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 专注音乐教学50多年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qcd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我是《梁祝》首演者,大家就知道了我的名字。”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大楼里,记者见到了刚刚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的俞丽拿,她说,“大家都以为我在文艺单位,其实大学毕业我就留校当了老师,到现在已有56年教龄。”
  俞丽拿今年78岁。50多年来,俞丽拿的名字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始终闪耀在中国音乐舞台上。然而,她自己更看重的是小提琴教师的身份,这是她永不谢幕的倾情演出。
  让小提琴讲中国话
  “因为我是《梁祝》首演者,大家就知道了我的名字。”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大楼里,记者见到了刚刚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的俞丽拿,她说,“大家都以为我在文艺单位,其实大学毕业我就留校当了老师,到现在已有56年教龄。”1962年,俞丽拿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当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已成功首演了三年,她也成为家喻户晓的青年演奏家。
  “我是分配改学小提琴的。”俞丽拿回忆,自己还是大学生时,“最苦恼的就是当时小提琴在国内不太受欢迎,演出没有人鼓掌,很痛苦。”为了让中国人听懂、喜欢、热爱小提琴,“我们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希望能够让小提琴讲中国话。后来,我们就有了《梁祝》这个作品。”1959年5月27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成功首演。此后50多年间,《梁祝》的琴声传遍世界各地。周总理在上海举行重要国务活动时,总会请俞丽拿为外宾演奏《梁祝》。因为《梁祝》,使东方风韵、中国元素飞进了世界音乐殿堂,成为中西音乐结合的典范,成为让西方乐器开口说中国话的“中乐西奏第一曲”。
  我们是一对一上课
  毕业时,俞丽拿留校当了老师。“那个时候我很苦恼,因为我只会拉琴,不会教琴。我要学做老师。”要教好小提琴,并不容易。“一定要很深入地研究,掌握教学规律及特点,还要跟得上世界行情,熟悉国际上各个演奏家的风格。”俞丽拿形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才能、不同的生理条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你会拉,还得找得准关键才会教。”
  音乐学院的教学跟普通学校不同。“我们是一对一上课。从附小到大学毕业,一个学生就是16年。这16年间,我们就像他们的第二父母一样,伴随他们从少年懵懂到青春期谈恋爱。”俞丽拿感慨,“到后来孩子能独立学习了,就是非常高兴的时候。”
  曾夺得第四十九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的黄蒙拉,就是读附小六年级时来投师的。俞丽拿还记得,最开始黄蒙拉的音不准,“每次到我家来,一练五六个小时,一个音一个音纠音准,后来他一辈子的音准都不用我操心了。”黄蒙拉在意大利参赛,俞丽拿正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举行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她记挂着学生,给黄蒙拉打电话,“你不爱洗衣服,现在没有干净衣服换了吧?”电话里,黄蒙拉不好意思地笑了,“对呀,俞老师怎么知道?”
  同样屡获国际大奖的王之炅,2000年在芬兰参加比赛时不小心烫伤了手指。为了不让伤口再碰水,俞丽拿为王之炅洗头、洗衣服、做饭,几乎当起了保姆。2003年,俞丽拿膝盖积水严重,还坚持全程陪同王之炅赴意大利,她说:“我的学生是代表中国参赛的。”这些年来,俞丽拿培养的学生有十多人在国际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填补了我国在国际小提琴赛事中的多项空白。
  全心全意为了学生
  后来因为搬家住得离学校远了,年近60的俞丽拿考了驾照买了车。为避开早高峰,她早晨5点多起床,保证6点半到学校开始准备工作,7点半或8点就可以上课。“学生都知道,我永远是在教室里等着他们的。”俞丽拿笑着说,“我是非常准时的,他们也就不敢迟到。”
  50多年来,她每天在教室授课长达十多个小时,辛劳寂寞而平凡。每次,她都带几天的饭菜放在小冰箱里,因为不能每天赶来赶去,晚上常常就睡办公室。每天唯一的休息就是拿出饭盒到微波炉里热一热,一边吃饭一边上课。学生们都说:“你根本就只是为了活命而吃饭!”
  俞丽拿说,一个好老师,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不能半心半意,更不能三心二意,要“像父母一样为他们奉献一切”。“我70岁告别舞台,正是我演奏状态非常好的时候。”担心将来精力难以兼顾,俞丽拿告别了自己眷恋的舞台,集中精力专心教学。每个学生,她都安排一个专门的记录本,几十年来,记录本已塞满整整一个文件柜。
  声带做手术讲不出话
  在俞丽拿眼里,上课永远排在第一位。为了不耽误上课,俞丽拿曾在暑假里抽出五天开了三次刀,声带做了手术讲不出话,就举卡片提醒学生。琴房里,记者翻着那一张张卡片,“弓速”“分段”“调性”“音准”……甚至还有一张写着,“帅”!
