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验的新宠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zhong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实验”在高考中频频出现,主要涉及到有机物的制备、有机物官能团性质实验探究等。常常考查蒸馏、重结晶、过滤(抽滤或减压过滤)、纸上层析、萃取、分液、盐析、水浴加热等操作、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率的计算等问题。设计的考点有烯烃、炔烃、卤代烃、苯及其同系物的卤代或硝化、醇、醚、醛(酮)、羧酸及其盐、酯(油脂)和糖类、蛋白质相关制备实验。考点较多,涉及实验操作比较全面,成为高考实验的新宠。现笔者以高考试题为载体进行分类解析如下,供参考。
  考向探究一、酯的制备探究实验
  例1(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6)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图1)和有关数据(表1)如下:
  OOH+OH
  浓H2SO4△OO+H2O
  表1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880.8123131微溶
  乙酸601.0492118溶
  乙酸异戊酯1300.8670142难溶
  实验步骤在A中加入4.4 g
  图1
  异戊醇、6.0 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片~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 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
  (6)在蒸馏操作中,图2所示仪器中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填标号)。
  图2
  (7)本实验的产率是(填标号)。
  a.30% b.40% c.60% d.9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 ℃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 (填“高”或“低”) ,其原因 。
  考点分析考查仪器的识别与安装、混合物的分离、物质的制取、药品的选择和使用、产率的计算等相关知识。本实验是2013年全国高考课标卷Ⅰ实验题26制备环己烯的延伸,进一步考查了球形冷凝管的识别和使用,同时考查了有机物分离的基本操作:洗涤、萃取、分液、蒸馏等。
  解析(1)仪器B是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2)反应后产物中除了生成的乙酸异戊酯以外,还含有乙酸、异戊醇以及硫酸。提纯过程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可溶于水的杂质即大部分的硫酸和醋酸,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可除去余下的硫酸和醋酸使之转化硫酸钠和醋酸钠,并降低酯的溶解度,而后再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氢钠和少许的硫酸钠和醋酸钠。
  (3)乙酸异戊酯的密度小于水且与水互不相溶,在水层上方。分液时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过量乙酸,能够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5)加入无水MgSO4固体的目的是除去混合物中的少量水分即干燥作用。
  (6)蒸馏操作中,需要测定馏分的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排除a、d,但c中的冷凝装置为球形冷凝管,容易使产品滞留,不能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
  (7) 4.4 g异戊醇完全反应消耗3.0 g乙酸,故乙酸有剩余,生成乙酸异戊酯的理论产量为6.5 g,故该反应的产率为3.9 g6.5 g×100%=60%。
  (8)异戊醇的沸点为131℃,蒸馏时,若从130℃开始收集馏分,将会有一部分未反应的异戊醇被蒸出,使产率偏高。
  答案:
  (1)球形冷凝管
  (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 洗掉碳酸氢钠
  (3)d (4)提高醇的转化率
  (5)干燥 (6)b (7)c
  (8)高 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考法点拨题设中的乙酸异戊酯中的杂质主要来源:一是未反应的有机物(乙酸、异戊醇),二是催化剂硫酸和生成的水。
  考向探究二、醛的制备探究实验
  例2(2013年新课标卷Ⅱ,26)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3装置合成正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Na2Cr2O7H2SO4,加热CH3CH2CH2CHO
  图3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2。
  表2
  沸点/℃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11.720.8109微溶
  正丁醛75.70.8017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 g Na2Cr2O7放 入100 mL烧杯中,加30 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 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 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 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 ,说明理由: 。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D仪器的名称是 。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 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考点分析以合成正丁醛为载体考察化学实验知识。涉及浓硫酸稀释、沸石作用、仪器名称、分液操作、分层分析、原因分析和产率计算。
  解析(1)不能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应该将浓硫酸缓慢加到Na2Cr2O7溶液中,且边加边搅拌,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2)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冷却后补加,以避免加热时继续反应而降低产率。
  (3)B仪器是分液漏斗,D仪器是冷凝管。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5)因为正丁醛的密度是0.8017 g·cm-3,比水轻,水层在下层。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根据正丁醛的沸点和还原性,主要是为了将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
