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常见的心理行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和行为方式,是教育活动中重要的实施、研究内容。本文以中职生心理抑郁案例为视角,分析了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然后从行为干预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行为;心理干预;策略
一、案例呈现
【案例1】当幸福来敲门
S同学自小与爷爷奶奶长大,父母亲一直在江苏某开发区开超市,一年回一趟家或是把S同学接到江苏去过年。S同学与父母亲的关系一直不亲密,爷爷奶奶沟通有代沟,加上自身性格内向,知心的朋友极少,生活单调而孤单。2015年春节后,S同学的父母亲关掉了外地的超市,回丽水了。由于一时未找到合适的店面重新开张,于是在家休息,双休日则会烧各种好吃的给S同学,还组织全家一起出去旅行。
本应专属的幸福在久违后突然降临,使S同学快速接受后又开始患得患失,“爸爸妈妈以后老去,我该怎么办?”“他们不再在丽水,我一个人该怎么办?”这样的想法整天充斥在她的脑海里,不停地追问自己,她非常苦恼以致头疼。心理郁积越来越严重,两个月下来,头疼得厉害,11月份在课间,S同学昏厥了。后经父母亲带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抑郁症。
【案例2】拿什么来报答你,亲爱的妈妈
Z同学家住碧湖镇,父亲自Z同学小学开始就在家游手好闲,不务事事。母亲一个人既要主内又要主外,常年的劳累让她疲惫不堪。妈妈微薄的收入撑起一个家,Z同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与父亲的关系也越来越疏离。为了帮助妈妈,自小Z同学就帮助妈妈干家务活,但他的懂事并未能触及他的父亲。Z同学在心里暗暗发誓,他要努力赚钱,撑起这个家,让妈妈不再那么辛苦。可是,成长的过程有点漫长,初中毕业本想外出打工的他,由于妈妈的坚持,来到职高继续求学。
2015年暑假,Z同学参加了社会实践,做了一份送外卖的工作。风吹日晒、走街串巷地送外卖,一个月下来收入才1600元。这给了Z同学一个很大的打击,“这么努力地工作才收到这点钱,以后自己毕业了该怎么办?”“以后妈妈老了,该怎么养活她和自己?”“我报答不了母亲的这份养育之恩,我该怎么办?”对未来的有心忡忡,让Z同学情绪激动,思想不稳定,产生了活着没有意义的想法。
二、案例解析
以上两则案例,学生呈现出来的心理障碍各有不同,但相同问题是学生出现了与父母情感处理的难解。
(一)情感上受到过一定程度的打击。这主要来源于家庭的不良影响。留守、家庭不美满等外界环境,使家庭原有的稳定人际关系被打破,缺失家庭的关怀,对于学生的早期心理发展影响颇大,易形成内向性格。同时,更使得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不会主动地寻求帮助,而是长期积累在内心深处,导致他不良身心发展。
(二)心理防御的过分表现。心理防御机制表现之一就是压抑。一些本应释放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被压抑,这种被压抑的情绪并不会消失,仍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寻求满足。在这种情形下,胡思乱想,杞人忧天;甚至严重的就像S同学那样转化为抑郁。
(三)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存在偏差,进而产生不良认知情感,并且在这种情感意志的左右下去行使一些不合常理或不正当的事情。
三、心理辅导策略ABC
班主任的工作是充满挑战性的,因为它面对的是几十颗无瑕、纯真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根据S、Z同学的实际情况,作为班主任要及时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A.缓解情绪,建立彼此信任感
(一)师生闲话家常,营造轻松谈话氛围
师生谈话可以很多种,但真正让谈话取得效果,教师应改变管理者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尤其是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让学生真正能敞开心扉,并不是一次两次谈话就能解决的。案例中的S同学情况较严重,已经出现了身体病症,在医院医生的治疗下,我辅之以谈话。刚开始找她的时候,她不愿意说,总说我没什么。为了消除她的顾虑,我告诉她你有什么心里话,你可以讲,我会替你保密,以取得她的信任。当然她还是将信将疑。她开口说了,但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是东扯西扯,这是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似谈话主要是让她能敞开说,获得一个释放的空间。随着谈话的次数增加,她在谈话过程中越来越真情流露,显得比较激动,我也察觉她看问题的方法与一般学生有很大不同。
