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加载力的初始弯曲柔性梁3R伪刚体模型

来源 :机械设计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Bernoulli-Euler方程从理论上推导了末端加载力的初始弯曲柔性梁末端轨迹和转角.结合实例给出理论计算结果,并和ANSYS软件仿真的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基于直梁3R伪刚体模型建立了末端受力作用的初始弯曲柔性梁的3R伪刚体模型.理论结算结果与初始弯曲柔性梁的3R伪刚体模型、1R伪刚体模型的轨迹结果等进行对比,并给出相对误差,来验证这两种伪刚体模型是否可以有效地模拟初始弯曲柔性梁的末端轨迹和转角以及3R伪刚体模型的优越性,为初始弯曲柔性梁在柔顺机构等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The QP980-DP980 dissimilar steel joints were fabricated by fiber laser welding.The weld zone (WZ) was fully marten-sitic structure,and heat-affected zone (HAZ) contained newly-formed martensite and partially tempered martensite(TM) in both steels.The supe
针对多属性决策存在的信息不确定性与决策补偿性问题,提出基于犹豫模糊BWM与MOORA的多属性决策方法.采用犹豫模糊语义术语集(hesitant fuzzy linguistic term set,HFLTS)表达评价信息来解决专家在多个语义术语间犹豫不定的问题,并纳入比率分析多目标优化法(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by ratio analysis,MOORA)中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以区间数的形式表达专家评价矩阵,以计算得到的标准绩效值的平均数作为最终的方案优选依据.针对传
面向10 kV带电引流作业,研制了具备远程控制功能的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系统.首先介绍系统总体设计,该系统由移动载体、带电作业平台、专用工具、控制台、绝缘防护设备等组成,然后分析远程控制功能实现,介绍了控制系统四个组成模块,最后进行引流作业试验与剪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通过多机械臂协作实现带电引流作业任务.
面对服务机器人造型的拟人化趋势,如何避免恐怖谷效应提升用户对其接受度和好感度是设计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ABOT数据库251个机器人样本,对机器人造型进行解构并获取用户对机器人拟人度评分,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机器人造型特征与用户拟人化认知的数理模型,进一步研究拟人化造型特征与机器人功能性、亲和力和好感度的关系模型,为服务机器人的拟人化形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天牛须搜索(BAS)在自导引机器人(AGV)路径规划中存在的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天牛须搜索(IBAS)的AGV路径规划新方法.相比于BAS,IBAS中天牛的移动步长不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迭代进程自适应的变化,从而实现了算法搜索能力的平衡,提升了算法的寻优性能.典型测试函数优化结果表明,IBAS的寻优精度、寻优速度和稳定性更优.在AGV路径规划的实际应用中,IBAS有效提高了路径规划效果.
多机器人协同工作在汽车车身焊装生产线广泛应用,简单的将多机器人情形看成单台机器人的组合,无法有效的解决汽车车身焊接生产线中的路径优化问题.以焊点合理分配、焊接路径最短为目标,建立基于凸优化理论的多机器人焊点分配模型,提出一种结合粒子群思想和遗传操作的改进蚁群算法解决分配后机器人的路径优化问题.在数字化虚拟仿真软件Tecnomatix中,搭建针对发动机舱总成的多机器人焊接虚拟仿真模型,对焊点可达性、机器人运动碰撞以及生产节拍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估,仿真结果表明:在保障机器人可达性前提下,多机器人不存在干涉问题,
针对一种两轮自行车机器人(Segway状态),采用双幂次滑模控制方法研究该机器人原地定位平衡控制问题.根据査普雷金方程的力学建模原理,结合机械化建模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取车架俯仰角和车轮转角为输出、车轮电机力矩为输入设计双幂次滑模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数值仿真和物理样机实验研究,与其他控制器(部分反馈线性化、普通滑模等)下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了双幂次滑模控制器原地定位平衡运动控制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双幂次滑模控制方法下的两轮车机器人原地定位平衡控制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俯仰角可由初始倾角快速调整到0
针对奶牛饲喂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车轮易卡草的问题,应用TRIZ理论得到了一系列创新设计方案.通过应用TRIZ理论中的系统组件分析反应饲喂机器人各组件之间的功能关系,并利用因果分析找出饲喂机器人车轮卡草的根本原因,为创新方案寻找入手点.利用TRIZ理论中的资源分析、技术矛盾分析、物理矛盾分析、物场分析、系统进化法则及各理论对应的工具求解创新方案,对创新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专利布局,针对短期功能改善和长期产品规划选择理想的创新方案.
拓扑优化方法可用于柔性变形机构的创新性设计,3D打印技术为拓扑优化结果提供了一个快捷有效的制造方式.但拓扑优化方法所设计的柔性夹钳常常存在较为明显的集中铰链,受3D打印加工条件和材料的限制,这种铰链特征往往难以保证结构的可制造性和正常的使用.因此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采用较大的输入输出弹簧刚度系数以避免铰链的出现,而此时所得到的结构的变形能力又非常有限.基于此,为了同时保证结构的可制造性和变形能力,以熔融沉积(FDM)加工技术为制造基础,讨论了拓扑优化结构再设计和双材料的引入对夹钳柔度的改善.数值分析和实验的结
建立改性谐波传动系统等效物理模型,将改性谐波传动系统中扭转刚度、阻尼、齿侧间隙以及传动误差等非线性因素等效为上述物理模型啮合产生的非线性因素,并推导出改性谐波传动系统弯扭耦合振动方程.采用数值积分方法求解系统非线性振动方程并研究谐波传动系统的运动状态随转速、齿侧间隙与传动误差幅值变化的分岔特性,通过试验验证模型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大,系统由鞍结分岔进入混沌状态,最终由倍周期逆分岔转变为稳定的周期一运动;随着齿侧间隙的增大,系统由鞍结分岔进入混沌,之后进入短暂的周期三运动后完全变为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