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的三首诗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反思色彩,借助外在场景的契机,找寻个人的心灵甬道,表达对于自我存在与社会关系的深入感受和思考。
沈健作为诗坛老将,这首《离开》却带有鲜明的青春气息。随着一系列传统意象的铺排,加之悠长低徊的语调,一种古典的自恋跃然纸上。没读到结尾之前,险些认为它是首俗套的抒情诗,诗人在末尾袒露对情爱细腻的理性思考后,整首诗的意蕴峰回路转。这首诗可看作是对沈尹默《月夜》和舒婷《致橡树》中体现的情爱独立精神的一脉相承。
整首诗以“我要”的主动句式开头,虚构离别场景。抒情主人公看似柔弱,却有着强大的意志。情感表达深入细腻,却又保持节制,诗人尽力营造出一种审慎、内敛的氛围。“我”要离开的世界和到达的地方,并不是此在和彼岸,而是离开个人边界模糊的情感世界,重建自我边界的心灵空间,属于漩涡与火焰中的自救,既是对于无上情爱理想的追寻,也是对于自我的保护。诗人强调,让爱归于宁静,保持足够反省,才能真正感受爱神的馈赠。“我”的离别源于对至高无上之美的追寻:“我要选择在一本书里/结束我的生命,在那无边的美的念想中/我要安静得像一幅插图”。“我”的情爱应如随物赋型之水,从不依赖的树,独立自在的月,尽管陪你游戏,落有雪花,被你赞美:“我要选择在你眸子里宁静地睡去/我要选择像一片你童年戏过的水/或者落上第一片雪花的树/我要选择像你无数次赞美过的”。从另一种角度解读,这些句子也在潜意识里暴露了“我”渴望霸占恋人身体、空间和历史的潜意识,展露了无节制的炙热情感带来的侵略性。
“我”在结尾中重回离别现场,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向读者揭示,离别对于“我”究竟意味着什么。诗人用了几个主要意象:重返清澈的湖泊,一棵葱绿的古树。两组象征关系:一本书和欣赏他的眼睛的守望,嘴唇和一孔笛音的共振。并以此来表达“我”的认识:要想让情感重回葱翠,重返清澈,以至无间合一,就要保持自我而守望欣赏,彼此理解而共振和鸣。
作为诗歌素材,火车是一个极易激荡心中沟壑的意象,大地之上的自在幽灵,自远方来,稍作停留,便走向远方,不知所踪,大地也抓不住它的影子。作为女性诗人,南子在《火车》中直觉敏锐细密,直观感受和火车意象合一,表达得入木三分。一开篇,她就能牢牢抓住火车的影子,抓住它的声音:“有着阵阵弯曲/一半埋在土里/另一半被暮晚的寒风吹送”。声音一半潜入土里,埋葬亡灵的大地,低徊浑浊,另一半随风远啸,孤独阵阵凉。这首诗中有一句颇有意思:“澄澈的棺木”。棺木向来是凝重的,这种象征让火车带有死亡意味,但澄澈一词让死亡透明而富有灵性。火车作为无始无终的意象,向来不只是空间存在物,它连通往昔与未来,孤独自在,与岁月周旋,厚重自如:“吹来的风中有一些放弃/一切又都是新的”。在其面前,人的渺小和卑微构成了失败者形象。最后,女诗人的“仿佛它正和多年后的自己相遇”,可理解为期望和自我认同。在这个世界中遗世而独立,广阔而自在。
姚风的诗歌节奏轻快,用词典雅,主题却常常充满对自身、社会和文化的反省与质疑,其诗可称之为质疑之诗,具有一种天然的思想深度。这首《苍老》很容易让人想到韩东的《你见过大海》,但主题相距甚远。姚风不仅对文化进行反思,还对成人角色进行质疑。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大海,诗中的“我”对大海充满想象,女儿则在直觉上对大海充满兴奋。对于自我的成长:“而我,一个已在恐惧中学习半生的人”。姚风在此刻予以否定,他抓住刹那的灵动,对文明的灵性遮蔽和自我的心灵遮蔽进行反思。对于大海的文化命名,对于它的后天恐惧,我们在如此广阔敞亮的空间里幽闭而不自知。诗人的视角在末尾重新落到大海之上,充满了无奈乃至悲凉的感觉:“大海波平如镜/折射的光芒都是苍苍白发”。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沈健作为诗坛老将,这首《离开》却带有鲜明的青春气息。随着一系列传统意象的铺排,加之悠长低徊的语调,一种古典的自恋跃然纸上。没读到结尾之前,险些认为它是首俗套的抒情诗,诗人在末尾袒露对情爱细腻的理性思考后,整首诗的意蕴峰回路转。这首诗可看作是对沈尹默《月夜》和舒婷《致橡树》中体现的情爱独立精神的一脉相承。