(二)尝试换位思考,挖掘个人闪光点
随着彼此信任关系的逐步建立,S、Z同学在课余时间看到我会主动和我打招呼,也会来找我唠嗑。话题也渐渐多了起来,他们会给我讲一些班级里同学有趣的事,也会告诉谁谁偷偷吃零食等等,也会和我交流一些自己看问题的方法。我也在潜移默化中,教他们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在自己的死胡同里钻牛角尖。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S、Z同学家人沟通极少,由于成绩不突出,得到家长、教师的表扬可想而知。赏识教育的缺乏,使他们自我认同感极低。为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S同学性格内向,上课极安静,我就设定每周能举手发言一次,就给予加分奖励;Z同学独善其身,班级事务不关心,我就设定他管理多媒体、帮助文娱委员策划班级活动等,参与就给予加分奖励。不高的要求设立,让他们能克服心理障碍极易完成,沉积沙泥中的金子得到发光,成功感助力心态调节。
B.体验生活,融入集体大家庭
随着与S、Z同学的交往深入,发现他们的性格渐渐开朗起来,不再独自沉闷,冥思苦想,但还是缺乏一种力量支持他们。针对他们各自的情况,我各自推荐他们看了一门励志的书,S同学看《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高原),Z同学看《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刘同)的作品,体验他人的人生,照亮自己前行的路。“拥有强大的内心,从此在也没有困难可以阻止你,再也没有人伤害你!”“孤独不是失败,它是自己与自己对话最好的时光,愿你比别人更不怕一个人独处,愿日后谈起时你会被自己感动。”这样的文字,这样温暖人心的语言还有很多,文字的力量触动着年轻心的萌发。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心理缓解,他们已经能够和班级一些同学交往,但话还不是很多。人际交往也是一场马拉松,我继续引导他们改变自我,参加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我安排班级内几个同学,主动和他们交往并在一起玩,刚开始他有些不习惯,慢慢地能走出教室到操场上聊天、打球。2015年的元旦文艺汇演中,S同学参与到班级集体舞蹈《且吟春雨》的表演中,感受到了同学的情谊,共同抠动作舞步成行的快乐。Z同学则在平安夜当了一个快乐的圣诞老爷爷,穿着节日的圣诞服给同学们派发礼物。原有的孤独、离群之感随风而逝。
C.跟踪辅导,保持人生好心态
态度就像磁铁,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抑或是负面,我们都受到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轮子一般,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要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必须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只有心态正,人生才会充满阳光。S、Z同学的进步明显,如何让他们的心中一直有一米阳光的照射呢?除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S、Z同学的辅导,我继续跟踪反馈,巩固前期的成果。
在S同学情况已有很大改变的情况下,我的疏导工作重点放到行为规范方面,与S同学的家长联系,要求父母给予关心和鼓励适度,引导她能独立面对生活。多带她进行户外活动,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使其性格开朗,将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目前,Z同学抑郁症的主要特征都消失了,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没有明显的人格缺陷。Z同学则重点通过移情来解决他的胡思乱想,着力于五项技能的提高,将学习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通过丰富忙碌的生活来代替胡思乱想,技能提升加强了他对专业的认可,对前途多了一份清晰。同时,引导Z同学多与父亲沟通交流,作为父母亲的粘合剂,拉拢父母亲的关系,让家庭温馨起来,让父亲能够担当起来。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中一株小小的野百合,在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班主任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的人生准则浸润到学生的行为养成和心态调节中,那么学生心田上的百合花将浓情盛开。
