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孤独,让我们想象机器人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y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obot的诞生


  “机器人”算得上是科幻作品中元老级题材,甚至上溯到人类使用锄头和刀剑的时代。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经典《列子·汤问》中,有一篇名叫《偃师》的小故事,公认为中国最早一篇科幻小说:一名方士将一个木偶进献给君王。这个木偶不仅能够翩翩起舞,而且能够歌唱,“配置”齐全。最后,它竟然向王妃递媚眼,最终惹恼君王,将它大卸八块。《偃师》后来被编入介绍民间方术的集子里,可见中国人并没有把它归为一种技术,而是玩物。
  最终把机器人题材发扬光大的,形成科幻小说中的一个体系,还是近现代的西方科幻作家。
  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一直担忧科技的巨大进步将会导致整个人类的毁灭,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他在创作舞台剧本《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公司》时,他忧心忡忡地对妻子说:“我担心人会变成机器,而机器又会具有人的头脑”,这篇具有创造意义的科幻作品,诞生于1920年。
  书中描写了生物机器人的故事,它们被大量生产,最终却与人类为敌,于是整个人类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书中的机器人已经有了情感,当它们不了解自身繁衍的规则后,同样面临灭绝,于是一对男女机器人产生人类的爱情,并且逃到一个小岛上开始亚当和夏娃般的童话生活。
  恰佩克在这部作品中创造出“robot”一词。这个词在捷克文中的原意为“工人、苦役”(robota)。此后它在科幻小说中被广泛使用,并正式进入英语,作为“机器人”的专用词汇。虽然剧本中有情感线,但robot这个词反映了人类对机器人的态度,“嘿,你就是个干活儿的”。
  恰佩克的贡献不止如此,他在剧本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了很多科幻小说的问题:强大的,不畏惧生老病死的机器之躯,是否最终会成为人类的克星?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延续到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中,有关机器人的科幻小说日益增多,而且描写的更多的是那种由钢铁构成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后来在西方甚至被赋予与“蓝领”、“白领”平等的地位,称为“钢领工人”。有关这类机器人的科幻小说,贡献最大的当推著名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
  《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公司》剧本诞生之时,阿西莫夫才刚刚出生。在成长过程中,阿西莫夫也经历着西方社会科学创造出的疯狂阶段。在那个时代每隔一段日子,报纸头条就会刊登出最新科学技术。怀特兄弟造出了第一架飞机,爱迪生因其发明而成了被人记住的名字,贝尔德发明机动式电视(现代电视的前身),世界每天都是新鲜的,充满了刺激。
  通俗文学必须反映这些变化,而科幻文学首当其冲。阿西莫夫的父亲禁止孩子看暴力色情的杂志,科幻杂志让他逃避开现实,在布鲁克林的小屋中,阿西莫夫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外星基地,自己乘坐着外星舰队冲向未知。
  让阿西莫夫大放光彩的,功劳最大的属著名科幻编辑坎贝尔,他也曾经是位作家,在《最后的进化》中描写了高度智能的机器人终于取代了人类。有一次,阿西莫夫前往探望正在病中的坎贝尔,这对老朋友聊起了有关机器人科幻的情况,并且达成一致:在此前的科幻作品中,机器人始终是为人所造但最终又危害人类的怪物。“也许人类可以和机器人做朋友”,抱着这样的想法,阿西莫夫在1950年出版了《我,机器人》,书中收录了阿西莫夫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九个短篇科幻故事,并且为人与机器人的相处做出规范,这就是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定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从这以后,阿西莫夫就开始在这一框架下创作有关机器人的科幻小说。除了《我,机器人》之外,还有《机械人续篇》、《二百岁的人》、《钢窟》和《赤裸的太阳》等等。
