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限量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12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所迫,日本快消品必须“限量版”
  提到“限量版”,在国内可不多见。“限量版”在国人心中,总带着那么一点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意味。如果再给产品做上编号,那价格更是嗖嗖地往上涨。
  而在我们的邻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带“限”字产品可是一点都不稀奇。全球新品系统GNPD的数据库资料显示:2013年日本食品饮料市场上市的9269支新品,有15%的产品宣称限量版概念,有11%的产品诉求季节性的概念。
  也就是说,在日本市场,每20支产品中,至少有3支是限量版,有2支是限季供应。在最贴近普罗大众日常消费的快消品市场,限量版都如此普及,日本人爱“限量”可见一斑。
  限量版缘何到了日本变得如此“满大街”了呢?
  今年三月,有幸在公司的安排下前往日本参加亚洲最大的食品展,其间也接触到一些日本的市场,实地观察,对日本的“限量版”情结有了点自己的看法。
  日本的“限量版”是被逼出来的!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亲身体验后感慨更深。路边随便找家饭店进去吃东西,无论是中华料理、便当、乌冬面,配菜基本不出以下三种:海带、卷心菜丝、腌姜丝。偶尔可以在蔬菜色拉里翻出一些玉米粒。国内常见的各式绿叶菜是绝迹的。水果更是没有出现在菜单上。
  但即使在这样资源有限的岛国经济市场,也是存在竞争的,而且由于岛国封闭的经济环境,竞争会更激烈。由于日本渠道现代化程度高,厂家想要垄断渠道,不让其他厂商的同类产品出现,是不可能的。
  因此,竞争更集中在产品本身,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当现有食材的种类已全部尝试过,为能继续推出让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产品,食品工业的研发领域,必须不断向上游渗透,寻求通过在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的食材,塑造感官上的差异。受限于种种的环境、季节限定,这样的原料往往数量有限,产品的各种“限量”也成为必然。
  市场差异,中国快消行业需慎重推出“限量版”
  这种“限量版”的概念在中国是否行得通呢?
  ——很难!
  首先,日本的“限量版”流行是被市场竞争差异化需求逼出来的,受限于原料产地有限,为持续差异化,产地限定的宣称也不断细化,经常会看到“XX县特产”。
  这种原产地的热情在中国的大陆经济市场是很少见的。以中国茶叶为例,“龙井”产地虽然主要指杭州西湖,实际上浙北大部分地区的茶叶品种都被认为属于龙井茶。
  毛峰虽然以黄山最为闻名,但到了安徽境内,招待的茶水多以毛峰为主。好茶者或许还能鉴别黄山毛峰和巢湖毛峰的差异,但多数普通食客,可能仅仅是能分辨毛峰和龙井的种类不同而已。
  由于中国食物种类极多,所以普通消费者反而不会对产品的差异或产地差异投入过多的关注,诉求产地限量需要高昂的消费者教育成本。比起“限量版”,“有机”“无农药”的概念熟悉度更高,也更容易被普罗大众接受。
  过于强调“产地限定”也会面临原料断货的风险。记得冰糖雪梨风行后,国内的梨汁需求急剧攀升,一直都有业内的朋友在打趣:那么大的需求量,这些厂商的梨汁到底是从哪里找来的?
  虽说是冰糖“雪梨”,实际在原料来源方面,可能也有混砀山梨、蜜梨等其他梨品种,甚至可能混有苹果汁。“雪梨”只能是风味名称。中国市场太大,市场销售波动的不确定性过高,盲目对产品做过于细化的“产地限定”无疑是作茧自缚。
  再次,中国的快消零售渠道过于复杂,不适合推行“限量版”的概念。如果是“季节限定”的产品,往往要标示出限定的销售期间。
  不同于日本现代化渠道发达,产品出厂后几天内就会出现在货架终端;中国很多产品出厂后经过经销、批发等层层渠道,有时候1个月也未必能出现在货架上。而且比起日本市场的稳定,中国市场仍在进行不断的调整变动,产品销售预估不确定性更高。在中国推行季节限定的快消品必须忍受有门店“超前”上架或者“滞后”下架,市场上充斥多种包装的局面。
  记得以前有个国外知名品牌从本土引进过一批圣诞限定的巧克力,这批产品在卖场的货架上从春节放到夏天,这还是在回转快的上海大卖场渠道。由于中国渠道层级过多,季节限定的产品很难精准控制产品在不同零售渠道的上市期间。但如果不能在限定期间上市并销售,季节限定也失去了其诉求的价值。
  不可否认,日本的食品工业较之国内更为发达,所以很多概念也为国内所追捧。不过静下心来细细思量,甲之人参,乙之砒霜,好像这风靡日本食品市场的“限量版”概念,在中国的快消品市场还是会有点水土不服呢。
