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不同于语文知识的讲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开动脑筋,才能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很多时候教师设置的教学环节缺乏互动性,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较差,影响学生发展数学学习能力。基于此,数学教师要探究新型的数学教学发展道路,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基于此,以下对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此,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现在的小学生大多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当遇到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所学的知识不能正确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对教师过度依赖。为了锻炼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开拓小学生的思维。
一、大胆猜想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发挥出指引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大胆猜想和假设,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问题。猜想活动不同于以往的知识记忆活动,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相关情境联系起来。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拿出预先准备好的道具,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有什么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吗?”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动手实践。有的学生说:“用手中的线绕圆一圈,过后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了。”还有的学生说:“先量出圆的半径,再利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就可以了。”通过画图,学生可以了解了圆的周长的具体计算方法。然后,教师可以由此来导入圆的相关概念,从圆周长公式入手,要求学生进行记忆归纳。由此可见,通过这一系列的猜想论证过程,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跳跃性思维,这可以扩宽学生的整体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二、合理利用教材,优化能力培养
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注重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实际应用问题在教材中的比重,很多教學内容并不是用例题直接表现出来,而是用“比一比”“摆一摆”等形象化的语言进行相关描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这种教材内容的改变,从接触数学开始就为小学生灌输学以致用的思想,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注重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图片资源,将数学知识蕴含在图片中,既增强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简化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变得通俗易懂,易于小学生接受。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拓展模块,对数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发散小学生的思维,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师还可以带领小学生自编数学校本教材,把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总结归类到校本教材中,让每位小学生都参与其中,使不同水平的小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也让小学生在总结中学习不同的解题方法,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做好创新引导,提高创新意识
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创新解题方法,增强其创新意识。首先,给予学生针对性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解题教学安排,选择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的习题,为学生讲解其中一种解法,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看能否找到其他的解题思路。其次,积极开展一题多解训练活动,让学生尝试找到另外的解题思路,并指名板演解题过程。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讲解方程知识时,教师可以围绕以下习题开展一题多解的训练活动。
四、结合生活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一,结合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知特性,创建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创建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问题解决的学习情境中.首先,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委派学生担任指导员和路人的角色;其次,我们可以就问路指示的场景,给指导员和路人提出一道数学题目,如“以十字路口为中心点,博物馆在十字路口的西南方向,而图书馆在博物馆的东北方向,指导员应如何给路人介绍图书馆的具体路线?”,通过实际扮演指导员和路人的角色,学生一方面可以对位置方位的数学名词有基本的了解,另一方面会根据前期对位置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将知识进行迁移,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答生活问题.例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逆向思维的反问方式,让学生通过立体物体的学习,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场景运用了立体几何的数学知识,通过关联生活,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课程标准》要求,做好问题解决内容的解读,将问题解决教学融入相关教学环节中,尤其做好相关习题的设计,巩固学生所学,使其学习与积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巧与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其解题水平与解题能力,进而实现数学学习质量的更好提升。
参考文献:
[1]俞锡彬.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4}(12):41-42.
[2]田甜甜.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20.
[3]李金梅.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讨论[A].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此,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现在的小学生大多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当遇到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所学的知识不能正确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对教师过度依赖。为了锻炼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开拓小学生的思维。
一、大胆猜想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发挥出指引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大胆猜想和假设,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问题。猜想活动不同于以往的知识记忆活动,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相关情境联系起来。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拿出预先准备好的道具,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有什么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吗?”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动手实践。有的学生说:“用手中的线绕圆一圈,过后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了。”还有的学生说:“先量出圆的半径,再利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就可以了。”通过画图,学生可以了解了圆的周长的具体计算方法。然后,教师可以由此来导入圆的相关概念,从圆周长公式入手,要求学生进行记忆归纳。由此可见,通过这一系列的猜想论证过程,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跳跃性思维,这可以扩宽学生的整体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二、合理利用教材,优化能力培养
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注重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实际应用问题在教材中的比重,很多教學内容并不是用例题直接表现出来,而是用“比一比”“摆一摆”等形象化的语言进行相关描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这种教材内容的改变,从接触数学开始就为小学生灌输学以致用的思想,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注重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图片资源,将数学知识蕴含在图片中,既增强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简化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变得通俗易懂,易于小学生接受。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拓展模块,对数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发散小学生的思维,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师还可以带领小学生自编数学校本教材,把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总结归类到校本教材中,让每位小学生都参与其中,使不同水平的小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也让小学生在总结中学习不同的解题方法,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做好创新引导,提高创新意识
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创新解题方法,增强其创新意识。首先,给予学生针对性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解题教学安排,选择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的习题,为学生讲解其中一种解法,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看能否找到其他的解题思路。其次,积极开展一题多解训练活动,让学生尝试找到另外的解题思路,并指名板演解题过程。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讲解方程知识时,教师可以围绕以下习题开展一题多解的训练活动。
四、结合生活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一,结合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知特性,创建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创建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问题解决的学习情境中.首先,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委派学生担任指导员和路人的角色;其次,我们可以就问路指示的场景,给指导员和路人提出一道数学题目,如“以十字路口为中心点,博物馆在十字路口的西南方向,而图书馆在博物馆的东北方向,指导员应如何给路人介绍图书馆的具体路线?”,通过实际扮演指导员和路人的角色,学生一方面可以对位置方位的数学名词有基本的了解,另一方面会根据前期对位置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将知识进行迁移,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答生活问题.例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逆向思维的反问方式,让学生通过立体物体的学习,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场景运用了立体几何的数学知识,通过关联生活,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课程标准》要求,做好问题解决内容的解读,将问题解决教学融入相关教学环节中,尤其做好相关习题的设计,巩固学生所学,使其学习与积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巧与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其解题水平与解题能力,进而实现数学学习质量的更好提升。
参考文献:
[1]俞锡彬.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4}(12):41-42.
[2]田甜甜.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20.
[3]李金梅.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讨论[A].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