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茶舍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qi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年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次紫砂壶、茶叶罐、砚台、花盆等紫砂器物展。我仔细欣赏了这些乾隆皇帝生活中把玩过的紫砂器物,心中便产生了疑问,乾隆皇帝所把玩、收藏的工艺品大多精美绝伦,但是眼前所见到的这些紫砂壶、茶叶罐等器物,工艺、品相并不算顶级,部分还有破损,样式非常朴素,这是为何?2012年7月16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冯明珠院长送我一本有关茶器、茶事的书,终于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乾隆皇帝首次下江南,在无锡惠山,即被一眼泉水旁的竹炉山房所吸引。这是一座江南文人聚会品茗的茶舍,室内墙上高挂唐伯虎的山水画作,两旁是对联。画作下的明式红木长条案上放置着假山盆景和茶圣陆羽半身雕像,条案两边是红木花几,陈设一对景德镇青花瓷瓶,条案正前方是一张红木八仙桌,桌上置放竹风炉、紫砂壶、紫砂茶叶罐、瓷器茶盅以及木夹、木匙、木纡等泡茶用具。八仙桌的左侧是一张古琴,琴旁端坐着似道骨仙人般的抚琴者。一曲犹如天籁之音的古琴曲弹奏后,几位文人一壶碧螺春,洗清茶后,第二泡开始沏入瓷茶盅,文人们端起茶盅,优雅地品过第一杯茶后,即开始鉴赏墙上的唐伯虎山水画,然后,茶友中一人取出自带的一幅画,请众友帮助鉴赏。文人们聚精会神看画讨论时,茶童们不紧不慢地为这些文人墨客沏茶,条案上时时飘来屡屡沉香的味道。
  这就是江南文人品茗的情景,喝一杯茶如此讲究,无论是环境、工艺陈设、气氛烘托、茶室装潢,甚至嗅觉也有章法。乾隆第一次看到如此讲究的品茗之事,若有所思。第二站到了苏州,在木渎千尺雪茶舍,他同样见到了与无锡惠山竹炉山房一样的品茗情景。回到京城后,乾隆便吩咐太监们按照无锡惠山、苏州木渎两处文人茶房的样式,首先在香山静宜园,用三间白屋房舍建成了京城第一家茶舍“玉乳泉”。1751年在玉泉山静明园开设了竹炉山房茶舍,房中悬挂乾隆御笔《竹炉山房图》挂轴,另在案几上置放御书《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诗》手卷。到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乾隆皇帝在紫禁城的建福宫、建福花园以及万寿山、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香山碧云寺等地方,陆续兴建了“春风啜茗苔、露香斋、池上居、焙茶坞、竹炉精舍、千尺雪、清可轩、碧玉林馆、玉壶冰”等15家诗情画意的茶舍。这些茶舍内的书画、家具、工艺陈设、室内装潢远远超过惠山的竹炉山房,并按统一的标准配置紫砂壶、紫砂茶叶罐、竹编风炉、瓷茶盅。乾隆在茶舍休息、小憩或鉴赏书画,兴趣之至时便在画作御笔点评。有时诗兴大发即在茶舍挥毫泼墨,亲赠大臣,以示嘉奖。此外,乾隆皇帝在紫禁城内还有一座正式的茶舍——漱芳斋,这里陈设講究,装潢一流,是乾隆建造等级最高的茶舍,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乾隆皇帝都会来到这里,亲自用荷露上的水或雪水沏泡配制的“三清茶”,招待有功的大臣,并赠送御笔书诗。
  乾隆一生好茶,更喜欢写诗,在他所写的4万余首诗中,有600多首是在茶舍中写作的,所以有“茶诗”皇帝之称。今天,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乾隆紫砂壶、茶叶罐、花盆等紫砂器物为何多有破损,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今我们在台北故宫欣赏到的康熙紫砂珐琅彩壶,之所以如此精美,保存完好,关键在于康熙后代子孙均把它作为“国宝”珍藏,且流传有绪。因此,清代两个爷孙皇帝的茶器有如此大的差别,也就符合历史了。
  乾隆茶舍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宫廷茶道的精华所至,让茶舍回归它的本意,文人品茗、赏画、鉴画、作画、作诗,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糅进今天的文化与生活内涵。
其他文献
慈禧是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掌权者,统治中国达47年之久。当时,既有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有史家所谓“同治中兴”之说。总体而言,中国社会和经济趋向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民族工业日益衰退。那时候景德镇御窑厂的瓷业生产,也呈现出异于前代的景象。一方面,较康乾盛世有所萎缩,“造作法度诸多失质”;另一方面,为满足宫廷内府和统治阶层的奢华需求,也烧造了数量可观的精品美器。这其中,为迎合慈禧一人之享受,景德镇御
期刊
“秋斋”是新加坡一位年轻收藏家的斋号,斋主曾国和被誉为继“香雪庄”的陈之初、“袖海楼”主杨启霖、“虚白斋”的刘作筹之后,最为引人注目的年轻收藏家。新加坡收藏中国字画虽然仅百余年,前面三位藏家不是殷实商户就是银行家,也已作古,但收藏家风范与优雅生活态度至今仍被传颂,是“雅好收藏”的极佳典范。  曾国和是新生代藏家,无祖业传承也无企业奥援,纯靠兴趣放弃摇笔杆的卖文工作,一头投入字画收藏。他常自问:“我
