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摩根:十万亿国资改革四大悬疑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_c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相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的成立,势必将成为推动资金首先在国内市场,继而在海外市场流动的驱动力量。
  这是以国企资产所有权突破性改变为大前提,中央及地方政府首次行使股东权利力,以寻求将国有资产回报最大化。目前全球的低利率环境,最早将在2003年下半年起促使海外流动资金投入该市场。
  国资委成立对市场的影响: (1) 提高生产力;(2) 减轻国家预算负担;(3)将成功激励贸易和投资活动,从而带动经济快速增长;(4) 长远看,将引发持续性派发高股息的趋势。
  
  国资委带来的变化
  
  资金流入国内股市并从国内转流香港海外市场的环节中,不时需要相应的引发性推动力。我们认为,中国成立国资委,就是人们期盼已久的引发推动力。最近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已批准成立该委员会,并视其为深化国企改革与政府改革的关键步骤。
  
  引发作用何在?
  1. 思想观念上:通过新近设立的国资委,中央和地方政府将会首次行使股东权力以寻求将国有资产(即主要是国企)回报最大化。这也是中国深化国企改革的进程提出的需求。
  2. 体制上:在寻求股东回报最大化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中央及地方政府可能不得不放弃对多数国企的控制权,而保留那些具战略意义或有关国家安全或自然资源的企业。此过程将为国内及国外资金创造一系列的并购机会。
  3. 价格管制应被取消:为促进这种规模空前的所有权变动,我们坚信以前对定价的严格控制(财政部规定至少为账面值的1倍)将不可避免地被取消,理由为:(1)当前最重要的指导原则是公允定价而非规定价格下限;(2)我们认为财政部的职能已缩减至仅负责收取款项。2002年下半年,发生数宗管理层收购(MBO)案例,收购价都低于账面值。
  4. 国内资金流动性高涨:并购的大门打开之后,由于潜在收购者伺机通过收购扩大资产及增加协同效应并从而提高资产净值,故而流动资金的积极性将获充分调动。其他市场人士自然不甘落后,积极揣测下一个并购个案花落谁家,意欲在此并购大餐中分得一杯羹,故亦会增强市场流动性。
  5. 海外流动资金随后而入:在全球及香港的低利率环境下,海外流动资金很可能跟随此资金流动升势而投入,为那些致力提高资产净值的公司融资。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QFII)的到来也可能使外国流动资金直接流入A股市场。
  6. 市场规模:国有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0.941万亿元(13170亿美元),其中商业资产约占总额的33%(即36170亿元或4360亿美元)。
  
  7. 国资改革具体情况:由于此次国有资产所有权大规模的变动机会对多数行业及国内外资本开放,我们在确定潜在受益公司时只能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
  根据拥有最高的股东权益回报率者按行业划分:(1)石油及天然气;(2)能源;(3)电子及电信设备制造;(4)采矿; (5) 医疗及医药产品生产。
  根据国企津贴占地方政府收入的最高比例按省份划分:根据此标准,浙江、西藏、北京、上海及吉林是5个分别排在前列的省份及直辖市。
  8. 买家:
  国内资金
  a. 非国有企业:以深圳而言,我们估计非国有企业买家占以前产权改制尝试个案的2/3。
  b. 国内企业。
  c. 管理层收购:于2002年下半年及2003年3月期间,现有已上市公司已发生6宗管理层收购股权事件。更重要的是他们都以低于账面值的价格购买股权。
  国外资金 我们认为这些将主要是:
  
  a. 香港上市公司
  b. 组合投资。
  9. 时间安排:以最早者为准
  2003年第二季度末——将建立国资委
  2003年第三季度初——将颁发规范资产转让的规定及条例
  2003年第三季度末——将建立地方国资委
  2003年年底——在上述变动实现的情况下,将有相应交易活动出现
  
  四大悬疑
  
  一.这次具体开创意义的改革是否会出现停滞?
  在过去,我们有时会见到中国出台新改革政策后,由于受到不同利益组织的阻挠,导致改革中止或甚至退回原地。在本次改革中,改革倒退的风险更高,概因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必须实现以下两个关键方面的转变:
  
