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与模糊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luo5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径分岔的花园》是阿根廷著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于一九四四年创作的作品,同时也是博尔赫斯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在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典范。在这一篇短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将文学创作中的多种元素进行杂糅,通过高超的语言表述技巧,将一个迷宫般的故事在读者面前娓娓道来。
  关键词:博尔赫斯;迷宫;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著名的文学家,他来自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书香家庭。他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自幼热爱读书与写作。他于一九二三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后来他成为了阿根廷国立图书馆的馆长,但随后没多久却失明了。因此,连他自己也自嘲地说:“命运赐予我80万册书,由我掌管,同时却又给了我黑暗。”最后他于一九八六年六月因肝癌在日内瓦逝世。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他于一九四四年创作的小说。故事背景为一战期间,小说主人公叫余准,是一名中国人,但是却生活在欧洲,并且是一名为德国人工作的间谍。作品的开头非常别出心裁,从主人公余准被捕后提供的证词入手,一开始就点明证言记录缺少了两页。但是,作者仅仅只是点到说“缺少了两页”,却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说明。随后文章进入主人公余准的回忆,更加令人惊异的是,开头用的是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内容?这就是作者故意设置的第二个谜语。随后,故事来开序幕。主人公余准辩认出电话对面原本应该是同伴的声音现在却变成追杀他们的英国军官的声音。于是他意识到他们的行动失败了,他的伙伴或与已经被捕甚至是被杀害。但是,主人公余准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是冷静地锁上房门,躺在床上。一开始,他并没有想着逃跑,他的内心中充满着对前来追捕他的军官的嘲讽。随后,他又开始自嘲。他想到自己的死亡,却又想到得到的情报还没有传出去,于是他决定逃跑。他先清理了口袋里的物品——他口袋里的物品也象征着余准本人复杂的形象。随后他打开了电话本,选择了目标任务后,就悄悄坐马车前往火车站。所幸在火车开动的最后时刻,追捕余准的马登上尉没有赶上火车,余准也就这样为自己赢得了四十分钟。随后,他到了阿什格罗夫站,并且在几个孩子的指点下到达了史蒂芬·艾伯特家。到了汉学家艾伯特的家中,只见他家中的一切都是按照中国风格来建造的。在得知彭崔是余准的曾祖父后,艾伯特邀请余准进入自己的书房,并于他开始探讨余准的曾祖父彭崔的迷宫,也就是他所写的小说。最后作者感受到马登上尉已经来到花园中了,于是他对艾伯特说想再看看那封信,在艾伯特背对着余准去拿信的时候,余准开枪打死了他。随后余准被马登上尉抓住并登上了报纸,最后余准所效忠的德国方面猜中了余准这次刺杀行动的谜底——那座名叫艾伯特的城市。
  纵观全文,这一部作品具有多层结构。但是我更倾向于将这些结构理解为主人公内心的嵌套式心理活动。同时,文章也处出点题。所谓“小径分岔的花园”,其实就是迷宫。因为迷宫有无限种可能性,就像在一座花园中,一条道路往往会分化成越来越多的分支,而每一种分支都代表着一种可能,所以这样一个“小径分岔的花园”的迷宫,也就有了无限的可能。而无限可能所带来的则是永远的困境,或者说是一种相对存在的停顿与滞留。从而让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迷宫。下面对本篇小说进行具体分析。
  一、别出心裁的叙事迷宫
  在阅读一部作品的时候,最直观的阅读体验之一莫过于这部作品的结构了。而博尔赫斯的这部作品的结构也是非常有特色。首先,他这一部作品可以说是一种嵌套式的结构。作品的一开始,包括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矛盾冲突来看。这都是一个侦探小说——主人公余准暴露了,从开始的嘲讽,发展到后面决定逃走,再到最后在火车上成功赢得宝贵的四十分钟。最后成功刺殺了著名的汉学家艾伯特,虽然随后余准就被捕,但是他最终还是成功地把消息传达给了德国军方。 从这样一个具有概括性的情节来看,作者确实为这篇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侦探小说的外表。但是当我们进一步具体分析小说内容的时候,就会发现在这一个侦探小说的外表之下,实际隐藏着一部玄学小说——也就是迷宫故事。在我看来,这个迷宫故事是具有多重指向性的。第一方面,迷宫指的是主人公余准的曾祖父彭崔所创造出的那一部小说。在文中汉学家艾伯特进行回答的时候提到说:“我曾自问:在什么情况下一部书才能成为无限。我认为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书的最后一页要和第一页雷同,才有可能没完没了地继续下去。……我当场就恍然大悟:小径分岔的花园就是那部杂乱无章的小说;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这句话向我揭示的形象是时间而非空间的分叉。我把那部作品在浏览一遍,证实了这一理论。在所有的虚构小说中,每逢一个人面临几个不同的选择的时候,总是选择一种可能,排除其他;在彭崔错综复杂的小说之中,主人公却选择了所有的可能性。这样一来,就产生许多不同的后世,许多不同的时间,衍生不已,枝叶纷披。小说的矛盾就由此而起。”在我看来,这一段话极好地概括并解释了主人公余准的祖父彭崔所创造出的迷宫——也就是那一部有着无限可能的小说。
