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某某公司你知道吧?就是刚被戴尔、惠普、思科十几亿美元抢购的那家。我们的模式和它的一样,现在还没赢利,可将来起码有十几亿人民币的市值。”
“我开了小煤矿,但煤运不出去,上商学院之后受到启发,想搞模式创新,具体讲就是想在铁路边上搞个煤炭物流开发区,建一个大的物流和信息流平台,把分散的煤炭集中在我这个园区,这样和铁路要运力可能更有力量。”
“我们主要看模式好的公司,最好是美国有成功样板,中国需求也已经成熟。技术公司?是不是真有市场还得漫长等待,技术变革快,风险也大,我们一般不怎么看。”
——这样的话这样的场景,《创业家》杂志及创始人俱乐部的同事们,两年来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见到。是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创业、投资界最通用的话语符号,成了进入圈子的身份证甚至通行证。“模式”如同当年的“主义”,流行于各种创业大赛、创业励志节目、论坛的“街头”式秀场,慎重如VC圈、商学院的会议谈判“密室”也离不了它;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会说,百亿千亿级的商业大佬也会说。
两年前,《创业家》杂志曾经在创刊号刊出过一篇文章《警惕!商业模式狂热症》,指出过这种病症的危害:盲目乐观,认为一切问题的根源是商业模式;迫切希望一夜成名,不练基本功,忽略细节管理;轻视产品质量,不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第一目标;向投资人兜售商业模式,为了上市而上市。两年过去了,狂热不减,流行不衰。
天使投资人雷军在新浪微博上说:“和创业者交流,我最怕听到‘云计算平台’、‘知识管理’和‘数据挖掘’等这些高深的名词。”我同意他的看法,并且补充一怕:我现在最旧的是听创业者谈模式。听到别人滔滔不绝谈自己的模式,我总忍不住会打断他问两个问题:一、你说的这个模式你自己开始运营没有,市场怎么样?二、你这个模式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听创业者谈自己的产品,尤其是谈自己产品背后的技术。
一、新技术带来新模式。建立在新技术上的新模式,才是真正的创新,才有生命力。尽管现在技术好像已经成了通用件,可以买来、可以被授权、可以外包、可以偷、可以挖CTO,但据我的观察,每一种革命性的商业模式出现,其实都是一种关键技术突破的结果。《创业者——全世界最成功的技术公司初创故事》一书访谈了美国APPLE、YAHOO!、GMAIL等32家技术创业公司创始人,你发现,他们讲了很多技术发明、产品调试和需求方面的事情,却很少谈到模式。为什么中国互联网界模仿盛行创新不足?根本上还是大家重模式轻技术,真正搞技术、有技术的公司太少,大家都没根底,只好谈模式拼融资拼市场。
二、技术派基本是务实派。模式是可以谈的,技术却必须是做的。模式派往往高调,因为需要做大梦画大饼融大资:技术派天然低调,因为做技术的必须拿真东西说话,需要埋头钻研打磨很多年。华为、比亚迪这样的技术派大公司的创始人,给年轻一代的创业者做出了好的表率,可惜现在创业界太过浮躁,想速成想出名的多。
“技术—产品—模式”,而不是“模式—产品—技术”——我心里是这样给创新者排序的。套用胡适先生的话,少谈些模式,多谈点技术吧。
“我开了小煤矿,但煤运不出去,上商学院之后受到启发,想搞模式创新,具体讲就是想在铁路边上搞个煤炭物流开发区,建一个大的物流和信息流平台,把分散的煤炭集中在我这个园区,这样和铁路要运力可能更有力量。”
“我们主要看模式好的公司,最好是美国有成功样板,中国需求也已经成熟。技术公司?是不是真有市场还得漫长等待,技术变革快,风险也大,我们一般不怎么看。”
——这样的话这样的场景,《创业家》杂志及创始人俱乐部的同事们,两年来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见到。是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创业、投资界最通用的话语符号,成了进入圈子的身份证甚至通行证。“模式”如同当年的“主义”,流行于各种创业大赛、创业励志节目、论坛的“街头”式秀场,慎重如VC圈、商学院的会议谈判“密室”也离不了它;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会说,百亿千亿级的商业大佬也会说。
两年前,《创业家》杂志曾经在创刊号刊出过一篇文章《警惕!商业模式狂热症》,指出过这种病症的危害:盲目乐观,认为一切问题的根源是商业模式;迫切希望一夜成名,不练基本功,忽略细节管理;轻视产品质量,不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第一目标;向投资人兜售商业模式,为了上市而上市。两年过去了,狂热不减,流行不衰。
天使投资人雷军在新浪微博上说:“和创业者交流,我最怕听到‘云计算平台’、‘知识管理’和‘数据挖掘’等这些高深的名词。”我同意他的看法,并且补充一怕:我现在最旧的是听创业者谈模式。听到别人滔滔不绝谈自己的模式,我总忍不住会打断他问两个问题:一、你说的这个模式你自己开始运营没有,市场怎么样?二、你这个模式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听创业者谈自己的产品,尤其是谈自己产品背后的技术。
一、新技术带来新模式。建立在新技术上的新模式,才是真正的创新,才有生命力。尽管现在技术好像已经成了通用件,可以买来、可以被授权、可以外包、可以偷、可以挖CTO,但据我的观察,每一种革命性的商业模式出现,其实都是一种关键技术突破的结果。《创业者——全世界最成功的技术公司初创故事》一书访谈了美国APPLE、YAHOO!、GMAIL等32家技术创业公司创始人,你发现,他们讲了很多技术发明、产品调试和需求方面的事情,却很少谈到模式。为什么中国互联网界模仿盛行创新不足?根本上还是大家重模式轻技术,真正搞技术、有技术的公司太少,大家都没根底,只好谈模式拼融资拼市场。
二、技术派基本是务实派。模式是可以谈的,技术却必须是做的。模式派往往高调,因为需要做大梦画大饼融大资:技术派天然低调,因为做技术的必须拿真东西说话,需要埋头钻研打磨很多年。华为、比亚迪这样的技术派大公司的创始人,给年轻一代的创业者做出了好的表率,可惜现在创业界太过浮躁,想速成想出名的多。
“技术—产品—模式”,而不是“模式—产品—技术”——我心里是这样给创新者排序的。套用胡适先生的话,少谈些模式,多谈点技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