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建立探究式学习环境的策略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net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建立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相应的有什么样的表现,其核心就在于教师建立探究式学习环境的策略不同。
   【关键词】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环境;策略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而巧妙地建立探究式学习环境是指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前提,是学生学而有效的基石。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建立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相应的有什么样的表现,其核心就在于教师建立探究式学习环境的策略不同。笔者以《空气的组成》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建立“问题情境”的学习环境策略:投石击水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创新的起点。所以,教师引入话题时,创设的情境和从情境中产生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探究创设“激情”和“冲动”。如果在引入课题的时候,所提的问题太简单,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太难,学生会产生挫折感。课堂伊始,我利用简短、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和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化学史,在短短一两分钟里,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现在怎样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由于刚学化学,学生还没有实验经验,故引导学生在5分钟内读书自学。自学完成后,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如:为什么今天我们不用拉瓦锡分解氧化汞的实验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并加以必要的点拨、提示。
   二、建立“动手实验”的学习环境策略:因势利导
   学生提出了诸多问题,有些问题生生之间可以互相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我告诉学生不能等老师告诉你们,你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我给了学生红磷、木炭、铁、硫四种物质,在他们自学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作了类似于红磷燃烧的四个实验。学生自己看到了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铁在空气中不燃烧;木炭、硫能燃烧,但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有红磷燃烧才能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些实验的提交时机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时候,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最快的改变。
   探究活动中,学生不免又会有新问题 “为什么只有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且测定的结果为什么会少于五分之一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当学生的探究获得某种成功,并急于展示时,教师可以顺水推舟给予表扬,并推广学生的成果;当学生处于困惑,急需帮助时,或当学生的某种强烈的愿望未能实现时,给予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的探究热情才可以延续下去。
   三、建立“指导帮助”的学习环境策略:审时度势
   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同时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结果少于五分之一,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探究之前,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药品的用量、实验操作、物质间的关系等方面,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假设和预测。然后思考:计划的制定、实验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分工情况等。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知。教师的指导既可以表现为对结果和目标的合理要求,又可以表现为对过程的适时帮助,还可以成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难题的顾问、参谋。
   在探究中,学生需要主动权,但是更需要适时、必要的帮助。在探究中,教师必须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探究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有效地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教师的帮助又必须恰到好处。实际教学中,教师过早介入,会使学生丧失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甚至打乱学生的探究思路,使学生无法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过晚介入,会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困境,从而使学生丧失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四、建立“讨论交流”的学习环境策略:掀风鼓浪
   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时,倾听他人探究经验和过程,从而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学知识。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调控至关重要,教师要不停地做出判断,做出决定。什么时候改变讨论方向?什么时候集中个别人的注意力?什么时候允许学生探究个人感兴趣的东西…… 在组织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发学生的争论,让他们产生“冲突”和“碰撞”。
   五、建立“总结评价”的学习环境策略:推波助澜
   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表象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总结,对潜藏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梳理、分类、归纳和提升,最终形成科学映像。因此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和结论强加给学生,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这一课中经过探究讨论,学生对“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为什么只能用红磷燃烧来验证空气的组成?为什么进入的水小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等问题。有了一些认识,但个人的认识可能还有差异或者不全面。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说,让学生对他人提出的认识进行归纳,而教师则将学生归纳的结论进行适当的板书,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教师对学生的总结性帮助也要注意坡度,不能以相同的探究结论评价所有学生。探究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水平和兴趣,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有些学生的自信心就会丧失。所以,哪怕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也应得到表扬和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探究学习的乐趣。
  
其他文献
【摘要】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新课标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也比以前提高了,写作成了检测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近年来英语中考写作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已日渐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 初中英语写作     英语书面表达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是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及书写能力的综合考查,其分值
期刊
【摘要】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英语;教学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信息技术就如一缕春风,吹绿了英语教学的广阔天
期刊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其创新精神,下面谈一些我们的看法。   一、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打开创新之门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是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应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行,端正观察态度。无论观察什么都要认真、
期刊
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初中毕业时在“说”的方面达到: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能在口头表达中适当地自我修正;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能用英语表演短剧;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利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中,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或多或
期刊
【摘要】 素质教育的提出体现着鲜明的人文理念。为此,高中教育也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高中教师应融素质教育于日常教学中。本文中,笔者针对新课程素质教育方面,就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高中生物;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     高中教育有着其特殊性,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同时,随着其对社会生活的进一步认识,其世界观、人生价值等观念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
期刊
中学物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应当本着艺术创造和科学性精神相结合的观点,扎扎实实的研究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勇于探索,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其中首先要注意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曾经有一位特级教师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课,他在上课之前,首先向学生介绍在英国伦敦珍藏着一本著名的物理学家法拉第的科学日记,上面有“1821年到1831年的几千个NO字,一直到1831年8月29日
期刊
【摘要】 化学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背景,辅助以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身心教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促使学生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化学科学;实验;方法;意识     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向了素质教育,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而化学科学素质则由化学科学知识、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方法、化学科学意识和化
期刊
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何通过生物课堂教育,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每个生物教师在传道授业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着创新的素材。教师都要不囿成见,认真挖掘和利用这一优势,努力进行创新。   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狭义的是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
期刊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三时学生才开始接触,且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既枯燥又乏味。如果一开始教师就没有处理好,学生对学习化学就没有兴趣,也不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自觉主动的去学习,造就他们的未来,就成了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挖掘其学习的动力呢?我就工作中自身的体会,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注重联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