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的核心职能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随着社会需要的不断提升下,当前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已经不仅仅限于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同时也参与了综合型素质的培养,为社会建设提供综合素质人才。2002年,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此计划的主要指导方向为,扩展除专业培养之外的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就现阶段来看,第二课堂是职业院校主要采取的综合素质培养路径,虽然普遍高校都开展了第二课堂计划,但是其实施效果却并不理想。为此,在本文中将探讨在“互联网+”模式下建筑类高职生素质养成体系构成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 建筑类高职生 高职生素质养成体系
【课题项目】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政课题,课题编号为:Y20163514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72-01
前言:多数高职院校将建筑作为主要专业发展,而当前社会的发展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较高,但是,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中不难看出其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存在一定的质疑。为此,选择有效的路径构建建筑类高职生素质养成体系将对提升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本文将以“互联网+”模式作为基础点探究其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建议。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体系发展现状
2005年国家陆续发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相关文件,提出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原则与培养目标,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明确了方向。当前,多数高职教育均将过多的关注度放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对职业素养的培养鲜少关注。而部分高职院校中所开展的职业素养教育也多是采取第二课堂的方式,也就是开展除专业课程之外的选修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养,但也过多的流于形式,并未实现其实际价值[1]。
二、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内涵
就广泛意义上来讲,建筑高职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职业意识。高职建筑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应该遵守职业劳动纪律。第二方面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所提出的要求是學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等素养,同时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安全守法意识等。第三方面为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也就是专业能力,就建筑专业学生而言应该具备识图与制图、工程核算、测量设备操作、建筑流程、实际执行能力等。
三、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培养体系
应政府规划要求,当前普遍职业院校试图落实职业素养培养计划,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而如何合理的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成为了各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难题。就当前国内教育领域发展状况来看,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将综合素质培养方向转向理论、知识方向的培养,但高职院校却更多的关注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缺少对理论知识的培养[2]。由此导致不同级别教育机构关于综合素质培养方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缺少一个统一的培养体系,导致其实际落实困难。
(二)第二课堂融合素质养成发展实现困难
第二课堂是当前各院校主要采取的综合素质培养途径,第二课堂也就是在专业课程之外创建多种兴趣课堂,学生可自由选择所喜欢的课程。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多数院校仅仅流于形式,虽然建立了多种有助于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但却没有能够实现其实际价值。就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内涵来讲,借助于第二课堂予以培养,应该创建各类有助于提升学生团队意识、组织能力、勤奋刻苦意识的教学活动,但显然各院校实现这一点存在着诸多的困难。
四、基于“互联网+”模式下建筑类高职生素质养成体系的构建
(一)落实“互联网+”第二课堂培养模式
基于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内涵考量,借助于互联网+推动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的落实可从经由以下几个路径予以实现。首先,基于互联网+的优势创先信息化的第二课堂教学平台,其具体为创建交互式的交流平台。其次,加强对第二课堂落实情况的关注,不能够由于第二课堂非职业技能便对其有所忽视,应该严格监督其实际落实情况,确保其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其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价值。针对建筑专业学生而言,其第二课堂的实现应该完成下图所示指标。
(二)构建集合理论、实训的综合教育平台
高职院校需要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列入到教学大纲中,提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际要求,包括建筑专业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职业素养融合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强化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等。其具体实现可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等课程讲授过程中,经由案例教学对比职业道德正反案例,使得職业道德素质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在现场实现教学,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过程中,加深职业素养在学生心中的印象。
(三)“互联网+”在高职生素质养成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互联网+在高职生素质养成体系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新整合综合素质培养方案,经由信息化手段予以实现,学生经由系统对整个培养方案进行查阅,明确培养途径与阶段性目标,可自由进行报名,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第二,学生所完成的素质教育项目可进行图表化的表现。第三,将整个系统连接到手机系统,学生可经由多种移动端进行登录或报名以及查阅等。
结论:职业素养是毕业生能否顺利工作或实现工作成就的主要影响因素,尤其是针对建筑类专业这种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的专业学生。在“互联网+”模式下,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势创建综合素质培养系统,使学生能够自由进行选择,由此构建完善的建筑类高职生素质养成体系。
参考文献:
[1]卫春燕.浅谈高职土建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对策[J].科技信息,2013,07(20):233-234.