整首诗以“我要”的主动句式开头,虚构离别场景。抒情主人公看似柔弱,却有着强大的意志。情感表达深入细腻,却又保持节制,诗人尽力营造出一种审慎、内敛的氛围。“我”要离开的世界和到达的地方,并不是此在和彼岸,而是离开个人边界模糊的情感世界,重建自我边界的心灵空间,属于漩涡与火焰中的自救,既是对于无上情爱理想的追寻,也是对于自我的保护。诗人强调,让爱归于宁静,保持足够反省,才能真正感受爱神的馈赠。“我”的离别源于对至高无上之美的追寻:“我要选择在一本书里/结束我的生命,在那无边的美的念想中/我要安静得像一幅插图”。“我”的情爱应如随物赋型之水,从不依赖的树,独立自在的月,尽管陪你游戏,落有雪花,被你赞美:“我要选择在你眸子里宁静地睡去/我要选择像一片你童年戏过的水/或者落上第一片雪花的树/我要选择像你无数次赞美过的”。从另一种角度解读,这些句子也在潜意识里暴露了“我”渴望霸占恋人身体、空间和历史的潜意识,展露了无节制的炙热情感带来的侵略性。
“我”在结尾中重回离别现场,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向读者揭示,离别对于“我”究竟意味着什么。诗人用了几个主要意象:重返清澈的湖泊,一棵葱绿的古树。两组象征关系:一本书和欣赏他的眼睛的守望,嘴唇和一孔笛音的共振。并以此来表达“我”的认识:要想让情感重回葱翠,重返清澈,以至无间合一,就要保持自我而守望欣赏,彼此理解而共振和鸣。
作为诗歌素材,火车是一个极易激荡心中沟壑的意象,大地之上的自在幽灵,自远方来,稍作停留,便走向远方,不知所踪,大地也抓不住它的影子。作为女性诗人,南子在《火车》中直觉敏锐细密,直观感受和火车意象合一,表达得入木三分。一开篇,她就能牢牢抓住火车的影子,抓住它的声音:“有着阵阵弯曲/一半埋在土里/另一半被暮晚的寒风吹送”。声音一半潜入土里,埋葬亡灵的大地,低徊浑浊,另一半随风远啸,孤独阵阵凉。这首诗中有一句颇有意思:“澄澈的棺木”。棺木向来是凝重的,这种象征让火车带有死亡意味,但澄澈一词让死亡透明而富有灵性。火车作为无始无终的意象,向来不只是空间存在物,它连通往昔与未来,孤独自在,与岁月周旋,厚重自如:“吹来的风中有一些放弃/一切又都是新的”。在其面前,人的渺小和卑微构成了失败者形象。最后,女诗人的“仿佛它正和多年后的自己相遇”,可理解为期望和自我认同。在这个世界中遗世而独立,广阔而自在。
姚风的诗歌节奏轻快,用词典雅,主题却常常充满对自身、社会和文化的反省与质疑,其诗可称之为质疑之诗,具有一种天然的思想深度。这首《苍老》很容易让人想到韩东的《你见过大海》,但主题相距甚远。姚风不仅对文化进行反思,还对成人角色进行质疑。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大海,诗中的“我”对大海充满想象,女儿则在直觉上对大海充满兴奋。对于自我的成长:“而我,一个已在恐惧中学习半生的人”。姚风在此刻予以否定,他抓住刹那的灵动,对文明的灵性遮蔽和自我的心灵遮蔽进行反思。对于大海的文化命名,对于它的后天恐惧,我们在如此广阔敞亮的空间里幽闭而不自知。诗人的视角在末尾重新落到大海之上,充满了无奈乃至悲凉的感觉:“大海波平如镜/折射的光芒都是苍苍白发”。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