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的精神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pop7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本对“白”的偏爱极为明显,在其建筑风格、艺术活动、生活理念中均有白的精神的体现。是怎样的文化造就了日本人简约、实用的审美意识和朴素、细腻的民族品格?文章将从日本对“白”的感悟、崇拜和应用中体会“白”的价值,探索这种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白;空;素;审美意识
  本世纪初市面上开始流行一种“白”皮书,这类书的装帧形式大都采用白色覆膜铜版纸为封面,除了标题等必要的黑色说明文字,没有任何多余的设计,质感厚实、做工精良。这种书籍设计风格原自日本设计师原研哉,他著作的《白》、《設计中的设计》、《为什么设计》等书均采用这种“白”的装帧形式,用简洁、朴实、无华的美诠释着设计。即使还没有翻看其中的内容,就已经被这种无暇的“白”所吸引,并体会着其带给我们的信任与力量。小心翼翼的拿起“白”皮书,生怕玷污了这种白,但是白的纯洁就是这样很难保持,它的浑浊就从这一刻开始,永远不能比之前更白。这一过程似乎这就是作者理念的某种暗示,白乃生命之原初,然后不断接受世界的各种颜色,混沌下去。白之所以能够强烈的打动我们,就是因为我们痛苦的意识到它的短暂性。
  1白的感悟
  白是一种不寻常的颜色,白既是光谱中颜色混合的全色,也是色料中减去所有颜色的无色,既是所有亦是空无。白乃日本四大传统色之一,在日本的古语中对其是这样理解:“当人们和阳光直面时,那刺眼得能让人晕眩的纯净的光芒。”“白”并不是单纯、独立地存在于自然之中的,而是随着光的微妙差别不断变化。我们无法看清“白”本来的面貌,它存在于我们感觉的认知中,我们只是在寻找一种“感觉白的方式”。我们都知道纸是用烂布、树皮、石头等原材料制成,这些原材料大都是棕色或者是土色,但加工成纸张后,却变成了自然的白色。这是因为纤维原初的颜色即是白色,白纸只是事物本质面貌的再现。又如残留在沙漠、田野、海边的动物遗骸,经过岁月风霜的漂洗,在阳光下变的耀眼的白骨,那是生命的轮回又回到初始的起点。“白”饱含了生命的痕迹,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开始,也是述说悲凉记忆的终结。对“白”的理解可以由无色转化为为不存在,一种空的状态,所以“白”常与“空”合成一个词来使用。空充满了无限可能性,它总是期待某种能量的注入,是一个过度的状态。空的状态总是给人以启发,就像一张白纸总是能够唤起人们表达的冲动;就像绘画中的留白总是能勾起人们无限的想象;亦或我们被“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清寂所震撼。我们将思绪清空,让“熟悉”与“已知”的固有观念净化,在重新认识中获得更多的新的“未知”。“白”是一种性情寡淡的颜色,把欲念稀释到最低的程度,它平凡、洁净、简单、朴素,似乎脱离了尘世进入了某种境界。颜色反映着人类细微的情感,历史中的很多文人雅士隐居山林,抛开世俗烦扰将浮躁沉淀,回归自然,心如止水。这是一种“素”的情怀,返璞归真。
  2白的崇拜
  日本对“白”的崇拜自古有之,其最初的审美意识就是源于对自然的感悟。四面环海,狭窄的国土、曲折的海岸线,造就了日本浓厚的危机意识,使其更加珍惜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可以说是大自然造就了日本独特的文化和朴素的民族品格。从日本古语中对“白”的描述可以看出,日本对太阳白色光芒的崇拜与敬仰,他们认为白是包容万物的颜色,象征着纯洁、神圣与力量,给海岛带来光明、给自然带来生命,是人们的希望与寄托。日本国名的原意既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国旗也被称为“日之丸”、“日章旗”,甚至国旗的设计也体现了日本朴素的民族情感。在室町时代中期,日本发现了简洁的价值,这种审美观早于欧洲现代化几个世纪。室町时代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政在应仁之乱的绵绵战火中,痛苦的目睹了京都的文化宝藏在人们愚蠢的欲望中化为灰烬。当战争摧毁了所有奢华的东西,他开始思考,奢华是否是必要的,人们获得奢华后是否会获得幸福?最后他选择将幕府将军的宝座让给儿子,退隐山林沉浸在书法、绘画、茶道中,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从这一时期开始,日本人自发地从简洁中寻找美,与异域影响分道扬镳。早期人们在给物品赋予意义和装饰的细节中发现了美,通过给物品加上复杂精致的纹样彰显其尊贵的价值,后被统治者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随着权力社会的衰败,实用性代替了装饰性,小众设计转向大众设计,日本发现了简单物品的实用性,用简单实现着美的价值。日本对“素”与“空”情有独钟,这与其禅宗信仰分不开。禅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192年由印度经中国传到日本,并在日本的文化和思想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禅以抑制为美,最高境界便是“拥抱空无”,人生行云流水,生命回归本真。禅讲求耐力的抵抗,看起来很平静,其实很有张力,态度很温柔,意志很坚决。禅的思想渗透到了日本的生活,朴素的审美观激发了他们对素色偏爱,同时造就了日本人矜持、内敛、细腻的品格。他们的艺术、服饰、建筑等物品总是与柔和、自然、素雅的中间色相伴,简单素气、清新脱俗,甚至他们清淡的饮食也是“素”文化的体现。
  3白的应用
