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不断的推广发展下,教师逐渐开始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因而在教学课堂以学生的学习节奏为主,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却没有掌握课堂主动权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只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数学能力,使他们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为了能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质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平时的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通过学生提问的环节,让教师及时地发现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提问能力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提问能力;课堂教学;初中数学;方法
布鲁巴克提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求知的最好方式就是善于发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同时还要对不会提问的同学进行科学的指导,引起他们提问的兴趣。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探索。
一、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学生在集体环境中的当众表达能力需要良好的环境来引导,也需要不断的鼓励,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不敢提问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课堂的氛围[1]。由于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表,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知识课堂的参与者,而教师也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认为作为教师就要给学生严肃的表现才能让学生听话学习。由于两种思维使得实际教学中课堂比较压抑,因而学生在课堂提问的能力没有充分的发挥。比如:在学习关于圆的知识时,不仅学习圆心、直径、半径、还要记住圆周率π,在初学圆的知识的过程中,尤其在计算中有很多的学生容易忘记π,有的在取π的值时会出错。为此,教师可以针对π的数值用形象的方法来记忆。由于π的值是“3.141592……”,在教学生记忆的时候可以用“山尖一寺一壶酒”来形象记忆,学生可以根据“山尖一寺一壶酒”来联想很多的画面,无论怎样的画面,只要学生能够快速的记忆就好。由此,学生还可以想到更多公式的记忆方法,教师也可以乘次机会让学生寻找更多的公式,谁想到就可以站起来向大家提问。这样在不知不觉间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再循序善诱就能够让学生的提问能力有所提升。
二、构建提问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适时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師应构建良好的提问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而且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引起的悬念或探索活动激起学生的问题欲望,进而形成教学情境。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结合有效问题串创设学生自主提问的情景。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设置有梯度、可延展性的课堂提问,以便给学生连续.广泛的提问空间。每个问题都要留一定的窗口给学生,让学生在解题时,在教师的暗示性语言下能找到题目的漏洞,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自主提问.例如,在教学“变量与函数”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这样一道题:“一个矩形的周长为60,其中一个边长为10,求这个矩形的面积。”启发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认真思索和热烈讨论后提出:“边长还可以取其他的值吗?”“若其中一个边长为15、20、25,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若设面积为S,其中一边长为X,S如何表示?”等等,只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提问时间,给所有想表达的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的提问,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理解和解答问题。让学生从生活情境或数学问题情境中找到数学信息,并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部分或全部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三、制造课题悬念,引发学生的质疑态度
怎样让学生对教师要教的课题内容有质疑呢?教师需要课前准备上花费一些功夫,做足功课的。首先,老师应对学生此阶段学习心理做到基本了解。其实上课学习是天经地义的,但青少年正处于情绪和思想起浮动荡期,对事件有新奇感,但是不持久,受外界刺激影响大。初中数学又是抽象性大的学科。教师在讲堂前,需引用数学界有趣的例子,引起学生听故事的兴趣,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其中。学生会对故事的结果引发探知的需求,此时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穿插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也是很有乐趣的”,产生对下一问题的疑虑,教师借此将知识连贯起来进行讲解。适时询问学生是否有要提问的,及时提问。其次,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入手。课堂教学应传授学习方法与技巧为主,让学生亲自动笔“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实践操作,多些演示性实验课件,按课件排列相关内容,使得有关系的知识构成图片,看起来有立体感,活起来。让学生从美学的视角看数学知识,让看到的数学知识如图画册有艺术美的欣赏性。经常开展学生探讨、交流,提出问题,师生分析讨论,寻取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有成就感,积极思考问题,共找方法,形成良性循环的积极思维。
总之,数学学习就是在不断的探讨中掌握理解其中的内容,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由生疑到质疑,然后解疑的良好心理素质。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积极探索。对于数学学习而言,这种探究意识是基本保障,要想学得好,就必须勤思考,多提问,问题才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通过这些问题,学生找到入门之法,就知道该怎样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杨艳.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06):20.