  (7)按反应关系,正丁醛的理论产量是:4.0 g×72/74=3.9 g,实际产量是2.0 g,产率为:2.0/3.9×100%=51.3%。
  答案:(1)不能,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2)防止液体暴沸 冷却后补加(3)分液漏斗 冷凝管 (4)c (5)下 (6)为了将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 (7)51%
  考向探究三、与糖类、油脂与蛋白质的相关制备探究实验
  例3(2014年浙江理综,28)葡萄糖酸钙是一种可促进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葡萄糖酸钙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C6H12O6(葡萄糖)+Br2+H2O→C6H12O7(葡萄糖酸)+2HBr;
  2C6H12O7+CaCO3→Ca(C6H11O7)2(葡萄糖酸钙)+H2O+CO2↑。
  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见表3。
  表3
  物质名称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溴化钙氯化钙
  水中的溶解性可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可溶易溶易溶
  乙醇中的溶解性微溶微溶可溶可溶
  实验流程如下:
  C6H12O6溶液
  滴加3%溴水/55℃①
  过量CaCO3/70℃②
  趁热过滤③乙醇④悬浊液抽滤⑤洗涤⑥干燥⑦Ca(C6H11O7)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中溴水氧化葡萄糖时,图4中最适合的是。
  图4
  制备葡萄糖酸钙的过程中,葡萄糖的氧化也可用其他试剂,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
  A.新制Cu(OH)2悬浊液
  B.酸性KMnO4溶液
  C.O2/葡萄糖氧化酶
  D.[Ag(NH3)2]OH溶液
  (2)第②步充分反应后CaCO3固体需有剩余,其目的是;本实验中不宜用CaCl2替代CaCO3,理由是 。
  (3)第③步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
  (4)第④步加入乙醇的作用是。
  (5)第⑥步中,下列洗涤剂最合适的是。
  A.冷水 B.热水
  C.乙醇 D.乙醇-水混合溶液
  解析(1)由实验流程①可知,第①步操作在55℃时进行,温度低于100 ℃,可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温度计应测量水浴的温度,故选择装置B。 选择C项,氧化效果好且不会引入新的杂质;若选择A、B、D项,会引入新的杂质,给后续除杂带来困难。另外,酸性KMnO4溶液不仅能将-CHO氧化成-COOH,也能氧化-OH,会降低葡萄糖酸的产率。
  (2)加入CaCO3,发生的反应有
  2HBr+CaCO3CaBr2+H2O+CO2↑
  2C6H12O7+CaCO3→Ca(C6H11O7)2+H2O+CO2↑
  若CaCO3固体剩余,则保证葡萄糖酸全部转化为葡萄糖酸钙,也便于后续分离。
  氯化钙不能与葡萄糖酸反应生成葡萄糖酸钙,因为盐酸是强酸,不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因第②步中生成的葡萄糖酸钙在热水中溶解度大于在冷水中溶解度,趁热过滤可防止葡萄糖酸钙析出。
  (4)第③步得到的滤液中含有杂质CaBr2,CaBr2可溶于乙醇,而葡萄糖酸钙微溶于乙醇,可导致大部分葡萄糖酸钙析出。
  (5)葡萄糖酸钙微溶于乙醇,而CaBr2可溶于乙醇且易溶于水,故可用乙醇-水混合溶液洗涤,以除去残留的CaBr2。
  答案:(1)B、C (2)提高葡萄糖酸的转化率,便于后续分离。 氯化钙难以与葡萄糖酸直接反应得到葡萄糖酸钙 (3)葡萄糖酸钙冷却后会结晶析出,如不趁热过滤会损失产品 (4)可降低葡萄糖酸钙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利于葡萄糖酸钙析出 (5)D。
  考向探究四、羧酸及其羧酸盐的相关制备探究实验图5
  例4(2014年全国卷,29)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传感材料——纳米氧化铜的重要前驱体之一。下面是它的一种实验室合成路线:   CH2CN+H2O+H2SO4100℃~130℃CH2COOH+NH4HSO4
  CH2COOH+Cu(OH)2(CH2COO)2Cu+H2O
  制备苯乙酸的装置示意图如图5(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已知:苯乙酸的熔点为76.5 ℃,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回答下列问题:
  (1)在250 mL三口瓶a中加入70 mL 70%硫酸。配制此硫酸时,加入蒸馏水与浓硫酸的先后顺序是
  。
  (2)将a中的溶液加热至100 ℃,缓缓滴加40 g苯乙腈到硫酸溶液中,然后升温至130 ℃继续反应。在装置中,仪器b的作用是;仪器c的名称是,其作用是。
  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加入冷水的目的是。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分离苯乙酸粗品的是(填标号)。
  A.分液漏斗 B.漏斗 C.烧杯
  D.直形冷凝管 E.玻璃棒
  (3)提纯粗苯乙酸的方法是,最终得到44 g纯品,则苯乙酸的产率是。
  (4)用CuCl2·2H2O和NaOH溶液制备适量Cu(OH)2沉淀,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判断沉淀洗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5)将苯乙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搅拌30 min,过滤,滤液静置一段时间,析出苯乙酸铜晶体,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
  解析(1)稀释浓硫酸时应向适量蒸馏水中缓缓加入浓硫酸,防止暴沸。
  (2)从苯乙酸的制备原理可知仪器b的作用是滴加苯乙腈。 c为球形冷凝管,其作用是冷凝回流。由于苯乙酸微溶于冷水,加入冷水使其溶解度减小,便于苯乙酸析出。苯乙酸的熔点为
  76.5℃,析出的苯乙酸应为固体,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常用方法为过滤,所需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等。
  (3)粗苯乙酸中可能含有NH4HSO4等可溶性杂质,由于苯乙酸微溶于冷水,可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
  40 g苯乙腈完全转化为苯乙酸时获得苯乙酸40 g117 g·mol-1×136 g·mol
  -1≈46.5 g,故苯乙酸产率为44 g46.5 g×100%≈95%。
  (4)在制备Cu(OH)2沉淀的同时还有可溶性NaCl生成,故判断沉淀洗干净的方法就是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还含有Cl-。