  ◆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寻求最大限度的回报,经营国家财产的目的不再是实现社会福利,或维持高就业率确保社会稳定。
  ◆体制的转变:此次改革可能导致产权改制并因此永久性地完全脱离国有体制。
  我们认为,改革将会在强有力的支持下推进。去年11月第十六次党代会上江泽民发表主题讲话,提出必须在结构上及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并明确指明本次改革的路线是:
  “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二. 国有企业数量如何变动?
  纵观全球,从成功建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国家得到的经验是,他们拥有和管理国有企业的数目为:
  ◆在新西兰,政府仅拥有并管理16家国有企业
  ◆在瑞典,该数目为59家
  ◆在新加坡,大约为20家
  到目前为止,惟一与此相关的指示来自江泽民的讲话:
  
   “……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在国家直接所有的这9000家国有企业中,我们估计属国家所有的企业将降至1200家。我们认为,此估计数字表明中国出于战略或安全因素而会保持直接所有企业的限度。
  
  三.如何将国有资产划归中央或地方政府?
  根据十六大决议:
  ◆对国家经济、安全、基础建设及自然资源有重要影响的工业及国有企业划归中央国资委。
  ◆其余由地方国资委控制监管。
  决议进一步指出资产分类可根据税收划分,即,向中央政府纳税的公司自动划归受中央国资委监管,而向地方部门纳税的企业则划归地方国资委。
  
  四.资产如何定价?
  在收购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有关资产是否定价过高,尤其当一家市盈率仅为十几倍的香港上市公司欲收购一家市盈率为20到40倍以上的A股公司时。
  我们应该指出,在此次资产所有权的大规模变动过程中,财政部的职能已由为资产定价(至少是账面值的1倍)和收取款项,削减至仅收取款项。从十六大精神,以及其后促致成立市盈率的发展演变,我们注意到,财政部为防止出售国有资产亏损而制定并一直贯彻的1倍市净率规定已被取消。中央及地方国资委的主要指导原则是求股东回报最大化,而不再是坚持僵化的最低定价。
  
  事实上,世界银行所提交的建议明确提出,由于股东寻求最佳途径获取最大回报,出售资产是必由之路。然而,资产的价值应根据下列衡量标准获得:
  ◆市值、账面值、经济附加值、股息收益率及现金流。
  为加快实现国家将国企所有权减至最低的目标,资产定价必须现实并以市场为基础,而上述衡量标准有利于我们实施有效的资产定价。这也可以有助于纠正以前整体定价过高的情况。
  
  深圳市政府近期招标出售其5个国企正是这样的例子。去年数宗以低于账面值的管理层收购个案则是另一个强有力的实例。因此,我们坚信,估值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已被消除。
  对香港上市公司购买国内上市A股公司而言,股价是否高估应该考虑是否允许收购者其后可在A股市场上筹集资金。近期华润创业下属的华润轻纺(市盈率为8倍)收购A股上市的四川锦华(000810.SZ,市盈率为30倍)的个案中,华润明确声明一旦其将全部纺织资产集中到该公司,更名后的华润锦华将被用作未来的集资工具。如果四川锦华以35倍的市盈率获收购,且最终可以类似的市盈倍数集资,那么我们可将支付的收购价看做是门票。就华润个案而言,收购代价仅为其资产净值的3%,我们认为这完全符合情理。
  