【参考文献】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姚晓红.中职校学生厌学心理探究及其矫正[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10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行为;心理干预;策略
一、案例呈现
【案例1】当幸福来敲门
S同学自小与爷爷奶奶长大,父母亲一直在江苏某开发区开超市,一年回一趟家或是把S同学接到江苏去过年。S同学与父母亲的关系一直不亲密,爷爷奶奶沟通有代沟,加上自身性格内向,知心的朋友极少,生活单调而孤单。2015年春节后,S同学的父母亲关掉了外地的超市,回丽水了。由于一时未找到合适的店面重新开张,于是在家休息,双休日则会烧各种好吃的给S同学,还组织全家一起出去旅行。
本应专属的幸福在久违后突然降临,使S同学快速接受后又开始患得患失,“爸爸妈妈以后老去,我该怎么办?”“他们不再在丽水,我一个人该怎么办?”这样的想法整天充斥在她的脑海里,不停地追问自己,她非常苦恼以致头疼。心理郁积越来越严重,两个月下来,头疼得厉害,11月份在课间,S同学昏厥了。后经父母亲带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抑郁症。
【案例2】拿什么来报答你,亲爱的妈妈
Z同学家住碧湖镇,父亲自Z同学小学开始就在家游手好闲,不务事事。母亲一个人既要主内又要主外,常年的劳累让她疲惫不堪。妈妈微薄的收入撑起一个家,Z同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与父亲的关系也越来越疏离。为了帮助妈妈,自小Z同学就帮助妈妈干家务活,但他的懂事并未能触及他的父亲。Z同学在心里暗暗发誓,他要努力赚钱,撑起这个家,让妈妈不再那么辛苦。可是,成长的过程有点漫长,初中毕业本想外出打工的他,由于妈妈的坚持,来到职高继续求学。
2015年暑假,Z同学参加了社会实践,做了一份送外卖的工作。风吹日晒、走街串巷地送外卖,一个月下来收入才1600元。这给了Z同学一个很大的打击,“这么努力地工作才收到这点钱,以后自己毕业了该怎么办?”“以后妈妈老了,该怎么养活她和自己?”“我报答不了母亲的这份养育之恩,我该怎么办?”对未来的有心忡忡,让Z同学情绪激动,思想不稳定,产生了活着没有意义的想法。
二、案例解析
以上两则案例,学生呈现出来的心理障碍各有不同,但相同问题是学生出现了与父母情感处理的难解。
(一)情感上受到过一定程度的打击。这主要来源于家庭的不良影响。留守、家庭不美满等外界环境,使家庭原有的稳定人际关系被打破,缺失家庭的关怀,对于学生的早期心理发展影响颇大,易形成内向性格。同时,更使得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不会主动地寻求帮助,而是长期积累在内心深处,导致他不良身心发展。
(二)心理防御的过分表现。心理防御机制表现之一就是压抑。一些本应释放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被压抑,这种被压抑的情绪并不会消失,仍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寻求满足。在这种情形下,胡思乱想,杞人忧天;甚至严重的就像S同学那样转化为抑郁。
(三)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存在偏差,进而产生不良认知情感,并且在这种情感意志的左右下去行使一些不合常理或不正当的事情。
三、心理辅导策略ABC
班主任的工作是充满挑战性的,因为它面对的是几十颗无瑕、纯真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根据S、Z同学的实际情况,作为班主任要及时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A.缓解情绪,建立彼此信任感
(一)师生闲话家常,营造轻松谈话氛围
师生谈话可以很多种,但真正让谈话取得效果,教师应改变管理者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尤其是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让学生真正能敞开心扉,并不是一次两次谈话就能解决的。案例中的S同学情况较严重,已经出现了身体病症,在医院医生的治疗下,我辅之以谈话。刚开始找她的时候,她不愿意说,总说我没什么。为了消除她的顾虑,我告诉她你有什么心里话,你可以讲,我会替你保密,以取得她的信任。当然她还是将信将疑。她开口说了,但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是东扯西扯,这是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似谈话主要是让她能敞开说,获得一个释放的空间。随着谈话的次数增加,她在谈话过程中越来越真情流露,显得比较激动,我也察觉她看问题的方法与一般学生有很大不同。
(二)尝试换位思考,挖掘个人闪光点