  第二方面,迷宫指的是这整个故事。在我看来,这整个故事其实就是一种时间、选择与可能性的分叉与相交所形成的结果。一开始的时候,主人公余准在听到伙伴被捕的消息后,他就进行了选择。是坐以待毙,慢慢感受死亡的接近,还是放手一搏,拼尽全力把得到的消息传播出去?显然他选择了前者。后来主人公余准匆匆赶上火车,并在阿什格罗夫站下车。在他下车的时候,他与孩童们的对话显然是非常可疑的:“有一个小孩问我:您是不是要去史蒂芬·艾伯特博士家?另一个小孩也不等我回答,说道:他家离这儿很远,不过您走左边那条路,每逢交叉路口就往左拐,不会找不到的。我给了他们一枚钱币,(我身上最后的一枚),下了几级石阶,走上那条僻静的路。”当我们第一次粗略地读过这段话的时候,我们或许不会感到奇怪。但是当我们仔细阅读这段话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一段话真的是非常不合理,却也非常合理。说这段话不合理,是因为这几个小孩怎么会知道主人公来阿什格罗夫的目的呢?而且,这些孩童为什么这么快就回答了主人公余准心中的疑问,就像是未卜先知一样?之所以说这段话也是合理的,是因为这几个孩童实际上是假的,他们都是不存在的。他们是主人公内心想法的具象化表现。因为只有他们真正来自主人公的内心,才会了解这个除了主人公以外没有人能了解的通过行刺来传达消息的计划。但是,难道这些孩童就完全是虚假的吗?在我看来并能不是。主人公在阿什格罗夫车站确实见到了这些孩子们,并且询问了他们这里是不是自己的目的地。但是当他们的交谈进一步发展的时候,这就变成了主人公内心的思想发展。其实,整个故事发展到这里,也都是由主人公所做出的一个个决定所形成的。每当主人公余准进行选择、决定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实际上时间就进行了分叉。另一方面,就是这整个故事的巧合性。在《小径分岔的花园》这个故事中,发生了太多的巧合了:比如说,主人公余准是一名中国人,但是却身陷欧战一战战场,并且成为了为德国服务的间谍。其次,就是主人公所要传达的地名,竟然在电话本上就能够真正找到一个名叫艾伯特的人——而正好这位艾伯特先生是一名汉学家。无独有偶,艾伯特研究的主要内容,竟然恰好就是主人公余准的曾祖父所设置的“迷宫”。正是这样无数个巧合,造就了整个故事发展历程与最后的结果。假如在这个故事中有哪一部分主人公进行了其他选择,那么故事的结局或许就是不一样了。同样,也正是因为时间的分叉与相交,才造就了这样一个非凡的迷宫,从而在叙事上为读者带来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二、引人深思的文学意义
  通过第一部分的论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小径分岔的花园》这一部小说,结构上看像是侦探小说一般,但是事实上却杂糅了玄学小说的色彩。在我看来,这一步小说所具有的叙事特征与结构特征,也就奠定了这一部作品与众不同的风格基调以及文学意义。在我看来,这一步小说是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说,是真实与虚构的巧妙结合。而这种真真假假的无限转换,也反衬出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色彩。很明显,这部小说所披着的侦探小说这一层外表,就是其现实主义色彩的显现。作者在这篇小说的开头,非常精准地描述出当下的状况:利德尔·哈特写的《欧洲战争史》第二百四十二页有段记载,说是十三个英国师(有一千四百门大炮支援)赛尔一蒙托邦防线的进攻原定于一九一六年七月二十四日发动,后来推迟到二十九日上午。利德尔·哈特上尉解释说延期的原因是滂沱大雨,当然并无出奇之处。青岛大学前英语教师余准博士的证言,经过记录、复述、由本人签名核实,却对这一事件提供了始料不及的证明。从开头的这一段话中,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非常多精准定位的时间、地点、人物的精确限定词。这样一个精准的记录式开头,像极了侦探小说交代背景時简单明了的风格。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部小说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比如说,作者用陌生化的效果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是迷宫,以及所谓时间与永恒的关系。这部小说本身就是作者对于生命思考的结果,只不过作者在告诉我们他的想法时候,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选择把我们放入一个迷宫之中,而谜底本身却也就是迷宫本身。
  当我们在讨论文学作品的时候,真与假,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之一。同样在这部小说中,吸引读者的地方之一,也正是作者对于虚构与真实的巧妙转化。首先,我们知道余准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而他所做的一切也是虚构的,是作者想象交织的结果。但是,当我们真正随着主人公进入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以后,故事中所发生的事情却也都是真真正正存在的。假如主人公余准束手就擒等着被马登上尉追捕,那么就不会有接下来的发展。假如主人公余准和汉学家艾伯特没有事先的巧合,那么余准或许就没有机会成功刺杀艾伯特。当我们进入这一个虚构空间后,所发生的一切却又是相对真实的存在了。这时候,我们反观这一个由作者架构起来的空间,难道我们又能说它是完全虚构的吗?不,在作者的巧妙的叙事技巧中,真真假假已经被编成了一个迷宫。
  提起博尔赫斯,我们通常就会联想起他所构建的迷宫与后现代主义色彩。在他的代表作《小径分岔的花园》之中,我们又能够感受到作者与众不同的叙事技巧与将多种元素进行杂糅的叙事方法。博尔赫斯所建造迷宫,更是值得我们思考。虽然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带领着我们走出了迷宫。但是作者所帮助我们选择的这一条路,只是这个故事所可能发生的结果中的一个。正是因为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时间分岔,才造就了这样一个伟大的迷宫。
  参考文献
  [1]张素玫、祁晓冰.博尔赫斯的叙事游戏——《交叉小径的花园》解读[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2月.
