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含义浅析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zhen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笛卡尔(Rene Desartes,1596-1650),法国著名哲学家,近代哲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著名判断,不仅是自身形而上学体系的开端,也为整个近代哲学的奠定了基础,因此对笛卡尔此判断的梳理非常重要。
  笛卡尔所处的时代,怀疑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西欧哲学界得到广泛的流行。面臨着以前的各种学说、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拥有怀疑主义的哲学界必然要问,什么才是真正普遍必然的知识,人如何可以获得?这些问题同样萦绕着笛卡尔,笛卡尔首先用普遍怀疑的方式清除任何可以怀疑的东西,获得清楚明白的知识。笛卡尔认为唯有清楚明白的知识才可以作为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为获得这样的基础,笛卡尔带领我们经历了一次极有意义的思辨实验即“我思故我在”。
  一、“我思故我在”内容概述
  我通过怀疑一切可以怀疑的对象之后,找到一个清楚明白的基点即“怀疑”本身,怀疑属于思的范畴,因此唯有“思”清楚明白的存在。思成为的唯一真实存在,也就是所谓的精神实体。命题拓展:考察“思”中的固有的完满观念,重新演绎出上帝存在,上帝所具有的特征保证了被怀疑掉的外部世界重新确定在人的视域里,形成历史上第一个二元论。
  二、“我思故我在”各环节的展开
  1.普遍怀疑的冒险
  普遍怀疑的危险性在于,如果笛卡尔普遍怀疑的结果是无,世界将什么都不是,那么生活、知识将会成无根的浮萍,人将无处安身。笛卡尔普遍怀疑存在以下几点。
  首先,对感觉进行了怀疑和否定,感觉的怀疑实质指的是感性的习惯。感性的习惯包括成见和传统权威。例如平常我们对身体的感觉,梦境和一些已经习以为常的观念。
  其次,对我们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知识的怀疑,例如数学、物理,有可能是神或者是恶魔精心设计的骗局,让我们每次都出错,所以才感觉他们是对的。由此把神和以前未经怀疑的知识也否定掉了。
  2.怀疑的着陆——思
  笛卡尔怀疑了感性的所有存在,总有一个东西在背后支撑着怀疑,这背后的目的就是寻找一个清除明白的不可怀疑的东西,也就是怀疑的着陆点。
  (一)怀疑属于“思”之内容
  在对由感觉产生的世界怀疑之后,有样东西是不可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情本身。我们可以怀疑外在世界、神和理论,甚至可以怀疑我在怀疑。层层隔离后,无论怀疑的内容是什么,但“怀疑”本身不可怀疑。
  (二)“思”通过理智直观得到
  笛卡尔依靠理性对形形色色的感性活动怀疑,但所谓笛卡尔的“思”并没有通过所谓的推理获得,恰恰是一种直觉和想象,因为一旦是推理就不得不找到其前提,那样就会陷入无限。这种直觉和想象作用在于对感性的怀疑,因此属于理智的一种,被称为理智的直观。
  3.从“思”到“在”
  (一)“在”是“思”的必要
  第一,“我在”不是否定而是肯定我在怀疑这一事实。
  通过怀疑后的我思,是一个空的概念,还未形成任何的判断。因此急需第一判断,才能通过有知判断无知。第一个判断也就是最清楚明白的判断,“‘我想,所以我是’整个命题之所以使我确信自己说的是真理,无非是由于我十分清楚地见到,必须是,才能想”从这最初的判断,我们可以知道隐藏在其中的意义。其一,“是”通常被翻译为“在”,“我是”可以翻译成“我在”。“我在”是怀疑之后的一个肯定性表述,表达了怀疑之后还有一个不可怀疑者。其二,这个不可怀疑者就是“我思”,唯有“我思”存在,因此,“我思”即“我在”。反过来可以这样说:“我在”等于“我思”,“在”的所有内涵就等于“思”。
  第二,“思”与“在”统一于直觉信念
  这里笛卡尔很巧妙地把“我思”“我在”中的“我”因为是同一个字“我”,忽略了他的意义。我们还有这样的疑问,难道除了“我思”,就没有“他思”吗?我思是不是就代表了人类思想的普遍性?针对这一问题,笛卡尔避而不谈。
  (二)“我思“升华为实体
  只剩下“我思”和“我在”,于是有了第一个判断,第一个判断为“我是谁,一个思想者。什么是思想者?这就是怀疑、设想、领会、肯定、意愿、想象、感受者”。此时“思”就变成了一个实体。
  三、“我思故我在”时代主题意义
  笛卡尔作为近代哲学的开创者,表现在众多方面,这些方面都在“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之中。
  1.自由精神之理性主义
  古希腊也有理性精神,例如赫拉克利特的“Logos”、巴门尼德的“存在”及柏拉图的“理念”,但他们理性不是建立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笛卡尔与古希腊哲学家不同,他运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思想具有摆脱任何束缚和藩篱下的独立自由性,他的理性代表着独立之精神,笛卡尔开辟了一条思想解放的道路。
  2.主体性认识论
  古希腊及中世纪哲学都以本体论为核心内容,笛卡尔使近代哲学研究转向了认识论研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产生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即“我思”,如果仅止与此,我思就是一个没有内容的空的范畴,随后笛卡尔又推出上帝,并保证外在世界存在,然而外在世界通过保证出现,并非来自于“我思”,这个意味着另一个实体的出现。
  【參考文献】
  [1]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8,83。
  [2]周晓亮.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四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85,87。
  [3]王德峰.哲学导论[M].上海:人民出版,.2000:188。
其他文献
【摘要】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是我国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更会对促进社会经济建设、促进经济改革顺利进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在问题  (一)机构过于繁复。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职责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政府机构设置没有发生根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此时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尤其对于机关单位而言,更应加强对该方面的重视和建设。如今,文书档案管理是机关单位中的重要管理形式之一,然而在其实际应用中却暴露出许多待完善之处。本文简要介绍了机关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优化机关文书档案管理质量的相关策略,以期能够为提升我国机关单位整体工作