  即便住院了,俞丽拿惦记的依然是学生们,她居然安排学生到医院拉琴。“把我喊到病房里,一遍遍拉。”学生花卉说,自己站在病房里,百味交陈。学校总有寒暑假。俞丽拿却担忧,学乐器的学生,一停课就得花挺长时间来恢复状态。于是,俞丽拿寒暑假坚持给学生们上课。市场经济时代,假期找老师上课,总难免要考虑费用的问题。俞丽拿却分文不取,她跟学生们说,“不是你们要上课,是我要你们上课。我不收费。”
  春华秋实。回顾往事,俞丽拿感慨,“我没有童年、没有少年、沒有青年、没有中年,现在我也没有老年。”一辈子,一把琴,四根弦,一拨又一拨学生,岁月染白青丝……她用50多年培育了一代代学生,在世界顶级舞台上讲中国话。这位从指间飞出《梁祝》的小提琴演奏家,呵护培育出无数只蝴蝶,从琴房里飞出,飞向国际舞台,飞向世界艺坛。
  俞丽拿说,自己要一辈子教下去,“学生是我生命的延续,是教育让我拥有了永远的青春。”
其他文献
胡同和四合院是老北京的象征。然而谈及清朝时期的北京,旗营是不能忽略的存在。营子,原是东北一带对村子的叫法。营,还有驻军之地的本意。随着1644年八旗兵入关,这一叫法也带到了北京城,与努尔哈赤创立的八旗制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旗营文化。  如今海淀区仍有不少与旗营相关的地名传了下来,例如火器营、蓝旗营等等。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营子里,火器营是个特殊的存在。八旗的规制与荣耀,八旗的生活与文化,都能在此寻到
期刊
3月5日,顶级科研刊物《自然》(《Nature》)杂志连刊两文报道了石墨烯超导电性的研究新突破,引发学界轰动。而这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均是年仅22岁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曹原。有科学家指出,随着他这组重磅论文的发表,这颗冉冉升起的“科学新星”可能正在做出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发现。  曹原,1996年出生,2010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他在校期间表现优异,2014年获中国科
期刊
本期沙龙主题,是文艺中年老兄提出的。各色花样百出的选题说来就来,沙龙群里的弟兄们都习惯了,往往大旗一竖,二话不说,冲锋陷阵。当最终大家文字聚齐时,我还会仔细想一想:这又是到哪个领域攻城略地了?嗯,这回是想象力领域了。  这还真不是我擅长的领域。并不仅仅是因为父母兄长自己甚至叔叔姑姑等都是学物理出身、算物理世家,还因为儿时有一个小伙伴儿,女娃娃。她特别想要一双雨靴,可她爸爸,想啊想,想象女儿穿着雨鞋
期刊
3月27日起,41集近代谍战大戏《铁核桃之无间风云》(以下简称《无间风云》)登陆北京影视频道首都剧场。该剧由重庆萌梓影视传媒、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重庆银龙影视、捷成星纪元影视文化传媒联合出品。《无间风云》由黄文利执导,傅程鹏、侯梦莎、任柯诺、张慧主演,以解放战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文工团演员邓远达(傅程鹏 饰)临危受命深入敌后,在“智多星”叶淑婷(侯梦莎饰)的配合与帮助下,与情报处处长费思清(
期刊
每个人都可以看到美好的景象,并且都有感触,然而人们对美的感受却不大相同。  林妹妹在鲜花美丽绽放时,依然会伤感,这样伤感的形象竟然让贾宝玉觉得是一种美丽。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可以理解这种美丽,一句无病呻吟就概括了许多人的态度。  这实在有意思,每个人的心灵是不同的,因此人们对事物的感受也是有所差别。甚至在同一氛围同样关注着,人们对事物的观察、想法和结论也千差万别,变幻多端。  人们把不切实际的想法称为
期刊
[第三十六辑]  [曹操]发怵儿化韵  北京土话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很多词要儿化韵。这一点,南方的朋友深有体会,因为他们如果用本地口音说北京话,很难发儿化韵的音。  有人说:“不会说儿化韵,就不会说北京话。”这话说得有点儿过,但也有儿分道理,因为不会说儿化韵,说明您的舌头还发僵。舌头不会打弯儿,自然说话不会儿化韵。  我曾经跟一个年轻的“老外”,在北京电视台做过节目。这个“老外”特风趣,起了个中
期刊
岳翔,得归到优质采访对象一类。  因为这位80后有故事,还是戏剧性彰显的极致故事。  见岳翔,费劲。不是人家不见,是我怵头。  首先,这位制片人虽然五官是东方人的温润,但人高马大、光头锃亮,猛一看特像美国街头有身手的ABC少年。后来才知道,人家父亲是京剧大武生。  其次,《唐人街探案2》票房33亿多了,全国密钥延期至4月17日。这种采访,再真诚也在蹭热度。如今的媒体环境,往往热度的发酵,特别是后期
期刊
阳春三月,春光无限,偶尔会想起老家老屋门前台阶上、院门上、墙角处、砖缝里那些斑驳的青苔来。正所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每到春天,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青苔顽强地生存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构筑了一方静谧恬淡的天地。  儿时外婆告诉过我,青苔也是开花的主儿,“青春恰自来”、“也学牡丹开”,花瓣的颜色是从嫩绿、浅绿、草绿、深绿最后变成墨绿的——不可思议吧。青苔的根是假根,这些假根几乎不懂得偽装自己,
期刊
北漂男孩王颂,当年以“情感陪护”身份走近身患抑郁症的罗甜,帮她走出了抑郁的阴影。之后,罗爱上了王,但一场大病,让王成了植物人。罗又以爱的呼唤,唤醒了王……  前文我们说到罗甜发现了父亲与王颂的交易,回到家,她向质问父亲:“你为什么要与王颂一起伤害我?你清楚我心里是什么滋味吗?”父亲黯然地说道:“当初你患抑郁症,爸爸仿佛死过几回,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母亲也含着眼泪对她说:“可怜你爸一片心啊,他也是为
期刊
这是一位看上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奶奶,她身材瘦弱,穿着朴实。可当她在钢琴前坐下,用苍老的双手弹起《梁祝》的那一刻,全世界都安静了。音符,从她的指尖缓缓流出,仿佛一个饱含激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令闻者无不动容……  她就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部分的首创及首演者巫漪丽。  Do是“岛”  她坐下,抬手敲下琴键的一瞬间,舞台顷刻化为了一座世外的小岛,所有的喧闹都不见了,只有乐之风拂面……  你是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