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h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启迪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学生“仓库”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指导学生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比较方法来发展思维能力共五方面,对学生思维训练做了阐述。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维训练
  
  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取得综合效应,思维方面应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如果忽略这一点,学生不认真进行思维训练,读,就有口无心;看,浮光掠影;说,不得要领;写,内容干瘪,词不达意。学习困难的同学在思维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弱点,比如提问题,他们不是不想提,而是提不出问题,发现不了问题。不会思考大大阻碍了他们学习的步伐。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学习不思考会迷惘无知。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深思,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善于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经常问:“为什么?”“怎么样?”“有何根据?”“理由何在?”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现在的结论,更要让他们积极思维,懂得形成结论的过程以及怎样去掌握结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在授新课前要求学生先自学课文,独立阅读,发现问题。学生初步自学课文时,要求做到三看一查一提问。三看就是看课文、看注释、看课文前后编者的引导与设计的思考与练习;一查就是查字典、词典及有关的工具书;一提问就是提出自己阅读时不清楚的、有疑问的、不会解答的问题。学生自学前教师可提些思考问题作为启发。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提问题,尤其是有质量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开始学生生疑往往只在文章字词的表面,这个字怎么读,那个词什么意思,教师要指导他们深入到篇章之中,把文章的前前后后、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起来思考。当学生生疑有所进展时,教师再拓开他们的思路,要求他们把阅读的课文与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步步诱导,持之以恒地培养,对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的同学加以鼓励、表扬,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大大加强。如学生初学契诃夫的《变色龙》时,提出:赫留金说了这么一句话:“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为什么他要有话没话地插上这一句呢?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一会儿脱下大衣,一会儿又穿上大衣呢?整篇文章没有一处提到变色龙,为什么要用变色龙做文章的题目呢?事情明明是从人玩狗和狗咬人引起的,为什么只写狗咬人这部分,而人玩狗却一笔带过?等等。问题不停留在词句的表面,材料剪裁,谋篇布局,乃至细节描写都涉及了。学生独立阅读,把问号装进脑子里,是思维积极的表现,大大有助于阅读的深入。
  
  二、启迪学生思考问题
  
  有些课文,学生阅读时一晃而过,不觉得有问题,而它又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或者是容易出差错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启迪学生思考,比如教《孔乙己》时,我故意设疑,问:“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有的学生一愣,接着笑了,说:“不知道姓和名字,绰号叫孔乙己。”这一“愣”很有好处,学生动脑筋想一想,理解就准确了。又比如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故意设疑,问:“父亲眼看着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为什么不爬上石架,把孩子抱下来?”“父亲在指导孩子走下悬崖时,为什么叫儿子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接着不少学生就能够举手回答。若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再加以适当点拨,这样文章寓含的深意也就明确了 。可见要学生产生疑问,思维积极,教师用问题堵一堵,塞一塞,一堵一塞,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
  许多事实强有力地说明:大部分伟大的发明都应归功于喜欢问“为什么”,生活的智慧常常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善于使读书无疑的学生有疑,有疑才生问,有问才积极思考,追根穷源。
  
  三、调动学生“仓库”知识
  
  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知识小仓库里的知识,使其运转,发挥作用。学生的基础不是零,他们有知识库存,即使是程度差的学生也是如此。温故而知新,启发他们运用旧知识,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时,有“实在标致极了”的句子。为了让学生理解“标致”的含义,要求学生列举与之相关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学生积极性高涨,举出美丽、漂亮、俊俏、婀娜、妩媚、潇洒、丑陋、难看等词。讨论句中的“标致”应怎样理解时,有的学生说:这里是说反话,“丑陋”“难看”不足以表达作者的感情,应该是“恶心”,词的前面附加“实在”,词的后面还要加个“极”,实在恶心到极点,表现了作者对醉生梦死的清国留学生极端厌恶的感情。在辨疑的过程中,学生感到自己有知识,有力量,有希望,求知欲更旺盛。学生在自己知识仓库中寻找适当的词句时,不仅思维得到锻炼,而且对语言的识别能力大大加强。
  