[2]王德政.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94.
关键词:提问能力;课堂教学;初中数学;方法
布鲁巴克提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求知的最好方式就是善于发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同时还要对不会提问的同学进行科学的指导,引起他们提问的兴趣。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探索。
一、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学生在集体环境中的当众表达能力需要良好的环境来引导,也需要不断的鼓励,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不敢提问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课堂的氛围[1]。由于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表,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知识课堂的参与者,而教师也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认为作为教师就要给学生严肃的表现才能让学生听话学习。由于两种思维使得实际教学中课堂比较压抑,因而学生在课堂提问的能力没有充分的发挥。比如:在学习关于圆的知识时,不仅学习圆心、直径、半径、还要记住圆周率π,在初学圆的知识的过程中,尤其在计算中有很多的学生容易忘记π,有的在取π的值时会出错。为此,教师可以针对π的数值用形象的方法来记忆。由于π的值是“3.141592……”,在教学生记忆的时候可以用“山尖一寺一壶酒”来形象记忆,学生可以根据“山尖一寺一壶酒”来联想很多的画面,无论怎样的画面,只要学生能够快速的记忆就好。由此,学生还可以想到更多公式的记忆方法,教师也可以乘次机会让学生寻找更多的公式,谁想到就可以站起来向大家提问。这样在不知不觉间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再循序善诱就能够让学生的提问能力有所提升。
二、构建提问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适时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師应构建良好的提问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而且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引起的悬念或探索活动激起学生的问题欲望,进而形成教学情境。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结合有效问题串创设学生自主提问的情景。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设置有梯度、可延展性的课堂提问,以便给学生连续.广泛的提问空间。每个问题都要留一定的窗口给学生,让学生在解题时,在教师的暗示性语言下能找到题目的漏洞,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自主提问.例如,在教学“变量与函数”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这样一道题:“一个矩形的周长为60,其中一个边长为10,求这个矩形的面积。”启发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认真思索和热烈讨论后提出:“边长还可以取其他的值吗?”“若其中一个边长为15、20、25,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若设面积为S,其中一边长为X,S如何表示?”等等,只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提问时间,给所有想表达的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的提问,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理解和解答问题。让学生从生活情境或数学问题情境中找到数学信息,并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部分或全部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三、制造课题悬念,引发学生的质疑态度
怎样让学生对教师要教的课题内容有质疑呢?教师需要课前准备上花费一些功夫,做足功课的。首先,老师应对学生此阶段学习心理做到基本了解。其实上课学习是天经地义的,但青少年正处于情绪和思想起浮动荡期,对事件有新奇感,但是不持久,受外界刺激影响大。初中数学又是抽象性大的学科。教师在讲堂前,需引用数学界有趣的例子,引起学生听故事的兴趣,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其中。学生会对故事的结果引发探知的需求,此时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穿插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也是很有乐趣的”,产生对下一问题的疑虑,教师借此将知识连贯起来进行讲解。适时询问学生是否有要提问的,及时提问。其次,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入手。课堂教学应传授学习方法与技巧为主,让学生亲自动笔“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实践操作,多些演示性实验课件,按课件排列相关内容,使得有关系的知识构成图片,看起来有立体感,活起来。让学生从美学的视角看数学知识,让看到的数学知识如图画册有艺术美的欣赏性。经常开展学生探讨、交流,提出问题,师生分析讨论,寻取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有成就感,积极思考问题,共找方法,形成良性循环的积极思维。
总之,数学学习就是在不断的探讨中掌握理解其中的内容,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由生疑到质疑,然后解疑的良好心理素质。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积极探索。对于数学学习而言,这种探究意识是基本保障,要想学得好,就必须勤思考,多提问,问题才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通过这些问题,学生找到入门之法,就知道该怎样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杨艳.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06):20.
[2]王德政.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