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老人的故事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海鸥老人雕像说起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到云南参加一个会议。在昆明报到前夕,我下榻海鸥宾馆。这里离翠湖很近,翌晨我就直奔翠湖而去。翠湖公园早早就布满了晨练的人群。漫步其间,仿佛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湖边有一海鸥与老人的铸像特别引人注目,仔细一瞧,那老人与海鸥相逗成趣,栩栩如生。旁边还有一块石碑,题为《海鸥老人铸像落成记》:
  
  翠湖,古之泽国也,连滇池,后水位渐退,形成沼泽,称菜海子。明清之际,先为沐府林园,后为吴氏宫苑,波光柳色,鱼跃鸢飞,昔人有诗赞曰:六尺小船呼不应,水禽沙鸟向人啼。此昔日翠湖之景色也。及至近代,曾一度湖水干涸,殿宇鸠居,水禽沙鸟之景已不复见。今时逢盛世,翠湖几经修治,引水注湖,种树植草,蓝天碧水,柳暗花明,彰显我春城之丽质,呈现我鄯阐之丰姿。环境优美,百鸟不招而至,二十年前,海鸥从天而降,翔集湖光之表,嬉戏绿水之间。市民惊喜,群集观赏,抛食飨鸥,迎接天外来客。尔后,每年入冬,群鸥必如期而至,诚乃祥瑞之兆也。观鸥人群中有一古稀老者,背虽驼而神采朗健,言笑而面目慈祥,每日按时来饲鸥,多年不辍。久之,众人瞩目,独不知其为何许人也,乃以海鸥老人称之……
  
  这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
  有一天,昆明《都市时报》记者采访了他,才知道这位海鸥老人的一点身世。他叫吴庆恒,建国初毕业于革命大学,“风华正茂,意气俊爽,因与世龃龉,屡遭缧绁之祸,岁月不居,年华虚度,及至平反,已垂垂老矣”。
  然而,吴庆恒虽命运多舛,却具有“黉宫学养,深明齐物之理,人海沉浮,恒存仁爱之心,故能人鸥相处,以寻诗意栖居”。
  他节衣缩食,从微薄的退休金中留出大半来购买海鸥的饲料,并且天天喂养,“与鸥同乐”。实际上,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图景,也是春城人民爱鸥情结的象征。
  碑文最后写道:“如今斯人已逝而精神不泯,故铸像以志其永恒。夫天人合一,国泰民安,乃华夏文明之精义,然则,海鸥老人之精神,亦可通天人之道也。”
  此碑是昆明《都市快报》、市园林绿化局和翠湖公园于2006年1月18日立的。爱鸥自有后来人。从此,殊不知又有多少喜爱海鸥的春城市民延续着“与鸥同乐”的故事,无论青年男女或妇孺老少,无论在职的或离退休的,也无论国内旅客或国际游人……
  这其中,有一位是昆明的离休干部,他携带着数码相机和海鸥饲料,几乎天天出现在这里,并不厌其烦地给海鸥喂养饲料,给没带相机的游客拍摄人鸥照片,因而他也就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是昆明市又一位杰出的“海鸥老人”,名叫高峰。
  
  爱鸥情缘
  高峰老人对于海鸥的情缘源自“海鸥落户昆明”。
  1985年11月12日,一群白色的海鸟在昆明城市上空盘旋翱翔。一开始人们没太注意,因为这里是候鸟迁徙的通道,然而这次鸟儿们没离开,几天后,在盘龙江、大观楼、翠湖都可以看到它们美丽的倩影。
  传说,海鸥是一位美丽善良的渔家姑娘,为寻找出海未归的恋人,身着素装,赤诚忠心,祈求神灵将自己化为一只俊鸟,飞翔在苍茫的大海上。她依呜吁吁地叫喊着,仿佛是在向每朵浪花询问:“他在这里吗?……”那急切的神情,那凄厉的叫声,寄托着渔家姑娘对恋人的无限深情。
  在海鸥家族中,共有43个种类,通常统称它们为“海鸥”是用词不当的,因为只有很少几种鸥长期待在海上。最能体现海鸥这两个字的是鲱鸥,其数位居群鸥之冠。它离开海岸主要是寻找一处没有干扰和骚乱的繁殖地。高峰说,海鸥的繁殖地通常在海岸、湖、河周围的沼泽湿地,这些地方大多气候温和、阳光明媚、饵料丰富。昆明市鸟类协会曾收到两只俄罗斯贝加尔湖威尔克汉雅繁殖地环志放飞的海鸥。高峰说,海鸥从繁殖地飞往昆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贝加尔湖湿地。
  每年的9月以后,贝加尔湖就会进入冰天雪地。为了生存,严冬到来前,海鸥远离家乡,举家向温暖的南方迁徙。它们由北而南,千里迢迢,从西伯利亚飞到昆明,空间直线距离3000多公里。鸟类学家研究表明:“海鸥迁徙的行为惊心动魄”,每次迁徙,数字高时,甚至会有一半左右的红嘴鸥惨烈死亡。
  我们现在看到的海鸥是一群勇士。高峰说,候鸟的繁殖地冬季不适合鸟类生存。越冬地,海鸥会选择冬天气候温暖,有水域、湿地、有丰富食物和安全的环境。这成就了昆明人与海鸥的这份情缘。
  