随着彼此信任关系的逐步建立,S、Z同学在课余时间看到我会主动和我打招呼,也会来找我唠嗑。话题也渐渐多了起来,他们会给我讲一些班级里同学有趣的事,也会告诉谁谁偷偷吃零食等等,也会和我交流一些自己看问题的方法。我也在潜移默化中,教他们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在自己的死胡同里钻牛角尖。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S、Z同学家人沟通极少,由于成绩不突出,得到家长、教师的表扬可想而知。赏识教育的缺乏,使他们自我认同感极低。为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S同学性格内向,上课极安静,我就设定每周能举手发言一次,就给予加分奖励;Z同学独善其身,班级事务不关心,我就设定他管理多媒体、帮助文娱委员策划班级活动等,参与就给予加分奖励。不高的要求设立,让他们能克服心理障碍极易完成,沉积沙泥中的金子得到发光,成功感助力心态调节。
B.体验生活,融入集体大家庭
随着与S、Z同学的交往深入,发现他们的性格渐渐开朗起来,不再独自沉闷,冥思苦想,但还是缺乏一种力量支持他们。针对他们各自的情况,我各自推荐他们看了一门励志的书,S同学看《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高原),Z同学看《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刘同)的作品,体验他人的人生,照亮自己前行的路。“拥有强大的内心,从此在也没有困难可以阻止你,再也没有人伤害你!”“孤独不是失败,它是自己与自己对话最好的时光,愿你比别人更不怕一个人独处,愿日后谈起时你会被自己感动。”这样的文字,这样温暖人心的语言还有很多,文字的力量触动着年轻心的萌发。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心理缓解,他们已经能够和班级一些同学交往,但话还不是很多。人际交往也是一场马拉松,我继续引导他们改变自我,参加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我安排班级内几个同学,主动和他们交往并在一起玩,刚开始他有些不习惯,慢慢地能走出教室到操场上聊天、打球。2015年的元旦文艺汇演中,S同学参与到班级集体舞蹈《且吟春雨》的表演中,感受到了同学的情谊,共同抠动作舞步成行的快乐。Z同学则在平安夜当了一个快乐的圣诞老爷爷,穿着节日的圣诞服给同学们派发礼物。原有的孤独、离群之感随风而逝。
C.跟踪辅导,保持人生好心态
态度就像磁铁,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抑或是负面,我们都受到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轮子一般,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要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必须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只有心态正,人生才会充满阳光。S、Z同学的进步明显,如何让他们的心中一直有一米阳光的照射呢?除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S、Z同学的辅导,我继续跟踪反馈,巩固前期的成果。
在S同学情况已有很大改变的情况下,我的疏导工作重点放到行为规范方面,与S同学的家长联系,要求父母给予关心和鼓励适度,引导她能独立面对生活。多带她进行户外活动,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使其性格开朗,将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目前,Z同学抑郁症的主要特征都消失了,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没有明显的人格缺陷。Z同学则重点通过移情来解决他的胡思乱想,着力于五项技能的提高,将学习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通过丰富忙碌的生活来代替胡思乱想,技能提升加强了他对专业的认可,对前途多了一份清晰。同时,引导Z同学多与父亲沟通交流,作为父母亲的粘合剂,拉拢父母亲的关系,让家庭温馨起来,让父亲能够担当起来。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中一株小小的野百合,在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班主任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的人生准则浸润到学生的行为养成和心态调节中,那么学生心田上的百合花将浓情盛开。
【参考文献】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姚晓红.中职校学生厌学心理探究及其矫正[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