  设计的起源主要有两个流派,欧洲设计和美国设计,前者根植于文化,后者根植于商业。日本在设计上虽然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并没有对西方设计亦步亦趋失掉其民族性,而是在国际风格、流行的西方风格与日本民族设计中寻找结合的可能性。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面对当时海外奢侈品和廉价低质品两极分化的消费现状,日本选择在两种极端消费中寻找一种平衡,它舍弃了欧洲奢侈品的华丽外表和美国动感时尚的潮流元素,提倡理性消费,强调合理设计,秉承着“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理念,在国际上树立了日本清新淡雅的设计形象,并呈现出实用、个性、人性化等特色。在日本工业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中,都可以看出其实用与简约的美学理念。
  MUJI是日本家居生活日用品牌,倡导的理性生活,反应了日本中产阶级的价值观,是日本人精打细算的思维方式的写照。这个提倡“简单”、“这样就好”的品牌,并不是对品质没有要求,而是对个人欲望的抑制、让步、理性。它的设计并不简单,模块化和兼容性使得MUJI的产品在组合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又不失简洁大方,不仅为日常用品提供了新的可能,也在其中蕴藏着一种生活态度。日本人总是对完美主义追求到极致,对材质敏感,对细节坚持,就像原研哉翻越千山万水只为拍得完美无瑕的地平线。±0是日本家用电器和日用杂物设计品牌,它的创始人深泽直人主张“用最少的元素(上下公差为±0)展示产品的全部功能”,他认为“设计是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即“无意识设计”。这种理念并不是否定之前约定俗成的设计再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是将人们不注意的细节放大,注入到原有的产品中,方便人们的生活习惯,也许这种微妙的改变比创造一种新产品更伟大。   建筑从来不仅仅是建筑,日本建筑家隈研吾,向我们展示了最朴实的建筑设计,他提倡“建筑的消失”。在建筑物泛滥的时代,欲望把高楼大厦当成了权力与财富的象征,我们是否还记得建筑的本意?在地震中摇摇欲坠的房屋使安全感荡然无存,面对奇形怪状使用不便的建筑更多的是糾结与无奈。建筑设计在解决了空间组合形式、结构力学这些根本问题之后,在20世纪却转向了对材料、表皮这些虚无表象的追求,数百年中诞生了很多主义、派系和所谓理念与哲学,却很少有人踏踏实实地研究建筑本身。“建筑师不能以建筑的名义向世界展示过度华丽的造型”,建筑需要卸下过多的寄托,我们需要更客观地看待世界。幸福感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日本人批判拿来主义,他们总是清楚的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和适合的,不会盲目追崇。“这样就好”,简单而纯粹,这种朴素优雅的审美情趣虽没刻意强调,却在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表露无遗。
  4白的演绎
  MUJI的产品一直秉承着“白”的设计理念,并不断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探索设计的本质。在2012年“物的八分目”展览中,它重新思考一件物品的真正功能到底是什么?从最普通的日常用品入手,探讨如何把资源消耗降到原来的80%,仍实现一样的功能。无印良品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对一些物品做了不易察觉的调整,体现了在全球资源日益紧张现状下,人们所需的理性、务实、可持续的生活态度。对无序世界的改造还在继续,少即是多,勿以善小而不为。
  现在,“白”成为了一种时尚的消费色。在《史蒂夫·乔布斯传》里谈到,这位已故苹果帝国的缔造者,从日本的禅意中获得不少工业设计的灵感。苹果不仅仅是创造了一系列时尚的数码产品,更是开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苹果让生活变得更简单而丰富,成为了“白”深刻涵义的新注释。白是纯粹、娇嫩、脆弱、易被污染的象征,这与苹果产品的精致、简约、单薄的外形不谋而合,人们为了努力保持其美丽整洁的外观需要投入的更多精力,这也成为了一种新的“奢侈消费色”。同时“白”的包容性也为现代人张扬个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每一个苹果都既是相同,又与众不同。
  5结束语
  “白”是对生活哲学的思考,就像原研哉所说:“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在飞速前行的时代中,浮躁的社会给了我们太多的审美刺激,我们能否理智的认清本质,然后温和的说一声“这样就好”。其实剥离了表象,美很简单。
  参考文献:
  [1] 原研哉.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无印良品.无印良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隈研吾.负建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4] David·Raizman.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6] 唐友东.太阳,色彩与日本的自然崇拜[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7] 杨俏树,胡媛媛.谈日本色彩文化中的“白”[J].大众文艺.