  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虽然还是傻头傻脑的铁皮桶,却已经不是丧心病狂的破坏者,而是有可能成为人类忠诚的朋友,它们会被人类同化,有了自己的小脾气,比如要程序员说“谢谢”才肯开工的机器人,要不就会觉得人类不尊重自己……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不仅震撼了科幻迷,就是在专业科学家中间也产生了极大反响。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美国著名人工智能专家明斯基曾经邀请阿西莫夫前去参观他的研究,但被阿西莫夫拒绝,理由是担心自己的想象力“会被这些令人讨厌的现实所压抑”。
  《科幻世界》副主编姚海军谈到“三定律”时说,“首先对于科幻文学来说,这是一个很棒的创意,它影响了大量的机器人小说的创作”,但他也说到因此产生的悖论,“阿西莫夫本人的很多短篇小说都是以这种悖论为矛盾的基础来展开的。比如说我们人类这种生物,很难用简单的三条原则来支配、统领人类的行为,因为人是很复杂的。那么如果我们认为机器人是一种人,很显然这里就出现矛盾了,我们无法用三条定律来约束一个人”。
  也许是意识到“机器人三定律”的局限,比如要执行死刑的时候,机器人应不应该阻止呢?在后期阿西莫夫又提出了“第零定律”。
  它的重要性在于地位凌驾其它三大定律:如若有个机器人为保护人类整体,必须杀害一个人或一群人,机器人的正子程式为了人类整体着想就会同意谋杀罪行。
  让机器人变成人?
  上世纪70年代末期,英国推行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机器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广泛宣传使用机器人的重要性、在财政上给购买机器人企业以补贴、积极促进机器人研究单位与企业联合等。人类对于机器人不再是纸上谈兵,它们以更加合作的姿态进入人类的生活。
  这股真实的“机器人”热潮也刮到科幻界,阿西莫夫在创作时依然遵守着“机器人三定律”,但在1976年的《两百岁的人》这部作品中,阿西莫夫却透露出一丝别样的信息:机器人三定律或许终有一天将退出历史舞台,人和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将进入一种全新的状态。   《两百岁的人》讲述了机器人安德鲁充满传奇的一生。安德鲁在与人的交流中不断地理解着人类,并自学成才成了一位机器人历史学家和机器人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安德鲁的一生中都在以机器人的身份做斗争。在做出巨大牺牲之后,安德鲁彻底摆脱了奴隶的身份,获得了与人一样的社会地位:被承认为真正的人。
  现在各国都在让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化,日本电影《我的机器人女朋友》更是让它与人类谈情说爱。但是用姚海军的话说,机器人只能放弃它的根本才能换来人的境遇,“在《两百岁的人》里面,机器人就有很温馨的一个结局,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去思考他背后的代价。这个机器人最后得到了真爱,也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但是他放弃了作为机器人的永生,像人类一样自然生存死亡,然后他才得到了这一些(价值和尊严)。如果他不放弃机器人的长生不老,他也就得不到这些”。
  如果说阿西莫夫是提问却不给回答式的模糊讨论,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情况已经摆在任何人的面前。2007年1期的《科学美国人》杂志刊载了比尔·盖茨的一篇关于家庭机器人的文章,这是机器人革命的一声春雷,它宣告,机器人已经从科幻小说里走出来,即将走进我们的家庭。
