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t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实施高中新课程已两年多了,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中信息技术这套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然而苏南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很大,由此带来的理论、设备、师资及学段教育持续性等制约因素,使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在使用上遇到一些困难。为此,笔者主持进行了《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主要强调开发适合本地区特点与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教材。面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及教材内容,我们要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好的教学方法离不开好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在研究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将开发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教材。
  
  一、影响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因素
  
  1.硬件因素
  苏北地区农村高中的电脑硬件配置比较低,通过调查发现,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一般配备有2~4个机房,每个机房40~70台电脑不等,大多数学校是两名同学同时用一台电脑上课,这就造成上课时课堂教学容量不能太大,否则学生练习不充分。
  2.软件因素(学生基础和社会环境)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苏北地区农村的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尚不规范。学生没有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造成了以“非零起点”为原则的高中信息技术课不能顺利开展,不得不通过较长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补习,信息技术课时就显得不足,造成了对新课程实施的困难。
  信息技术受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苏北地区农村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在广度、深度教学方面受到局限。苏北地区家庭电脑的拥有率较低,学生从小缺乏现代化技术的熏陶。另外,苏北地区农村当地政府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也不乐观。
  
  二、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存在的一些问题
  
  1. 适应地区差异还不够好
  各校要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起点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地区和地区之间信息技术发展和普及水平还有很大的差异。信息技术课的普及,并非和其他科学学科一样。信息技术作为技术学科门类,是利用现代技术最为广泛的一门学科,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需要附带一定必要的物质条件。发达地区和城区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教育水平要远远高于不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的孩子们,这是事实。对新课标“非零教学起点”的过度理解使教材的编写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最基础知识的需要,使新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大百科全书,什么知识都讲,但是都讲得不详细。笔者认为,在新教材的开始阶段,应该把一些基本的“零起点”的知识也有选择地搬进高中新教材中来,开发适合各自学校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教材。这样,才算是真正地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信息组的做法是:每堂课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补充必要的基础知识,设想课堂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在每堂课的前几分钟,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 教材中任务实践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课本中操作实践的设计,有些实践和正文中的活动紧密相连,是正文活动的延续;有些实践是正文内容的拓展,难度高一些;还有为了综合掌握本章内容而设计的综合实践。有些是不适合学生操作的,比如这些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学生可能会去探索一些基本操作过程,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使本就非常有限的课时紧张,反而失去高层次能力的锻炼机会,比如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规划、组织、协调、思维、方法,以及对信息社会和信息文化的感悟和体验等。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方向、理念都很好,但笔者认为书中涉及的知识面广度有了,深度不够,如果光讲不动手练,开始时学生可能会听,但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有空洞的感觉。新教材中使人感觉有些简单的内容复杂化,有些让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内容还用大量的篇幅阐述。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实际地位,因此教材中有些安排的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后去完成是不现实的。
  3.极少部分学校代表了大部分学校的发言权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选择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大城市的重点高中教师的案例,比如教材采用了南京一中、天津第二南开中学、三亚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案例,从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中选择的案例几乎没有。事实证明,不论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还是高中信息技术的考试方式、内容、题库,都要由更多的广大的一线教师参与,这样才更贴近教学实际,才能出精品教材,甚至在教材案例和内容方面,还应该让学生参与,搞广泛的调查,如高中学生究竟想学哪些信息技术知识,对哪些例题特别感兴趣等。要把最实用的、最新的、学生最感兴趣的信息技术知识编入教材,教给学生,比如计算机安全方面的知识、黑客文化、查杀计算机病毒的知识等等。
  
