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着色霉菌病的传染方式,人们认为是由暗色孢科的真菌污染的土壤或植物通过接种而传染。病前常有外伤史支持这种学说,而多数皮肤损害或内脏受累则提示是通过吸入真菌孢于而经血行播散,可以更好地解释其临床发现,本学说是在支气管洗出液中真菌经皮肤接种引起了皮损而提出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着色霉菌病的传染方式,人们认为是由暗色孢科的真菌污染的土壤或植物通过接种而传染。病前常有外伤史支持这种学说,而多数皮肤损害或内脏受累则提示是通过吸入真菌孢于而经血行播散,可以更好地解释其临床发现,本学说是在支气管洗出液中真菌经皮肤接种引起了皮损而提出的。
其他文献
作者于1975~1980年间共有12例临床诊断为AE并作了活检.5例男孩,7例女孩,年龄从19日到5个月,所有病人均有烦燥、腹泻、弥漫性非疤痕性脱发和最多见于肢端周围区的皮损,但在头皮和躯干受累程度不一.AE诊断由每一病人血浆锌平降低而确定.组织病理学所见:曾发现四种不同类型变化,它们与AE皮损的发展病期相关联.
患者,男性,39岁。右前臂、面部、躯干及下肢出现触痛、红肿、化脓性结节,经各种检查发现ANA阳性(1:160),血沉108mm/小时等。腹部结节活检为肉芽肿性皮炎。培养出孢子丝菌。遂用碘化钾治疗3个月(45滴,日4次),6个月后仍有新的真菌生长。
患者,女,22岁.从1979年起患疱疹样皮炎,诊断依据为瘙痒性红斑,大疱损害.病理切片显示表皮下水疱,SMP效果良好,停药后复发,当时未作免疫学检查.2年后出现面部蝶形红斑,伴发热,关节炎.LE细胞阳性,抗核抗体1:1500阳性,抗天然DNA抗体1:320阳性,皮损活检证实SLE.正常皮肤及皮损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在表皮-真皮连接处有颗粒状IgG、IgA、IgM及Clq沉积.系统检查内脏无变化.
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及骨髓瘤细胞株建立的基础上,1975年Khler等①创建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他们的成功,使免疫学家多年来试图用实验方法制备单一抗体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成为与DNA重组技术相提并论的当代生物学的重大成就之一。短短几年内,这一技术迅速发展,在免疫学、医学以及生物学的研究中已日趋广泛应用。
病例报告:8例BCE,男性6例,女性2例,50~60岁.7例皮损在背部,1例在腹部,均为单发.直径1cm至815cm,病程2个月至10年.例1皮损发生在右肩胛骨区,经外科切除,5年后在右腋出现一肿瘤,组织学检查证实为BCE侵入淋巴结,进行5000r放射治疗,一年后右腋肿瘤复发,同时胸片显示左肺有实体性肿瘤,并侵及右侧骨盆骨,二者经活检证实为转移性BCE.
痤疮棒状杆菌在寻常性痤疮的发病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病人皮肤上可以找到表皮葡萄球菌.过氧化苯酰对痤疮棒状杆菌具抑菌和杀菌作用.霉康唑是广谱抗真菌咪唑类衍生物,有抗需氧革兰阳性细菌的活性,也抑制厌氧多发酵弧菌(Clostridium multifermentous)的生长.
长压定(Minoxidil,2,4-二氨基-6-哌啶嘧啶-3-氧化物,又名Loniten)是一种强效的周围血管扩张剂.口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可产生多毛症,心动过速或水钠潴留等副作用;对男性型秃发可见疗效,但对斑秃则尚未见有效报告.作者对15例正常血压的秃发患者,用1%或5%长压定局部外涂,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作了研究.患者均经临床和活检所确诊,其中5例为男性型秃发,10例为斑秃.患者接受1%或5%长压定
作者自1964~1973年开始以氨甲喋呤治疗248例严重银屑病患者(女128,男120,平均年龄为52岁)。每周口服量为5~25mg,平均总剂量3748mg。随访期为5~14年,中数为7年。发现恶性肿瘤10例,其中卵巢癌3例,乳房癌2例,食道癌男1例,胰腺癌女1例,恶性淋巴瘤男女各1例,阴囊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4例存活(2例乳房癌,1例卵巢癌,1例淋巴瘤女性)。
花斑癣虽有一些药物治疗有效,但应用时尚有某些缺点.如硫代硫酸钠作用慢且常无效,发癣退对泛发性损害需长期应用,2.5%硫化硒香波通常有效,但大面积长期治疗可能具有毒性.
作者报告一例由氨苯砜所致的发生于生殖器的固定性药疹.该麻风病人因这种皮疹而就诊于妇科,要求与其他由性接触而发生的疾病作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