  在姚海军看来,人与机器人的矛盾的根源还是在人类自身:“机器人想象也是人类孤独感的一种表现。但是最根本上,人类需要一种听话的、有安全感的工具,早期科幻小说中机器人大多是作为工具出现的。这是一种很强势的、难以改变的一种观念。而这些作家也是人类的一分子,他们也希望这种机器能够更高级。现代科技发展,对于人脑的研究,人工智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从理论上讲,也有机器的智能会超越人类的这种可能。这也就导致了人类对机器人的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我们希望它永远地听话、不要有自作主张和独立的意志。而我们又把他们称作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要有独立的意志”。
  有关机器人的讨论,肯定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永不停歇。值得高兴的是,在一次有关未来的论坛中,主持人问在场的女性“愿不愿意选择一位机器人老公”的时候,超过半数的女人举起了手。
  机器人伦理与科技困境
  1818年,“人造人”
  《弗兰肯斯坦》
  西方科幻界公认的第一部近代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出自玛丽·雪莱之手,作者是英国诗人雪莱之妻。虽然这本书的主人公不是钢铁机器人,而是一个由死人器官拼凑起来的科学怪人,但玛丽·雪莱第一次提出了“人造人”的概念。这部小说成为一部哥特式的感伤主义作品,它第一次将科学视为作家与文学关注的主题。
  1920年,robot诞生
  《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公司》
  作者在这部作品中首先提出了“robot”一词,该词在捷克文中的原意为“工人、苦役”(robota),后在科幻小说中被广泛使用,并正式进入英语,作为“机器人”的专用词汇。
  1950年,机器人三定律
  《我,机器人》
  这本书不光在开篇处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而且读起来非常轻松,里面的内容不再是血肉横飞的机器人斗争,而是温馨的日常生活。其中《理性》这个故事,机器人小可爱经常把人气个半死,但他的生存宗旨就是“人类始终是主宰淘汰的上帝”。从这本书之后,不管是延续定律还是反叛定律,总归是有个方向了。
  1976年,“三定律”或许终结
  《两百岁的人》
  这部作品在国内出版时,被收录在《机器人短篇全集》中。从这部开始,人类开始正视与机器人做朋友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更为大胆的想象
  《美国制造》
  J.T.麦克因托克在其《美国制造》中讲述了一个生物机器人的故事,这个女机器人通过法庭陈述来争取机器人应有的权利。
  1990年,“三定律”被修改
  《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是杰克·威廉森最著名的一部科幻小说,也是最有争议的一部作品。在可怕的核战争之后,为保证人类不受技术的伤害,科学家发明了智能机器人,接管了人类的所有事务,问题是它们固有的仁慈行为极端化以后,不给人类一点行动的自由,将世界变成了一座豪华奢侈而又令人郁郁寡欢、梦魇般的监狱。在这里,机器人是善意的,但这种善意却阻碍了人类的发展。杰克·威廉森探讨了技术发展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其他文献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即将举办“名流回馈新加坡”义拍活动。贝克汉姆贡献了亲笔签名足球战靴一对,作为此次义拍的压轴拍品,其妻维多利亚·贝克汉姆早先亲选的三件同名时尚品牌名品也将参与义拍。除贝克汉姆外,此义拍活动还将有众多名流纷纷贡献物品。其中有孙楠、章子怡、王力宏、成龙、杜莉莎和摇滚双人组合动力火车等中国巨星。名流们提供的义拍物品将在滨海湾金沙购物商城滑冰场旁边的礼宾部展出至8月3日。  群星汇爱心,关注
期刊
2014年7月6日,《中国成语大会》总决赛收官。继2013年的汉字风席卷之后,这档以成语为主题的节目自2014年春天登陆央视。没有风口浪尖上的明星嘉宾,没有喧嚣热闹的才艺展示,没有煽情励志的情感故事。舞台上聚焦的核心是成语游戏本身。对于这两档节目的缔造者关正文来说,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就是一个让子弹飞的过程。  关正文的办公室在建外SoHo的23层,这儿的高度足够俯瞰这座城市。没有雾霾的日子,这里是
