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青山,意溢碧海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us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触动了我们的感情,如亲情、友情、爱情等,这类素材入文,作者侧重于叙事抒情;一种是触动了我们的思想,如宇宙、人生、事理等,这类素材入文,作者侧重于叙事明理。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几种相关的写作技巧:
  一、生活写真法
  生活写真,就是写生活里真实的人或事,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写出生活的烟火味、生命的真实感、情感的冲击力。“真”的生活包括三个方面:①自己的情感故事,即自己生活经历中,最具心灵冲击力、情感震憾力的故事,着眼于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②亲历的情感故事,自己亲身经历的,动过情、流过泪的情感故事,如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③熟悉的情感故事,自己熟悉的生活,或表达人物情感,抒写对真情的呼唤、赞颂等。
  如2014年高考江苏考生写的《来一勺泼油辣子》:
  “哗——”黄澄澄的油冲撞着碗中的赤红的辣椒粉和黑玉般的芝麻,激烈的缠斗中迸发出浓烈的香气。我猜着,二姐又在做泼油辣子了……厨房里,二姐在熟练地做着泼油辣子。油,烧得澄黄透亮,辣粉和芝麻,静静地铺在碗中。“哗——”,伴随这嗤响,香味四处飘散,辣粉和芝麻甚至跳出了油面,跳出了碗沿,跳出了桌面,犹如二姐的青春岁月,在炽热和呛辣中跳动,跳动,沉积下无限的浓香和回味。
  “黄澄澄的油”“赤红的辣椒粉”“黑玉般的芝麻”“香味四处飘散”这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辣粉和芝麻甚至跳出了油面,跳出了碗沿,跳出了桌面”这富有动感的陈述——将读者带进生活的现场,体味到“泼油辣子”的香味和二姐那炽热的生活激情。
  二、细节显情法
  细节显情,就是以典型的细节描写追求视觉的冲击力、情感的震撼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应该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要精细,如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时,要注意人物的神情、心理,甚至周围人的反应等;二是要融入情感,学会选择感动过自己的、具有浓郁情感含量的生活细节入文,因为,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如,习作《一束康乃馨》:
  晚饭过后,我迫不及待地从书包里取出那枝花,拿到母亲面前,并大声地说:“妈,节日快乐!”母亲先是一愣,然后便微微一笑,紧接着便显出一点愠色。我想,母亲应该感到幸福才对啊,怎么会……
  母亲没有接我手中的康乃馨,而是稍稍生气地对我说:“你大老远坐车回家浪费钱不说,还买这东西干嘛,咱家不兴这个,只要你有出息,妈每天都像过节。”
  面对女儿的“康乃馨”,她先是“一愣”,然后“微微一笑”,紧接着显出“一点愠色”。关于母亲神态的细节描写,昭示了母亲对女儿突然离校回家的惊讶、对女儿孝心的领受、要求女儿以学业为重而不必惦记自己的宽厚情怀等复杂的情感,丰富了母亲这个人物的内涵。
  三、画龙点睛法
  画龙点睛,就是在叙写事件的基础上,用议论的语句揭示事件的内涵、生活的本质,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深邃,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如,习作《沸腾生命》:
  放寒假在家时,父亲向我问起学校里的生活,我告诉他说:“其实真的很没劲。”我父亲是一个铁匠。他听了我的话后,一脸惊愕。沉默了半晌之后,转过身用他那双粗壮的手操起一把大铁钳,从火炉中夹起一块被烧得红通通的铁块丢入身边的冷水中。“滋”的一声响,水沸腾起来,一缕缕白汽向空中飘散。父亲说:“你看,水是冷的,然而铁却是热的。当把热热的铁块丢入水中之后,水和铁就开始了较量。他们都有自己的目的,水想使铁冷却,同时,铁也想使水沸腾。现实中,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好比冷水,你就是热铁,如果你不想使自己被冷却,就得让水沸腾。”我听后感动不已。如果你不想被平庸无色的生活冷却你的斗志,你就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把这盆冷水煮沸。
  结句“如果你不想被平庸无色的生活冷却你的斗志,你就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把这盆冷水煮沸”用议论画龙点睛,让理性的沉淀化为永恒的启悟——沸腾生命。
  【美文赏读】
  老爹的装与老妈的忍
  马 德
  在我11岁的时候,看见了一件让我十分吃惊的事——地垄上,父亲扛着铁锹拉着母亲的手在走,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因为自从跟女同桌在课桌上画了“三八线”之后,自己就从来没有越过境,男女之间,还是封建点儿好。
  然而,父亲竟然拉着母亲的手走了半天,天啊,那一刻仿佛是我碰到了女同桌的手,吓死我了。我当时想,只有搞对象才能拉手,父母是一家人,怎么能“搞对象”呢?
