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前提要:做好职业规划,提高主动收入,是美好生活的开始。考证、学历提升、升职、跳槽、兼职等方式,都是大家值得关注的途径。
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手头的资金有限,靠被动收入很难明显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只有通过提高职场收入的方式来改善生活,增加结余,为未来打下物质基础,才能期待量变后的质变。
要提高主动收入,就需要做好职业规划,通过考证、学历提升、升职、跳槽、兼职等方式,获得更高的收入。
考证:为技能背书
拿出一段专门的时间,考取证书,无论是对升职还是对跳槽都很有好处。在职场中实践固然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技能、知识和综合经验,不过要亮出自己的实力,证书还是最直接可见的凭据。证书和学历文凭展示的是求职者的硬实力。
在各种应用型的技能岗位,我们都能发现一些值得考的证。有些企业对人员技能资质十分看重,持证对于职场发展很有好处。以软件行业来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举办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俗称“软考”)被不少企业纳入了职工考评标准,考出来就可以涨工资。“软考”分为3个级别、20余个科目,比如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程序员等。报考时没有学历或工作年限要求,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报考相应级别,通过即可领取职称证书。此外,国内外许多科技公司也有自己的技术认证体系,开放给在校生和职场人士报考。比如,微软公司的MCSD(微软认证解决方案开发专家)、甲骨文公司的OCJP(甲骨文认证Java程序员)等等。对于各种蓝领、灰领人员来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直接促成涨薪。国家技术性职业(工种)和职业资格证书系统涵盖各行各业的工匠职业,通常分为5个技术工人职称等级: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技工要拥有初级证书并不困难,随着工龄的提升,逐步考取更好的资格证书,正是激励自己不断提升的方式。
进修学历:大成本、大收获
通过进修提升学历的成本要大得多,既要有金钱上的准备,也要时间精力的投入。在职场人士中较受欢迎的学位项目有MBA、EMBA、MEM和MPA这几种。学员只要报考录取通过,修满学分,论文答辩合格就可获得实实在在的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双证书,学习期间也可以顺便拓展人脉,增加社会资源。
MBA(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是一种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常被认为是进阶到管理层的一块敲门砖,考生通常来自各类企业中的综合管理岗位。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比MBA定位更高,一般是面向工作年限较长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培养内容比MBA更加宏观,学费通常在50万元左右。MPA(公共管理硕士)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方面,受到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行政人员的欢迎,学费相对较低。MEM(工程管理硕士)是新兴的学位项目,针对工程中的管理问题,培养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受到很多技术型企业的认可。
跳槽:重新面对市场考验
有些人长期在同一公司工作,工资水平已经与市场行情脱节,跳槽正是重回市场、重新定价的契机。特别是对于那些实力强的职工,跳槽意味着快速直接地获得更好的定位、更高的薪资。因此,很多人把不断跳槽玩成了一门艺术。
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跳槽决策方式。有网友调侃,80后跳槽单纯是因为“收入不高”,90后跳槽却可能只是因为“感觉不爽”。频繁任性跳槽的经历可能会引起招聘人员的疑问,跳槽前还是需要冷静考量。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跳槽势在必行:工资太低;原岗位已经使人麻木,无法进步;公司前景渺茫;工作团队合作不良,内部矛盾折磨人;发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如果处在新行业内,企业“抢人”意愿高,跳槽加薪的机遇很多,也不妨多尝试。例如迅速发展的直播带货行业,目前运营人员十分缺乏,由于行业太新,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更是难得,平级跳槽也可以获得加薪,再加上环境浮躁,有猎头表示,直播运营人员的跳槽周期都只有几个月,超过1年不跳槽已经算是很有定力。另外,在同行业内,从国企、外企跳槽到创新型民企的薪酬涨幅也比较高,但是劳动强度往往也会增大。换一个更有奋斗精神的环境,接受更大的工作压力、更多的加班时间,是跳槽涨薪的另一种逻辑。
新形态就业:增加主动收入渠道
就业不一定只能在一家企业领工资,还有很多方式可以为主动收入拓宽来源。“斜杠青年“和“斜杠中年”正在社会中流行,灵活用工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典型代表就是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型用工。不仅是低技能的零工在灵活就业,现在高级人才也有很多灵活就业的机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务等企业服务型人才灵活就业可以同时为多个企业服务,争取更多的收入,对企业而言则减少了用人成本。社宝科技和多米平台发布的一份《中国灵活就业市场调研报告(2021)》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群高达4.75亿人规模,在企业灵活用工的就业岗位中,有23.61%的岗位需求为高级人才岗位。
此外,去年开始受到关注的“共享员工”模式,目前仍然在发挥作用。有时候受到淡旺季影响,一些企业订单減少、员工富余,另一些企业却一时急需人手,于是有的员工通过共享平台暂时为其他企业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文明确,共享用工并不改变原用人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输出企业仍然应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社会保险等权益,也要帮助保护劳动者在输入企业的权益。
