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蟹界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高爽,蟹脚痒。”这话不假。那日,我和影友老刘各骑了一辆摩托车在莽莽苇荡中穿行,竟然误打误撞地闯入“蟹界”,让我们吃了不小的苦头。
  虽然已是中秋,但密匝的芦苇把风都堵在了外面。晌午的阳光洒在人的身上仍如同儿时在麦花秸垛上玩耍,浑身刺痒。我们在苇海里的羊肠小道上七扭八歪地行驶着,道路越深越窄,不时有苇叶刮划胳膊。这时,前面的老刘突然关闭油门儿,对我说:“快下来。”
  我问:“咋了?”
  “快来,全是河蟹。”老刘一边冲我招手一边猫腰瞪着小眼睛看。
  我看见在一米宽的小道上趴了黑压压一层河蟹,根本看不到尽头。它们发现了我们,开始鼓囊鼓囊的有些慌乱。我们只好推着车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这些家伙们就呼噜呼噜地往两边的草坑里滚,就跟一群企鹅扑通扑通地扎猛子似的。有的随着我俩的脚步哧溜哧溜地往前爬,就像在草原里赶着羊群走路。走着走着,突然一只足有七八两的大蟹立了起来,转过身张开两只铁钳子般毛茸茸的大爪子,耀武扬威地横在了路当间儿,看样子要挡我们的去路。就在它立起身的一刹那,“噌噌噌”,又立起四五只来,各个张牙舞爪,凶神恶煞。我的心一颤,更加毛骨悚然,赶紧收住脚步。老刘没有留意到眼前的一幕,还在往前走。我担心这些家伙抓坏老刘的腿脚,刚要出声制止他,就见这些家伙又趴下身子哧溜哧溜地往前爬,刚爬出几步远就又“噌”的一下立了起来。这时,老刘也被吓了一跳。我料定那只先立起来的一定是个首领、蟹王啥的,而随后立起来的那几只可能是他的保镖或身边的战将。看来我们是闯进了蟹的领地,这些家伙一定是对陌生人的侵入感觉到了生命的威胁。它们若是起来反抗怎么办?我下意识地思索这件事。如果单兵作战,它们肯定不是对手,但这成千上万只河蟹一旦群起而攻之,那可就糟了,恐怕用不了几个时辰就会把我们抓成碎肉吃掉。想到此,我激灵打了個冷战,示意老刘赶快掉转车头,寻条大路走。
  我们刚掉转车头,看到本来已经滚到坑里的又爬上岸来,身后那只“首领”见我们要逃,也带着那群家伙向我们逼来。这回,我们前后左右都是黑压压的了,眼看就要被包饺子。我们不敢怠慢,匆忙发动摩托,猛一加油冲出重围,只听车轮下尽是扑哧扑哧的声响,也不知被我们的车轮碾碎了多少只河蟹,一溜蟹子的颜色。
  这片苇海,原是渤海湾的退海地,沟渠如毛细血管般编织铺展,且与渤海相连。河蟹属于“海里生河里长”的两河水生物,每年的八九月份是河蟹的产卵期,它们就会到大海中“坐月子”,待到来年开春再带着子孙们顺着潮水洄游到坑塘沼泽的淡水里生活。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河蟹多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迎着海潮用筛子一抄就能抄上半筛子豆蟹(蟹苗)。农历八月十五是河蟹最肥的时节,当地的农民习惯晚上提着马灯照蟹,只要把灯放在坑边或田间的小路上,一会儿,又大又肥的河蟹就会朝着灯光爬过来,不出三个时辰就能抓一麻袋。河蟹体圆,色青,比海蟹略小,肉质香腻,可以蒸着吃,可以浸入盐水和米酒中发酵成醉蟹食之,柔腻似凝脂,鲜美绵长,是冀东一带的名贵佳肴。
  我们耗费了一个多小时才钻出了芦苇荡,长长地舒了口气。路边上,见一看泊老者正在他的苇草屋前晒干鱼,我们上前述说了刚才的经历。
  老人上下打量了我们一番,嘿嘿地笑道:“那是三个村联合养殖的河蟹,是个自然放养地带,比在池塘里养的蟹要大得很、肥得很、香得很呢!”老人顿了顿,叹道:“唉!就是不好集中抓它,人去少了兴许被它们抓了呢!”说完,老人诡秘地嘿嘿一笑。
  听了老人的话,我和老刘都庆幸跑得快才没有被抓,成为俘虏,否则就闹出了大笑话。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索面,用手工拉成晾干的素面,也叫纱面。  浙江省瑞安市平阳坑镇南山村是闻名遐迩的“索面村”,南山索面,原材料只用精白麦粉、盐、山泉水,经过和面、揉面、搓面、盘面、拉面等手工程序,将浑圆的面团变成一根根约3米长的细丝晾晒,待干到一定程度后理成线绞状,置于铺有薄膜竹筐中运输销售。这里的传统手工制面手艺已传承300多年,年产索面约500吨,远销东南亚、欧盟、港澳台等地区。  南山村民把索面做成了一道风景
期刊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道欠佳,但甜到了骨子里。  我虽北方人,但却嗜甜如命。有人说,喜酸者往往五大三粗,刚强勇敢;爱甜者娇小玲珑,温婉恬静。不尽然,我把甜食吃得昏天黑地,却是黑不溜秋、毛手毛脚的山东大汉。  小时候,日子穷,哪里有糖吃。人世间全是苦味儿。但穷日