  又一年,我家发生了一件大事:母亲突然从一个走街串巷收羊羔皮的人手里买了辆二手自行车。当时我家里很穷,不知母亲哪里来的胆量。父亲看到自行车后,数落了母亲一顿:“贵巴巴的,买这个干什么?”是啊,家里辛辛苦苦攒下的100多块钱全花在了这上面。父亲出去之后,她半天没说话。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自言自语道:“你爹喜欢自行车,就给他买了吧。”
  我从没见过父亲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带着母亲出去兜风。一来,那辆自行车的横梁是水管焊制的,死沉,自己骑都累个半死;二来,父亲舍不得。他每天把自行车擦得锃亮,放在堂屋的角落,像供神一样供了很多年。
  关于这辆自行车,父亲跟母亲最多的对话是——父亲说:“你学不学?我给你扶着。”母亲答道:“我笨,学不会。”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再问,母亲还是摇头。那时我觉得父亲怎么那么烦人,总是问,但母亲从不嫌烦,于是我便觉得母亲的忍劲儿真大。
  若干年后,当我见有人突然给心爱的人买下个很大的钻戒时,一下子明白了母亲为什么执意要给父亲买那辆自行车。
  那些年的秋天,庄稼收割完都满满地堆在场院上,一派丰收的气象。母亲坐在谷垛旁边切谷穗,父亲赶着牲口在场院中心碾场。碾着碾着,父亲突然停下来喊:“快点,快点!”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多神奇,她竟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见她放下手中的活儿走到父亲跟前,把父亲的衣领子拽开,一点一点地在衣服上找着什么。父亲眯着眼睛,享受极了,好像要睡着了。   我问:“妈,爹衣服上有啥?”
  “莜麦芒子。”母亲头也不抬,继续给父亲找。
  “能咋了?”我接着问。
  “难受,痒痒。”母亲答道。
  以后,父亲一喊“快点,快点”,母亲就赶忙跑过去为父亲找莜麦芒子。有时候是,我甚至觉得父亲是装的——父亲眯着眼睛享受的样子,一副地主老财作威作福的派头。
  又有一年,村里来了个照相的,照完了全家福,父亲要求跟母亲单独照一张。照相的要他俩靠得近一些,父母扭捏了半天,中间还是隔着很远的距离。回到家之后,我见他俩在堂屋里的板凳上练习刚才的动作,显然近多了,我笑了起来。母亲说:“那么多人看着,咋好意思挨得那么近。”父亲说:“你妈就是老封建。”说完后,故意重重地往母亲身上一靠。
  父亲那么一靠,我觉得这个世界幸福得让人眩晕。
  [赏读]一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父亲”“母亲”的故事,“我”作为故事的见证人,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可信度。二是善于通过细节表达人物之间的感情,“母亲”给“父亲”买自行车、找莜麦芒子,“父亲”邀“母亲”单独照相等细节,蕴含着浓浓的爱意,也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三是叙述笔法灵活,有故事的叙述,有场景细节的描述,有人物对话与独白,有效地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
  【佳作展示】
  半块月饼
  乔伊娜
  三年前的中秋节,我即将迈进高中的前一天晚上。那晚,我想到第二天就可以踏入梦寐以求的高中。我有抑不住的兴奋。
  收拾行装时,发现父亲也在简单地收拾。我问:“爸,你要去哪?”“送你呗!”父亲也奇怪地看着我。听人说高中接新生的那天,就如同是展现自己父母身份与地位的一天。父亲和我一起去,那不等于暴露寒碜的身份?可是,怎么开口拒绝父亲的好意呢?最后,我还是同意了父亲陪我前往。
  学校不光是人的海洋,还是车的海洋,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报到了,又被涌了出来。接待我的是一师姐,她领着我和父亲先到学校礼堂把学费交了。师姐在前面带路,父亲想和我并排而走,但我不肯,我总设法走在父亲的前面,因为我想把父亲遮挡住,最起码不要让师姐看到父亲那个寒酸的样子,特别不要让师姐看到父亲脚下穿着那双快要磨破的、混着泥土的黄色拖鞋!
