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健夫: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1990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健夫,1935年9月21日生,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共党员。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初中三年及高中三年的全部课程。1956年考入西北大学原子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1959年4月1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56工程处(又名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今航天七七一研究所前身)工作。1965年,罗健夫开始研究微电子。1968年参加北京电机厂技术攻关协作。1969年主持国家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
  图形发生器是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制作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掩膜版的专用设备。这种掩膜版,是一种对高精度、分辨率要求很高的底版。研制图形发生器不仅需要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应用光学等多方面知识,还要精通计算机。当时,国际上技术封锁,连一张外观照片也从来没见过,罗健夫大学学的还是核物理,困难可想而知。
  接到研制任务后,罗健夫一头扎进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搜集所有能找到的相关资料。他经常整日不出工作室,饿了啃块馍,困了躺在地板上打个盹。1972年,科研组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1975年,性能改进的Ⅱ型图形发生器研制成功,使我国半导体设备的制图、制版从人工走向了自动化,为研制大型集成电路微处理机奠定基础,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重大贡献。1978年,Ⅱ型图形发生器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这一年,他又带领研制组成员技入了Ⅲ型图形发生器的研制工作。
  罗健夫平日酷爱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以书中主人公保尔为榜样,身体力行,忘我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利害,从不表现自己。他是I、II、III型图形发生器课题负责人,主要设计者和研制者,但在呈报科研成果时要求不署自己名字,颁发的奖金也分文不收。他多次自动放弃评聘高级职称和提干的机会,单位分房时放弃本应得的好房子,挑最偏、最顶层的房子把方便让给他人。甚至把去香港考察的机会也让给别人,专心致志完成科研任务。罗健夫把荣誉、地位、职称、待遇统统置之度外,有些人对此很不理解。他说:“有啥不可理解的?共产党完全是给人民服务的。我是共产党员,就要少想点个人的事。”
  正当罗健夫积极投身Ⅲ型图形发生器的改良工作时,病魔却向他袭来。1981年10月,罗健夫感到胸部隐隐作痛,为了加快正在研制的Ⅲ型图形发生器的进度,他没有去医院检查,忍着疼痛到北京出差去,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病痛折磨一直工作。在临近大年除夕的夜晚,他才踏着积雪赶回临潼与亲人团聚。这是他生平所过的最后一个春节。
  1982年2月,他被确诊为癌症晚期。面对这样的沉重打击,他想得最多的仍然是手头的科研工作不能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在临终前交待,将其遗体献给医学事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当年6月16日,罗健夫逝世,终年47岁。
  1982年10月,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和航天工业部联合召开表彰大会,授予罗健夫“优秀共产党员”“特等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工人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国家报刊连续刊登其生平事迹,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引起极大反响,罗健夫成为新一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和楷模。1983年,国务院追授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罗健夫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25日被评为“最美奋斗者”。
  如今,在罗健夫精神的感召下,航天七七一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多个重点工程配套任务,创造了我國计算机和集成电路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成功参加了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发射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崛起与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研究发现,绥化市、齐齐哈尔市、伊春市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人口流入率低和人口规模减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庆市、鸡西市、黑河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七台河市经济集聚超前于人口集聚,经济增长率对人口增长拉动作用乏力是其背后的原因。振兴龙江经济发展,必须重塑人口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增加绥化市、齐齐哈尔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率,降低伊春市的城乡储蓄率,提高经济活力;加大大庆市、鸡西市、黑河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七台河市的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历经湘江之战、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突破腊子口等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8日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在这里,根据从当地找到的过期报纸《大公报》《晋阳日报》《西京日报》上,获悉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军仍然存在的消息,毛泽东果断地提出到陕北去。中央决定将北上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兼
《李益墓志》的发现,使李益的家世生平问题逐渐清晰,此前一些不甚明确或有争议之处,随着李益家族其他成员墓志资料的刊布,都有逐步获得解决的可能。李益父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李虬,而李益父子墓志同时证明,李益父亲为李存,非李虬。据《李益墓志》,李元翊应为李益长子,李当为次子。说明李益应有五子,而非四子。其籍贯为陇西狄道,李氏墓志也有作陇西成纪的,其实同“狄道说”并不矛盾。李仲翔之孙李尚,为成纪令,从狄道迁徙到成纪,故狄道或成纪,皆可视为其祖籍所在。所以,李益祖籍陇西,占籍郑州,致仕后生活在洛阳,去世后
杨步浩(1905-1977),男,陕西怀远(今陕西横山)人。10岁起就给地主揽工,随后逃荒到延安县碾庄乡石家畔村落户。村子解放后他分到窑洞和土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村干部。他积极参加边区大生产运动,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先后被评为延安县劳动英雄、陕甘宁边区甲等劳动模范、全国甲等劳动模范等。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彻底改变了杨步浩一家人的命运,也结束了他的苦日子。从此,勤劳的杨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认真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实际行动,开始了坚持革命的伟大尝试,先后组织领导了清涧、渭华、旬邑、淳化等武装起义,创建了渭北游击队、陕甘游击队、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九军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等革命武装,创建了渭北、陕甘边、陕北、川陕(陕南苏区)、鄂豫陕和陕甘等革命根据地,为我们党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渭北革命
七十一年前,为保家卫国、维护和平,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中共陕西省委积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领导全省人民参军参战,捐献武器,订立爱国公约,拥军优属,开展劳动竞赛,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成立领导机构和订立爱国公约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
杨育才(1926-1999),男,陕西勉县人,1926年生于陕西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很快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侦察排副排长,因机智勇敢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作“飞毛腿”“大力士”“小诸葛”。在金城战役中,他带领侦察班歼灭李承晚军的精锐师团“白虎团”团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驻陕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公开追随蒋介石反共,使陕西陷入白色恐怖之中,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暂时遭到失败而转入低潮。在白色恐怖的严重威胁下,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陕西人民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共陕西党组织的领导下,继续高举革命的大旗,在陕西和陕西边界地区燃起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烈火。  冯玉祥反共后,使已经公开的中共陕甘区委和共青团陕甘区委难以开展活
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又名德元,字子长。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市)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谢子长是陕甘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在西北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群众亲切地称他是“谢青天”。  1919年考入西安陕西省立第一中学,1920年转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1922年秋,投笔从戎,考入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但他对此旧军阀式讲武学堂深感不满,1924年毅然离开学兵团
当前,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正面临新一轮挑战,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亟待改革,G20峰会为金融体系改革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平台。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相应保障,但也存在信息不对称、负外部性等问题,易产生市场失灵。政府适度介入有利于实现国际金融治理现代化,但也易出现政府失灵现象。国际金融秩序亟须优化,健全互利共赢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夯实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