  四、指导学生发展思维
  
   从思维的类型看,可以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思维的过程看,可分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等。要发展学生这些能力,在教学语言文字时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可收到一定的效果。教学中比较的天地十分广阔,古今作品之间、中外作品之间、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间、文章的遣词造句、材料的选择剪裁等,都可以通过比较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如学《孔乙己》时,学生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的生动性容易理解,但这在刻画人物中究竟起多大的作用,学生往往理解不了。为此,教师要在培养他们思维深刻性方面导航。阅读时,可采用比较的方法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思想和艺术的内涵,探求作者的艺术匠心,弄清作者思想深刻之处。学《孔乙己》,要求学生不仅注意“排”,而且要找出与它相应的词“摸”,并启发学生辨析:为何作者此处要把“排”改换为“摸?”对刻画人物精神面貌起怎样的作用?“排”与“摸”同是在咸亨酒店付酒钱的动作,但入木三分地反映出孔乙己处境的变化。“排”,活画出孔乙己冒充斯文的酸腐相;而腿被打折以后,他已够不着柜台台面,无法“排”了,到了欲充斯文而不能的地步。“摸”,用意十分深刻,刻画了孔乙己精神彻底被摧毁的悲惨情状。通过前后比较,学生对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赞叹不已。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特点,掌握其规律。故而在思维的训练过程中,把比较的方法用在节骨眼儿上,学生思维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五、培训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即语文教学要培养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是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与创新,对学生学会学习和适应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这些因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教《变色龙》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多变的现象背后掩盖着谄上压下的不变的本质,我以一条波浪曲线和一条直线表述。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波峰波谷不能等距离,前后振幅应有变化,当主人公确实知道那条小狗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巴结拍马的心情更急切了,频率应加速。学生思维的火花令人兴奋,我立即鼓励、表扬,并请他修改黑板上的线条,说明修改的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积极性高涨,七嘴八舌,不断提出修改的意见,读课文,谈看法,课堂上气氛热烈,语言、思维双双得到锻炼。
   总之,教师要妥善组织和安排好每堂课,指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学习语言文字,千万不能依靠灌输与注入。学生在学习中要记住一些知识,但更重要的是理解。托尔斯泰在其教育论文集中说:靠记忆力来掌握来检验过的概括,是破坏思维进程的最大祸害,这一论断是很有道理的。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从来是教育学中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2006(3).
  [2]教学月刊,2006(2).
  [3]中学语文,2005(5).
  [4]余映潮 .走进新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 2004(7-8).
其他文献
和谐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构建和谐数学课堂,促进有效教学就是要通过数学课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情境,以读促思,感悟文本蕴涵的思想内涵,从而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情感,走入情境    情感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这一杠杆,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体现人文精神,而语文中的习作教学更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学习作文的主动性,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    一、积累素材从以下四步入手    1.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基本途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要让学生闭门造车,坐在教室里硬写,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走进自然,丰富自己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理解,有顺序地观察山
期刊
一、带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大自然中美的事物无处不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指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低年级学生对眼前的一切事物都具有敏锐的反应。如天上的云朵、地面的野花、纷飞的雨丝、温馨的阳光……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我认为教师要只要善于利用大自然中美的因素,就能激起儿童的兴奋点,激发儿童渴求知识的欲望。  春天是美好的。经过严冬的孩子盼望着春天给他们带来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同时,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在合理化的情境下进行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启迪学生的探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巨大价值。针对目前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谈谈本人对情境创设的一些思考。    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与落实语文实践效果的同时,设计科学的开放性作业是体现和落实语文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学生语文应用的必要手段。笔者对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探索研究,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一、兴趣性    “
期刊
[摘 要] 在合理化的情境下进行数学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巨大价值。只有科学合理地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情境,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充满活力,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真正地和谐而精彩!   [关键词] 情境 和谐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合理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
期刊
[摘 要] 农村教育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学生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农村学校教育需要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需要教师树立现代化的办学理念、教育观念和教学观念。把现代化教育作为教育思想、社会实践去推进。  [关键词] 基础设施现代化 教育思想现代化 先进设备 优秀师资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
期刊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对人谓实录” 。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为进一步理解陶渊明的高洁志趣,我在《五柳先生传》的教学中设计一个问题,“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说理由。”  思考片刻后,课堂热闹起来了……  学生甲说:“我喜欢他情趣高雅,爱读书,爱写文章,我猜想他一定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儒者。”引起众生笑。  
期刊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又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