但对于这样一个无助而又无奈的人来说,这实不为过。不仅是诗人,当时所有饱受战乱而家破人亡的人都有同样的心情,因此能够深入人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凄惨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而“更短”则显愁的程度。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全诗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使诗句精练流畅而又情感饱满,反映了诗人在国难、家难当头时,热爱祖国、心念家人的深切感情,一起呵成,脍炙人口。
  天宝十五载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七月,离家北上为肃宗效力,却在启程不久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杜甫写下了《月夜》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整体运用婉曲修辞法,通过想象家中妻子独看明月、思念远方丈夫的忧虑、凄凉的场景,来委婉表达自己此时独看明月、怀念妻子之情。虽写的是妻子的形象,但不难想象此刻诗人独自望月的凄凉心境。诗人将妻子的形象和心境描绘得如此真切、细腻,亦可见其对妻子的关切和怀念。
  首尾两联形成对照,前者想象分别之时妻子在闺中孤独凄清的“独看”,后者则写遥遥无期的“何时”能与妻子重逢,泪眼对看诉辛酸的“双照”。前后呼应对照,两相比对,更显离别时的孤独凄清,给全诗笼罩上离乱中忧伤、怅惘的氛围。第二联写儿女还小,未谙世事,还不能懂得“忆长安”,妻子只能一人明月独看。以儿女“小”“未解”来衬托妻子的孤独相思,更能打动人心。第三联运用对偶手法,写妻子在夜里望月思夫,夜深雾重,头发手臂都已湿了,还不肯回屋入睡,还在为丈夫担心。二三两联侧面衬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凸显出妻子的形象;亦由“虚”的妻子,表现出“实”的诗人自己,虚实相生,更能表现全诗的主旨。
  此外,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在其名篇“三吏”“三别”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使这些诗歌感情深沉苍凉,语言和韵律曲折有力。《石壕吏》中写:“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运用了对偶和对比两种修辞手法,严格对称,韵律有力,读来有种使人震撼的力量。另外,一“呼”一“啼”, 一“怒” 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渲染了县吏横行霸道的叫嚣气势。“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存者”的“偷生”与“死者”的“长已矣”两相对照,也衬托出这家人因战乱而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人再用对照的手法,来叙写夜里吏捉人的结局:老翁“逾墙”逃了,老妇被抓走,剩下“无完裙”没法露面的“幽咽”的媳妇以及“乳下孙”。沉郁的感情色彩突显纸上,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朝廷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的社会现实。《垂老别》中写“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诗人一开头就使用衬托手法,用“四郊未宁静”的时代动乱气氛来衬托老翁“垂老不得安”的悲惨遭遇和沉重的心情,给人以沉郁压抑之感。“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用反问语气,更显老翁无尽的悲思。“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幸”与“悲”的对比,展示了老翁牙齿虽完好但骨髓将干的身体状况,实则表明了他已没法支持下去的状态。“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前线草木中散发着积尸的恶臭,百姓和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广阔的山川。夸张手法使这一现象扩大化、形象化、深刻化,从而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最后一句“弃绝蓬居室,阔然催肺肝”中的“催肺肝”,运用夸张手法写老翁狠下心离开孤苦伶仃的老妇,离开生他养他的家乡后,撕心裂肺般的痛苦,把全诗沉郁、悲痛的感情推向极致。全诗在这里结束,撼人的悲怆余音却长响于读者的耳畔。
  修辞是没有时代界限的,不管古代也好,现代也罢,只要有语言文字的存在就会有修辞手法的运用。杜甫可以在他的诗作中大量使用修辞,使他的诗作流芳百世,学生也可以用修辞来为写作文服务,只要把修辞用得恰到好处,就会使文章大为增色。
其他文献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
期刊
介词虽小,用处很大。介词虽然不能独立充当语法成分,但是它能与紧随其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结构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或补语。一旦使用不当,便会产生语病,影响表达效果。翻阅2009年各地的高考试卷,因介词使用不当而产生的语病很多,基本涵盖了常见的介词语病。将它们整理归类,可分为六大方面:  一、介词与主语  由于介词能与名词或名词性结构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中充作状语,使用不当,很容易导致句子结构出错。主
期刊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春、江、花、月、夜五种良辰美景,被誉为“孤篇横绝”,以至于奠定了诗人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这首诗,不仅营造出让人难以忘怀的、如仙境般的意境之美,而且透过隐藏着的、细腻而复杂的情感还折射出诗人深厚的情感之美。  一、思情激荡千万里  在中国的人文世界里,月亮具有母性所特有的“矜持”“缠绵”与“柔情”,因而历来成为广大文人骚客笔下女性的象征。诗中作者通过借喻的手法,将自己对心中女神
期刊
一、研读考纲和历年高考试卷,了解命题意图  1.明确高考文言文考点: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2.明确高考文言文考查要点:①理解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18个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③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④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⑤分析综合,包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把握高考命题形式:选择题、解答
期刊
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材的第一道门坎。己身之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约束,你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更做不了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恰同学少年》的第八章“简朴为修身之本”中,讲到这样一个情节:王子鹏和刘俊卿因家里送来好的饭菜,而将食堂打来的窝
期刊
《逆境也是人生的恩赐》出自高中选读课本《中外人物传记》,节选自《从文自传》,全文共有四个章节组成:《我读一本小书也读一本大书》《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保靖》《一个转机》。前两章主要叙述了沈从文青少年时期的读书生活,后两章主要叙述了他的从军生涯。从前两章,不但可以了解沈从文的成长轨迹,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自然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第一章,《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其中,“
期刊
文房用具是中国古代文人在书房中必备的实用器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书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房中富有书香墨趣的雅具,除了传统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还包括一些辅助的器具,砚滴就是其中一雅。  砚滴为滴水入砚的文房用具,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砚滴的历史悠远,居文房用具第七位。它的出现与书画密切相关,宋代赵希鹄的《洞天清录》记载:“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
期刊
身为教授的当代作家贾平凹有一幅对联时时鞭策着我: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21世纪,新时代教师的寄托是什么?精神支柱何在?在我看来,两字回答足矣,那便是看似轻实则重的“师德”。  何谓师德?我想,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再恰当不过。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走上三尺讲台到现在已10个年头,走的时间越长,越感到现在学生的叛逆,越感到自己的茫
期刊
当初,诸葛亮选择了实力与能力远逊于曹操的刘备,希望帮助刘备建立不朽的功业。姑且不论诸葛亮的选择是否正确,现只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用人,来探究诸葛亮失败的根源。  诸葛亮自出山以后,先是全心辅佐刘备打江山,后是一心帮助后主刘禅保江山,建立的功业也不可谓不大。而且,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很快就在刘氏集团中掌握了调兵谴将的权力,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由于他在用人上的一再失误,最终也
期刊
感悟生活,就要深入思考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是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到普遍、从表象到本质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在写作中,要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认识社会生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善于透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发现事物的本质,力求发掘深刻。  苏轼登庐山,正是反复认真地观察,才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并且由此深入思考,才感悟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而才有了千古绝句《题西林壁》,这是观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