[2]朱晶.浅谈如何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0,07(10):239.
【关键词】“互联网+” 建筑类高职生 高职生素质养成体系
【课题项目】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政课题,课题编号为:Y20163514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72-01
前言:多数高职院校将建筑作为主要专业发展,而当前社会的发展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较高,但是,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中不难看出其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存在一定的质疑。为此,选择有效的路径构建建筑类高职生素质养成体系将对提升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本文将以“互联网+”模式作为基础点探究其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建议。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体系发展现状
2005年国家陆续发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相关文件,提出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原则与培养目标,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明确了方向。当前,多数高职教育均将过多的关注度放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对职业素养的培养鲜少关注。而部分高职院校中所开展的职业素养教育也多是采取第二课堂的方式,也就是开展除专业课程之外的选修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养,但也过多的流于形式,并未实现其实际价值[1]。
二、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内涵
就广泛意义上来讲,建筑高职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职业意识。高职建筑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应该遵守职业劳动纪律。第二方面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所提出的要求是學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等素养,同时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安全守法意识等。第三方面为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也就是专业能力,就建筑专业学生而言应该具备识图与制图、工程核算、测量设备操作、建筑流程、实际执行能力等。
三、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培养体系
应政府规划要求,当前普遍职业院校试图落实职业素养培养计划,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而如何合理的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成为了各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难题。就当前国内教育领域发展状况来看,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将综合素质培养方向转向理论、知识方向的培养,但高职院校却更多的关注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缺少对理论知识的培养[2]。由此导致不同级别教育机构关于综合素质培养方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缺少一个统一的培养体系,导致其实际落实困难。
(二)第二课堂融合素质养成发展实现困难
第二课堂是当前各院校主要采取的综合素质培养途径,第二课堂也就是在专业课程之外创建多种兴趣课堂,学生可自由选择所喜欢的课程。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多数院校仅仅流于形式,虽然建立了多种有助于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但却没有能够实现其实际价值。就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内涵来讲,借助于第二课堂予以培养,应该创建各类有助于提升学生团队意识、组织能力、勤奋刻苦意识的教学活动,但显然各院校实现这一点存在着诸多的困难。
四、基于“互联网+”模式下建筑类高职生素质养成体系的构建
(一)落实“互联网+”第二课堂培养模式
基于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内涵考量,借助于互联网+推动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的落实可从经由以下几个路径予以实现。首先,基于互联网+的优势创先信息化的第二课堂教学平台,其具体为创建交互式的交流平台。其次,加强对第二课堂落实情况的关注,不能够由于第二课堂非职业技能便对其有所忽视,应该严格监督其实际落实情况,确保其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其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价值。针对建筑专业学生而言,其第二课堂的实现应该完成下图所示指标。
(二)构建集合理论、实训的综合教育平台
高职院校需要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列入到教学大纲中,提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际要求,包括建筑专业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职业素养融合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强化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等。其具体实现可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等课程讲授过程中,经由案例教学对比职业道德正反案例,使得職业道德素质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在现场实现教学,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过程中,加深职业素养在学生心中的印象。
(三)“互联网+”在高职生素质养成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互联网+在高职生素质养成体系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新整合综合素质培养方案,经由信息化手段予以实现,学生经由系统对整个培养方案进行查阅,明确培养途径与阶段性目标,可自由进行报名,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第二,学生所完成的素质教育项目可进行图表化的表现。第三,将整个系统连接到手机系统,学生可经由多种移动端进行登录或报名以及查阅等。
结论:职业素养是毕业生能否顺利工作或实现工作成就的主要影响因素,尤其是针对建筑类专业这种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的专业学生。在“互联网+”模式下,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势创建综合素质培养系统,使学生能够自由进行选择,由此构建完善的建筑类高职生素质养成体系。
参考文献:
[1]卫春燕.浅谈高职土建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对策[J].科技信息,2013,07(20):233-234.
[2]朱晶.浅谈如何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0,07(10):239.