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关于办好教育论述的思想阐释

来源 :记者观察·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332904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关于“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的论述是习近平的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其教育观念是以往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其现代教育观的重要理论源头部分,该论述系统回答了“怎样估计区域教育问题?什么是新的教育观?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审视区域教育问题?办好区域教育出发点的问题是什么?”等问题。教育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以及国家的振兴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关于办教育的论述为正确审视教育问题,找准办好教育的出发点,正确处理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强和改进办学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提供了思想解放的理论指南,为人们科学合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实践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对闽东地区如何办好教育非常重视,曾专门论述了闽东教育问题,用新的教育观审视闽东教育,站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教育问题,立足闽东实际办教育等,这些论述不仅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新境界,也为我国各地区正确审视教育问题,找准办好教育的出发点,正确处理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强和改进办学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思想解放的理论指南,为人们科学合理办好人们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实践指南。下面从两个方面具体论述。
  一
   “我们怎样办好教育”的思想内涵
   把“怎样估计”作为办好教育的首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一文开篇提出的“谈论闽东的教育,首先有一个怎样估计的问题。”从宏观层面来说,“怎样估计的问题”是认识世界的问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要有效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的关于闽东教育的“怎样估计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到具体工作实践的表现。在区域办教育层面,“怎样估计的问题”是对区域办教育问题充分认识的重要表现,只有对区域教育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微观层面来说,“怎样估计的问题”是指用新的教育观来审视教育的问题。什么是新的教育观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它不再是过去那种就教育论教育,而是把教育问题同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看这个地方的教育是不是适应并且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教育观的论述即是对以往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升华。就区域办教育而言,教育估计问题,就是用新的教育观衡量教育的问题,衡量教育的最好标准就是看这个地方的教育是不是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内的地市级高校教育,无法与国内一线城市的著名高校、双一流高校相比,从生源上来说,地市级高校主要是区域内的学生;从就业导向来说,也多是以家乡所属区域为主;从办学软硬件实力来说,地市级高校难以与一线城市的著名高校、双一流高校相比,因此在办好区域教育的问题上,区域内地市级高校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办学模式,而应该以区域的高校是否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为尺子,正确衡量区域内的教育,对区域内的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把站在战略的高度思考教育问题作为办好教育的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有史以来都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思想家陈独秀认为“经济的发展决定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必定要受制于经济的发展水平。教育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邓小平同志指出,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995年我国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并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胡锦涛同志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中提到“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国...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因此,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区域教育问题。
   把立足区域实际作为办好教育的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人们做任何事情只有把從实际出发作为出发点,才是坚持了正确的做事方向。如果出发点错了,方向也就错了,办教育也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教育也有出发点的问题。我们是在闽东这块土地上办教育,只能立足于闽东的实际。”办教育立足实际也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办教育立足实际的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经强调“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来源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大到国家办教育,小到区域办教育,都要求从实际出发,“实际”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以闽东为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闽东的实际,我们至少有三个方面应当把握。第一,闽东是贫困地区,办教育必然受到财力的制约;第二,闽东地区主要是农村,农村教育应占相当的比例;第三,闽东的教育落后面还相当广,文盲比较多。”这充分说明区域办教育办好教育需要把握三个维度:地区财力、城乡教育比例、教育短板。区域办教育立足这三个维度,就是坚持了从实际出发。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把握了正确的办教育方向。把握了正确的办教育方向,就不会盲目攀比,好高骛远。我国教育有史以来,虽然教育制度几经改革,但却又代代传承,传承的是办教育立足实际,面向未来!   二
   对办好教育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撰写的“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一文,针对闽东地区如何办教育,如何办好教育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对区域办教育有很大的启示,具体如下:
   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教育事业
   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宏观上指学校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中观上指教师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微观上指学校各种设施的数量与质量关系。宏观层面,区域内的各种学校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数量与质量并重,规模与效益并行。数量上区域内的现有学校数量要满足现有受教育人口的需求,新建学校数量要与未来受教育人口需求相一致;质量上要坚持普及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相结合;中观层面,不但要保证教师的数量,还要保证教师的质量。保证教师的数量与学生需求相一致,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形成科学合理的比例。保证教师的质量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微观层面,學校的各种设施的数量上要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质量上要保证足够安全,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以上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要分类规划并提出改革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政策措施,坚持持续、稳定、协调的教育发展目标,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适当向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重视基础教育调查,及时补教育短板
   办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应该重视调查,重视正确调查。只有对区域内的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学硬件设施、教育经费、师资队伍、教育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育人口等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找出区域教育的短板,也才能为政府或有关教育部门及时补充教育短板作出正确的决策并提供有力支撑。为此,区域不但要对全区进行全面排查摸底,还要形成教育调研实施规划纲要,定期对区域内的教育情况进行排摸,鼓励多渠道多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收集教育数据。政府及教育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的教育数据,深入分析教育问题,合理规划教育资源分配,及时补充教育短板。