  [2]张晔.唐诗四季诗之夏季诗与冬季诗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5月.
  [3]刘桂华.试论后现代小说的“迷宫”特质——以《小径分岔的花园》和《哈扎尔辞典》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3月.
  [4]埃米尔·罗得里格斯·英内加尔.博尔赫斯传.东方出版中心,1994.
  [5]交叉小径的花园.译林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人文与法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黄梅戏流派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提出,直到今天二十一世纪一、二十年代,黄梅戏流派不断出现,说明黄梅戏流派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黄梅戏的流派是或隐或现、或迟或早和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正是戏曲艺术不同剧种流派存在的几个特征。那么,黄梅戏的流派有哪些,熟悉黄梅戏流派的有多少,喜爱黄梅戏流派程度的有多少,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综合调查。很显然,调查的目的是普及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安徽标志性
期刊
慈是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著作《道德经》中共有3章7次出现了“慈”,提到“慈”的章节有: “六亲不和有孝慈。”(十八章)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十九章)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六十七章)  慈就是不主动干预
期刊
摘 要:跨文化管理真正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美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许多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来说,跨文化管理已成为他们日常事务的一部分。研究意义重大!不过,其中有些问题需要澄清并需要理论升华,有助跨国公司顺利发展,特别是中国式跨文化管理即中国文化软实力解读跨文化管理,有助“一带一路”跨国经营与世界和平!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中国文化软实力;理论升华;“一带一路”  一、跨文化
期刊
摘 要:软实力是由约瑟夫·奈提出的一个描述性概念,它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其他形式实力一并构成国家总体实力。其概念一经面世,就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被广泛接纳。信息时代下,国际舆论话语权的扩散使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国家软实力。中国是一个文化软实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然而在推进软实力战略时遭遇了多元化的阻碍,为适应新时代环境,本文通过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就中国文化软实力进行批判性分析。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希臘神话作为西方文学的先驱,同样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内容,在促进英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希腊神话的影子在英美文学中仍然可以发现。基于此,本文对英美文学中的希腊神话展开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英美文学;希腊神话;思考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拥有重要地位的是古典文学中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语言内容,还重视人本精神,充满着浪漫的气息,并且在英美文化作品的方方
期刊
Abstract:The Harmony Garden is an imperial garden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Changchang Garden.It is also the first work written by Qianlong Garden.From the site selection to the garden landscape,as mu
期刊
摘 要:莫言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其作品的影响力也逐渐广泛,其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绝大多数从中国农村最底层视角出发。要想理解莫言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深刻内涵,需要将其放在特定历史背景和具体国情下进行分析。英美文学评论中以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为认知基础,加之忽略了中国的具体情况,从而导致对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读存在误差,甚至是负面形象。基于此,本文从莫言具体作品中来分析其女性形象及英
期刊
摘 要:从文化层面看,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存在很大的区别,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陌生化语言运用的比较多。陌生化语言的运用,使文学作品更有韵味,更为鲜活。本文以乔伊斯《尤利西斯》为例,对陌生化语言特点进行了分析,使广大读者对文学作品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英美文学;陌生化语言;《尤利西斯》  所谓文学则是采用各种方式来使用和处理语言,而陌生化就是语言最典型的一种表现方式。实际上,艺术创作就是
期刊
摘 要:“文人论政”一直是近代报纸媒介表达爱国情怀、参与政治时事的重要方式,这个传统与清末民初的政治进程紧密相关。许多资产阶级改良人士因信奉改良主义可以使国家独立富强,他们对清末十年的政治改良积极参与;在监督政府的同时,他们还宣扬立宪政治;面对革命,它坚持理性审视,反思革命之弊端;在关乎国家利益之际,它以自身舆论的力量,积极动员民众奋起反抗,极大的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精神和民族主义,梁启超作为清末民初
期刊
摘 要:在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擂茶文化一脉相承,也迎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传统擂茶文化遇上商业化的发展环境,海陆丰擂茶文化一方面在本土持续发展,联系着当地人文情怀;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继承人少、文化品牌建设意识弱等问题。推进海陆丰擂茶文化传承发展,应全面认识海陆丰擂茶文化重要性和传承必要性,注重饮食文化与商业化相结合,将擂茶作为一种具有文化气息的商业品牌进行宣传。  关键词:擂茶文化;传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