其他文献
摘 要:将传统剪纸的艺术、文化特征等转化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符号化形式语言、表现手法以及制作技艺等,结合当前经济、文化、科技以及设计理念、表现手法等现代因素应用于产品设计,在提高设计品质的同时创新性的发展剪纸艺术,赋予其新的人文内涵和时代特征。这些方式、方法对于其他传统艺术的设计应用和创新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品设计;剪纸艺术;传承;创新  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以独特的艺
期刊
摘 要:城市经历了由“功能型”——单纯满足人的生活、交往需要,到“文化型”,提供幸福指数和城市尊严的艰难选择。西安,如何找回属于自己的文化基因,在迷失的城市竞争中保持自己高贵的文化血统和文化传承?这是中国的城市从平庸蝶变到伟大的一次必然阵痛。保护、建设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再次考验着曲江这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这是一支优秀的团队,曾经创造了和正在创造着一系列让西安找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重大文化项目
期刊
摘 要:女高音咏叹调《安宁,安宁》(pace,pace,mio Dio)是莱奥洛娜在第四幕第二景中著名的咏叹调,作品选自歌剧《命运的力量》(La forza del destino),是威尔第1862年创作的作品。他赋予了作品更大的戏剧性变化的感染力,通过对这首咏叹调的研究,对于准确诠释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歌剧;咏叹调;女高音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
期刊
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迅速发展,又为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在此基础上也对设计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对设计的审美需求也成为一种必然。尤其面对琳琅满目的工业产品,如何加强提高我们的鉴赏分析能力,如何帮助我们达到理性消费、物尽其用成为中国工业产品设计发展的核心
期刊
摘 要:通过调查和结合一些课堂实际案例和当下教育方式,总结出实践课程的欠缺和所存在的问题,继而发现其不能实践的原因。经过反思和总结,并且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美术第13课为例进行一个初步编写与逐项讲解。  关键词:美术教材;实践课;小学美术  关于美术课,我想有过九年义务教育经历的人都有权利来谈谈他们对美术课的看法。而我,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和一些调查了解,也有一些想法。  1 现状  
期刊
摘 要:产品设计就是设计师将设计要素进行“编码”的过程。从工业设计的概念入手,探讨产品设计的创新方法,对系统理论的内涵进行解析,总结出产品系统具有的特征、产品系统设计流程,以“情绪化”为主题的陶瓷与不锈钢产品设计为例,阐释产品系统设计各阶段的内容与方法,总结设计规律,系统理论应用于产品系统设计对产品整体性创新与开发管理有指导意义,对规划“人——产品——环境”三者的和谐发展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系
期刊
摘 要:“美术热”促使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峻,美术领域出现特有的“围城”现象。大量专业人员改行,而一些其他行业的人又投身美术事业。在这个后工业社会和后现代的历史时期,美术从业人员的成才之路出现新的景象和变异,处于人竞天择的历史境遇,面临着谋生和创造、孤寂与超越的艰难抉择,实现自我生命的闪光将是对现代美术之路的最好诠释。  关键词:“围城”现象;人竞天择;谋生与创造  “美术热”骤然升温
期刊
摘 要:包豪斯的新思维还体现在包豪斯的宣言中:“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该转向实际应用,艺术不应是一种专门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在这里面,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立起自大障壁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幢将建筑、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由于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冲突造成了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的恶化,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使设计师开始思考如何从根源上解决室内设计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所以要求设计师对新型材料有所了解,并且运用到实例中,真正为室内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低碳设计;地板;椰壳活性炭  1 当今全球气候、环境问题  厄尔尼诺、拉你那天气现象的频繁出现,非洲
期刊
摘要:电视新闻节目是以声、画结合的方式存在,画面与解说词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的。视听兼备、有声有形的电视新闻中,画面赋予声音以形态、神韵,声音则回报画面以生命、现实感和生活气息,两者相辅相承。因此在电视新闻节目创作时,协调两者之间的相互至关重要,而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应该适时把握画面与解说词的相互关系,更好的在播音或主持节目时进行二次创作。  关键词:电视新闻;画面;解说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