期刊
道光一朝悲剧性地成为了三种历史范畴的交叉处:它既是中国由古代的封建社会走向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又是清朝由强盛到败亡的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外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重要转折点。站在这一中外历史重要节点上,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大历史影响的代表性人物,除了道光帝本人外,更不得不提他的股肱之臣曹振镛、穆彰阿。  老于世故的曹振镛  道光帝早期受到大学士曹振镛的影响最大。  曹振镛字俪笙,
期刊
壬辰仲秋,接年逾九十的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名誉馆长樋口隆康先生来信,信中有言:“所附铜镜照片(见图1),是奈良东大寺法华寺所收藏的物品。在其方格四周的文字,除了‘质’字以外,都看不清楚,图案也是只能看出有天干地支,在这些之外的图案也希望能一并指教。”  长者有求,怎可怠慢?对于来信所提及镜铭2句四言的8字内容,遍寻唐镜铭文,找到了一些与“质”字相关的四言词句:褰台想质、随形动质、圆形览质、圆形象质、
期刊
道光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规模较之前朝大大缩小,质量也有不同程度下降。究其原因,虽然与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但与道光皇帝“恭俭惟德”的执政理念关系重大,这从清宫旧藏几万件道光时期的瓷器可略见一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批少量藏品中,除了慎德堂款瓷器,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道光时期几百件其他堂名款瓷器。这些署有堂、斋、轩、室的瓷器是否为道光皇帝御用?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清宫档案、圆明园及盛京皇宫
期刊
近年来,随着珠宝玉石市场的风生水起,其鉴定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珠宝玉石质量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的现象层出不穷,背后凸显出的是鉴定机构的鱼龙混杂。看不懂鉴定证书上接二连三的英文标识;被鉴定机构各种“权威”资质弄得晕头转向;同一件珠宝,在不同的地方鉴定却可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别……相信这些情况不少消费者都曾遇到。日前,带着大家关心的问题,本刊记者通过探访宝玉石鉴定市场,并与资深业内人士接触,试图感
期刊
《维摩经·观众生品》中有云:西天如来佛放开慧眼,遥知维摩居士在毗耶离城现身说法,不幸染病,遂命文殊师利率领诸菩萨、众弟子前往问疾,借聆妙法。又命伽蓝往众香国传法旨,派总领群花天女到维摩处散花,以测验诸菩萨、众弟子是否练习。天女率领花奴,携带满贮仙卉之宝篮,乘风驭气而来,历遍大千世界,赏尽天地美景。及至,维摩正参禅说法,言己病皆因大悲而起,众生病则己亦病,以示菩萨与众生如骨肉之情。天女至,倾篮散花,
期刊
清末到民国时期,全国许多地方掀起商会发行代用券(习称商会票)的风潮。这其中,浙江湖州各商会发行的商会票,因流通区域小、时间短、信誉好、收兑比较彻底,且设计颇具地方特色、留存极少,受到钱币收藏者的推崇。  湖州历来属经济较发达的江南富庶地区。在抗战前期,为了抵抗日寇侵略,促进货币正常流通和物资交流顺畅,各地县、镇行用商票较为普遍,在湖属的南浔、菱湖、善琏、荻港和崇德(现桐乡市)都有商会票发现,如善连
期刊
在北京硫璃厂西街,有一家名叫“萃珍斋”的古玩店,它东临久负盛名的荣宝斋,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如果想了解这家古玩店曾经的故事,我们不妨从一份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八月的《北平市政府警察局外二分局户口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入手,看看它能透露哪些历史信息。  萃珍斋于1939年开业,匾额为寿石公题写,第一任经理是黄同文。据《调查表》可知,他时年38岁,是河北深县人。也就是说,1939年黄同
期刊
《七佳儿童故事》卷  一股空气沁人心脾  远乡吹来的风  记忆中的蓝山是何方?  尖顶的教堂和农场是何乡?  那是逝去的乌有乡  平原播撒着阳光  幸福的大路我曾经过往  已无从再走一趟。  上面的诗是《七佳儿童故事》护封所引豪斯曼(A. E. Housman)名诗《施洛普郡少年》句子汉语拙译。  护封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抵被视为儿童文学的黄金岁月;无论文本还是插图都好。写儿童文学的和画儿童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