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中鲁迅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及继承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文学的兴起尤以《新青年》中的文学让人记忆犹新,这是一场对传统文化中所存腐败成分的大批判与抛弃。白话文、新文化等字眼如雨后春笋般在仍然残留着大量封建礼教文化的土壤中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也在这时“打倒孔家店”等的标志和口号相应而出,但在这之前都过于一味地强调批判和抛弃,使我们往往忽略了其间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这些现代文学的领军人物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最具有批判性。然而鲁迅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迂腐与糟粕部分的批判可谓是非常之猛烈,笔下绝不留情,他的文字犹如尖刀插进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脏,又如狂风暴雨般洗刷掉封建遗存的耻辱,这是他对于那些迂腐之人和他们腐朽文化的强烈鄙视。在现代文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中,他的文学也具有独树一帜的标志性作用。
  关键词:救“心”;百花争鸣;扬弃
  作者简介:潘婷(1995-),女,汉族,贵州安顺人,本科学历,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02
  一、放下手术刀拿起笔杆子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半封建和军阀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内忧外患,民族危机空前加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有识之士选择了不同的救国之路,在中国当时落后的医疗状况下,想要救死扶伤,学习西医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鲁迅先生也看到了这一点,从此踏上了他对救国图存的学习之旅,只身投入日本学习西医。中国人在海外的地位是很少被人认可的,即使有了成绩也不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尊重。鲁迅先生曾在文章中說到,中国的地位在海外很低,其他国家的人认为中国是个弱国,不管自己有什么成就,哪怕是考试成绩在及格以上,都会被认为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作弊来的。根据这些描述我们不难看出近代中国在外国人眼里的形象是软弱而又无能的,也正是在这段时期中所发生的一切让鲁迅先生明白了救身不如救“心”。在日本的留学过程中鲁迅先生亲眼见到了中国人的麻木以及殖民者的残暴,正如他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描写了一个场景,就是他在日本的时候看到一个电影,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人当成俄国间谍,然后将其抓捕,准备枭首示众,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个很让人痛心的场景,当日本人的钢刀将要落到自己同胞的脖子上时,有一群中国人在围观日本人屠杀自己的同胞,这些围观者并未感到愤怒,而是在一旁高呼着万岁,这些声音听起来是这么的刺耳。刺耳?其实更重要的是痛心,看着自己的同胞们被残害被杀戮,国人却像看热闹般的麻木不仁,这一声声的欢呼像刀一般一刀一刀地扎在鲁迅先生的心上。确实,身体病了亦有可医治的良方,然而“心”病是不能通过外部的医疗措施医治好的,这需要一副“心药”来拯救这些拥有健康的身躯却又麻木不仁的心。在此之后,鲁迅先生回到中国,他脱下了白褂,放下了学习已久的手术刀,拿起了他的“新武器”开始了一条救“心”之路,决心要用笔唤醒中国的老百姓。
  二、百家争鸣中的利剑
  在西方外来新文学的冲击下中国的封建礼教看起来是非常的落后和迂腐,它不止束缚着人的身体更多的是束缚着人的思想。西方文化中的自由、科学、民主等思想的传入使得此时的中国急需一种新文学,一种属于中国的新文学来吸纳这些新思想。当时的中国是处于一种落后而又渴望自由解放的现状,在落后的教育水平下,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学习文化是很少有路可寻的,所谓的“之乎者也”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白话文的兴起正好解决了这一困境。这时的鲁迅先生也投身到了这场文化运动当中,并成为这一股新思潮的推动者和领军人物之一。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有的全盘西化,有的尊孔保存礼教,各家有各家的说法,互相的文学间也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抨击。在白话文运动中鲁迅先生不仅是这场运动的推导者,他的文学更如一把锋利的剑一样直插入封建腐朽文化的心脏,如敲钟的木杵,敲响醒世之钟,钟声回荡入耳,敲醒了一颗颗麻木的心,震碎了无数封建礼教下的沉重枷锁。他的文学中穿插着对迂腐之人的批判,他的新文学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来进行着,在无数的人物刻画中他将他所学到的“之乎者也”中落后腐败的部分取出,以此为对象进行了有力的抨击,是的,他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独到的理解方式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
  三、批判中的引用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新文化时期都有着一定的误解,大体认为新文化的代表者对于新文化的强调是全盘摒弃原来的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然而这种观点现在看来是过于偏激的。新文化的“新”在于它采取新的表达方式是以白话文为主,其主要内容在于通过新文化的输入,讽刺批判封建社会以及从思想上开始引导人们从封建的礼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对西方外来文化的一种吸纳以及融合。说到批判也是需要到原来的传统文化中进行深度的理解与剖析之后将落后腐朽的部分提取出来进行评判来发人深省,从而唤醒读者对新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新思想的向往从而达到对自我的解放以及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在这一点上鲁迅先生就做到了,他将中国的古典文化作为引用所需,又将封建文化中落后腐朽的残余部分用于塑造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进行批判。如《孔乙己》一文中,鲁迅先生将孔乙己这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孔乙己正是那封建残余的一部分,是封建社会下的缩影。他穿着破烂的长衫一直不肯换下就是为了证明他读过书受过孔教,嘴里喊着“之乎者也”,背地里好吃懒做,干着偷鸡摸狗的事情。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先生对于孔乙己式人物的强烈抨击,然而孔乙己又会四种茴香豆的写法,不得不说就算是现在看来也是相当不易。鲁迅先生对这些的描绘不难看出他的传统文化功底的深厚,也正是这样才更好的支撑了他的创作,为他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可取的素材。一方面能看出在他笔下的孔乙己是一个坚持着封建残余的悲哀人物,正如那件破烂长衫一样,破烂不堪却又不肯褪去;另一方面也通过对封建文化的抨击、利用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得作品具有了很强的代入感,也符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大量艺术手法的运用将文中的人物树立得更立体更生动。以此来敲醒人们麻木的心,脱掉身上的“烂长衫”。