期刊
桃花小学校外左侧一百米处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四眼狗树,它东不长,西不长,偏偏长在桃花龙洞出水口的头上,能遮天蔽日,过路的人总喜欢在那里歇脚。龙洞的水,冬暖夏凉,清澈甘洌。  我们上学放学都得经过那里。这棵树究竟多大年岁了,不知道,也未曾考究过。每次我们经过,都要在此逗留一番,感觉那就是我们的家。  夏末秋初,是它生命中最完美的光景,阳光复照其上,叶茂枝劲,果子密密麻麻地挂在树梢上,枣子一般大小,一
期刊
从老家回来,车从河谷爬到山顶,来到一个叫海那的村庄。一阵凉风袭来,吹干了背上的汗,心情顿时舒畅了许多。海那跟海没半点关系,这里跟云南高原其他地方一样,干旱少雨,弥漫眼底的是红土、森林、草地和大片大片在风中摇曳的洋芋花。  路边有几个卖菌的孩子,争抢着向车跑过来,一迭声地叫:“卖菌了,卖菌了,最好最新鲜的青头菌!”我们把车停下,一个皮肤黑里透红的小男孩提着两小篮菌奔到车门前,把篮子伸到我眼前,说:“
期刊
在恋爱成家之前,我完全是个酒桌上的局外人。直到我有了女朋友,情况才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  那天是个下午,经双方大人同意,我平生第一次诚惶诚恐地上门去拜访未来的岳父母大人。一脚刚跨进门,女朋友家的三亲六戚该来的都来了,屋里大人小孩挤挤挨挨的一屋子,一屋子的稀奇和好奇顿时向我包圍过来,让我有些应接不暇。  过了一会儿,我被女朋友全家推拥着,坐到早为我备好的一桌酒席上。咋一不小心我就成了座上宾,成了她家
期刊
我8岁那年的夏天,早晨醒来,我忽然感觉有腿大腿弯处不能伸直,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最后竟然卧床不起。  于是,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求医之旅。  几乎跑遍了当地的医院。有人说某某地方专治疑难杂症,父亲一听二话不说,拉起平板车就匆匆出门了。  父亲拉车上坡,我趴在车子上,一只手抱着不能伸直的右腿。我看到父亲沉下肩膀,弓着身使劲地拉着车把手。我清楚地记得,父亲穿着一件短袖白府绸衬衫,背部已经湿透,湿了又干的
期刊
桃花妖冶,热情浓烈。桃花是胭脂,把小村庄春天的双颊擦得像新嫁娘。  可我们村子里的那些人,都不喜欢桃花。彼时的人们,似乎被清贫和劳累压榨得只剩下一层干瘪的食欲了,像耕田犁地后瘦骨嶙峋的老牛,只想着让饥寒能安静,别喧闹,人是一盘磨,睡着了不渴也不饿。桃花却开得像抱香的美人,在村里和没眼色的风一起,荡来荡去,晃得人心烦。饱暖思淫欲,秀色不可餐,那点儿欲望饿瘪了!哪有白馒头来得实在,又软又香。  桃花没
期刊
在我五六岁时,家里的一只老母鸡突然“落起窝来”(我们管母鸡趴窝要孵化小鸡叫“落窝”)。为促使那鸡继续姥蛋,奶奶把它从鸡窝抓出来,反复往冷水里浸。但它像是抱定决心要“坐月子”似的,始终不肯离窝。  没法子,奶奶就挑拣一些鸡蛋,放到窝里让它孵化。就在这时,母亲不知从哪儿找回两枚鹅蛋一同放在一起。我记得很清,母亲还特意将两枚鹅蛋举到太阳下照看,两枚鹅蛋的一端内都有一片“榆钱儿”(可能那就是胚胎吧)。然而
期刊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山稔是我们乡下孩子的主要零食,甚至是主食。  山稔熟了,我们总会跑到长满山稔的山上去放牛。牛绕着山稔吃草,我们躺在牛背上吃山稔。躺在牛背上,山稔随手可摘,扬扬自得,赛过活神仙。到了晌午,牛吃饱了草,我们吃饱了山稔,双双满载而归。有时由于贪玩,让牛吃了生产队里的庄稼,社员反映到生产队里,怕被责骂或挨打,不敢回家吃饭,也跑到山上以山稔充饥。待家长歇了气,到山上去找时,才乖乖回
期刊
家乡的女子个个爱绣花,人人都是“显道神”,她们根据节令和老一辈传下来的民间习俗,绣制出各种不同风格、内涵的物品和布艺玩具,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的手艺向世界展示。  在我的家乡关中平原灞渭三角洲一带,民间则称其为“绣花”或“扎绣”。春节来临时,她们绣花——母亲们挑灯引线,为孩子们精心绣制虎头帽、兽头鞋、布老虎、乌龟等节日服饰及玩具。  端午节之前,她们绣花——女人们用五颜六色的布料裹上苍术、白芷、雄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