期刊
【摘要】人事管理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事管理离不开人事档案这一重要辅助工具的支持,因此需要加强人事档案的管理,让人事档案在人事管理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对人事档案管理在管理模式、权力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探究  一、权利保障问题  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制规定不许本人查阅自己的人事一档案以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这项规定在计划
期刊
2011年6月2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强调“在良性互动中寻求‘善治’”,这可以理解为善治的理念正逐步被官方正式认可。2014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作出的《决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这应该是“善治”这个政治学术语首次在中央全会层面的文件中正式使用。这无疑释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那就是在十八大之后,“善治”将成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
期刊
【摘要】加快地方党校智库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型智库建设精神的实际举措,是履行党校职能的必然要求。地方党校有建设新型智库的优势,但是也有不少惯性的弊端。地方党校需要从做好功能定位,加大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合作、加大调研力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科研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强智库建设,打造有地方党校特色的新型智库品牌。  【关键词】地方党校;智库建设;新型智库品牌  智库作为现代角色的智囊机构,可以克服盲目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纪念馆的档案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纪念馆在社会中,对教育、学术研究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重视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发挥纪念馆的重要作用,提高其管理水平,并且让纪念馆里的信息资源得以丰富,为新组织目标的实现和在可持续发展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要使纪念馆成为社会上重要的文化资源,就必须将其档案管理加强,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全社会提供档案资源的
期刊
【摘要】布龙菲尔德针对传统语言学在概念描述及分析方法上的不足,提出了更加缜密、客观和精确的语言描写及分析方法,本文则主要是在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一书的基础上,阐述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总框架的认识。  【关键字】结构主义语言学;基本原则;总体框架  一、基本原则  1.区分语言的共时系统和历史演变。为了确定语言学的真正研究对象,布龙菲尔德和索绪尔一样,主张首先把语言和言语区分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谈了大学物理的传统办学模式和弊端及慕课给传统大学物理课堂带来的冲击,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提出了慕课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慕课;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进;对策  一、大学物理的传统办学模式和弊端  大学物理课程是我校针对工科学生所开设的,它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我校的
期刊
【摘要】韵:来源于音律,本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南朝刘勰所著《文心雕龙》对韵的解释是:同声相应谓之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如何看紫砂壶的韵味呢?就是要能分清一把壶上的“同”与“异”,“近”与“和”。一把壶:嘴与把都是横向形,形位相同。身筒、壶盖、壶钮为纵向形,合为一体,合位相同,如果把“韵”的本义延伸到壶形上,则可改成:同形相近谓之韵,异形相从谓之和。就是说,嘴和把的形要相近或相似,在实际制作中嘴形是
期刊
【摘要】葛浩文(1939-),美国著名汉学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迄今已经翻译了30多个中文作家的60多部作品,是有史以来翻译中文小说最多的翻译家,被誉为“西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家”。本文就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的翻译思想和策略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了前人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为后续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葛浩文翻译活动奠定基础。  【关键词】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翻译思想;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