  到了礼堂,人声鼎沸,一条条“长龙”在摇摆着、蠕动着。
  我吩咐父亲站在一旁等候着,我去交费。当我浮躁地将身子左右摇动的时候,突然发觉礼堂里一个“另类”。有一个背影,看上去很疲惫的样子,他把自己挎着的行李卸在地下,准备一屁股坐下去,却又生怕压住了行李袋的东西,最后,他只能蹲了个“弓”字形,还是没舍得坐下去。当我的目光扫到那行李时,我箭似的从队伍里冲了出来。拉起父亲低声的说:“爸,你怎么像个乞丐似的,你还不快起来,多丢人呀!”“好,好,好,我过去那边,你去交费吧!”父亲诚惶诚恐地回答。说完,拖着行李向礼堂的角落走去。
  好不容易,学费交了,我挤出了围得的水泄不通的人群。
  不一会儿,我那轻盈的脚步突然被映入我眼帘的一幕凝固:父亲再次“弓”字形蹲在礼堂的角落里,行李却放在一旁,他从行李里翻出一袋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并且慢条斯理地层层拨开,取出的竟是昨晚吃剩的那半块月饼,接着,父亲把月饼放在左掌心,用右手把那半块月饼分成若干小部分,然后又一小块一小块地送进嘴里咀嚼着。此状的出现,我相当生气,“爸,就吃中午饭了,还吃这破月饼干什么?”“嘿嘿,爸来送你,来回的路费超出了预算,中午你自己去吃,爸吃这个就可以了……
  我不禁一愣,两行热泪涌出了眼眶。
  [点评]一是选材真实,从自己亲历的生活入手,叙写父亲的感人故事,表现父亲的朴实和爱心。二是细节突出,那双“快要磨破的、混着泥土的黄色拖鞋”那“半块月饼”表现父亲生活的艰辛,也有力地衬托出对“我”的爱心。三是抑扬相生,小作者写父亲采用了先抑后扬之法,之前用了大量“抑”的笔墨,直到结尾,笔锋突转,那“半块月饼”的出现,让读者在惊叹声中感受到亲情的至真至诚。
  [作者单位:河南省太康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余光中(1928—2017),男,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
期刊
众说周知,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志摩,品读徐志摩。  拜谒徐志摩墓  桂郁良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喜欢徐志摩
期刊
一篇作文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构思的成败。构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作者斟酌思路的过程。开始构思时“神思方运,万涂竟萌”(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作者思想如脱缰奔马,离笼飞鸟,灵感缤纷,思路繁芜。构思明确后“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文章如水之就下,思归一线,方向笃定,用志不分。散文评论家王冰说:“文章要写的不是一个内容的全部,而是这个内容的一个部分,是整个要写的时间、事件,或者
期刊
回忆类作文命题意在让考生回忆美好过去,总结生活经验,收获成长感悟。但由于此类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考生误认为被回忆的人、事、物、景等皆可入文,结果选材“拥堵”,立意雷同,千篇一律,难见亮点。怎样走出这些误区呢?让我们先欣赏一篇考场佳作。  一次相逢一次暖  南通考生  那次浙江花溪旅游,我不仅欣赏到了青山秀水之美,而且与“他”相逢,感知到了一份透心的暖。(点题,“他”是谁?设置悬念。)  那天登山途中
期刊
一本《红楼》,我读了6年光阴。  没有一本书能比得上《红楼梦》的细密隽永,也没有一本书能在平静的叙述中流露着砭骨的寒意。就像,我曾在博物馆中看到一匹宋代的绵纹绢,素雅清新,花纹在光与影的交织中流畅旋转,层层清晰中泛着历史的厚重。不错,这就是读《红楼梦》的感觉。  读不透。从垂髫童稚到及笄之年,《红楼梦》依旧是《红楼梦》,只是那绵长甘饴的咀嚼令我越陷越深。它究竟是什么呢?批判?反封建?爱情?还是人性
期刊
站在历史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地——唐朝,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人才辈出的唐朝。  翻开历史的篇章,才子自古皆风流,似乎成了一条主线。而在众多才子中,我分明看到了与众不同的那颗星——元稹(字微之)。官至宰相,浮沉于宦海,惹來是非论千古,元稹其人其事,是一个永远新颖的话题。  没有爱的一生,就像没有盛夏的年月。而活在唐朝那个浪漫的国度,元稹更是将其体现得淋漓尽致
期刊
笔者研究近五年高考真题的命题思路,把所有的高考真题归纳为形象、语言、手法、情感四个方面的十大题,并总结出答题的基本规律与思路。具体解析如下:  题型1:人物分析题  [例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2013·辽宁卷)  [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
期刊
考场上大多数考生选择写议论文,“点面结合”阐述文章的观点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但一篇作文的字数又是有限的(一般800字),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彰显“点面结合”的论证力度呢?我们可以通过巧用句式来说理,从“点”上聚焦,在“面”上铺排。  2015年高考广东卷“感知自然需躬行”的满分作文就是一个典范: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
期刊
“材料丰富”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二项要求,含意是指作文的内容要厚实,可读性要强,读后能给读者一定的感悟。对议论文而言,材料丰富主要体现在论据的丰富上。怎样做到这一点,需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多角度阐述论点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反映面对一个论点没话说。比如说到“诚信”,思维就牢牢地停留在不说假话上,说到“坚强”就是任何情况下不掉眼泪。这是典型的思路打不开的表现。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其实你
期刊
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有一天与两个朋友喝酒作诗。欧阳修说:“咱们每人作两句,所写的诗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写犯罪的,并且所犯的罪该判徒刑以上。”  朋友们一想,这还不好作,把人往坏里说就是了。  甲说:  持刀哄寡妇,  下海劫人船。  乙说:  月黑杀人夜,  风高放火天。  欧阳修说:  酒粘衫袖重,  花压帽檐偏。  甲乙二人问:“你写的是犯罪吗?”欧阳修说:“到我诗中说的样子,是已经蹲完监狱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