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f3440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浪的冲击,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编写者面临的问题,更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一谈笔者的拙见。
  
  一、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科学把握教材,利用课本资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最基本的依据,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注重的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了教材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思想。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充实教材资源。小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他们富有个性化的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二、联系生活,创建环境资源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要求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的同时,更应使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我们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
  2、追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经济的发展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现在使用的教科书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注意挖掘课文中生活化的课程资源。
  (1)把课堂融入社会。 与大自然相比,社会更丰富、更复杂、更生动。社会生活是写作更重要的源泉。我们虽然无法把社会搬进课堂,40分钟也很难再现丰富的生活画卷,但我们可以把课堂融入社会。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三条渠道:一是想象式。 想象式可由老师或学生提供一个情景或事情的开端,由大家来设想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二是辩论式。可以提出一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疑难问题展开辩论或讨论。如对 “上网的利与弊” 、“自由与纪律”等展开辩论,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见,这正反映了社会上不同人群的不同认识。三是实用式。丰富的社会生活对作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提出的要求,也是课堂作文融入社会的一个渠道。
  (2)让艺术再现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它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也更生动。 在语文课堂上用艺术来再现生活情境,是课堂语文生活化的一条捷径。在40分钟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唱一支歌、观一幅画、演一场戏、看一个电视片段,来启发引导学生,激起学习语文的欲望,创造新的作品。
  (3)创设多彩的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的情感,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渗透, 整合学科资源
  
  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独立、缺乏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处处留心皆语文;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强调学科的整合。如何把学生的课本世界融会贯通,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系,成了我们课程资源开发的又一个切入点。在教学中,音乐、美术、科学、数学等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四、组织实践,开发地域资源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乡土文化中开发课程资源。乡土文化朴实、生动,富有人情味儿,处处洋溢着 “真善美” 的气息。乡土文化包括本土的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曲艺文化、 社交礼仪文化、婚丧庆典文化等,这些将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
  2、在地方自然环境中开发课程资源。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时,既可以利用物产丰富和山川秀美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又可以利用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和对动物的乱捕滥杀以及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等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
  3、在游览名胜古迹中开发课程资源。我们可以通过“游名胜、玩语文”的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程必须既植根于现实,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各种有用的语文课程资源,才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也将促进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他文献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的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验创新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创新,并通过教师的质疑、情境的创设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将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明显提高。  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改变实验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动
期刊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我们要用开放的、主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体现应用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会学、会用数学的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内容,
期刊
一、忌含糊应对,重真情激励    课堂中,教师面对学生的发言,不假思索,无所用心,或以含糊不清的“哦”、“嗯”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发言,或者只会一个个点将,漠视学生的发言内容,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如《妈妈,我想对你说》的写作课上,一位教师的表现是: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  生1:妈妈,我总是惹你生气,我们总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女儿总想找机会向你道歉,却总说不出口。  师:嗯。谁再来
期刊
天晴,阳光满地,我独坐教室一隅,闻着校园里沁人心脾的花草香,听着远处蓝天上吹响的鸽哨,瞧着孩子们嬉笑着的调皮可爱的小模样,手捧“问题儿童”的选题,脑际片刻的飘渺之后,一切的一切,听其自然,倾泻而出,如松间明月朗朗的照,如石上清泉汩汩的流,仿佛一句句遥远的诗句来到我心间……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个体取向,主要是培养“健康的自我”。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
期刊
幼儿的手工活动与绘画活动一样,都是审美创新活动,只是手工表现美的形式不一样。手工活动是幼儿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的工具材料,表现自己的审美感受。对于手工活动,我们应该怎样去组织才能将幼儿的积极情绪贯穿进去,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让手工活动开展得更顺利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阅读了相关的文章,如《手工活动的课前准备》、《让积极情绪贯穿于手工活动》、《给孩子一个创造的空间》,试着将这些文章提出的要求综合
期刊
创建高效课堂,是现今教育界现潜心研究的热门话题。那么如何才能创建出高效课堂呢?下面就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谈谈笔者的拙见。  一、引导学生多向思维。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它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不但能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一,每解答一道应
期刊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尝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主要面对的是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逐步从传统和封闭走向开放,打开教学之门,使教学融入生活,是实现课程改革新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教学内容开放,使课堂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    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特征,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回归
期刊
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其受益终身。下面就谈谈我培养一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几点做法。    一、以看促说,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阅读教学对一年级学生而言,除兴趣外,则完全在于阅读时有排除干扰、专心致志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不懈地设法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儿童的思维
期刊
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行知先生这平实的叙述,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教学的一系列活动,对我们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十年来的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乃至于我们江苏省大刀阔斧地实施的规范办学的一系列举措,无一不使我们深切地感到教学生学的重要。笔者从事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总是在奋力拼搏中,总是在积极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