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的知识经验与数学学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研究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1.认识长方体。
  师(出示长方体实物图):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有6个面。
  师:有几条棱?
  生:有12条棱。
  师:又有几个顶点呢?
  生:有8个顶点。
  2.认识正方体。
  师(出示正方体实物图):同学们,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生:正方体也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比较全面。
  ……
  (学生兴趣一般,表现平平,部分学生已恹恹欲睡)
  事实证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认知不再是一张白纸,身处的环境让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表象。学生也不再习惯于走进教师预设的“零认知”基础的圈内,他们对于已经知道、已经会了的知识不再愿意去重复认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教师应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教师无视学生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已有认识,无视他们的知识经验水平,偏要牺牲学生的“灵性”,按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将所有的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这不仅禁锢了学生的发展与需求,也违反了新课程的要求。就像一个学生曾经问过的一句话:“老师,明明我们已经上了三楼,为什么你还要我们从一楼开始重新起跑呢?”因此,我认为,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选准学生的知识起点,摒弃预设的模式,跳出框框教数学已成为学生最期盼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就这一观点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由于学生所处生活环境的不同以及他们的个性差异,他们的学习起点也就不同。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上课之前,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首先,学生是不是有了学习新的知识所必备的认知基础?其次,是不是所有学生已全部掌握或部分学生掌握了新知?第三,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互相讨论?哪些内容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只有准确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的起点。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在课前了解一下哪些学生见过长方体、正方体,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认识,然后在课堂上由这些学生引导其他认识不够的学生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将这部分新知学会,认知的效果也会比教师“精心”引导更佳。
  
  二、了解教材,把握教学的起点
  
  教师只有深入了解教材,准确把握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才能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着重认清哪些地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地方可作“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可。当对一节课全面把握,了如指掌之后,教师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地处理与调控。
  在上例中,教师完全可以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的重点定为“长方体正方体再认识的过程”,可将教材中的几个细小问题合并成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熟悉吗?把你们了解的知识和大家交流一下。”此时,学生跃跃欲试,这样教师既借此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又找准了教学的起点,也鼓励了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观点的交流和辩论,达成共识,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注重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与教学起点之后,还必须了解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掌握知识的网络结构,才能有效地驾驭教材。例如在上面这节课中,教材按部就班地安排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然后总结填表,学生对于这枯燥的安排不感兴趣。为了改变现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程序:课前交流对两个图形的认识→点拨重点问题→提出疑难→阅读课本→完成填空→自我总结特征。实践证明,这节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浓厚,参与率高,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创造了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强调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了学生的参与,置学生于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之中。
  的确,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去审视身边的课堂教学时,不难发现学生确实是一个富有生活知识经验的个体。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学习当成是其生命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文中着重介绍了陀螺测斜仪的井下数据采集、信号调制、井上数据解调及数据处理部分。对单片机控制的数据采集部分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数据信号调制、解调方法及计算机如何进行
文中介绍采用空心电流互感器采样电网电流,并将其输出的电压信号放大,处理,转换为频率信号,经空间传送的方案,实现了高电压系统电流在线自动监测。
文中介绍了一种利用DFT技术的全数字比率阻测量仪,可使阻抗测量的准确度不受激励电源的长期稳定的影响,同时采用数字波合成正弦波技术避免同步采样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使得仪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后出现的第四种传播媒体--互联网,其发展迅速、影响日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把党的思想政
文中介绍了数字式超声波自动测厚仪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功能。该仪器具有集成度高、反应速度快、精度高、体积小、测量范围大、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适用于各种金属、板料等的厚度测量。
摘要:玉米是云南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确保玉米产出的质量和效益,做好病虫害防治极为重要和关键。以往对病虫害的防治,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不规范的用药,加重农业污染面严重破坏生态。对此,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有其现实的必要性,是确保玉米绿色安全生产的关键。文下由此而展开论述,介绍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阐述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现状以及后期推广的保障措施,为确保玉米高产优产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借鉴。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提倡探究性学习,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探究学习并不排斥对知识的事先预习,在预习中每一个学生都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对长度、重量等计量单位的名称及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背得滚瓜烂熟,却估算不出一支铅笔的长度、一只鸡蛋的重量;有的学生认识直角却不知道怎样用一张纸折出直角……怎样解决这一现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呢?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运用活动式
“任务型”教学是当今世界较为先进的英语教学方法,它可以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务型”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
目的了解出院后早产儿家属实施袋鼠护理的阻碍因素,为我国早产儿居家袋鼠式护理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