  鸥传两岸情
  2008年12月15日,这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即台湾海峡两岸直接通邮的第一天,80岁的高峰意外地收到了盖有台湾邮戳的信。信封正面粘贴着台湾邮票,寄信人的地址:台湾嘉义市中山路422号,寄信人为何信吉。
  打开信封一看,里面装有一张刻录数码照片的光盘。
  高峰兴奋地回忆说:那是半个多月前的11月27日,“我到大观公园去拍人与红嘴鸥亲密接触的照片,何信吉和另一位台湾同胞当即请我当‘模特’,我一直喂着红嘴鸥让他们拍到满意为止。拍完后他们连声道谢,表示回台湾后一定要将照片寄来给我。”
  没想到他们说话算数。老人说,这封信可以成为两岸通邮的见证,红嘴鸥也成了两岸人民友谊的信使。他和两位台湾游客的信件来往会一直保持下去。
  这件事使高老非常感动。他用东巴文创作了《海鸥传情,两岸和谐》《和》等十多件作品。截至今年3月,他共拍摄了500多张海鸥照片,其中有百岁老人,也有一两岁的小孩。这些照片内容健康向上,如《海鸥奶奶》《飞舞》等,有趣味,有思想,也有艺术性。
  尤为可贵的是,老人还创造性地将书法和摄影艺术结合起来,创作了《双喜临门》《亭亭玉立》等十多幅作品。每幅作品均为书法和照片有机地组合,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他说,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他的作品《海鸥传情》被评为“爱鸥十大经典照片”。
其他文献
  “文化/culture”是人类生存的共同现象,是从物质生活中发展出来的精神文明。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探讨了“中印文化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不同,“中印文化研究”启发我们
周佛海口中的郑苹如1945年深秋,重庆歌乐山,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之中,有一座四面用竹篱围起来的院落,院里有一排十来间平房。在抗战时期,这里曾是中美合作所副主任梅乐斯和参
当前积极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受到医疗体系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当前现状,分析疾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疾控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一个与人们生活深度融合的泛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信息技术的洗礼之下,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经济模式已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各个行业
方槐(1917—),曾用名赖芳槐,生于江西省于都县。1932年2月参加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8年受党中央委派到新疆学飞行。后历任新中国第一家人民航空公司经理、天津民航
  法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介绍和研究,是由20世纪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所开拓、以探寻鲁迅为首的中国现代文学“一代才智”者为先导的。1926年,经罗曼·罗兰推
进入新时期之后人们对电网工作的认识逐渐加深,对智能配电网保护控制的设计有更深入的理解.智能电网是现代电力工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发展的一种成果,具备良好的
  当代的人们从各种网络媒体上获得资料,基于这样相同的媒体环境,人们可能就失去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为了防止作家的写作内容在源头上的“弯曲变形”,作者提出应通过灵魂进行引导
  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故可寻象以观意”的审美活动过程,并借王国维的“境界说”为读者阐述了中国诗学艺术特点是在“境界”中“意会”,在“意会”中求弦外之音,即“韵味”,并且
2009年1月13日上午,伴着鲜花和掌声,一位中年男子走上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从与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奖杯和证书。他,就是齐齐哈尔市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