  资产定价过高情况仍不时存在。然而,我们认为宏观环境已有所改善,导致定价过高的系统缺陷已消除。我们相信,新制度更为公平,私有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
  ◆社会不稳定因素:资产剥离及裁员
  实现价值,提高效率——典型的西方并购的宗旨不外如此。然而,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仅仅考虑上述两点是远远不够的,概因这有可能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等后果。
  在为大量失业人员实施国家社会福利基金体制前,西方式的思维仅限在理论范围内,在实践上缺乏可行性。有人曾建议在私有化前允许管理层拥有公司股份,认为他们的参与或可有助监督改制进程出现任何不必要或非理性的倒退现象。
其他文献
许多人认为,福利国家是以牺牲经济活力为代价的,这一代价来得太沉重。今天,金融与信息方面新技术的出现,使得一些原先在政府干预下出现的“市场问题”可能不再存在  资本主义被认为是世界发展的火车头。但其动力机制——它的“创造性的破坏”——却往往会产生巨大的不稳定性。失败的企业被新崛起的公司甩在一边,而那些(通常并不是出于自身的过错)经济生产能力下降的个人也可能被市场无情地抛弃,他们的饭碗没了,先前的投资
期刊
你的董事会及高层管理人员是否正在修改公司管治政策?为了响应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及由安然、世通等公司引发的信誉危机,所有美国上市公司都对其政策进行了检讨。但在亚洲又如何呢?1997年金融危机后,许多公司都做出了改革,一些公司亦改进其政策以提高透明度,以应付更主动的董事局和审计委员会    我们需要公司管治吗?    从狭义的传统法律用语角度说,公司管治一词指的是能影响公司实体的决策权和可靠性的关键。
期刊
何经华在围内初次亮相就声势惊人。  当时风传,用友聘请何经华的年薪是天价,此事在业内轰动一时。虽然后来用友证实.事实没有传说那么邪乎:但是据不久前的某项调查,用友高层的年薪雄踞国内盯业首位,那么作为用友总裁的何经华受到的礼遇自然是不一般了。  之所以会选择用友,"是缘分,"何经华表达得有点玄妙,但或许是最准确的解释:"一个公司的成长,一个人的机遇,总有一些冥冥中注定的机缘,"  不论什么公司,大概
期刊
前不久,新华社发了一组有趣的考古资料:历代内衣沿革图。按照传统的理解,图例使用了桃红颜色。这种颜色与“抱腹”、“心衣”、“抹胸”、“肚兜”等名称搭配得天衣无缝,尽管图例在事实上是平面、简单的,但经过想象的渲染,它散发出了一种立体、暧昧的气息。  就像昆虫受本能的驱使追逐灯光和蜜糖,人类也总受好奇心的驱使追逐一切与私密有关的信息。夏娃因此偷吃了禁果,金圣叹因此称“雪夜读禁书”为人生乐事,璩美凤因针孔
期刊
自然界存在着种种的意外,其机制跟我们最初假设的情形大相径庭,那么在纯粹推理的过程中,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  就因为《自然》杂志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物理学的思维形式将对生物学在后基因时代成果的取得起至关重要作用”,去年夏天,数十位物理学家在美国科罗拉多举行了一场庆祝会。事实上,随着遗传学对从人类健康到农业生产等诸多领域产生推动作用开始,全世界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们就纷纷地投身到生命科学领域中来。在
期刊
林双林教授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学生,他在1982年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就读于普度大学,1989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在美国任教,现在是奥马哈内布拉斯加大学经济系讲座教授,并在去年当选为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本届会长,不久前还率团考察了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中国旅美的经济学家能够在美国的大学经济系拿到终身教职(通常是副教授)的为数不多,能够成为正教授的更加稀少,像林双林这样的讲座教授就屈指
期刊
最重要的一点并不在于美国经济是否处于衰退,而是旧的范畴已不再适用。不论“衰退”还是“复苏”都不再能够准确描述目前的情形。美国处于生产复苏之中,但在过去,生产复苏伴随着劳动市场的改善,现在则非如此  鉴于美国经济的规模和重要性,全世界正在注视着美国的经济走势。大约在2001年3月,美国经济达到顶峰,美国引人注目的经济扩张让位于10年来的首次衰退。2001年12月,产出开始增长。但是,衰退是否因此结束
期刊
4月20日中国政府召开关于SARS疫情的新闻发布会后,考虑到SARS对旅游、消费和出口的冲击,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再一次调低了对中国2003年GDP增长的预期  (1)政府加大了防止SARS进一步扩散的力度。这对最终控制疾病是积极的,但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影响经济。  (2)由于五一长假的取消,以及消费者不敢去人多的地方,预计零售业将损失300-400亿元(占零售业总额的0.7%-1%)。  (3)
期刊
● 亚洲是否需要新的发展模式?  ● 亚洲可否自力更生?  ● 通货紧缩是否是全球威胁?  ● 中国:全球威胁论还是全球机遇论?    亚洲是当今世界最让人感兴趣、最令人激动、也是最充满活力的地区。当然亚洲还并不算是最能让企业赢利的地方。回顾过去,亚洲发展变化值得我们探讨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面向全球的庞大出口基地,到出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泡沫经济国家;从在过去20
期刊
沈国钧真是位做企业的人物,见面不久就不失时机地向我们宣传起他正在从事的纳米硒项目。通便、排毒、抗癌、提高免疫力……沈国钧说起来涛涛不绝。  69岁的老先生,一岙人早就该坐在家里颐养天年了,可沈国钧还在激情澎湃地玩纳米,这份冲劲好多年轻人都远远赶不上。沈国钧还有他的理论相辅相成:“人在看到机会时不能想得太多,投入热情去做是最重要的。”仔细琢磨,这种话只有老猎手才说得出来。现在任职上海四通纳米技术有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