   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发展特色教育
   区域教育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任何层次的教育都需要依托经济和社会发展,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需要教育为之提供人才支持。在办教育问题上,区域要充分依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特色教育,不断实施部分专业人才订单式培养战略;引导区教育机构内部科技研究者进行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区域适应经济和发展需要办教育,才能将区域教育办好,也才能更好地体现教育服务地方的职能。将教育与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也是教育公共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内在要求。著名的思想家陈独秀指出“学校的设立、课程的开社等都必须适应学校所在地社会的需要以及产业、交通、原料各种状况。”区域教育要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区域教育要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办教育办好教育的助推器,区域教育要不断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主力军。
   拓宽办教育资金来源,走国家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道路
   教育经费是办教育的关键,区域办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然而对于区域而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有限,尤其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的区域而言,逐年增加教育财政支出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区域应盘活社会各界力量,详细制定拓宽教育资金的措施,根据自愿和量力的原则,走国家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道路,鼓励社会各界集资办教育、捐资助教育。当前,社会资金在社会主义教育资金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其作用也日益凸显。区域办教育要看到社会资金在参与办教育中的作用,要不断拓宽筹措社会资金参与办教育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协同政府财政资金共同办教育。办学形式可以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办学为辅,也可以采用国家办学和社会办学同时发展,尤其是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领域,区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办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同时,还可以允许区域内的企业根据我国办教育的相关规定,参与联合办学、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鼓励借助企业资金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区域教育实力。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直接关系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振兴。区域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的区域教育参差不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区域教育不仅要面临新办教育的问题,更要面临办好教育的问题。区域如何办教育以及如何办好教育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立足区域实际、走国家办学和社会办学相结合的道路,发展区域特色教育,重视及时补区域教育短板是重要的策略。在区域如何办教育如何办好教育的问题上,有待进一步实践,也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
   何海菊(1982-),女,河南杞县人,宁德师范学院语言与文化学院,助理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文字学、词汇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2018年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8020)】
   (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语言与文化学院)
其他文献
融媒體在信息传播和获取等方面具有不可逾越的优势,传统电视新闻媒体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新闻编辑格局发生改变。现实情况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进行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要不断转换工作理念,注重工作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从而给观众提供内涵更丰富、形式多样化的电视新闻,在这个电视新闻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有利优势,让观众在新媒体时代依旧能从电视新闻节目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新
互联网的浪潮,在冲击线下零售的时候,遇到了一块很不好啃的硬骨头,那就是小超市。   小超市包括社区超市、便利店、杂货店、小卖部等形态,也叫零售小店,有别于大型商超、批发市场等线下零售形态。   阿里巴巴零售和奥维分析数据显示,当前线下传统商品零售渠道大约有630万家小店,超过75%集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这些分布广泛的零售小店贡献了国内快消行业40%的出货量。   “规模越小的小店,对互联网的依赖越
每个贺岁档,喜剧片总能收获不错的票房。每家电视台,喜剧综艺总是保证收视的“金钥匙”。每年春晚,能带来“笑点”的小品总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随着轻松幽默、犀利有趣的文艺内容成为当下社会的刚需,喜剧文化开始渗透进文艺创作的各个方面,也反映了正在改变中的时代审美风尚。   喜剧文化从文艺向其他领域外溢,被社会公共话语吸纳   媒介技术的升级迭代塑造甚至决定着人的感知方式,影响着审美风尚的变迁。  
期刊
随着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媒体应运而生。全媒体是基于传统媒体和融媒体融合而来的,是对传播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在当今全媒体战略下,传统新闻采编工作也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拓展新闻信息的采编渠道,与时俱进。本文从自身新闻采编工作出发,结合当下报业集团的全媒体转型综合实践,多方面论述全媒体战略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   如今,全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持续拓展和巩固,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夏粮喜获“十八连丰”。今年夏收,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镇白雀村上百亩优质小麦“绵麦902”现场测产,结果令人振奋。   遥望太空,航天发射捷报
2014年10月15日,为有效整合新闻资源,突出地域特色,《许昌晨报》个以近现代史上与许昌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成就等为报道题材,以独家特稿的形式与许昌广大读者“见面”的栏目“出炉”,它就是《许昌往事》。该栏目选取近现代史上与许昌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成就等,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以独家特稿的形式在每周与广大读者“见面”。截至2021年1月29日,该栏目已刊发304期,内容涵盖政
期刊
7月2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介绍,全国现有0~3岁的婴幼儿4200万左右。据调查,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的需求,但现在的实际入托为5.5%左右,供给和需求缺口还很大。   5.5%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哪些问题?三孩政策落地,托育服务该如何补上短板?   01   入托意愿集中在城市,供需不平衡矛盾突出   为了解决两岁的女儿看护问题,刘美换了工作,进入了工
期刊
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新媒体的崛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而新媒体的出现除了使人们接收到大量的新闻信息,还极大地挤压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实现革新是需要媒体人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新闻信息来说,内容的采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受众对报社的印象。因此,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要想在新媒体时代求得生存,需要提升自身的新闻采编水平,为人们及时传播具有一定深度的新闻信
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新闻行业要始终重点关注。作为新闻摄影从业人员,如何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为“三农”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是每个新闻摄影从业者都应该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新时代下如何做好“三农”题材新闻摄影报道展开论述。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经历,从“三农”题材新闻摄影的现状、意义、对策等三个方面,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三农”题材新闻摄影报道。   新闻摄影的理论内涵   摄影工作的实
期刊
一rn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在“云端”举行之际,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逾万名政党和各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