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水面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了伏,树上的蝉哑了,吃过水面的时节也就过了。
   但是还是爱吃过水面,不仅仅因为它清爽,还因为它可以千变万化,随你怎么调理。
   小时候家里很忙,三天两头吃面条。到了夏天,面条煮好了,在凉水里过凉,等着拌浇头。那时候一直以为面只有过水一种吃法,后来才知道也可以不过水的。由此产生出一个疑问,面条过水叫过水面,那么不过水,煮好了直接吃那种该叫什么呢?
   身边没人能回答,都统一叫面条。后来听了郭德纲的评书,才知道,那叫锅挑。锅里挑出来直接吃,简单直接。
   胶东乃至山东外食都不发达,小时候大多在家吃,外面餐馆也吃不到太多花样,因此对这些食物没有太多概念。等到上了大学,头一次在食堂里吃到拉面,才发现,原来他们的面也过水,但是过水之后,要重新浇上牛骨熬出来的热汤,别有一番滋味。
   但是还是爱过水面。过完水,不加任何东西,直接拌浇头。
   小时候家里常做的一种浇头是炒豇豆碎。去屋后地里摘一把豇豆,切得细细的,混着肉丁炒香,爱吃辣加辣椒碎,爱吃咸口多加生抽。总之,清爽的豇豆碎撒在过水面上,夏天的感觉很足。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那里还流行吃老豆。老豆不是广东人,而是豇豆在架子上没及时摘,长到老了,皮韧筋老,里面的豆子也有了淀粉的糯感。摘下来,不要摘豆筋,炒豇豆碎到最后时,整条放进去,多加水,把老豆一起煮熟。
   这样吃拌面时,加一条烂烂的老豆,入足了味,整条放进嘴里,再用手拽着筋,把它吃干嚼净,口感香浓。
   除了豇豆,过水面还有一个经典伴侣:卤子,组合到一起,也叫打卤面。每逢红白喜事,若是在家办,招待客人除了各类酒菜,还要有主食。为了方便,一般都是打卤面。面条过完水,沥干净,团成碗大的一团,放在簸箕里。等到要上主食时,便把这些面团放进碗里,浇上打好的卤子,直接上桌,方便快捷。
   说起来,我的家乡对于卤子这种东西还是很执着的。上初一时,我们中学食堂尚未完工,打饭的地方是一排平房,跟我们教室隔着整个校园。那时饭菜质量参差不齐,但最抢手的却是一个最简单的饭:打卤米饭。
   原理跟打鹵面相似,但米饭不需要过水,热气腾腾的米饭浇上热气腾腾的卤子,咸香爽口。
   最关键的是,这样一大份饭,只要一块钱,太过划算。因此打卤米饭成为了所有学生的首选。
   但是狼多肉少,去晚了根本买不到。
   说远了,还是说过水面。
   到了自己做饭,时间久了,看菜谱也多了,才发现过水面有很多种吃法,浇头也有很多,也根据浇头的不同,有了不同的名字。但它的本质从来没变。
  即便是挂面,煮熟了过了水,配上浇头,也能吃出万种风情。若是懒得炒菜,拿出点葱油,可以做葱油面;若是连葱油也没有,用点麻酱加香油,细细调开,拌进面里,也是一顿。
   若是实在没有那些配料,一点酱油也能拌出风味。真的是丰俭由人,风味千百种。
   前些天买了一些鸡枞,吃不完,熬成了鸡枞油。从此又多了一种吃法。趁着夏天的尾巴,多来点小小享受,也是人间风情。
其他文献
最近,东京的奥运赛场上,各种比赛的赛事正酣,一部分人想起了那台买回家后,就长久处于吃灰状态的器械——跑步机。或许对于不擅运动的人而言,跑步机上的每一分钟,都像是一场煎熬的酷刑吧?   你还别说,其实跑步机最初问世的作用,就是一种刑具,一种能把人累死的刑具!   那么这种极具“创意”的刑具,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   这就要从两百多年前,日不落帝国一段被“传为佳话”的发明故事说起。   在19
期刊
假如你住在英国,每周都会去一家超市采购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这家超市的牛奶0.99英镑1升,羊肉2.74英镑1千克……突然有一周,你忙得没有时间去逛超市了,只能在网上购物。这家网上商店的商品和连锁超市一样,但是价格却是以欧元标注的。同样的牛奶1.98欧元1升,同样的羊肉5.48欧元1千克……看到这些价格,你会有什么反应?是否突然觉得这些东西变贵了?虽然实际上0.99英镑跟1.98欧元是同样的价格,但
期刊
