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而辞发 披文以入情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h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心雕龙》中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小学美术教学其实也和作家著文一样,蕴涵着强烈的情感。《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情感的渗透和熏陶在美术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真切的教学情境,以情激情,以言动情,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奏出动人的乐章。
  一、角色互换策略
  美术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教学“传道、授业、解惑”的模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最好的爱是放手,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让教室成为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教师不要高高在上,最好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平等地交流、讨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种平等、愉快、欢畅的气氛。
  二、合理评价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从学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学生时隐时现的闪光点,更要有一颗匠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和他们的心跳形成和谐的节拍,产生共振的效果。教师的思想工作,要少一份“理”,多一份“情”,添一份“趣”,进而点燃信念的火种,燃烧为熊熊之火。由此,笔者深深地认识到正确处理学生所犯的错误,有效地惩戒学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美术课应采取多元、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措施,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精彩的展示,多一些喝彩;对一些离题的展示,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在我们古城曲阜,至今还保留着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房屋建筑上的窗花雕刻、精美的龙柱、硕大的碑文、木雕构件、根雕、木刻工艺品,遗留下来的古家具,圣贤祠中的壁画等,都是难得一见的民间工艺品。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组成志愿者小组,合作互助,进行曲阜手工艺品的制作。学生刚开始进行手工制作时非常踊跃,展示时也很积极,可是制作的很多作品都不尽人意。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笔者总是尽力找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在课堂上积极评价,说一些“老师相信你下一次做得会更好”“你看你这个泥人眼睛多有神”之类的话。然后对学生作品中的问题给予中肯、具体的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式,不仅给犯错误的同学提供了改正的机会,而且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这比空洞的说教、无情的讽刺,更容易贴近学生的心坎,更容易让他们接受,从而达到无言之教“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倾听心声策略
  美国一位功勋教师德鲍拉说过:“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学生得到的尊重越多,就越能激发思维的积极性和表达的能动性。真正有效的教学,关键的策略是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这是拨动学生内心求知的情感之弦最有效的方式。
  刚开始上课,笔者会放一段轻音乐,让学生欣赏几幅名画,背几首唐诗,制造一种轻松舒畅的气氛。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倾诉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教师静静地倾听,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在上课结束前,笔者会抽出几分钟,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以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可以对下一节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笔者还会和学生对名画进行评估,制造一种艺术沙龙的浪漫情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尽情地倾诉,和教师倾情交心,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油然而生一种“我是学习的主人”“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意识。
  四、生活交流策略
  生活处处皆学问。美术教育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实践与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在广阔的自然中发现画意,在人际交往中体味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愫。教师可以进一步增加美术教学的丰富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扩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的交流一定能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教师在课下要善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忘年之交,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或者间接传递信息,在他人面前肯定和表扬学生;还可以通过作业批改、撰写评语等方式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走进学生的心灵,和他们同呼吸,形成一致的频率,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有一次,笔者发现一个在美术方面很有天赋的孩子,他有敏捷的思维、奇特的想象,可是上课老走神,作业画得越来越马虎,课上不带美术工具,有时甚至什么都不做。笔者从班主任那里侧面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只有奶奶在家照顾他。和奶奶的代沟、隔膜和对父母的思念,使他不能安心学习。之后,笔者不光在课堂上常给他更多的关心,在课下也经常找他谈心,对他的作品进行辅导,并让他去参加市里的绘画比赛,还获得了一等奖。看到重新回到孩子脸上的笑容,笔者也终于放下心来。