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手头的资金有限,靠被动收入很难明显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只有通过提高职场收入的方式来改善生活,增加结余,为未来打下物质基础,才能期待量变后的质变。
要提高主动收入,就需要做好职业规划,通过考证、学历提升、升职、跳槽、兼职等方式,获得更高的收入。
考证:为技能背书
拿出一段专门的时间,考取证书,无论是对升职还是对跳槽都很有好处。在职场中实践固然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技能、知识和综合经验,不过要亮出自己的实力,证书还是最直接可见的凭据。证书和学历文凭展示的是求职者的硬实力。
在各种应用型的技能岗位,我们都能发现一些值得考的证。有些企业对人员技能资质十分看重,持证对于职场发展很有好处。以软件行业来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举办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俗称“软考”)被不少企业纳入了职工考评标准,考出来就可以涨工资。“软考”分为3个级别、20余个科目,比如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程序员等。报考时没有学历或工作年限要求,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报考相应级别,通过即可领取职称证书。此外,国内外许多科技公司也有自己的技术认证体系,开放给在校生和职场人士报考。比如,微软公司的MCSD(微软认证解决方案开发专家)、甲骨文公司的OCJP(甲骨文认证Java程序员)等等。对于各种蓝领、灰领人员来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直接促成涨薪。国家技术性职业(工种)和职业资格证书系统涵盖各行各业的工匠职业,通常分为5个技术工人职称等级: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技工要拥有初级证书并不困难,随着工龄的提升,逐步考取更好的资格证书,正是激励自己不断提升的方式。
进修学历:大成本、大收获
通过进修提升学历的成本要大得多,既要有金钱上的准备,也要时间精力的投入。在职场人士中较受欢迎的学位项目有MBA、EMBA、MEM和MPA这几种。学员只要报考录取通过,修满学分,论文答辩合格就可获得实实在在的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双证书,学习期间也可以顺便拓展人脉,增加社会资源。
MBA(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是一种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常被认为是进阶到管理层的一块敲门砖,考生通常来自各类企业中的综合管理岗位。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比MBA定位更高,一般是面向工作年限较长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培养内容比MBA更加宏观,学费通常在50万元左右。MPA(公共管理硕士)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方面,受到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行政人员的欢迎,学费相对较低。MEM(工程管理硕士)是新兴的学位项目,针对工程中的管理问题,培养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受到很多技术型企业的认可。
跳槽:重新面对市场考验
有些人长期在同一公司工作,工资水平已经与市场行情脱节,跳槽正是重回市场、重新定价的契机。特别是对于那些实力强的职工,跳槽意味着快速直接地获得更好的定位、更高的薪资。因此,很多人把不断跳槽玩成了一门艺术。
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跳槽决策方式。有网友调侃,80后跳槽单纯是因为“收入不高”,90后跳槽却可能只是因为“感觉不爽”。频繁任性跳槽的经历可能会引起招聘人员的疑问,跳槽前还是需要冷静考量。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跳槽势在必行:工资太低;原岗位已经使人麻木,无法进步;公司前景渺茫;工作团队合作不良,内部矛盾折磨人;发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如果处在新行业内,企业“抢人”意愿高,跳槽加薪的机遇很多,也不妨多尝试。例如迅速发展的直播带货行业,目前运营人员十分缺乏,由于行业太新,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更是难得,平级跳槽也可以获得加薪,再加上环境浮躁,有猎头表示,直播运营人员的跳槽周期都只有几个月,超过1年不跳槽已经算是很有定力。另外,在同行业内,从国企、外企跳槽到创新型民企的薪酬涨幅也比较高,但是劳动强度往往也会增大。换一个更有奋斗精神的环境,接受更大的工作压力、更多的加班时间,是跳槽涨薪的另一种逻辑。
新形态就业:增加主动收入渠道
就业不一定只能在一家企业领工资,还有很多方式可以为主动收入拓宽来源。“斜杠青年“和“斜杠中年”正在社会中流行,灵活用工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典型代表就是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型用工。不仅是低技能的零工在灵活就业,现在高级人才也有很多灵活就业的机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务等企业服务型人才灵活就业可以同时为多个企业服务,争取更多的收入,对企业而言则减少了用人成本。社宝科技和多米平台发布的一份《中国灵活就业市场调研报告(2021)》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群高达4.75亿人规模,在企业灵活用工的就业岗位中,有23.61%的岗位需求为高级人才岗位。
此外,去年开始受到关注的“共享员工”模式,目前仍然在发挥作用。有时候受到淡旺季影响,一些企业订单減少、员工富余,另一些企业却一时急需人手,于是有的员工通过共享平台暂时为其他企业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文明确,共享用工并不改变原用人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输出企业仍然应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社会保险等权益,也要帮助保护劳动者在输入企业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