其他文献
—近日,国内最大的打车软件快的打车宣布成立“乐行联盟”,该联盟将致力于孕妇、老人及儿童等社会特殊群体在出行方面的公益活动。作为联盟成立的首个活动,快的打车与大众斯柯达及雅培集团联合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关爱孕妇出行计划。活动期内,大众斯柯达将提供60辆车进行免费接送孕妇服务,雅培则提供孕妇礼包。
期刊
—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终端公司CEO曾学忠表示,中兴手机正在推出一个名为“微品会”的平台,从中兴内部近7万员工开始尝试B2C2C的销售模式。具体方式是:下载一个APP,实名注册登录后,可钩选想要卖的手机产品,在朋友圈或者其他平台推荐,通过链接进入店铺买卖,一旦成交则获得5%~10%的返利,如果系统成熟,未来将逐渐向普通消费者开放,他们也可以参与销售中兴手机,获得返利。
期刊
—近日,有媒体自行送检四款品牌白酒,检测结果显示酒鬼酒塑化剂仍超标427%。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转发了湖南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消息,称酒鬼酒塑化剂指标未超标。继2012年底酒鬼酒被曝塑化剂超标后,最近两个月以来,这已经是第二次有关“涉塑”话题的讨论。为了澄清责任,包括酒企、专家在内,都将塑化剂问题引向了国家标准。但至今国标仍未出台。
期刊
—近日,在成都春糖会召开的针对经销商的营销会议上,五粮液透露今年已取消返利政策。在2013年,借对经销商进行实行10%~15%的返利补贴,五粮液将主力产品52度普五的出厂价逆势上调至729元/瓶。此次取消返利,意欲整治价格体系。但分析称,鉴于目前五粮液的价格才刚企稳,社会库存才刚消化完毕,此举或迫使经销商提高出厂价将压力传导到终端。
期刊
新一代消费者的心智空间被人抢占,很多传统企业在相当多的领域开始面临着“品类出局”的危机。  传统企业遭遇“品类出局”危机  企业都清楚的一个事实:宏观上的市场份额,事实上都是由微观的客户钱包份额,甚至更加内在的“心智空间份额”所决定,企业竞争的要冲在于对消费者心智空间份额的占据。  通常,在心智空间里,消费者会对各种消费品进行分品类记忆,而每个品类的存储空间是有限的,只能存储该品类消费品的少数品牌
期刊
前不久跟一个手机企业的老总聊天,他对小米模式尤为推崇,说起小米的操盘手法如数家珍。  在他眼里,小米是纯粹靠社会化营销抓住第一批忠实用户的:小米把极少的费用用于在人人网、微博等媒体进行社会化营销,创始人雷军亲自写微博,并带领微博团队、客服人员等,与网友线上互动,于是几百万台“小米1”就这样轻松卖掉了。  这位朋友显然是被小米“互联网化”模式的包装“迷惑”了,因为他并没有看到雷军的线下功夫:如果当初
期刊
—近日,艾菲中国首发针对中国营销传播策略的调研报告“Effie China Report”,总结营销传播四大趋势:小预算成为主流(企业营销预算普遍维持上年水平甚至下降);人人都爱线上广告(互联网广告投放超越传统媒体);不容忽视的传统媒体(一个全面完整的传播方案不可缺少传统媒体);合理结合多渠道(媒体碎片化时代要保持信息传达的统一)。艾菲中国营销实效排名十强企业及代理商同期公布。
期刊
退守“情感体验”,但它能成为品牌的护城河吗?  品牌的地位将会下降吗?  这个话题事实上已经成为旷日持久的争论。  十五年前,Hal R. Varian(现今的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出版了他的《信息规则——通向网络世界的战略指引》(笔者译)。在这本书中,Varian首次预言了互联网将打破品牌在降低购买风险方面的核心作用,消费者将夺回信息控制权,品牌地位将降低。  其后,此类观点频发,但传统的品牌核心理
期刊
有的销售员会想:成本与自己没关系,多签多提成,不是吗?  当一个企业缺乏营销逻辑时,销售一线就会陷入一种毫无规则的纷乱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达成理想的营销业绩。  什么是营销综合征?  销售人员综合征  人们通常认为做销售的时间越长,业绩就越高。但我们发现,营销人员的销售业绩与其从业年限的长短之间基本没有什么关系。  在营销队伍中,既有一些刚入行就干得不错的新手,也有一些干了很长时间还是业绩平
期刊
在营销史上,古有“没有五分钱打不败的忠诚度”,今有一些国际媒体刊发的营销新言论,又一次判了品牌忠诚的死刑。  比如,《品牌忠诚度已死》,说品牌没有忠诚度了,消费者都是对产品忠诚。比如,《传统营销已死》,说的是包括广告宣传、公共关系、品牌管理以及传媒在内的传统营销手段都已经失效。  在网络时代中,“颠覆”似乎是转瞬之间的事情。如今,“品牌”“传统营销”成为互联网下一个颠覆的目标。  品牌忠诚,这一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