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工程在施工时,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通过对混凝土工程几种质量通病产生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 质量通病 成因分析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工程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这些质量通病主要包括裂缝、蜂窝、麻面、露筋、孔洞和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等。
一、常见的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一)裂缝。裂缝是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中相当普遍的现象,是长期困扰着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技术难题。实践证明,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把它控制在无害范围之内。
1.塑性收缩裂缝。发生塑性收缩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2.干燥收缩裂缝。发生干燥收缩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收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因此在构件表面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即产生干缩裂缝。
(二)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蜂窝往往出现在钢筋最密集处或混凝土难以捣实的部位。
(三)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麻面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模板拼缝不严,出现局部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四)露筋。露筋是拆模后钢筋暴露在混凝土外面的现象。露筋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漏浆;钢筋保护层太小,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严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联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五)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孔洞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混凝土内掉入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六)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强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造成返工和质量事故。强度波动过大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原材料质量低劣,水泥没有质量保证书,进场后没有复试,随意用低劣水泥配置混凝土,有的砂、石含泥量超过规定;配合比不正确。不根据实际情况做配比试验,常套用资料、书本、定额上的配合比,是造成混凝土强度波动大的原因之一;虽有正确的配合比,但搅拌混凝土时不按配合比规定计量,加上用水量失控,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在制作检测混凝土强度试块时弄虚作假,造成试块强度与实际强度误差较大。
二、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几种常见的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可以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来消除这些质量通病,以保证工程质量。
(一)裂缝。配置混凝土时,要严格控制组成材料的质量,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选用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孔隙率,选用合适的中粗砂和合格的外加剂;认真优选配合比,在确保规定强度等级外,要满足施工要求的稠度,按配合比规定认真计量,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正确掌握混凝土振捣技艺;不宜多振、不要少振和漏振。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在夏季高温、湿度低或风速大的环境中施工,混凝土浇筑后的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使其保持湿润不少于7天。一般可采用喷洒养护液、塑料薄膜覆盖、蓄水养护等方法。
(二)蜂窝。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确保计量准确;增加混凝土搅拌时间,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和过振现象;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前应铺设2cm水泥砂浆。
(三)麻面。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氣泡为止。
(四)露筋。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当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拆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五)孔洞。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六)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配置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规定;严格施工管理,确保每盘的计量准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偏差范围内,并且计量设备要校核准确;施工中要测定骨料的含水率,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试件。应在同盘混凝土中一次取样制作3个试件,标准养护28d,检测其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构件强度的依据。
三、结束语
通过对裂缝、蜂窝、麻面、露筋、孔洞和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等几种常见的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各种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虎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王杰,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6,32(2).
[3]李树平,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防治[J].山西建筑,2006,32(8).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 质量通病 成因分析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工程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这些质量通病主要包括裂缝、蜂窝、麻面、露筋、孔洞和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等。
一、常见的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一)裂缝。裂缝是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中相当普遍的现象,是长期困扰着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技术难题。实践证明,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把它控制在无害范围之内。
1.塑性收缩裂缝。发生塑性收缩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2.干燥收缩裂缝。发生干燥收缩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收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因此在构件表面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即产生干缩裂缝。
(二)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蜂窝往往出现在钢筋最密集处或混凝土难以捣实的部位。
(三)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麻面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模板拼缝不严,出现局部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四)露筋。露筋是拆模后钢筋暴露在混凝土外面的现象。露筋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漏浆;钢筋保护层太小,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严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联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五)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孔洞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混凝土内掉入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六)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强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造成返工和质量事故。强度波动过大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原材料质量低劣,水泥没有质量保证书,进场后没有复试,随意用低劣水泥配置混凝土,有的砂、石含泥量超过规定;配合比不正确。不根据实际情况做配比试验,常套用资料、书本、定额上的配合比,是造成混凝土强度波动大的原因之一;虽有正确的配合比,但搅拌混凝土时不按配合比规定计量,加上用水量失控,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在制作检测混凝土强度试块时弄虚作假,造成试块强度与实际强度误差较大。
二、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几种常见的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可以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来消除这些质量通病,以保证工程质量。
(一)裂缝。配置混凝土时,要严格控制组成材料的质量,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选用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孔隙率,选用合适的中粗砂和合格的外加剂;认真优选配合比,在确保规定强度等级外,要满足施工要求的稠度,按配合比规定认真计量,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正确掌握混凝土振捣技艺;不宜多振、不要少振和漏振。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在夏季高温、湿度低或风速大的环境中施工,混凝土浇筑后的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使其保持湿润不少于7天。一般可采用喷洒养护液、塑料薄膜覆盖、蓄水养护等方法。
(二)蜂窝。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确保计量准确;增加混凝土搅拌时间,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和过振现象;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前应铺设2cm水泥砂浆。
(三)麻面。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氣泡为止。
(四)露筋。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当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拆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五)孔洞。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六)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配置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规定;严格施工管理,确保每盘的计量准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偏差范围内,并且计量设备要校核准确;施工中要测定骨料的含水率,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试件。应在同盘混凝土中一次取样制作3个试件,标准养护28d,检测其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构件强度的依据。
三、结束语
通过对裂缝、蜂窝、麻面、露筋、孔洞和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等几种常见的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各种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虎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王杰,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6,32(2).
[3]李树平,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防治[J].山西建筑,2006,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