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引起的语病分析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ai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词虽小,用处很大。介词虽然不能独立充当语法成分,但是它能与紧随其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结构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或补语。一旦使用不当,便会产生语病,影响表达效果。翻阅2009年各地的高考试卷,因介词使用不当而产生的语病很多,基本涵盖了常见的介词语病。将它们整理归类,可分为六大方面:
  一、介词与主语
  由于介词能与名词或名词性结构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中充作状语,使用不当,很容易导致句子结构出错。主要是主语出现问题,具体可分为三类:
  1.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
  例如:
  ①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②“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③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①句因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句子中缺少了主语,应该去掉“由于”,让“青少年”作主语。②句因为介词“由于”掩盖了“使得”的主语,使句子不通顺,应删去“使得”。 ③句中的介词结构“在……中”掩盖了句子的主语,应该删去“在……中”, 让“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 作主语。
  2.介词位置错放,导致主语残缺。
  例如:
  ④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④句因为介词“根据”错放了位置,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将“根据”放在“公司”后,让“公司”成为主语。
  3.介词使用不当,导致句子结构混乱,出现偷换主语的问题。
  例如:
  ⑤参加研制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不懈的努力,神舟七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
  ⑤句因为介词“经过”使用不当,致使句子结构混乱,出现了偷换主语的问题。 应将“参加研制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放到“经过”之后去,让“神舟七号飞船”成为句中的唯一主语。
  二、介词与宾语
  介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能过构成介宾短语,有时也会出现介词的宾语残缺或搭配不当的问题。
  例如:
  ⑥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⑥句中介词“通过”与“朗诵艺术”就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朗诵艺术”变为“朗诵表演”。
  三、介词赘余
  例如:
  ⑦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了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有些动词不需要介词连接,就可以直接和宾语搭配。⑦句的“就任于”中的介词“于”字赘余,应去掉。类似的词还有“诉诸于”“涉及到”,其中的“于”字、“到”字都应该去掉。
  四、用错介词
  例如:
  ⑧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⑧句就用错了介词。“对”可以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而“对于”则不能。应将“对于”换为“对”。另外,句中“群体、社会、他人”的逻辑顺序也不正确,应改为“他人、群体、社会”。
  五、介词使用不当,造成句式杂糅
  例如:
  ⑨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⑨句中介词结构“还在于……”和“也是……的重要原因”混用造成句式杂糅。应删去“还在于”,或者删去“也是……的重要原因”,将“泡沫加速破裂”变为“加速了泡沫破裂”。
  六、介词使用不当,导致主客体倒置
  介词的宾语,往往受到谓语动词的间接支配,有时介词使用不当,会使被陈述主体与介词宾语的位置出错,发生主客体倒置的情况。
  例如:
  ⑩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⑩句中“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就出现了主客颠倒的问题,应改为“宝玉对王夫人来说都弥足珍贵”或“宝玉都弥足珍贵”。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是一门充满生机与活力、兼具人文性与科学性、又富有趣味性的学科,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知识,但它曾因为紧扣高考与现实脱节而陷入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教育教学改革,也就是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面对当前形势,高中语文新课改该何去何从,语文课堂教学又该如何进行呢?在此,略谈一些个人的浅薄认识。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传统教学以教师单纯的说教为主,
期刊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已经半年了,第一次接触这么多孩子,心中颇多感慨。感慨最深的是,我从一位学生身上深切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的真谛。  这位学生叫何举正,是高一十五班的一名男生。起初,他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总是默默无语,课上不积极回答问题,课下也不主动问问题,后来是因为他总是不交作业而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关注这个不积极的男生。为此,我多次找他谈话,令人欣慰的是,我的坚持使这个男
期刊
新课改的实质是唤起教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应该一改往日单纯的知识体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注重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让情感教育贯串在课堂教学的始终,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富有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感受作者的心境,让学生带着感情阅读,陶冶情操  过去的语文教学目标只停留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上,新课程改革
期刊
“下面,请大家先朗读课文,进行预习。”在过道里,听着学生的朗读,感觉就像在候车大厅里听到的报站声和提醒声,像“机器人”一般毫无感情,平淡苍白。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不仅仅在于文字表意的丰富性、其内蕴的含蓄性,也在于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读起来更可体会其抑扬顿挫。可是这样毫无感情的朗读,怎么可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美?怎么能让学生真正爱自己的语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不但看到
期刊
行走在字里行间,总是感动于那些或优美、或深邃的意蕴,或清新或质朴的文风,可以说,读书是我唯一的爱好。如今,身为人师,让学生像我一样爱上阅读却成了一大挑战,反复试验,所得了了。姑且略作总结,或许能与有识之士碰撞出心灵的火花,也算于人于己都是有益之事。  我总觉得读书谁都能读,但未必谁都会读。虽然高考要考阅读,可语文教师并不是仅为高考做准备,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  我给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阅读要
期刊
诗歌鉴赏题不等同于文学欣赏,不能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喜欢赏析,按时髦的话说,不是“私人订制”,而是要在限定时间完成规定动作。特别难的是,所有的考生难度系数一致,如此情形之下,谁完成的漂亮,谁的分数就会高些。  跳水运动员为完成动作,可以千万次地练习。学生为了提高欣赏水平,在考场上拿到理想的分数,也需要练习,因为能力是练出来的。但学生的练习动作都是“失明”状态,不可能练到真题。所以,如何练,如何在练
期刊
光阴荏苒,一转眼来到牟平一中工作已经一个学期了,这段时间感悟颇多。从开学那天起,看到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时,我便坚定这样的信念:我要和他们共同成长。在这所拥有真正蓝天白云、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学校里,每一天,我都过得充实、快乐。  之所以感到快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办公室其他教师的帮助。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从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习惯,都是他们在背后默默地指
期刊
李白酒醉下笔百畅千言,贾岛一吟双泪两句三年。  考场作文,是学生在平时检测或升学时,对其作文水平的一次全面检测。手快的考生如鱼得水,笔慢的学子苦思冥想。由于要求比较严格,一些学生惧怕考场作文。如何才能写好考场作文,关键在于抓好学生的平时练习。  写考场作文时,要讲究技巧,除了临场发挥,更与学生在平时长期精心准备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场下练好了,才能在考场上熟能生巧,真正把作文写好。那么,平时应注意哪些
期刊
于坚的《云南冬天的树林》(以下简称《云》,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文字绘出的图画”专题)是一篇写景散文佳作。  苏教版语文高中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选取的《云》一文,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蕴涵了极为深刻的哲学道理。文中的许多语句,表达的不仅与西方现代哲学的许多思想暗合,而且更符合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境界。  一般来说,写景散文的阅读途径为:第一,把握景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包括形态、
期刊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