1   那年9月,我步入高三,像很多同龄人一样选择了走读,我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区一楼租了两间房。走读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随意,每天学校、出租屋两点一线。夜里,小区过早陷入了黑暗,一个人回到位于一楼的住处,打水、洗漱、关门,回到卧室学习。我的卧室一墙之外就是小区的道路,夜里极其安静。每次,道路上传来停车关车门的声音,都会看到一个男人走出来。   那天,午睡醒来的我借着门外洒进来的阳光扎了头发
期刊
我小时候家里经常停电,夏天的时候就很有意思,家里就在葡萄架下摆上水果或瓜子,平时都聊闲天的大人,这个时候就不约而同地开始讲故事,讲的还都是恐怖故事。我小时候是非常确定有鬼的存在的,就觉得他们都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我妈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她其实没我那么迷信,一些拜祭行为她一般都不怎么认真,她觉得要人活着的时候对她好才更重要,死了就什么都没了,就算能看到也得不到。   妈妈在心里和外婆还是有
期刊
还没有走到牛羊巴扎的门口,我已经看到了漫天的黄沙,听到了牛羊此起彼伏的抱怨与低沉轰鸣的人声。  巴扎的意思就是市场。  每周日,在喀什的市郊都会有这样类似内地赶集的活动,周围的牧民们开着卡车,把他们的牛羊马运来,任餐馆或是肉铺的老板们挑选。  一走进大门,首先看见的是各色各样的遮阳棚,牧民们领着他们的羊群站在遮阳棚下面。  有的羊群被铁丝网围住,买主们进到里面去,亲手抓住被选中的倒霉蛋,然后抓着犄
期刊
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流动渠道改变了媒介生态流动与传统规则。“把关”和“守门”的传统“信息筛选加工者”無法控制和调节社交化媒介时代舆情大坝的溃堤,曾经的核心角色变得弱化、被遗忘和被解构。“把关人”成为社交媒介时代无法固定操作的实践模式,因“娱乐至上”“人人都是时代记录者”等新社会交往体系而过时,甚至被无形的群体传播习惯潜藏。新社交媒介环境下的反转新闻现象既违背了新闻业一直遵循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也将
期刊
整日佝偻着脊背,一张嘴就发出叽里呱啦的怪声,跟人交流还很喜欢不停地比手势——怪人邻居最初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就是以这种非常奇怪的方式。   他没有名,只知道姓牛,大概是在家里排行老二,我母亲和周围的邻居都叫他“二牛”。二牛因为是聋哑人,所以没什么正经工作,靠祖传的一点木匠手艺给别人做桌椅板凳为生。好在90年代还很时兴订做木头家具,他又踏实肯干,日子也能过下去。   我以一个孩童的姿态出现在他的世
期刊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曾经不遗余力。而看似新一轮技术发展疲软时,它却向着政治文明方向蔓延开来    金融危机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的趋势,仍然在加剧。温家宝总理不断通过媒体,传递出坚持过冬的信心,并在“两会”前,借网络问政于民。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罗斯福借助广播发表的“炉边谈话”,让经济危机绝望中的美国人听到了希望,最终走出了困境。    技术中性但
期刊
我和桔子养了一窝宠物。   在树上。在高高的柠檬树上。   是一窝——毛毛虫。   ——不要跑!是一窝高颜值高智商的毛毛虫!我敢打包票,它们比你养过的蚕宝宝,要好玩和有趣得多。   蚕宝宝是灰白色的,除了一天到晚沙沙沙沙吃桑葉,几乎不搭理人类,而我养的毛毛虫,是碧绿碧绿滚圆滚圆的,它的身上非常光滑,有着丝绒一样的质地,最重要的是,它非常聪明,很会伪装,有时把自己伪装成一坨鸟屎,有时伪装成一
期刊
大年下,有个关于城市大小之辩的帖子被狂转。   一个叫王远成的男子回顾,他大学毕业时来到上海,月薪只有1500,9个人租一套房子,他生活得困窘但不狼狈。那时的他,像一个永动机一般充满活力。他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他持续加薪,和能够与自己相濡以沫的女孩相恋,他也喜欢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各种便利。他说,那是一个神奇的城市。   后来因为母亲得了肺癌,他不得不离开他所爱的城市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