  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新文学的产生不是凭空就出现的,就如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一样都是有缘由的,后者是出于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而前者也有因可寻,正是由于封建腐朽文化的衰落,新文学在封建文化的土壤上吸收精华并以其作为养料而诞生。鲁迅先生的文学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残余的强烈抨击震撼人心,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新文化运动中自成一派,从字里行间中不难看出其是受过传统优良文化熏陶的,也正是如此才能让人看到一个个受封建礼教枷锁所禁锢的人物通过文字印刻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如利剑一样直击封建残余势力和军阀势力的心脏。他揭露出了封建礼教文化对人的迫害,用最能被人所理解的白话文进行叙述,他的批判虽然看起来让人觉得偏激,但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和有害的地方进行抨击而不是舍弃传统文化。在《拿来主义》一文之中鲁迅先生对当时国民党的反动思想及卖国主义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也指出了人们对待文化遗产所做出的一些错误的行为及错误的态度和认知,告诉我们无论是外来的文化还是传统文化,都要大胆的取用,吸取其中的精华。对于腐朽落后的成分,如吸食的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等,不要被其腐蚀,要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品质。在五四运动前期鲁迅先生写了一篇文言文名叫《摩落诗力说》,在该文中鲁迅先生提到了国民的发展以及怀古与创新。虽然文体多数为文言文,但其中对传统文化糟粕的部分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制度进行了批判,期间所表达出的要达“辉煌”也不得不做到继承传统文化中精华的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延展和开拓。
  “偏激”的批判过程也是另类的继承!近现代的文学扬帆于历史的浪潮中,批判与继承如同划动的双桨,推动着文学的发展,无论是套着“破烂长衫”的孔乙己还是拥有着“精神胜利法”的阿Q,都已经随着历史的诗篇褪去,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一画下雕刻出来的炙热爱国之心,在这颗心之下对于文学的态度,不是一味盲目性地抛弃旧的,而是要选择性地批判与继承合理的部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1.
  [2]鲁迅.《坟·摩罗诗力说》[OL].百度百科.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出在理论上足以杀灭肿瘤细胞而最大限度保存神经干再生能力的理化处理方法,为肿瘤侵犯神经干保存肢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2只大白鼠分四组,取大白鼠右腿坐骨神
该研究拟通过脑电双频谱指数、心率变异性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分析,观察"Diprifusor"靶控输注用于国人全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应.结论:1Diprifusor丙泊酚4μg/ml靶控输注伍用
摘 要:在叙事文学中,最本质的一种关系是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叙事视角的问题,并且西方的小说理论家认为这就是小说技巧的关键。一个故事至少有五百种讲述方式,每一种方式都会在读者那里有不同的阅读反映和情感效果,所以如何来讲述决定着这种效果能否实现以及好坏。所以,在叙事作品中尤其是小说中,叙事视角的选择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个精心安排的视角往往会起到意象不到的结果。  关键词:叙事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02  中外文学作品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硬汉”形象,还因为他们着实令人心疼。一是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一是老舍《断魂枪》里的沙子龙。  一.相同点  首先,圣地亚哥与沙子龙同是“硬汉”。《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回忆自己年轻时的威风,在卡萨布兰卡的酒馆
期刊
摘 要:《荷塘月色》为我国散文的重要代表作,现被收录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主要从《荷塘月色》中感悟歲月静好,具体感悟为:在不宁静中寻找安静;与妻儿同在快乐无比;从荷花中体悟高洁。  关键词:荷塘月色;安静;高洁;荷花  作者简介:高凌奇(1999.5-),女,汉族,浙江省嵊州市人,现为嵊州市马寅初中学高三(10)班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目的: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的小鼠Lewis肺癌(LLC)移植瘤模型上,应用分子成像技术,观察内皮抑素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瘤作用,及内皮抑素对VEGF和Bcl-2表达的影响.材料与
他刚刚从电影院出来,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光临这个电影院了。如此频繁且义无反顾的出入电影院似乎是要寻求什么东西,然而寻求什么呢?他也不知道。  他驻足在过马路的天桥上。望着明明是夜幕时分,整个空间却亮的堂而皇之的一如平日的街,交融互汇而失去各自本来意义的嘈杂人语,不断传来随机穿耳而过的支离破碎的音乐,闪闪烁烁的信号灯和唆使它的汽车的呼啸声,一切的一切都如天空永远滴落不尽的灰尘,洒在这夜幕下的街上。他想
期刊
AmaCβ-内酰胺酶(AmpC β-lactamases,AmpC酶)属于Class C类酶,相当于Richmond-Sykes class I,BJM group 1.由于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等酶抑制剂一般不能抑制AmpC酶,加
阿来《尘埃落定》一书,向读者展现了宏大的藏族土司制度消亡过程,一个古老制度在现代文明前轰然倒塌的脆弱、无奈和感慨。这本书写发生在藏地的传奇,既融入了宗教、民族、自
目的:研究PTEN基因、整合素β1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6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进行PTEN蛋白、整合素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