  (5)根据“苯乙酸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故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的乙醇能增大苯乙酸的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
  答案:(1)先加水,再加入浓硫酸 (2)滴加苯乙腈 球形冷凝管 回流(或使汽化的反应液冷凝) 便于苯乙酸析出 BCE (3)重结晶 95% (4)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稀硝酸,再加AgNO3溶液,无白色浑浊出现 (5)增大苯乙酸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
  (收稿日期:2015-01-18)
其他文献
1876年,英国海军建造出了第一艘高速驱逐舰,在试航时发现,螺旋桨推  进器在水中会引起剧烈振动,航速下降,噪声增加,并发现原本光滑的螺旋桨表  面出现了大面积被腐蚀的凹点,工程师们不得其解。其后,英国海军虽几次改进  设计,但始终未能摆脱振动和腐蚀问题的困扰,于是邀请著名力学专家瑞利勋爵  来研究这个问题。瑞利经过10多年的研究发现,螺旋桨表面被腐蚀的原因不是  海水的化学腐蚀作用,而是物理机制
期刊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和辨证思维能力,迅速把握住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这样可以灵活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尽量多地提供学生思维的机会,克服学生定势思维的习惯,形成多向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创新性和科学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  思源于疑,解决问题是思维
期刊
古人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谓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然而学生在课堂的思考中,受自身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课堂环境的影响,不能顺利地激活思维,提出心中的质疑,错过了正确引导的时机。设疑,作为教师引导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将学生从原有的思维当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不再受自身思维的禁锢,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打开一扇门,给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以高中化
期刊
近年来,各地招生模式采取的多是由国家示范性高中按顺序“割韭菜”的方式,轮到普通高中时,生源质量可以说参差不齐。为此,也常听到各种抱怨之声,教师抱怨学生“太差”,学生抱怨老师水平太“凹”,学校抱怨学生难于管理和教育,学生抱怨学校管理低效。笔者为此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究了多年,形成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区域内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绩效,现将在执教“学困班”过程中一些思考、实践和探索成文,与
期刊
一、对比法  1.检验原理  将含有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加入1滴(或2滴)稀双氧水(或稀氯水),充分振荡;向另一份中加入1滴(或2滴)水,充分振荡, 然后各加1滴硫氰化钾溶液,充分振荡。比较两者溶液颜色的深浅。若二者颜色相同,说明不含亚铁离子;若二者颜色不同,说明含亚铁离子。  2.示例  实验1各取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和1 mL 0.1
期刊
1.制定合理的课堂学习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挥棒和前进的方向,也是评价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依据。  学习目标的来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但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只是纲领性和指导性的要求,他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具体实施上还需要分解、细化,做到目标明晰、指向明确,易于操作。特别是高三复习课,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思
期刊
用结晶的方法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是初中化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课本较为详尽地说明了其原理和过程,并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  1.对课本中演示实验的定量处理  为了讨论方便,按课本中的规定:设10 g混合物中KNO3为9 g,NaCl为1 g(食盐的含量较少)。  定量处理结果见表1。  上述结果表明,课本的演示实验是切实可行的,其步骤是正确的,其理论是可靠的。但美中不足的是KNO3收率较低,
期刊
插图
期刊
复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多地是为了人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科学素养。本文以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为例,从重构教材和有效建模两个方面就“如何有效地组织初中化学复习”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一、重构教材  从这些年化学中考的实际来看,“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重要的命题思想,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复习方向,那就是回到教材,重构教材。  1.研究复习的知识点  研究所要复习的知识与其他知识有着怎样的联系,分别分
期刊
碳酸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这种盐已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苏教版高中《化学1》专题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对碳酸钠的性质进行更全面的实验探究,并且引出一种“新”的物质——碳酸氢钠。教材中有一个实验:“[实验2]按图2-9所示组装仪器,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装有碳酸钠溶液的广口)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一、深入审视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