  三、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根据我们课题组做的大量调查研究,我们开发了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教材,此教材既能满足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又能在现有软、硬件条件下实现。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教材达到的效果是:教师必须详细讲的内容(要根据课标精选内容和案例,语言精练、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知识);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要具体学哪些内容、达到的目标要明确,同时要紧扣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相关的题目和知识要在教材中体现,重点练习,以便师生都很容易使用本教材来教与学)。另外,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与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题库知识衔接不是太好,有些考试题目知识书上并没有提到。
  我们校本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基本的原则总的来说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策略。
  1.“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针对目前苏北地区农村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现状,面对新课程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只有清楚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特长,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校本课程教材紧紧围绕学生实际使用所需选取素材,注重操作技巧的指导,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详细讲解当今流行的几种应用软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使用软件的乐趣;校本教材追求精练明晰,采用详细的步骤提示和真实屏幕画面,使学生容易理解,轻松地掌握;校本教材采用“主题创作”的形式,通过鲜活的作品创作来促进知识点的学习,在每个作品的创作前有详细说明,对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作品完成后要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两个基本点”——以学生的实际为根本出发点,以学校的实际条件为依附点
  (1)以学生的实际为根本出发点。我们要全面研究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实行因材施教,层次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开发出具有苏北地区农村高中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应倡导学生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去选取信息技术教材内容。
  教材中文字设计可采用“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使用的教材包括书、活动记录本、评价手册等,书中留有许多空白,需要学习者填入表格、体会、评价等,这样的教科书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2)以学校的实际条件为依附点。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特定的环境(软件、硬件资源)。设计开发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必须立足于学校的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大限度地运用资源环境,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要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起重视,保障资金投入,确保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取得预期成果。
  3.“三步走”的思路(即三阶段)——入门、模仿、创新
  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教材要以“信息技术最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充分体现知识的趣味性、系统性。
  (1)入门。在教材开始的几个章节,即信息的搜索、浏览、管理与交流部分注重对学生入门的指导,通过讲解最基础内容,对相关的操作步骤与要领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要使用补充材料,注意一对一单独的辅导和训练。
  我们在教材中设计了“学着做”、“动手做”、“试一试”栏目,“试一试”栏目是指导水平较高的学生尝试能否用其他方法完成上述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从中学会使用软件的不同操作方法。“动手做”栏目是为上、中、下水平的学生设计3个或3个以上和本任务相似、有一定梯度的任务,以便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巩固性操作练习需要,这样,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情可做,并且都能完成,使其具有成就感。
  (2)模仿。在教材的中间几章,包括数据、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的简单处理,学生的基本操作已经过关,此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领。操作步骤不必过于具体,但是关键理论要进行透彻的讲解,课本中采用的实例要进行精确的描述,设置的分阶梯的练习要有解决方法提示。这样,学生能按照提示,通过试探性的操作,适当加之指导就能完成模仿操作。这部分内容最为重要,我们需要进行精细化设计。运用实例操作让学生结成学习对子,进行一对一合作学习。另外,把概念通俗化,化解过难的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实践操作来掌握知识。
  (3)创新。在教材的最后几章,包括信息的集成与发布和数据库知识等,内容越来越综合化,操作也越来越复杂化,这时需要学生进行创新。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教学方法。教材对每一节需要完成的主要的内容与达到的目标以及具体用到的各种应用软件都要讲清楚。在内容的深度、广度拓展上要有针对性,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大胆交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一种重要资源和载体,我们要全身心投入到新课改中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极富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使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得以全面落实。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现代释义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对一部艺术作品的理解不应该是要求理解者完全放弃自己的视界去追求作品的那个历史的视界。相反,应该要求理解者拓宽自己的视界,使自己现在的视界与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过去的视界相融合,从而使二者都超越自身,达到一种新的视界,进入一种新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来,引入时代活水,对改造传统的阅读教学,实现学生与文本的视界融合无疑具有重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短短的一句话指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当然,这要以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为前提。正如王尚文先生所说:“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如果以目为纲,纲自不举,目亦难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关注“言语形式”,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以《轮椅
摘 要:随着年级的升高,这样一个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们:课文长,课时少,怎么教才更有效?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握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化繁为简,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力求简洁,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简练,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力求简约;教学中,抓住一个支点,以点带面,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做到长文短教,借以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长文短教;高效性    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文教材中的
摘 要:本文基于世赛原型制作项目技术标准的研究,结合行业企业调研,重新梳理了工业设计专业定位,重构了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以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案例,剖析了如何将世赛标准、赛题和企业真实生产项目相结合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促进了世赛成果的转化。  关键词:世赛原型制作项目 工业设计专业 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  世界技能大赛(下称世赛)是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发展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涉及建筑与结构技术、艺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汇率只是一个与国家宏观经济有关,会影响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专有名词。然而随着2014年中国人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海购”几乎成为大多数中国人深谙的消费方式,汇率也就变得不再陌生。从消费到投资,从结算到汇兑,正确地认识汇率、并恰当地运用汇率已经成为未来在中国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形成需要高中政治教师的启蒙,这一能力的发展需要高中政治课程的引领。  一、一道试题
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李克强作出批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于2020年12月10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大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赛选手和广大技能人才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
摘 要:结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结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总结一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情感。在历史课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课结成“句号”,而应该把课结成“问号”“省略号”“双引号”“感叹号”。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结课在课堂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历史;结课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在一堂课中,结课就好比是“收口”,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影响
摘 要:本文以江苏省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为例,从民办技工院校管理体制现状视角对技工院校管理体制进行透析,旨在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民办技工院校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民办技工院校发展找到新的生长点。  关键词:民办技工院校 管理体制 教育质量  江苏省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江苏省民办技工院校中的特色学校和典型代表,具有15年办学历史,办学定位准确,办学特色明显。目前,学校已实现由学制
最近,江苏各地纷纷开展新课改成果汇报研讨活动。笔者有幸在小学科学研讨会上观摩了几节各地选送的科学展示课。其间感触最深的是恰巧听到了两节同题课——《力在哪里》。这是两个地区选送的汇报课,也算是精雕细刻出来颇具代表性的两节科学课。但听下来却给人以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无论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效果,两节课差距之大让人不敢同日而语。仅此两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新课改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课时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拼读单词grape、purple、kilo、buy、some、these、those.  (2)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I’d like some …,please. How many kilo(s), please?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