期刊
2014年6月10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式宣布“瞬息·永恒——卡地亚时间艺术展”将于今年7月19日至10月12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作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此次展览将以钟表工艺为主题,邀请国际著名设计师吉冈德仁先生担任策展人,通过跨越一个多世纪的180余件珍贵时计杰作,为大众带来一场时间与艺术的盛宴,全方位呈现东西方文化艺术在时间领域对美的无尽追求。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
期刊
萧敬腾款款走入采访厅,如入无人之境。  拍摄采访团队、萧敬腾的个人团队、电影《大宅男》团队加起来十几个人在他身前身后,他没有将目光投向任何一个人。  他直接走进厅最里头的一面镜子前,打量起了自己。  这天的他穿着黑色西装,西装非常贴身,能看出他的身板并不强壮。配的是深色牛仔裤,他的腿精瘦颀长。一头长发刚刚剪短,这让他显得温和了一些——从前他将头发梳在脑后,抹上让其服帖的发油,这使得他那非常具有原住
期刊
一部《摩納哥王妃》让一个绝世佳人再次在人们心中复活,而那些皇室生涯,王子公主的童话,也又一次来到我们的梦中。我们总是对皇室生活感到好奇,因为在今天这样的公民社会,世界上剩余的皇室实在也为数不多了,他们已经如岁月化石一般令人觉得稀有至极。因为稀有,也因为他们皇冠宫殿,俊男美女,挣脱于任何世俗要求之上的纯粹爱情故事,更令人们对皇室生活垂涎若渴。格蕾丝王妃是王室的选择,她也会以皇室的身份做出一些尊贵的选
期刊
风光无限的法国戛纳电影节刚刚结束,提起连续16年成为电影节官方合作伙伴的萧邦,红毯、明星、闪耀是形容萧邦最多的字眼。而从本届电影节至高奖杯——首次以获得“公平采矿”认证的金原料打造的金棕榈奖杯,可以体会萧邦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实,红毯、珠宝、明星只是萧邦庞大家庭的一部分,参观萧邦位于瑞士的总部、工厂、博物馆,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更全面的萧邦。  日内瓦萧邦总部立业之本  萧邦的总部和主要生產基地在
期刊
2013年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得了超高的票房,勾起了大家对青春对校园的美好回忆。影片中校园女神阮莞的扮演者江疏影也凭借清新脱俗的气质为大家熟识和喜爱。今年3月创下同期收视率冠军的《一仆二主》更是让江疏影人气飙升,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从校园女神阮莞到《一仆二主》中的都市女神顾菁菁,“女神”这个称呼从未离开过江疏影。如今,朱延平导演的电影《大宅男》正在热映,同样是青春题材的电影,这次
期刊
提到付洋,不能不先从那碗明星大爱,食客疯狂的炸酱面说起。精选超大块五花肉,以秘制黄豆酱炖上2.5小时之久,配上新鲜菜码,一碗家常的炸酱面里吃得出五花肉的肉香味,黄豆的豆香味和面的麦香味,难怪杨澜和钟丽缇对这碗面的评价是——不吃三天就会想。  一碗炸酱面让付洋名震京城。他像个敢想实干的创客,不断将自己认为好吃的幻想变为现实。  付洋是北京人,从面相上看就是个好吃的人。他把美食理念阐述得很接地气:你吃
期刊
格蕾丝·凯利已经作为一种特殊的时尚风格留存在人们的脑海中。Dior的NewLook造型带来的女性化极致的优雅,Cartier珠宝为她烘托出来的绝对的尊贵,Hermes为她描画的艺术气息。即便在今天看来,电影《摩纳哥王妃》中她的扮演者Nicole的脸部轮廓也还是偏僵硬,少了格蕾丝脸庞的柔和美,不过波浪金发、白皙肌肤和碧绿眼眸,令她与戏中人还算神似,最能令她进入这个境界的,当然就是充满复古风情的衣裳了
期刊
日前,天梭于上海发布时捷系列2014世界杯特别款,以腕间的精准时计为世界上最热情的运动呐喊。斯沃琪集团中国区总裁陈素贞女士、天梭中国区副总裁王颖女士,协同天梭全球形象大使黄晓明先生亲临现场为这枚专为巴西世界杯诞生的时计作品盛情揭幕。  活动于一段热情似火的桑巴舞中拉开帷幕,感受足球王国的无限魅力。斯沃琪集团中国区总裁陈素贞和天梭中国区副总裁王颖分别致辞,为在场嘉宾介绍天梭品牌160余年与运动计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