  列宁说得好:“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少一份“理”,多一份“情”,添一份“趣”,努力拨响学生学习美术的“琴弦”。学生动了情,与教师、作品形成了一致的频率,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张迿)
其他文献
《数学分层测试卡》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梁威主持的全国及北京市“八五”、“九五”、“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研究的成果,自1994年诞生以来,至今已有20年,以《数学分层测试卡》为载体的实验研究目前已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千所实验学校展开,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和社会影响。  2014年8月1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主办的“《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20年研讨会
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多是对学习数量(how much)的考核,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how well)。教师通常会比较关注学生做对几道题,得到多少分,而在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只是对他们所回答的一系列知识点的数量进行累加而已,很少体察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状况[1]。这种只考查知识点而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很难为改进数学教学提供有用信息,很难真正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实质性发展,多数情
如何成为教师发展的促进者,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校长日益关注并努力实践的专业领域。2015年,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了张铁道博士基于2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完成的专著—《教师研修: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实践》,获得教师教育界同行的认可,也引发了基层学校校长的关注。不久前,张铁道受教育科学出版社邀请,为参加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校长引导力训练营”的30位来自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校长进行了一次专题研修指导。学员们以《教师
通过教学实践,我悟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本文旨在以“年月日”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详细探讨适合学生的教学。  一、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自编年历  (小博士太空探秘,用电脑动画模拟地球绕太阳一周,然后出示重要信息: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年,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师:我们知道了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年,那么,一年有几个月呢?  生1:12个月。  师: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
2014年元旦的前一天,记者从武汉驱车前往新洲区邾城街第六小学采访,被采访的是该校荣获武汉市第十届“十佳班主任”称号的教师刘晓琳。她用爱心打造阳光班级,用智慧创新班级管理,她是新洲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小学教师。  在校长余其芳的陪同下,我们来到刘晓琳所带的六年级(1)班参观。刚走到教室门口,就看见站在讲台上的学生与坐在座位上的学生正在积极互动,气氛相当热烈。刘晓林说:这是我们班的“迎接2014年元旦
口述者:张公仁(1950—),男,河南省沁阳市柏香镇杨林村人,小学高级教师。初中毕业后,1969年在杨林中学成为民办教师,1989年被评为中教二级,2002年被评为小学高级。经历了31年的坚持,终于在2000年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一、走上教学岗位  我出生于1950年,12岁南寻完小①毕业升初中,我们这一届杨林村中只有我考上了初中。1963年秋天,我开始在沁阳市第二中学读初中,因“文化大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动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奢侈品。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被感动了;很多学生说:现在的老师太不会感动别人了。感动愈来愈成为教育中的稀缺资源。  有人说,社会的急速发展是以人类情感的巨耗为代价的。新工业时期,人们行迹匆匆,猎取每一次可能的机会,无暇他顾。看得见的财富在迅猛地增长,看不见的心灵却在不断地黯淡、僵麻。更可怕的是,这场工业革命带来的心灵灾难,已经蔓延到教育这块社会文明的
王曦,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科研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  《中国教师》:王曦老师您好!首先想请您谈一下石景山区开展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情况。  王曦:我们是从2007年开始的,当时是作为市级规划课题开展的,这在北京市也是最早的。当时我们以课题的形式在网上发布出来,高中自愿报名,当时石景山有5所高中,有3所高中自愿报名,我们就带领他们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工作,三
当我们一起经历了同样的来自教学的迷惘和痛苦,来自教学理想和现实的冲突,重读完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我们一定会有一种灵魂相遇的快慰,并由此激发起教学追求的自信,重建自己丰富的内心生活,热爱世界、热爱学习、热爱学生、热爱教学,重构精神生命与教学生命的内在一致和完整性。  我理解帕克·帕尔默,是因为我也有着和他一样来自教学的深切痛苦。  我敬重帕克·帕尔默,是因为他有勇气能够将这种内心深处的痛苦坦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往往也有“课眼”。何谓“课眼”?众说纷纭。较早提出“课眼”的于冲老师,认为“‘课眼’意在‘揭全文之旨’(《艺概》),这是课文的窗户,正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打开这扇窗,就能窥见全课”。[1]湖北名师肖爱国,将“课眼”解释为“一堂课藉以展开的关键性内容。如果把一堂课比成一张网,‘课眼’就是纲,纲举则目张”。[2]以上阐释,或有将“课眼”混同于“文眼”之嫌(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